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智取生辰纲 课件(共3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 智取生辰纲 课件(共34张PPT)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智取生辰纲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概括“智取”情节。
2.赏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探讨生辰纲丢失的原因。
3.了解早期白话文的特点,体会古今汉语的联系与区别。
常言道:“智不智看《三国》,勇不勇看《水浒》。”意思是说:三国多智士,梁山多勇夫。那么水浒英雄是不是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呢?答案是否定的。他们的计谋同样让人拍案叫绝。不信,我们就来学习《智取生辰纲》,领略一下梁山好汉的计谋。
施耐庵(1296—1370)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出生于兴化县白驹场,元末明初文学家,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被誉为“中国长篇小说之父”。
作品介绍
《水浒传》又称《水浒》,全称《忠义水浒传》。它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白话章回体小说,堪称中国白话文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与《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一起被称为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
作品介绍
《水浒传》主要讲述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再现了他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它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宋江、林冲、李逵、鲁智深、武松等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也向读者展示了宋代的政治与社会状况。
杨志本是“三代将门之后”,然而命运多舛,在经历一系列波折后受到梁中书赏识,被提拔为管军提辖使,并接受了押运生辰纲的任务。但生辰纲还未启运,风声早已传出。刘唐报信,与晁盖商议夺取生辰纲,吴用也加入进来,并推荐阮氏三兄弟入伙,公孙胜也来投奔晁盖,七条好汉欲齐心协力夺取这批金银珠宝,又找到白胜协助,并定下智取之计。课文所选部分是从杨志押运生辰纲上路写起的。
1.掌握下列字音字形。
基础夯实——字词过关
趱行( ) 虞候( ) 朴刀( )
恁地( ) 怨怅( ) 兀的( )
逞辩( ) 聒噪( ) 啰唣( )
剜口割舌( ) 面面厮觑( )
zǎn


nèn
chànɡ

chěnɡ
ɡuō
zào
wān

三 ruǎn( ) chěnɡ 辩( ) nuò nuò连声( )
bìn 边( ) wān( )口割舌  面面厮 qù( )


