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刘姥姥进大观园 课件(共2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5 刘姥姥进大观园 课件(共26张PPT)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刘姥姥进大观园
1.整体感知,梳理小说情节,把握主要内容。
2.通过对人物典型语言和动作描写的分析,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3.拓展阅读相关章节,深入探究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在《红楼梦》中的作用。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又名《石头记》《金玉缘》。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节选自《红楼梦》的《刘姥姥进大观园》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小说家。曹雪芹青年时期爱好广泛,后家道中落,以坚韧不拔的毅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乾隆二十八年(1763)秋冬之间,曹雪芹唯一的儿子病死,他因太过伤感,于这年除夕病逝。《红楼梦》也只写了前八十回,后四十回是高鹗续。
作品介绍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讲述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它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对戏剧、曲艺、绘画、书法、音乐、建筑、服饰、饮食等有精妙绝伦的反映,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
(1)刘姥姥与贾府的渊源:
刘姥姥的女婿姓王,小名狗儿,祖上曾在京做小官,与王夫人之父连宗,此事“只有王夫人之大兄凤姐之父与王夫人随在京中的,知有此一门连宗之族,余者皆不认识”。狗儿祖父只有一个儿子,已故,狗儿也无兄弟姊妹。因家业萧条,便搬回原乡住。狗儿与刘姥姥的女儿生有一子一女,夫妇二人白日忙活生计,孩子无人看管,狗儿遂将刘姥姥接来帮忙照顾孩子。刘姥姥“是个积年的老寡妇”,觉得与女儿女婿一起,老来有所依靠,“遂一心一计,帮趁着女儿女婿过活起来”。
(2)刘姥姥三进荣国府:
一进荣国府:刘姥姥因女婿狗儿无钱过冬,借着狗儿祖上与王府连过亲,到贾府寻求救济,并得到了王熙凤的接济。
二进荣国府:庄稼丰收,刘姥姥带着新鲜瓜果来到荣国府,表示谢意。临走之际,因为贾母正好想找个上岁数的老太太说说话,所以就留刘姥姥再玩几天。课文中这场笑剧就是这次进府时发生的。
三进荣国府:贾府势败,贾母已死,王熙凤病重。此时刘姥姥上门探望,王熙凤托刘姥姥替自己祷告消灾。
贾府人物关系图
1.掌握下列字音字形。
基础夯实——字词过关
蓼溆( ) 戗金( ) 篾片( )
敁敠( ) 麈尾( ) 搓弄( )
发zhèng( ) yán席( ) 秋爽zhāi( )
tiáo停( ) chà气( )
liǎo xù
qiàng
diān duo
cuō
miè

zhǔ




2.解释下列词语。
基础夯实——字词过关
怪道:
一径:
蓼溆:
清客:
调停:
促狭:
麈尾:
难怪,怪不得。
径直。
水边有着许多花草的地方,这里指大观园中的一个景点。
旧时称在富豪人家帮闲凑趣的人。
安排处理。
古人闲谈时拿着驱虫、掸尘的用具。
爱捉弄人。
快速浏览课文,在文中画出人物游踪,并梳理主要情节。
任务一:整体感知文章,梳理行文脉络
潇湘馆
秋爽斋
紫菱洲
设局取笑
表演笑剧
解释赔礼
从小说情节“起因——经过——结尾”角度梳理本文结构。
第一部分(1~3):故事起因。 写鸳鸯和凤姐为了取悦贾母,商议拿刘姥姥“取个笑儿”。
第二部分(4~10):故事经过。 写刘姥姥上演“笑剧”的过程和众人各具情态的反应。
第三部分(11):故事结尾。 写刘姥姥的感慨及凤姐、鸳鸯分别向刘姥姥解释和赔不是,照应开头。
任务一:整体感知文章,梳理行文脉络
阅读课文,找出文中写刘姥姥可笑之处的句子。
任务二:分析笑因之源
语言角度:
刘姥姥夸张的乡土庄户之语:“这个叉巴子,比我们那里的铁锨还沉,那里拿的动他?”
刘姥姥自我丑化的粗俗之语:“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
刘姥姥故作不知的朴实之语:“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我且得一个儿!”
行为角度:
滑稽之态:“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满碗里闹了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忙放下筷子,要亲自去拣”。
任务二:分析笑因之源
指导朗读。
任务二:分析笑因之源
示例二:“伸”,注意读出刘姥姥吃鸽子蛋时小心翼翼而又憨态可掬的情态。
示例一:“闹”“撮”,注意读出刘姥姥使不习惯沉且滑的筷子,夹不住鸽子蛋,以至于鸽子蛋满碗乱跑的情形的动态感,突出刘姥姥夹鸽子蛋的窘态。
示例三:“滑”“滚”,注意读出筷子光滑,鸽子蛋小,且鸽子蛋掉下时速度之快的动感。
凤姐和鸳鸯为何会设局“取笑”刘姥姥?
