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5年数学五升六暑假巩固培优精练(人教版)专题04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是相邻的两个自然数(都不为0),这样的分数一定是( )。A.最简分数 B.假分数 C.真分数 D.带分数2.下图中,选项中三个图涂色部分的面积与整个图形面积的关系和图一致的是( )。A. B. C.3.如果分数的分子增加6,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 )。A.乘3 B.加6 C.乘2 D.加54.a、b两个整数在直线上的位置如下图所示,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C.5.小明15分钟走了1千米路,小红小时走了1千米路。两人走路的速度相比。( )A.小明的速度快一些 B.小红的速度快一些 C.两人的速度一样快6.四名工程人员修同样长一段公路,李师傅用0.75小时,王师傅用小时,张师傅用小时,刘师傅用50分钟,( )最先修完。A.李师傅 B.王师傅 C.张师傅 D.刘师傅7.仔细观察,图表示的分数与图( )相同。A. B.C. D.8.在2、3、4、5这四个数中,一共可以找出( )对互质数。A.4 B.5 C.69.学校运动会上,50米赛跑,前三名同学的成绩分别是8秒、8秒、8.6秒,根据成绩判断,下面图( )最符合当时冲刺时的画面。A. B.C. D.10.有57面同样大小的红、黄、绿小旗,按1面红旗、2面黄旗、3面绿旗的顺序排列,其中黄旗占总数的( )。A. B. C. D.二、填空题11.下图把圆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6份,阴影部分是它的,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阴影部分包含(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空白部分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12.小朋友们做游戏,若5人分成一组,则最后余下3人;若6人分成一组,则最后余下4人;若7人分成一组,则最后余下5人。那么一起做游戏的小朋友至少有 人。13.n除以2余1,除以3余2,除以4余3,除以5余4,…,除以16余15,n最小为 。14.将一根3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体框架,正方体的棱长为( )米,每条棱长是这根铁丝的。15.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子加1,分数就等于1;如果分母加3,分数就等于。原来分数是( )。16.某区的109路公交车每12分钟发一次车,102路公交车每15分钟发一次车,这两路车每天早上6:10在同一起点同时发车,下一次同时发车时间是( )。17.如图,把长方形看作“1”,那么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是( ),用小数表示是( ),用除法算式表示是( )÷24。18.为帮助贫困地区的小伙伴,琪琪捐了20元零花钱,冬冬捐了25元零花钱。琪琪捐的零花钱是冬冬的,冬冬捐的零花钱是琪琪的。19.如果a÷b=26(a和b都是非零自然数),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20.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21.将24支笔和18本练均分给若干个同学。如果笔和练习本都没有剩余,且保证分到笔和练习本的同学人数相同,最多能分给( )名同学。22.暑假期间,小丽和小红在同一家游泳馆游泳,小丽每4天去一次,小红每6天去一次。如果7月3日两人在游泳馆相遇,那么下一次在游泳馆相遇是7月( )日。23.妈妈将一个2千克的蛋糕平均切成7块,每块是这个蛋糕的( ),每块重( ) 千克。24.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都是整数厘米,它的体积是1998立方厘米,那么它的长、宽、高之和的最小值是 厘米。25.中国结是一种我国特有的手工编织工艺品,深受人们的喜爱。用一根8米长的红绳正好可以编织5个相同的中国结,每个中国结用了这根红绳的( ),每个中国结用了( )米红绳。三、判断题26.大于且小于的分数只有。( )27.的分数单位比的分数单位小。( )28.妈妈买了一个西瓜,明明一口气吃了这个西瓜的。( )29.把3m长的绳子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全长的m。( )30.整数都可以看成分母是l,分子是它本身的假分数。( )31.若是分母为18的最简真分数,则a可取整数的个数为5个。( )32.楠楠和楷楷各自看同一本《数学奥秘》,一周后楠楠看了,楷楷剩下没看,楠楠看得多。( )33.a是一个自然数,要使是假分数,同时是真分数,那么a一定是8。( )34.甲数比乙数多,乙数就比甲数少。( )35.两个相邻的自然数只有公因数1。( )四、计算题36.先通分或约分,再比较大小。和 和 和 、和37.求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18和48 15和21 18和5138.把下面的分数化成最简分数。 39.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保留两位小数)。 40.把下面的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五、作图题41.