喏喏



2.解释下列词语。
基础夯实——字词过关
聒噪:
搬口:
忍气吞声:
喃喃呐呐:
絮絮聒聒:
热不可当:
死心塌地:
搬弄是非。
形容受了气而强自忍耐,不说什么话。
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
絮絮叨叨,来回地说。
热得无法抵挡。
形容主意已定,决不改变。
早期白话小说中江湖人物打招呼的常用语,相当于“打扰了”“麻烦了”。
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说说吴用等人是怎样一步步智取生辰纲的。
任务一:梳理情节,明确矛盾
用吴用等人作主语:
智用合议计谋,协作完成智取
探生辰纲消息,众人合议定计
预测必经之路,智取地定黄泥冈
利用酷热天气,久候以逸待劳
察知内部矛盾,分化瓦解敌方
任务一:梳理情节,明确矛盾
用双方人物作主语:
杨志慎押生辰纲
七雄贩枣蒙杨志
白胜卖酒诱官军
吴用巧下蒙汗药
官军上当饮药酒
英雄智取生辰纲
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梳理,找出文中的两组矛盾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①主要矛盾:杨志一行智押生辰纲和晁盖一行智取生辰纲。
②次要矛盾:杨志与众军汉、虞候、老都管之间的内部矛盾,表现为押送途中要快与要慢、要走与要休、不准喝酒和要喝酒的矛盾。
作用:
①文章前一部分着重写次要矛盾,为后一部分写主要矛盾做了铺垫;
②次要矛盾引出了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因主要矛盾的发生、发展而激化,主要矛盾又因次要矛盾的发生、发展、激化而有了解决条件,不同矛盾的相互勾连和影响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③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杨志、吴用等人的性格特点得以凸显。
任务一:梳理情节,明确矛盾
小说围绕着生辰纲的争夺,采取了明暗结合的双线结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任务二:梳理结构,理清线索
好处:两条线索交织展开故事情节,揭示了护送和智取双方的矛盾冲突,为人物性格的塑造和发展服务,更好地表现了主题。
明线——杨志押运生辰纲;上路——中计——失纲。
暗线——晁、吴智取生辰纲;定计——施计——劫纲。
交织点——六月初四正午、黄泥岗松树林
这两条线索一明一暗,都推动着小说情节不断地向前发展,那么小说在情节安排上有什么特点呢?
课文题为《智取生辰纲》,但如何智取、晁盖等人做了哪些准备,作者都没有事先点明,而是着力描写杨志与众军汉如何闹别扭,如何鞭打众军汉,老都管如何掣肘,虞候如何进谗言,以及军汉们如何埋怨,读者的目光完全被作者引向杨志一行的矛盾上。杨志千方百计提防别人暗算,虽然有内部不和,由于他的小心谨慎,似乎万无一失了,但吴用的妙计却一直在按计划实施着;等杨志一行被蒙汗药麻翻在地,眼睁睁看着生辰纲被推走,读者也如坠云雾,弄不明白到底在哪一步酒里被下了蒙汗药。
任务二:梳理结构,理清线索
最后作者才补叙出其中的种种情状。这样一边明写杨志如何防范和保护,一边抢夺的计划却在读者的眼皮底下偷偷实施着,最后全盘托出,造成一种意外的效果,使读者不得不佩服吴用“果然赛过诸葛亮”。如果这个故事换一种写法,把晁盖等人的用计和行动明写出来,把他们的行动和面貌直接展示在观众面前,那故事就平淡无奇了。可见,同一个故事,从不同的叙事角度来讲,效果会大不一样。这样的写法可以运用到我们今后的写作中去。
任务二:梳理结构,理清线索
任务一:探究文中之“智”
杨志智押生辰纲的“智”表现在何处?
①智藏行踪:为掩人耳目只带少量人员,伪装成客商。
②智变时辰:他根据不同地形,调整出行、作息时间。起初五更行,日中歇;人烟稀少处辰牌起身,申时便歇。说明他小心谨慎,怕在晨光或暮色中遭偷袭。、
③智察客商:他在黄泥冈提醒军汉们此地凶险,发现贩枣客便立刻察看盘问,后更是疑心卖酒汉的酒中有蒙汗药,不准众军汉买。
小结
从这些行为中可以看出杨志的精明谨慎,他为保生辰纲的安全是尽心尽责的。
晁盖、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的“智”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智用天时:杨志一行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天气,而吴用等人却早已在黄泥冈等候,以逸待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②智用地利:黄泥冈可以作为掩护,松林既可引诱急欲避暑歇息的杨志等人进入,又可模糊杨志等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实情况。
任务一:探究文中之“智”
③智用矛盾:杨志一行的内部矛盾已经激化,这就注定在松林中休息时无人再去理会杨志的打骂,内部的分裂给了吴用等人可乘之机。
④智用计谋:吴用等人表演精湛,配合默契,下药巧妙,使杨志等人在这一唱一和之中彻底放松警惕,喝下药酒,最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生辰纲被劫走却动弹不得。
任务一:探究文中之“智”
任务二:分析人物形象,探究失败原因
找出文中描写杨志言行的相关语句,说说杨志的人物形象。
相关语句 具体分析 形象
相关语句 具体分析 形象
①五七日后,……杨志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 ②“……前日行的须是好地面,如今正是尴尬去处。若不日里赶过去,谁敢五更半夜走?” 根据地形,更改行路时间;努力掩藏行踪 智勇双全心思缜密尽忠职守小心谨慎精明能干
杨志也嗔道:“……这干系须是俺的!……这路上不是耍处。” 催促虞候赶路,提醒责备 “都管,……这里正是强人出没的去处,……谁敢在这里停脚!” 不允许大家在黄泥冈休息 任务二:分析人物形象,探究失败原因