凤姐和鸳鸯为了讨贾母欢心,取悦众人,而故意让刘姥姥在众人面前出丑。
刘姥姥明知是“取笑”,为何还要去扮演“小丑”的角色?
扮演“小丑”的原因:
①刘姥姥是带着希望得到施舍的愿望去贾府的,因而处处显得卑微,希望能博得贾府上下一笑,好为自己多争取点实质利益。
②刘姥姥此行,原本也是为了报答贾府之前给自己资助的恩情。让贾府众人开心,也是她报答的一种方式。
凤姐 鸳鸯
任务二:分析笑因之源
在这场“笑剧”中,作者以悲悯、尊敬的眼光来描写刘姥姥这位农村老妇,包含着他对社会底层人物的悲悯、尊敬;同时,作者也透过其视角映射出贾府奢华的生活景象,谴责了贾府淫逸豪奢的生活。
文中这场“笑剧”的背后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任务二:分析笑因之源
刘姥姥是《红楼梦》中塑造得最成功的形象之一,其语言、动作极富个性。请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把握其形象特点。
任务三:品析人物形象
描写方法 原文语句 形象特点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描写方法 原文语句 形象特点
语言描写 “这个叉巴子,……那里拿的动他?”“一两银子也没听见个响声儿就没了!”“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们那个伏手。” 朴实直率、俭省节约
①“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 ②“这里的鸡儿也俊,……我且得一个儿!” 粗俗幽默、机敏圆滑
①“如今又见了……我越看越舍不得离了这里了!” ②“这个菜里有毒,……也要吃尽了。” ③“姑娘说那里的话?……不过大家取笑儿。” 大智若愚、世故圆滑
动作描写 “满碗里闹了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 没见过世面、世故圆滑
任务三:品析人物形象
小结
①刘姥姥进了美轮美奂的大观园,对其处处感到新鲜、好奇,闹了很多笑话,但这些都出自本性,合乎身份。她的言行虽俗,但俗得可爱。
②刘姥姥早已知道凤姐等人设局取笑她是为了哄贾母开心,因而极力配合,以获得别人的同情,希望得些恩惠。
③面对贾府生活的豪奢,刘姥姥没有过分表现出羡慕,如她认为金银制作的筷子反而不及平常的伏手合用。作者利用细节描写塑造出了刘姥姥朴素、实在的农妇形象。
任务三:品析人物形象
①反衬贾府生活的奢侈;
②通过写与刘姥姥的相处,写活了许多人物;
③千里伏线,首尾呼应;
④见证了贾府由盛而衰的过程。
结合刘姥姥三进大观园的内容,探究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在其中的作用。
任务三:品析人物形象
人物 笑的情态 性格特点
揣摩众人笑态。第7段描绘了众人各具情态的笑,请说说每个人的笑有什么不同,这反映了他们各自怎样的性格特点。
任务三:品析人物形象
史湘云、薛姨妈
林黛玉
宝玉
贾母
探春
惜春
凤姐、鸳鸯
掌不住,喷茶
笑岔气,伏着桌子叫“嗳哟”
滚到贾母怀里
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
茶碗合在迎春身上
要奶母“揉揉肠子”
掌着
率真、爽朗、不受拘束
含蓄、柔弱
顽皮、任性
慈爱
干脆、爽利
稚气、娇柔
心机、老练
史湘云
薛姨妈
探 春
林黛玉
宝 玉
惜 春
贾 母
凤 姐 鸳 鸯
任务三:品析人物形象
宝钗:故作端庄,保持大家闺秀风范。
迎春:本身在贾府中就没有存在感。
这场“笑剧”里还有哪些重要人物的“笑”没有写?为什么?
任务三:品析人物形象
任务四:感悟写人之技
通过上面的学习,你发现刻画人物有什么小技巧?
①写人要摹其形绘其神,用词要精准,语言和动作要符合人物身份,做到正侧相衬。
②学会用雅与俗、庄与谐的对比,营造喜剧效果。
课堂总结
古语有云:“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是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它展示了绚丽多彩的中国民间世俗文化:衣饰、饮食、居所、园林、礼仪、风俗、娱乐,等等,展现了一个色彩斑斓的艺术世界,得到了全世界文学爱好者的喜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