涂色表示下面的分数。42.在下面的直线上表示出,,。六、解答题43.五、六年级同学参加学校大扫除,五年级来了24人,六年级来了36人。如果把两个年级的学生分别分成若干小组,要使两个年级每个小组的人数相同,每组最多多少人?44.将36个鲜肉粽子和60个玫瑰粽子混装成礼品盒,每个礼品盒里鲜肉粽子的数量一样多,玫瑰粽子的数量也一样多。最多可以装多少个礼品盒?每个礼品盒里面一共装了几个粽子?45.3月12日是植树节,某班学生(人数大约50)在王老师的带领下去植树,学生恰好能分成人数都相等的3组,如果王老师和学生每人种树的棵数一样多,且共种了884棵,请问每人种树多少棵?46.希望小学五年级一班正在进行研学活动,全班有46人,其中有5人请假没能参加此次活动。(1)请假的人数是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2)如果男生的人数是奇数,那么五年级一班的女生人数是奇数还是偶数?说说你的理由?(如果举例说明,一般要举出3个以上不同的例子)47.有一张长方形纸,长70厘米,宽50厘米。如果要剪成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而没有剩余,要使剪出的正方形的边长最大,一共能剪多少个正方形?48.礼堂搭建地台需要钢架,有3根钢管,分别长20米、36米、48米,要把这三根钢管截成同样长的若干小段,且三根钢管都没有剩余。每小段最长是多少米?一共可以截成多少段?49.在“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乡村振兴主题绘面比赛中(每人限投一幅作品),某校五(1)班同学热情参与踊跃投稿,把他们的绘画作品平均分成8组或者10组都多出3幅作品。按照一个班人数不能大于50人规定,该校五(1)班有多少人参与投稿?50.为参加学校举办的书画展,小英想购买几盒水墨材料。A品牌16元/盒,B品牌24元/盒,小英所带的钱不管买哪一种品牌都正好用完没有剩余,她至少带了多少钱?51.五年级有70多名学生组成了运动会体操队,如果每4名同学排成一排,正好排成整排,如果每6名同学排成一排,也正好排成整排。你能求出五年级有多少学生参加了体操队么?52.园林工人要加工一种盆景,第一批加工303盆,第二批加工179盆,第三批加工535盆。各批都平均分给工人加工,分别剩余3盆、4盆和10盆。一共有多少工人参加加工?53.工人加工三批零件,每加工一批零件,除了王师傅比其他工人多加工若干个外,其他工人加工的个数都相等。已知他们第一批共加工2100个,其中王师傅比其他工人多加工7个,第二批加工1800个,其中王师傅比每个工人多加工6个;第三批加工1600个,其中王师傅比每个工人多加工13个。这批工人最多有多少个?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A【分析】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互质,因此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为1,这样的分数一定是最简分数。【解析】根据分析可知,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是相邻的两个自然数(都不为0),这样的分数一定是最简分数。故答案为:A2.C【分析】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分母是平均分的总份数,分子是取的其中的几份。最简分数是指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或者说分子和分母互质的分数。【解析】,把整个圆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12份,涂色部分占其中的8份,用分数表示为,化简后是;A.,把整个长方形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占其中的3份,用分数表示为;B.,把整个正方形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8份,涂色部分占其中的4份,用分数表示为,化简后是;C.,把整个三角形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3份,涂色部分占其中的2份,用分数表示为;所以,涂色部分的面积与整个图形面积的关系和一致。故答案为:C3.A【分析】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分数值不变。求出分数的分子增加6分子变成了几,再用这个数除以原来的分子3,就可以知道原来的分子相当于乘几,为了保持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也应该乘几。还可以求出变化前后分母之差,据此解答。【解析】3+6=99÷3=312-4=8所以,如果分数的分子增加6,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乘3或增加8。故答案为:A4.A【分析】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分数的分母越小分数反而越大,分数的分母越大分数反而越小。先根据a、b两个整数在直线上的位置确定a、b的大小,再比较和的大小即可。【解析】由题意分析得:根据a、b两个整数在直线上的位置可知:0<a<b<99,则>。故答案为:A5.A【分析】先根据1小时=60分钟把小时换算成以分钟为单位,再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分别计算出小明和小红的速度,最后比较两人的速度即可。