相关语句 具体分析 形象
喝一声道:“你这厮好大胆,怎敢看俺的行货!” 质问“贼人”
“……全不晓得路途上的勾当艰难。多少好汉,被蒙汗药麻翻了。” 千方百计阻拦众人喝酒 ①杨志赶着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逼赶要行。 ②杨志跳起来喝道:“那里去!且睡了,却理会。” ③杨志大骂道:“你们省得甚么!”拿了藤条要打。 ④杨志拿着藤条喝道:“一个不走的,吃俺二十棍。” 一直在催促众军汉赶路,“骂”“打”众军汉 急功近利粗暴蛮横
任务二:分析人物形象,探究失败原因
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①梳理人物经历(情节发展);
②分析语言、动作、心理(正面描写);
③结合生活的背景和时代(知人论世);
④运用历史和发展的眼光(性格变化)。
任务二:分析人物形象,探究失败原因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杨志是一个精明能干的人。既然杨志如此小心,为什么最终还是失败了呢?
客观原因:梁中书的生辰纲,本质上就是搜刮的民脂民膏,乃是不义之财。并且去年的生辰纲就被劫走,至今查无下落。生辰纲被江湖人盯着打劫实属正常。另外,根据晁盖、吴用智取的经过,可以看出他们准备很充分,团队协作好。所以客观上基本决定了杨志失败的结局。
任务二:分析人物形象,探究失败原因
主观原因:杨志尽管精明、谨慎,但自视武艺高强,使他至少有以下几点失误。一是过于相信依靠自己的武功即可打遍天下,没有亲自挑选精兵强将。二是急功近利、粗暴蛮横,不做沟通,不听取意见。三是不讲策略,不善于团结,不善于借力于队伍中的关键人物老都管和虞候。四是不坚持行事原则,盲目从众。
任务二:分析人物形象,探究失败原因
以杨志为例,探讨作者在塑造杨志这个人物形象时都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间接描写
反面衬托,如用老都管的无知反衬出杨志的精明;
侧面衬托,如用众军汉、老都管和虞候等人的怨声载道侧面衬托杨志的急功近利、粗暴蛮横。
直接描写
动作描写,如“杨志提了朴刀,拿着藤条,自去赶那担子”;
语言描写,如杨志与虞候、老都管、军汉们的对话;
心理描写,如“杨志寻思道:‘俺在远远处望,……胡乱容他买碗吃罢’”;
神态描写,如“杨志口里只是叫苦,软了身体,扎挣不起”。
任务三:研读课文,分析手法
找出文中写天气“热”的句子,并说说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①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虽是晴明得好,只是酷热难行。
②这般火似热的天气。
③正是六月初四日时节,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日十分大热。
④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时那热不可当。
⑤看看日色当午,那石头上热了,脚疼走不得。
⑥端的热了走不得。
⑦“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任务三:研读课文,分析手法
作用
这些描写都突出了天气的酷热。在文中,天热是矛盾冲突发生、发展、激化以至解决的重要客观原因之一。因天气酷热,军汉们挑着重担在烈日下走不动,一再要求杨志趁早凉行路,遇到树林就要歇凉,杨志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便引发杨志与厢禁军、虞候、老都管等人的矛盾,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同时也突出了杨志性格的粗暴蛮横、急功近利。
任务三:研读课文,分析手法
结合故事发生的背景,与现代社会作比较,谈谈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探讨小说中英雄人物行为的价值与不足。
任务四:辩证思考,探讨主旨
北宋末年,社会黑暗,官场腐败,梁中书送给丈人的生日贺礼,一次就有十万贯之巨。贪官搜刮民脂民膏导致民不聊生,人民自然就会反抗。
小说节选部分就揭示了“官逼民反”的主题,这也是小说中英雄人物行为的价值所在。但如果按照现代社会的看法,众好汉智取杨志押运的生辰纲,其实是一次对财物的劫夺,而且,劫夺生辰纲的动机绝非替天行道或劫富济贫,而是见财起意、利令智昏。
任务四:辩证思考,探讨主旨
吴用在拉阮氏三雄入伙时,已将目的道得分明:“取此一套富贵,不义之财,大家图个一世快活。”但刘唐为这次行动找出了冠冕堂皇的理由:“小弟想此是一套不义之财,取而何碍!”晁盖深表赞同。
小说赞美了一种以充分的物质享受为基础的自由自在的生活理想,表现出浓厚的市井意识。
结尾作者将吴用等人的行为称作“智取生辰纲”,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本文故事大约发生在北宋徽宗宣和年间。北宋徽宗时,政治黑暗,官僚腐败,社会矛盾急剧激化,发生了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斗争。
任务四:辩证思考,探讨主旨
作者是在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冲突十分剧烈的时期写作本书的,书中主要反映“官逼民反”的历史现象。
“智取生辰纲”的说法表明作者对晁盖、吴用等人劫取蔡太师和梁中书的不义之财的行为是赞赏、肯定的。
任务四:辩证思考,探讨主旨
课堂总结
《水浒传》是文学艺苑中的一朵奇葩,也是一曲荡气回肠的英雄颂歌。在“官逼民反”的时代,一个个勇武过人、智谋超群、胸襟豁达、敢作敢为的英雄勇敢“出手”,他们装点了历史的天空。和平幸福的新时代,让我们用聪明才智、浩然正气为建设祖国甘挑重任、扶危济困、勇于“出手”,用我们的一腔热血谱写祖国未来的新篇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