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5年数学五升六暑假巩固培优精练(人教版)专题07 折线统计图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早穿棉袄午穿纱,晚围火炉吃西瓜”是对我国大西北沙漠地区气候特点的形象化写照,主要指新疆地区一天中昼夜温差大。这句话对应的早、午、晚三个时刻的气温变化情况统计图是( )。A.B.C.2.从家去图书馆,中途休息了几分钟,借完书后直接回家。能描述这一过程图象的是( )。A. B.C. D.3.鹏鹏每天早晨去上学,中午放学回家吃饭后休息一段时间,下午再去上学,上完课后放学回家。下面选项( )比较准确地反映鹏鹏一天从家到学校的往返情况。A. B. C. D.4.小明的年龄与身高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如果用h表示小明的身高,用x表示他10~15岁阶段平均每年长高的厘米数,那么他12岁时的身高是( )厘米。A.h=51+2x B.h=112+2xC.h=135+2x D.h=168+2x5.折线统计图可以直接看出( )。A.数据的多少 B.变化情况 C.最大的数据6.如图所示,这幅折线统计图可能表示( )。A.小明6-11岁身高变化情况 B.小明家4-9月电费变化情况C.小明和其他5位同学“口算达人大比拼”成绩情况 D.小明晚上7时-12时体温变化情况7.李明每天从家出发,按一定的速度步行去上班。某天上班途中下起了小雨,他便加快了速度。下面能正确表示他行走路程与时间关系的是图( )。A. B.C. D.8.晨晨从学校步行去图书馆,中途休息了几分钟,然后才到图书馆,下面图形描述正确的是( )。A. B.C. D.9.如图,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中剪去一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动点从点出发,沿的路线绕多边形的边匀速运动到点时停止(不含点和点),则的面积随着时间变化的图像大致是( )。A. B. C. D.10.星期天,张丽从家出发去超市购物后再返回。下图表示在这段时间里她离家距离的变化情况。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张丽家距离超市1200米 B.张丽从家到超市用时15分钟C.张丽在超市购物用时25分钟 D.张丽从超市到家用时50分钟二、填空题11.统计AB两支股票本周涨跌走势情况应绘制( ),统计五一班男生女生本学期读书的本数应绘制( )。12.( )统计图不但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13.看图回答问题。(1)奇奇到达终点后,思思再跑( )分才能到达终点。(2)思思比奇奇每分少跑( )米。14.如图是A地区2025年4月1日~10日的气温情况统计图。在这10天中,( )日的温差最小,( )日的温差最大。15.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是长方形,点P从A出发沿顺时针方向运动,速度为1厘米/秒。如图是三角形PAD的面积随着时间的变化情况,当运动时间为3秒时,三角形PAD的面积为18平方厘米。AD长( )厘米,AB长( )厘米。16.小明去6千米远的公园玩,请根据折线图回答问题。(1)小明在公园玩了( )分钟。(2)如果一直走,不休息,能在( )时( )分到达公园。(3)返回时,小明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 )千米。17.这是一幅( )统计图,李明这学期数学考试成绩最好的是第( )单元,考了( )分;考得最不理想的是第( )单元,考了( )分,李明的成绩整体呈( )的发展趋势。18.随着短视频的兴起,王阿姨也跟随潮流制作了一条短视频,并发布在某视频平台,吸引了很多人观看。她根据后台数据,统计了视频发布后一段时间内每日的浏览量与点赞量的变化情况,如下图。(1)王阿姨的这条视频( )日的浏览量最多,( )日的点赞量与浏览量相差最多,( )日的点赞量与浏览量相差最小。(2)这条视频的点赞量( )日至( )日呈上升趋势,( )日至( )日呈下降趋势。19.长、宽、高分别是50厘米、40厘米和60厘米的长方体水箱有A、B两个进水管,先开A管,过一段时间两管齐开。如图的折线统计图表示进水情况。(1)( )分钟后,A、B两管同时开。(2)A管每分钟进水( )升。20.下图是小明和小亮跳远成绩统计图。(1)小明和小亮第( )次成绩相同,第( )次成绩相差最多。(2)小明的成绩呈( )趋势变化。(3)( )的成绩好一些。小亮第( )次进步最快。21.看图回答下列问题。轿车和货车沿同一路线行驶情况统计表:(1)( )时整,两车相距最远,是( )千米。(2)轿车在路上停留了( )小时。