【解析】小时=20分钟1÷15=(千米/分)1÷20=(千米/分)因为>,所以小明的速度快一点。故答案为:A6.A【分析】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除以进率,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乘进率,1小时=60分钟;分数化小数:用分子除以分母,据此把小时和小时化成小数;再把50分钟化成小时,最后根据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比较大小,再根据用时最短的,最先完成,据此解答。【解析】=4÷5=0.8,小时=0.8小时;=5÷4=1.25,小时=1.25小时;50÷60=,50分钟=小时;1.25小时>小时>0.8小时>0.75小时即小时>50分钟>小时>0.75小时李师傅用的时间最短,所以李师傅最先修完。故答案为:A7.C【分析】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分母是表示分成的份数,分子表示占其中的几份,据此把给出的各图用分数表示并逐项分析即可。【解析】用分数表示是;A.用分数表示是; B.用分数表示是; C.用分数表示是; D.用分数表示是。所以图表示的分数与图相同。故答案为:C8.B【分析】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一一列举出来再选择即可。【解析】根据互质数的定义,可知2和3互质,2和5互质,3和4互质,3和5互质,4和5互质,一共可以找出5对互质数。故答案为:B9.B【分析】要判断哪个图最符合冲刺画面,需先统一数字形式并比较大小,明确三名同学的速度快慢(用时短则速度快),再看哪个图呈现出对应快慢关系的位置:=8+0.1=8.1,=8+0.2=8.2,赛跑中,路程相同(50米),用时越短速度越快。比较可得:8.1<8.2<8.6,且8.2-8.1=0.1秒,8.6-8.2=0.4秒,0.1<0.4,即第一、第二名同学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第三名之间的距离,距离终点越近跑得越快,据此分析。【解析】A.图中第一、第二名同学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第三名之间的距离,不符合要求;B.图中第一、第二名同学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第三名之间的距离,符合要求;C.图中第一、第二名同学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第三名之间的距离,不符合要求;D.图中第一、第二名同学之间的距离远大于第二、第三名之间的距离(几乎并排),不符合要求。故答案为:B10.C【分析】把1面红旗、2面黄旗、3面绿旗看成一组,每一组共6面小旗,用小旗的总数57除以6计算出一共有几组,余数是几;先求出几个周期中黄旗的数量,再根据1面红旗、2面黄旗、3面绿旗的顺序排列推算余数中有几面黄旗,进而得到黄旗的数量;最后用黄旗的数量除以总数,结果用分数表示。【解析】1+2+3=6(面)57÷6=9(组)……3(面),余数为3,前3面小旗中有2面黄旗。黄旗的数量:2×9+2=18+2=20(面)因此黄旗占总数的。故答案为:C11.;;5;1【分析】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分母是平均分的总份数,分子表示涂色部分的份数。分数的分母是几,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分子是几,这个分数就包含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解析】把圆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6份,阴影部分是它的,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阴影部分包含5个这样的分数单位;空白部分有1个这样的分数单位。12.208【分析】这个数除以5余3,即还差2人又能组成一组;除以6余4,即还差2人又能组成一组;除以7余5,即还差2人又能组成一组;因每次分组都会缺少2个人,所以小朋友的人数一定是5、6、7的最小公倍数再减去2,列式解答即可。【解析】5、6、7的最小公倍数:5×6×7=210故小朋友至少有210-2=208(人)所以一起做游戏的小朋友至少有208人。13.720719【分析】除以2余1,即除以2差1个;除以3余2,即除以3,差1个;除以4余3,即除以4差一个,一次类推,除以16余15,即除以16差1个,每次总差一个,因此,可以先给这个数加1,这样,除以每个数都刚好,即找2~16的最小公倍数。再减去1即可得出答案。【解析】依题意2~16的最小公倍数为:16×9×5×7×11×13=720720故n最小值为:720720-1=720719【点评】根据条件能够想到加1后的数是2~16的最小公倍数,再减去1即可求出原数是解决本题关键。14.;【分析】 正方体棱长计算:正方体有12条相等的棱,用3米铁丝围成框架,每条棱长为总长除以12。 分数关系理解:将整根铁丝看作单位“1”,用每条棱长除以铁丝全长,即可求出每条棱长占铁丝全长的几分之几。【解析】(1)棱长计算:3÷12=0.25(米)或(米)(2)分数计算:÷3=×=正方体的棱长为米,每条棱长是这根铁丝的。15.