21 创造宣言 课件(共2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 创造宣言 课件(共20张PPT)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创造宣言
1.阅读课文,准确概括作者的观点及其论述过程中批驳的观点。
2.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3.梳理本文的论证材料,明确材料和观点的联系。
4.品析本文逻辑严谨、气势充盈、激情洋溢的写作特点。
创造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带来丰收的成果,带来奋斗的喜悦,带来生存的信念。泰戈尔曾经说:“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谁忽视了人生中的创造,无疑也是对人生的懈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创造宣言》,从此敢于创造,勇于创造。
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shè)县人,教育家。主要教育思想是“生活教育”,在实践中创立的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中心的教学理论,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主要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等。
本文写于1943年,是作者在重庆育才学校做的主题演讲。陶行知针对旧中国教育脱离实际的弊端,提出旨在造就创造型人才,培养创新精神的创造教育思想。本文即他关于创造教育的重要论述。
1.掌握下列字音字形。
基础夯实——字词过关
中伤( ) 遁词( ) 鲁钝( )
懦夫( ) 豢养( ) 灌溉( )
懒惰( ) 烟囱( ) 塑像( )
画龙点jīng( ) 自bào自弃( )
走tóu无路( ) 山穷水jìn( )
zhònɡ
dùn
dùn
nuò
huàn
ɡài
duò
cōnɡ





2.解释下列词语。
基础夯实——字词过关
鲁钝:
豢养:
自暴自弃:
山穷水尽:
走投无路:
画龙点睛:
众叛亲离:
愚笨,不敏锐。
喂养。
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堕落。
山和水都到了尽头,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
比喻陷入绝境,没有出路。
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点明实质。
众人反对,亲信背离,形容十分孤立。
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行文思路来发表自己的“创造宣言”的。
任务一:理清思路,明晰观点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提总论点
值得自己崇拜的人
理清结构。根据绘制的思维导图,给文章划分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开宗明义,总领全文,提出“我们要创造”这一总论点。
第二部分(2~4):阐释教育者要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以及值得自己崇拜的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这一分论点。
第三部分(5~11):批驳了五种人们常说的不能创造的观点,确立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
第四部分(12~16):以“东山樵夫”砍树为喻,揭示了失去创造力的可怕之处,鼓励教育者要保护和培育学生的创造力。
任务一:理清思路,明晰观点
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批驳的观点又有哪些呢?
作者的观点 我们要创造
任务一:理清思路,明晰观点
作者批驳的观点
环境太平凡,不能创造生活太单调,不能创造年纪太小,不能创造自己太无能,不能创造陷入绝境,不能创造
观点 论据
第5~11段批驳了五种“不能创造”的观点,找出对应的观点和论据。
任务二:梳理材料,明确材料和观点的联系
观点 论据
环境太平凡,不能创造 八大山人在白纸上画成杰作;飞帝亚斯、米开朗基将石头雕成不朽的塑像
生活太单调,不能创造 诞生于监牢的伟大作品;雷塞布在沙漠中造成运河;肉包铺中产生平老静
年纪太小,不能创造 莫扎尔特、爱迪生、帕斯加尔幼年成才
自己太无能,不能创造 鲁钝的曾参传了孔子道统;不识字的慧能传了黄梅教义
陷入绝境,不能创造 玄奘遭遇八十一难取得佛经;哥伦布、莫扎尔特绝境中成就伟业
任务二:梳理材料,明确材料和观点的联系
请你仿照示例,扩展作者驳论中的事例。
示例:环境太平凡?平凡无过于一枚桃核,但到了王叔远手里就成了栩栩如生的大苏泛赤壁核雕。
生活太单调?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纪太小?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调无过于戈壁,而邓稼先在这里成功领导研制出“两弹”,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唐朝诗人骆宾王七岁就能写出名诗《咏鹅》 
任务二:梳理材料,明确材料和观点的联系
自己太无能?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陷入绝境?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口齿不清的德摩斯梯尼口含石子练习,终成古雅典雄辩家 
战国时期被庞涓挖去膝盖骨之孙膑,毕竟写成了《孙膑兵法》
任务二:梳理材料,明确材料和观点的联系
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
任务三:学习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
如将教育比喻成塑像,将教育方法比喻成雕刻的刀法,形象生动地论证了教育理论和技术对培养学生的重要性。
举例论证:
如反驳五种错误观点时作者旁征博引,运用了古今中外大量事例来驳斥错误认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既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又使文章气势充沛。
道理论证:
如文中引用慧能、歌德和罗丹的话,使说理更透彻,增强了论证效果。
本文题为《创造宣言》,旨在宣传号召人们去创造。那么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最具号召力?
任务四:鉴赏语言风格
(1)大量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比如: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尔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三个事例构成排比,非常有气势地论证了有志者排除万难也能取得巨大成就的观点。
(2)运用短句,急促有力,具有鼓动性、号召力。比如:汗干了,血干了,热情干了,僵了,死了,死人才无意于创造。
(3)运用比喻,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形象。比如: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
(4)富有激情的反问、呼告。比如:当你看见满山的树苗在你监护之下,得到我们的汗、血、心、生命的灌溉,一根一根地都长成参天的大树,你不高兴吗?创造之神!你回来呀!
任务四:鉴赏语言风格
任务五:理解“创造性思维”意义
材料一:有人认为: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总之,知识是形成创新的素材。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当前课程改革所追求的一个目标。综合下面的资料,你从中得出什么结论?用简洁的话加以表述。
材料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这些伟大的人物,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非凡的灵感,他们的非凡的灵感产生的途径是:关注极其普通的、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们反复思考、不断充实。
材料三:伽利略有一次在大教堂祈祷的时候,教堂顶上悬挂下来的一盏油灯的挂灯链条不断晃动的嘀嗒声惊扰了他,引起了他的一连串思考,他觉得链条的节奏似乎是有规律的。他立刻回家进行了反复的实验,最后发现了自然的节奏规律。
1.渊博的知识是创新的基础;
2.仔细观察、反复思考、不断实践是创新的方法(过程)。
任务五:理解“创造性思维”意义
课堂总结
大家看到了,也听到了许多环境不如我们、健康不如我们,或者和我们一样平凡的人,都创造出了自己的不平凡的人生。所以只要我们有勇气,有自信,敢创造,同样也能书写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精彩的人生篇章。当然,正如陶行知先生在文中所言,除了勇气、自信之外,要创造还得有智慧。而智慧,主要来源于学习。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好好努力,为将来更好地创造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