(3)货车平均每小时行驶( )千米。(4)从7时到12时,货车行驶的路程是轿车行驶路程的。22.下面是小刚和小强800米赛跑情况统计图。(1)( )先到达终点。(2)请你用“快”、“慢”来描述他们的比赛情况:小刚是先( )后( )。(3)开赛初期( )领先,比赛中两人相距最远约是( )米(填整百数)。23.黎明图书出租店,有一种图书的出租金额与出租天数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租这种图书两天应付租金( )元,两天后每天应付租金( )元。24.小华和小丽是一对龙凤双胞胎,每年在他们生日这天,妈妈都记录下他们各自的身高,如图。(1)他们( )岁时,身高相同。(2)同一年两人差距最大是( )厘米。(3)小丽在11岁时身高超过了小华,之后小华在( )岁又反超了小丽。25.周末小明约同学去中国文字博物馆参观,去时乘公交车,回来时乘出租车,下图是在这段时间里小明的行程图。(1)小明在文字博物馆里参观了( )小时。(2)出租车平均每分钟行( )千米。三、判断题26.要统计班级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适合用折线统计图。( )27.为清楚地比较上海和北京两城市去年各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最合适的是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 )28.医生为了解新冠肺炎病人昼夜的体温变化情况,应绘制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 )29.想要反映最近几个月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应该选择折线统计图。( )30.折线统计图用高低不同的点来表示数据多少,通过点与点的连线能看出数据的变化趋势。( )31.某商店为了清楚地了解第三季度液晶电视机和平板电脑的销售趋势,选择用条形统计图进行统计最合适。( )32.如果要统计某地年至年每年新生婴儿不同性别人数变化情况,应制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33.小明发烧了,妈妈想记录小明一天的体温,选用折线统计图记录较合适。( )34.亮亮要制作一个2024年上半年月平均气温变化统计图,他选择折线统计图表示最合适。( )35.当反映数据增减变化情况时,用条形统计图更直观。( )四、作图题36.社区图书馆是社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居民提供了一个便捷、舒适的阅读和学习环境。下表是两个社区图书馆某个星期的阅读人数情况统计表。时间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甲社区图书馆阅读人数/人 7 21 35 29 38 58 56乙社区图书馆阅读人数/人 3 31 56 48 52 62 63(1)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画出折线统计图。(2)甲社区图书馆在星期( )阅读人数最多,乙社区图书馆在星期( )阅读人数最多。(3)甲社区图书馆星期一阅读人数是星期六阅读人的( ),乙社区图书馆星期一阅读人数是星期日阅读人数的( )。37.下面的统计图与统计表分别反映了A和B两个城市某年上半年每月平均高温的情况。(1)根据统计表数据,绘制出B市上半年每月的月平均高温折线统计图。(2)二月份较冷的城市是( );上半年B市的月平均高温是( )℃。(保留一位小数)(3)家住B市的熊熊一家想在2025年1月末来A市旅游,你认为他们应该做哪些准备?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解答题38.随着健康生活理念的普及,智能手环成为很多人记录运动情况的好帮手。下面是张阿姨和李叔叔在2024年10月第一周使用智能手环记录的每天步数情况。(1)观察统计图,哪天两人的步数差距最大?相差多少步?(2)结合两人的步数情况以及健康生活标准(一般建议成年人每天步数在6000—10000步较为适宜),你对张阿姨和李叔叔的运动情况有什么建议?39.一月至五月份,新华书店的《故事会》和《成语故事》的销售情况如下表。小华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绘制了一幅不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如下图)。月份 一 二 三 四 五《故事会》 220 360 400 480 560《成语故事》 200 300 500 480 220(1)请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帮小华把折线统计图补充完整。