【分析】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根据“如果分子加1,分数就等于1”可知,原分母比分子大1;已知如果分母加3,分数就等于,先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化成,分母6-3=3,3即是原来的分母,分数变成,4-3=1,分子比分母大1,不符合题意;同样把化成,分母9-3=6,6即是原来的分母,分数变成,6-6=0,分子等于分母,不符合题意;继续把化成,分母12-3=9,9即是原来的分母,分数变成,9-8=1,分母比分子大1,符合题意。【解析】==分母12-3=9,原来分数是,且9-8=1,分母比分子大1,符合题意。所以原来分数是。16.7:10/7时10分【分析】 发车间隔分析:109路每12分钟发车,102路每15分钟发车。 最小公倍数应用:求12和15的最小公倍数,得到两车同时发车的间隔时间。 时间计算:从首次同时发车时间6:10开始,加上间隔时间。【解析】(1)12和15的最小公倍数:60(2)6时10分+60分=7时10分或7:10下一次同时发车时间是7:10。17. 0.375 9【分析】求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的结果:把长方形看作“1”,观察图形可知长方形被平均分成了8份,阴影部分占3份,根据分数的定义,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为。求阴影部分用小数表示的结果:分数号化为小数,用分子除以分母,即3÷8=0.375,所以阴影部分用小数表示为0.375。求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设除法算式中被除数为x,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x÷24,由商不变的性质,24÷8=3,则x=3×3=9,即除法算式表示为9÷24。【解析】=3÷8=0.375解:设除法算式中被除数为x,x÷24==3÷8=(3×3)÷(8×3)=9÷24所以x=24把长方形看作“1”,那么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是,用小数表示是0.375,用除法算式表示是9÷24。18.;【分析】求琪琪捐的零花钱是冬冬的几分之几,用琪琪捐的零花钱÷冬冬捐的零花钱;求冬冬捐的零花钱是琪琪的几分之几,用冬冬捐的零花钱÷琪琪捐的零花钱,据此解答。【解析】20÷25=25÷20=为帮助贫困地区的小伙伴,琪琪捐了20元零花钱,冬冬捐了25元零花钱。琪琪捐的零花钱是冬冬的,冬冬捐的零花钱是琪琪的。19.b a【分析】倍数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较小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数;因为a和b都是非零自然数,a÷b=26可知a和b是倍数关系,且b是较小数,a是较大数,据此解答。【解析】如果a÷b=26(a和b都是非零自然数),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b,最小公倍数是a。20. 3 10【分析】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分子是几,就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分母不变,整数部分乘分母再加上原来的分子做假分数的分子,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后,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分子是几,就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据此解答。【解析】的分数单位是,它有3个这样的分数单位。=的分数单位是,它有10个这样的分数单位。的分数单位是,它有3个这样的分数单位;的分数单位是,它有10个这样的分数单位。21.6【分析】要同时将24支笔和18本练均分给同学且没有剩余,最多能分给的同学人数即为24和18的最大公因数。通过分解质因数并取公共质因数的乘积,可得结果。【解析】24和18的最大公因数:2×3=6因此,最多能分给6名同学。22.15【分析】先求出小丽和小红去游泳馆天数的最小公倍数,这个最小公倍数就是她们再次相遇间隔的天数,先把4和6分别分解质因数,然后把它们公有的质因数连乘起来,所得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把它们公有的质因数和独有的质因数连乘起来,所得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再根据7月3日这个起始时间推算出下一次相遇的日期。【解析】4=2×26=2×3所以4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2×2×3=123+12=15(日)所以下一次在游泳馆相遇是7月15日。23.【分析】把整个2千克的蛋糕看作单位“1”,将其平均切成7块,根据分数的意义,求每块是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就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取其中的1份,所以每块是这个蛋糕的1÷7=,这里是对单位“1”进行平均分,得到的是分率,没有单位;已知蛋糕总重2千克,要平均切成7块,求每块的重量,就是把2千克平均分成7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即2÷7=(千克),这里是对具体的2千克进行平均分,得到的是具体的数量,有单位。【解析】1÷7=所以每块是这个蛋糕的;2÷7=(千克)所以每块重千克。24.52【分析】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998立方厘米,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即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1998。现在要求长、宽、高之和的最小值,根据解决最值问题的相关技巧可知,已确定个数的任意数的乘积一定时,它们相互越接近则它们之和就越小。所以可以先将1998分解质因数,然后通过乘法结合律写成三个数相乘的形式,再通过类比选出三个乘数最接近的情况,即为符合题意的长、宽、高,最后三者相加即得最小值。【解析】1998=2×3×3×3×37,尽可能组合成三个比较接近的乘数,因此37不需要组合。①1998=2×27×37,长、宽、高之和:2+27+37=29+37=66(厘米)②1998=6×9×37,长、宽、高之和:6+9+37=15+37=52(厘米)③1998=3×18×37,长、宽、高之和:3+18+37=21+37=58(厘米)52<58<66因此长、宽、高之和有最小值为52厘米。25.【分析】把这根红绳的总长度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5份,每份占总长度的;要求每个中国结用了多少米红绳,用红绳的总长度除以5,据此解答。【解析】(米)因此每个中国结用了这根红绳的,每个中国结用了米红绳。26.×【分析】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将两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可以找到无数个介于两者之间的分数,题目未限定分母为7,因此存在其他分母的分数满足条件。【解析】将和的分子、分母同时乘2,得到和,中间的分数有、、;若乘3,得到和,中间的分数有、等。因此,符合条件的分数不只有,有无数个,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27.√【分析】分数单位是指将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后其中的一份。分子相同的分数,只需比较分母的大小,分母越大,分数越小。【解析】的分数单位是,的分数单位是。因为分母10>2,所以<。因此,的分数单位比的分数单位小,题目说法正确。故答案为:√28.×【分析】分数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几份。在这个情境中,把一个西瓜看作单位“1”。根据分数的意义,表示将整体平均分成4份后取5份,但是一个西瓜总共才是1个整体,不可能取出比这个整体还多的部分,也就是吃的部分不可能超过1个西瓜。【解析】因为一个西瓜是单位“1”,明明吃的部分不可能超过1,而>1,所以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29.×【分析】把这根绳子的长度看作单位“1”,其中的一份是分成几份的几分之一,且不能带单位。据此可得出答案。【解析】把这根绳子的长度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全长的。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30.×【分析】根据假分数的定义,分子必须大于或等于分母。整数0写成分母是1的分数时,分子为0,此时分子小于分母,不符合假分数的条件,举例说明即可。【解析】整数3可以表示为,此时分子3大于分母1,符合假分数的条件。但整数0表示为时,分子0小于分母1,不满足假分数的定义。因此,并非所有整数都符合条件,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31.×【分析】最简真分数的要求:分子、分母都是整数且互质,分子小于分母。据此即可知道a+5一定要小于18,而且与18互质,因此就可以确定a+5的取值的可能性情况。【解析】a+5可能是:1、5、7、11、13、17,a可能是:﹣4、0、2、6、8、12,因此a可取整数的个数为6个。故答案为:×32.×【分析】把这本《数学奥秘》的总页数看作单位“1”, 楷楷剩下没看,则楷楷看了1-=,再根据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比较和的大小求出谁看得多,据此判断。【解析】1-====所以楠楠和楷楷看得一样多。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33.×【分析】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据此得出a的取值范围,进而得出a的值。【解析】如果是假分数,则a≥7;如果是真分数,则a<8;7≤a<8,那么a一定是7。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34.×【分析】设乙数是1。把乙数看作单位“1”,则甲数是乙数的(1+),用1乘(1+)即可求出甲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先求出多(或少)的具体数量,再除以单位“1”数量即可解答,据此用甲数与乙数的差,再除以甲数,即可求出乙数比甲数少几分之几。据此判断。【解析】设乙数是1。甲数:1×(1+)=1×=(-1)÷=÷=×=则乙数就比甲数少。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35.√【分析】相邻的两个自然数只有公因数1,它们是互质数,据此判断。