(2)《故事会》和《成语故事》的销售量是怎样变化的?40.极据统计图中的信息,完成下列问题。(1)这一年B地最冷的月份是( )月,这个月A地的气温是( )℃。(2)A、B两地这一年( )月的平均气温差异最大,约相差了( )℃。(3)一种蓝莓的生长期为5个月,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29℃,这种植物适合这两个地方的哪一个地方种植?为什么?41.垃圾分类可以“变废为宝”,减少环境污染,节省土地资源,也是社会进步和生态文明的重要标志。某市2015~2020年生活垃圾中分类垃圾与未分类垃圾质量的情况如图。(1)两种垃圾质量相差最多的是( )年,从( )年开始,分类垃圾的质量超过了未分类垃圾。(2)2015年未分类垃圾的质量是2019年未分类垃圾的( )倍,2020年分类垃圾占2020年垃圾总量的。(3)观察分类垃圾和未分类垃圾质量的变化趋势,你发现了什么?42.如今,作为徽菜的招牌名菜,徽州臭鳜鱼也借助互联网“破圈”出海,随着交通和快递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受到全国食客的欢迎,还远销海外市场。下面是A、B两个品牌的臭鳜鱼上半年的销售统计表: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A品牌销量/万条 18 18.5 20 21 21 21.5B品牌销量/万条 16 17.5 18 19 19.5 20(1)根据上表中的数据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2)观察折线统计图,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3)观察数据,作为一名黄山人,你有什么想说的?43.下面是某超市2023年7-12月使用微信和支付宝两种手机支付方式的情况统计表。2023年7-12月使用手机支付情况统计图(1)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2)( )月份使用支付宝支付的次数最多。(3)( )月份使用微信和支付宝支付的次数相差最大。(4)第三季度,使用微信支付的总次数是使用支付宝支付总次数的。44.某林场工作人员统计两棵不同树木的生长情况,并制成了它们的生长情况统计图。从图中可以看出:(1)从开始植树到第6年,两树中生长速度较快的是什么树?(2)生长到哪一年的时候两树的高度一样?(3)爷爷在小孙子出生时同时种了甲、乙两棵树,今年乙树刚好停止长高,则小孙子今年正好是几岁?45.小宇和烁烁代表五(1)班参加学校运动会一分钟跳绳比赛,下图是他们最近9天的训练成绩。小宇、烁烁一分钟跳绳情况统计图(1)小宇和烁烁第一天的成绩相差( )次,第九天相差( )次。(2)小宇和烁烁的跳绳成绩分别呈现什么变化趋势?谁的进步更大?(3)请你预测一下小宇和烁烁的比赛成绩。(4)你能发现其它数学问题并解答吗?46.荣老师准备复印一些材料,以下是甲、乙两个店的收费标准。例如:在甲店复印4张,应付1×4=4(元)。在乙店复印4张,应付6元;复印12张,应付(12-4)×0.5+6=10(元)。(1)根据甲、乙两个店的收费标准,请将统计表补充完整。(2)根据表中的数据,请将折线统计图补充完整。(3)观察统计图,想一想:复印( )张时,两个店的收费同样多。(4)荣老师去哪一个店复印呢?你有什么建议?47.如下图所示,有一个无水的长方体水槽,一个水龙头从9:00开始向水槽内注水,水流速度为9立方分米/分,9:04停止注水。接着在水槽内放入一个高为9厘米的长方体铁块,使其全部浸没在水中。从开始注水到铁块全部浸没在水中,水槽的水面高度变化情况如图中所示。(1)9:04时,长方体水槽内水面高度是多少厘米?(2)这个长方体铁块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B【分析】根据题意,“早穿棉袄午穿纱,晚围火炉吃西瓜”说明早上、晚上气温低,中午气温高,且温差较大,据此找出能体现这句话的气温变化情况统计图。【解析】A.,气温一直上升,晚上气温最高,不符合题意;B.,早上、晚上气温低,中午气温高,符合题意;C.,气温变化平缓,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2.C【分析】从家出发前往图书馆时,随着时间增加,离家的距离会逐渐增大,图象表现为从原点开始上升的线段;中途休息时,时间在增加,但离家的距离保持不变,图象表现为一段水平的线段;借完书回家时,随着时间增加,离家的距离会逐渐减小,直到为0,图象表现为下降的线段。【解析】A.图象中水平线段(休息阶段)后有上升线段,不符合借完书回家的情况,错误;B.图象中没有水平线段(休息阶段),不符合中途休息的情况,错误;C.有上升线段(去图书馆)、水平线段(休息)、下降线段(回家),符合整个过程,正确;D.图象中水平线段(休息阶段)之前有3段,不符合从家出发前往图书馆的情况,错误。