【解析】例如4和5、2和3、9和10都是相邻的自然数,它们的公因数只有1,所以“两个相邻的自然数的公因数只有1”这个说法正确。故答案为:√36.过程见详解;>;>;<;>>【分析】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作通分。通分的方法:通分时用原分母的公倍数作公分母(为了计算简便,通常选用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然后把每个分数都化成用这个公倍数作分母的分数。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原来小的分数的过程是约分。约分的方法: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去除分子和分母,先用斜线把原分子、分母划去,再把所得的商分别写在原分子、分母的上面。据此解答。【解析】(1)==>,则>。 (2)==>,则>。 (3)==== <,则<。(4)======>>,则>>。37.6;144;3;105;3;306【分析】两个数的公有质因数的连乘积就是这两个是的最大公因数;如果两个数为倍数关系,最大公因数为较小的那个数;如果两个数为互质数,最大公因数是1;两个数的公有质因数与每一个数的独有质因数的连乘积,就是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如果两个数为倍数关系,最小公倍数为较大的那个数;如果两个数为互质数,最小公倍数就是几个数的乘积;据此解答。【解析】18和4818=2×3×348=2×2×2×2×318和48的最大公因数是2×3=6;18和48的最小公倍数是2×3×3×2×2×2=144。18和48的最大公因数是6,最小公倍数是144。15和2115=3×521=3×715和21的最大公倍数是3;15和21的最小公倍数是3×5×7=105。15和21的最大公因数是3,最小公倍数是105。18和5118=2×3×351=3×1718和51的最大公因数是3;18和51的最小公倍数是2×3×3×17=306。18和51的最大公因数是3,最小公倍数是306。38.;;;【分析】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最简分数是指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解析】====39.0.75;1.6;0.65;0.67;0.5;0.375;0.7;0.36【分析】分数化小数:直接用分子除以分母,计算出商,除不尽的保留两位小数,据此解答。【解析】3÷4=0.758÷5=1.613÷20=0.652÷3≈0.671÷2=0.53÷8=0.3757÷10=0.75÷14≈0.3640.;6;;【分析】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时,假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能整除的,所得的商就是整数;不能整除时,所得的商就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就是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据此解答。【解析】=13÷5==36÷6=6=29÷7==47÷8=41.见详解【分析】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分母是分成的份数,分子是要表示的份数。(1)表示把所有三角形平均分成3份(即3行),1份就是1行(即涂4个三角形)。(2)表示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有1个圆和1份就是涂1个圆,再涂一个圆中的1份。(3)表示把长方体平均分成3份(即3列,每列6个小正方体),有这样的2份(即涂2列,(个)小正方体)。据此涂色即可。【解析】据分析涂色如下:42.见详解【分析】直线上相邻整数间(0~1、1~2、2~3 )均被平均分成3份,根据分数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其中1份就是,然后逐点分析:表示2个,所以从0开始,依直线刻度,向右数2份,对应点即为;分为1和,先到1这个点,表示1个,再向右数1份,对应点即为;转化为带分数是,分为2和,先到2这个点,表示2个,再向右数2份,对应点即为。【解析】43.12人【分析】要使两个年级每个小组的人数相同且每组人数最多,就是求24和36的最大公因数,把24和36分解质因数后,把公有的相同质因数乘起来就是最大公因数,即可解答。【解析】24=2×2×2×336=2×2×3×336和24的最大公因数是2×2×3=12。答:每组最多有12人。44.12个;8个【分析】要求每个礼品盒中鲜肉粽子和玫瑰粽子的数量相同,且礼品盒数量最多,即求36和60的最大公因数。两个数的公有质因数的连乘积就是这两个是的最大公因数;如果两个数为倍数关系,最大公因数为较小的那个数;如果两个数为互质数,最大公因数是1;用粽子的总数量÷礼品盒的个数,即可解答。【解析】36=2×2×3×360=2×2×3×536和60的最大公因数是2×2×3=12;最多可以装12个礼品盒。(36+60)÷12=96÷12=8(个)答:最多可以装12个礼品盒,每个礼品盒里面一共装8个粽子。45.17棵【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是树的总棵数=人数×人均所种的棵数,因为师生每人所种树一样多,先将884进行分解质因数,再将质因数通过乘法结合律变成两数相乘的形式,其中一个乘数要求接近50,即为人数,另一个乘数则为人均所种的棵数。