故答案为:C3.C【分析】分析鹏鹏一天从家到学校的往返情况:①早晨从家去上学:离家距离从0开始逐渐增加到学校;②上午在学校上课:一直在学校,所以这段时间离家距离不变;③中午放学回家:离家距离从学校距离逐渐减少到0;④中午吃饭后休息一段时间:一直在家,所以离家距离保持为0一段时间;⑤下午去上学:离家距离从0开始逐渐增加到学校;⑥下午在学校上课:一直在学校,所以这段时间离家距离不变;⑦下午放学回家:离家距离从学校逐渐减少到0。据此找出能比较准确地反映鹏鹏上述情况的折线统计图。【解析】A.没有表现上午、下午在学校上课的阶段,不符合题意;B.没有表现上午、下午在学校上课的阶段以及中午在家休息一段时间的阶段,不符合题意;C.表示鹏鹏从家到学校,一段时间后,回家,在家一段时间后,又去学校,到学校一段时间后,又回家;符合题意;D.没有表现中午在家休息离家距离为0的阶段,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4.C【分析】已知小明10岁时的身高是135厘米,再结合10~15岁平均每年长高的厘米数x,用10岁身高135厘米加上2年长高的2x厘米则可计算出12岁时的身高。【解析】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小明10岁时的身高是135厘米,小明10~15岁阶段平均每年长高x厘米,从10岁到12岁经过了12-10=2年, 这2年一共长高的厘米数就是2×x=2x厘米,所以12岁时的身高等于10岁时的身高加上10~12岁长高的厘米数,即h=135+2x。故答案为:C5.B【分析】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数据地大小,还能表示出数据地变化规律。据此可得出答案。【解析】折线统计图可以直接看出变化情况。故答案为:B6.B【分析】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据此解答。【解析】A.小明6-11岁身高不会有下降的情况,实际情况与图中折线下降的情况不符;B.小明家4-9月电费变化情况,根据生活经验可知,4-5月电费可能上升,5-6月电费可能下降,6-7月气温上升,用电量增加,电费随之上升,7-9月气温下降,用电量可能会减少,电费也会随之下降,据此可知符合图中折线表示的情形;C.小明和其他5位同学“口算达人大比拼”成绩情况最适合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D.小明晚上7时-12时体温变化不大,不会有大幅的上升或下降趋势,实际情况与折线统计图不符。故答案为:B7.B【分析】根据李明的行走情况,先步行 (慢速行驶),再跑步(快速行驶),而图象表示行进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可知先平缓后变快,据此逐项判断即可。【解析】A.从图中可知速度不变。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从图中可先平缓再陡峭,即速度先慢后快。该选项符合题意。C.从图中可先陡峭再平缓,即速度先快后慢。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图象为一条曲线,从图中可知,路程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减少,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8.B【分析】晨晨从学校到图书馆分为三个时段。(1)从学校出发到途中休息前,这一段时间里离学校的距离越来越远;(2)途中休息,这一段时间离学校的距离不变;(3)途中休息后到图书馆,这一段时间里离学校的距离越来越远;据此解答。【解析】A.离学校的距离先越来越远,再距离不变,最后越来越近,不符合题意;B.离学校的距离先越来越远,再距离不变,最后越来越远,符合题意;C.离学校的距离先越来越远,再距离不变,不符合题意;D.离学校的距离先越来越远,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9.B【分析】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ABP的面积=AB×高÷2。当点P在AD边上运动时,底为AB、高是AP,△ABP的面积=AB×AP÷2(0<AP≤2),此时AP越来越大,所以△ABP的面积也越来越大;当点P在DE边上运动时,底为AB、高不变,此时△ABP的面积也保持不变;当点P在EF边上运动时,底为AB、高越来越小,此时△ABP的面积也越来越小;当点P在FG边上运动时,底为AB、高不变,此时△ABP的面积也保持不变;当点P在GB边上运动时,底为AB、高越来越小,此时△ABP的面积也越来越小。综上所述,△ABP的面积的变化情况为:先是由小变大,再保持不变,然后逐渐变小,再保持不变,最后又逐渐变小。据此逐选项进行分析即可解答。【解析】A.表示先保持不变,再变小,然后保持不变再变小,不符合题意;B.表示先是由小变大,再保持不变,然后逐渐变小,再保持不变,最后又逐渐变小,符合题意;C.表示逐渐变大,再逐渐变小,然后保持不变,最后又逐渐变小,不符合题意;D.表示先由小变大,再保持不变,然后逐渐变小,不符合题意。所以的面积随着时间变化的图像大致是。故答案为:B10.D【分析】根据统计图,纵轴表示离家距离,横轴表示时间,那么当离家距离最远的时候,说明达到超市,离家距离不变的时候,则是在超市购物,刚开始的时候离家距离逐渐增加,说明是去超市的路上,后面离家距离逐渐减少,说明是回家得路上,据此分别求出张丽家与超市的距离,张丽家到超市的用的时间;张丽在超市购物用的时间,以及张丽从超市到家用的时间,进而解答。【解析】A.张丽家距离超市1200米,原题干说法正确。B.张丽从家到超市用时15分钟,原题干说法正确。C.40-15=25(分钟)张丽在超市购物用时25分钟,原题干说法正确。D.50-40=10(分钟)张丽从超市到家用时10分钟,原题干说法错误。星期天,张丽从家出发去超市购物后再返回。下图表示在这段时间里她离家距离的变化情况。说法错误的是张丽从超市到家用时50分钟。故答案为:D11.折线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分析】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还能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据此解答。【解析】统计AB两支股票本周涨跌走势情况应绘制折线统计图,统计五一班男生女生本学期读书的本数应绘制条形统计图。12.折线【分析】根据题意,条形统计图主要用于比较不同类别的数量多少,但无法直观反映增减变化趋势。折线统计图通过用线段连接数据点,既能显示具体数量,又能清晰呈现数据随时间或其他连续变量的上升、下降或波动趋势。扇形统计图仅表示各部分占总体的比例,无法体现数量变化。以此答题即可。【解析】根据分析可知:折线统计图不但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13.(1)1(2)20【分析】(1)观察复式折线统计图可知,奇奇跑5分到达终点,思思跑6分到达终点,用减法求出奇奇到达终点后,思思再跑几分才能到达终点。(2)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分别求出奇奇、思思的速度,再相减,即可求出思思比奇奇每分少跑多少米。【解析】(1)6-5=1(分)奇奇到达终点后,思思再跑(1)分才能到达终点。(2)600÷6=100(米)600÷5=120(米)120-100=20(米)思思比奇奇每分少跑(20)米。14.10 6【分析】分别计算出1~10日的温差,用最高的气温减去最低的气温,找出最大的温差和最小的温差,进而解答。【解析】1日:16-5=11(℃) 2日:21-7=14(℃)3日:20-10=10(℃)4日:19-7=12(℃)5日:21-5=16(℃)6日:27-8=19(℃)7日:28-11=17(℃)8日:22-11=11(℃)9日:17-7=10(℃)10日:13-7=6(℃)6<10=10<11=11<12<14<16<17<19,10日温差最小,6日温差最大。A地区2025年4月1日~10日的气温情况统计图。在这10天中,10日的温差最小,6日的温差最大。15.12 5【分析】结合两幅图可知,点P运动到BC段时,三角形PAD的高不变,此时三角形PAD的面积最大是30平方厘米;那么点P运动3秒,三角形PAD的面积为18平方厘米时,点P是在AB段上运动,形成的三角形PAD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先根据“路程=速度×时间”求出点P运动3秒的路程,也就是直角三角形PAD的高;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可知,三角形的底=面积×2÷高,据此求出AD的长度;因为点P运动到BC段时,三角形PAD的面积最大是30平方厘米,底是AD,高是AB,根据三角形的高=面积×2÷底,求出AB的长度。【解析】1×3=3(厘米)AD长:18×2÷3=36÷3=12(厘米)AB长:30×2÷12=60÷12=5(厘米)AD长12厘米,AB长5厘米。16.(1)30(2) 8 50(3)12【分析】(1)根据图片可知小明9时到9时30分,距离没有发生变化,可以推测出这段时间小明一直在公园。用9时30分减去9时即可求出在公园的时间。(2)根据图片可知,小明在从家到公园的途中,在8时20分到8时30分休息了10分钟。如果不休息,那么9时到达公园的时间可以提前10分钟,用9时减去10分即可。(3)根据图片可知,小明9时30分从家出发,10时到家,一共用了30分钟,即0.5小时。