【解析】884=2×2×13×17=52×17已知学生人数大约50人,故52为师生总人数,17为人均所种树的棵树。答:每人种树17棵。46.(1);(2)奇数【分析】(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据此用请假的人数除以全班人数即可解答;(2)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据此解答。【解析】(1)5÷46=答:请假的人数是全班人数的。(2)因为46是偶数,男生人数是奇数,根据奇数+奇数=偶数可知女生人数一定是奇数。答:五年级一班的女生人数是奇数。47.35个【分析】根据题意,要剪成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而没有剩余,且正方形的边长最大,则正方形的边长是70和50的最大公因数,据此可以用质因数分解法求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即是正方形的最大边长。分别用70和50除以求出的最大边长,可以求出每行剪的正方形的个数和剪的行数,再把它们相乘即可求出一共能剪多少个正方形。用质因数分解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全部共有的质因数(公有质因数)相乘的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解析】70=2×5×750=2×5×570和50的最大公因数是2×5=10,则正方形的边长最大是10厘米。(70÷10)×(50÷10)=7×5=35(个)答:一共能剪35个正方形。48.每小段最长是4米,一共可以截成26段【分析】由题意可知,要求每小段最长是多少米,就是求20、36、48的最大公因数,可用短除法计算,再分别用3根钢管的长度除以这个最大公因数,再把结果相加即可得第二问【解析】20、36、48的最大公因数是,即每小段最长4米20÷4=5(段)36÷4=9(段)48÷4=12(段)5+9+12=26(段)答:每小段最长是4米,一共可以截成26段。49.43人【分析】他们的绘画作品平均分成8组或10组都多3幅,由此可知,他们的作品的总数量减去3就是8和10的公倍数;由于每人限投一幅作品,且一个班人数不能大于50人,则五(1)班参与投稿的人数与3的差是8和10的公倍数,且这个公倍数不能大于50;最后用求出的这个公倍数再加上3,据此解答。【解析】8=2×2×210=2×58和10的最小公倍数是2×2×2×5=40,8和10的公倍数有:40,80,120,…。因为一个班人数不能大于50,所以40+3=43(人)。答:该校五(1)班有43人参与投稿。50.48元【分析】小英带的钱买A品牌(16元/盒 )或B品牌(24元/盒 )都能正好用完,说明她带的钱数是16和24的公倍数 ,要求“至少带了多少钱”,也就是求16和24的最小公倍数;把16分解质因数,就是把16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16=2×2×2×2 ,同样分解24,24=2×2×2×3;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把这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和各自独有的质因数相乘,16和24公有的质因数是2、2、2,16独有的质因数是2,24独有的质因数是3,所以最小公倍数为2×2×2×2×3=48 。【解析】16=2×2×2×224=2×2×2×316和24的最小公倍数是2×2×2×2×3=48答:她至少带了48元。51.72名【分析】两个数的公有质因数与每一个数的独有质因数的连乘积,就是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如果两个数为倍数关系,最小公倍数为较大的那个数;如果两个数为互质数,最小公倍数就是几个数的乘积;先求出4和6的最小公倍数,再找出70到80之间,4和6的最小公倍数的倍数,据此解答。【解析】4=2×26=2×34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2×2×3=1212的倍数有:12,24,36,48,60,72,84,…;五年级有72名。答:五年级与72名学生。52.25个【分析】根据分别剩余3盆、4盆和10盆,那么分别扣除相应多余的盆数后,三批都能刚好分下去,即人数是300,175和525的公因数,转化为求300、175、525的公因数,再结合实际即可得出结论。【解析】303-3=300(盆)179-4=175(盆)535-10=525(盆)300=2×2×3×5×5175=5×5×7525=3×5×5×7所以300,175和525三个数的公因数有1,5和25又因为当人数为1时,明显不会有剩余,不满足;当人数为5时,第三批剩余10盆,大于5,即余数比除数大,不满足;当人数为25时,符合条件。答:一共有25个工人参加加工。53.23人【分析】第一批共2100个,王师傅比其他工人多加工7个,扣除这7个,则王师傅和其他工人加工的个数相同,即每人加工的个数×人数=2100-7=2093,即总人数是2093的因数,同样的道理,根据第二批和第三批,分别可知,总人数是1794和1587的因数,也就是这三个数的公因数,现要求人数最多,即找最大公因数,即可得出答案。【解析】2100-7=20931800-6=17941600-13=15872093=7×13×231794=2×3×13×231587=3×23×23所以2093,1794,1587的最大公因数是23因此总人数为23个。答:这批工人最多有23个。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