用路程6千米除以时间0.5小时即可求出小明的速度。【解析】(1)9时30分-9时=30分所以小明在公园玩了30分钟。(2)8时30分 8时20分=10分9时-10分=8时50分所以如果一直走,能在8时50分到达公园。(3)10时-9时30分=30分30分=0.5时6÷0.5=12(千米/时)所以返回时,小明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2千米。17.折线 五、七 95 一 80 上升【分析】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据,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用线段顺次把各点连接起来,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观察折线统计图,折线最高点,表示这个单元考得最好;折线最低点,表示这个单元考得最不理想;折线向上则表示呈上升趋势,折线向下则表示呈下降趋势;据此解答。【解析】这是一幅(折线)统计图,李明这学期数学考试成绩最好的是第(五、七)单元,考了(95)分;考得最不理想的是第(一)单元,考了(80)分,李明的成绩整体呈(上升)的发展趋势。18.(1) 11 9 14(2) 5 10 10 15【分析】折现统计图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又可以表示数量的变化情况。横轴代表日期,纵轴代表次数。(1)图中虚线代表点赞量,实线代表浏览量,根据对应点的高低可以知道点赞量/浏览量的多与少,点赞量与浏览量两组数据的对应点距离越远,差值越大,距离越近,差值越小;(2)根据折线的走向判断数据的变化情况,折线向上弯折则呈上升趋势,折线向下弯折则呈下降趋势。【解析】(1)观察实线,11日对应浏览量的最高点191次,9日浏览量和点赞量对应点相距最远,14日浏览量和点赞量对应点重合。所以,王阿姨的这条视频11日的浏览量最多,9日的点赞量与浏览量相差最多,14日的点赞量与浏览量相差最小。(2)观察虚线,从5日到10日折线走向向上弯折,10日到15日折线走向向下弯折。所以,这条视频的点赞量5日至10日呈上升趋势,10日至15日呈下降趋势。19.(1)15(2)4【分析】(1)折线统计图中,折线走势越平缓水管注水越慢,折线走势越陡水管注水越快,图中进水量从15分钟后开始加快了,说明此时两个进水管同时打开;(2)由题意可知,先开A管,15分钟时水深30厘米,根据“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求出15分钟时长方体水箱的进水量,最后除以15求出A管每分钟的进水量,据此解答。【解析】(1)观察折线统计图可知,15分钟后,A、B两管同时开。(2)50×40×30=2000×30=60000(立方厘米)60000立方厘米=60升60÷15=4(升)所以,A管每分钟进水4升。20.(1) 2 4(2)上升(3) 小明 5【分析】(1)观察复式折线统计图,当两条折线相交于一点时,表示两人这次的成绩相同;当两条折线的叉口最大时,表示两人这次的成绩相差最多。(2)统计图中实线表示小明的成线,折线向上表示成绩呈上升趋势变化,折线向下表示成绩呈下降趋势变化。(3)观察复式折线统计图,实线大部分时候在虚线的上方,表示小明的成绩比亮亮好一些。观察虚线的变化,哪一次虚线向上最陡时,表示亮亮这次的成绩进步最快。【解析】(1)小明和小亮第(2)次成绩相同,第(4)次成绩相差最多。(2)小明的成绩呈(上升)趋势变化。(3)(小明)的成绩好一些。小亮第(5)次进步最快。21.(1)9;40;(2)1;(3)60;(4)【分析】(1)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可知,两条折线统计图距离最远对应的时间就是两车相距最远的时间,据此确定两车此时的路程,再相减即可解答;(2)据图可知,轿车9时开始停留,10时重新出发,据此求出停留时间即可;(3)根据速度=路程÷时间代入数据列式计算即可;(4)用12时整货车行驶的路程除以轿车行驶的路程即可。【解析】(1)140-100=40(千米)9时整,两车相距最远,是40千米。(2)10-9=1(小时)轿车在路上停留了1小时。(3)300÷(12-7)=300÷5=60(千米)货车平均每小时行驶60千米。(4)300÷280==从7时到12时,货车行驶的路程是轿车行驶路程的。22.(1)小强(2) 快 慢(3) 小刚 100【分析】(1)观察统计图中两条折线的情况,比较两人800米赛跑所用的时间,用时短的,先到达终点。(2)观察统计图中虚线的变化情况,2分钟后虚线向上的倾斜度变缓,由此得出小强的速度是先快后慢。(3)观察统计图中两条折线的变化情况,在3分钟前,虚线在实线的上方,说明小刚领先;在2分钟时,虚线与实线的叉口最大,说明此时两人相距最远,用减法求出两人的距离差。【解析】(1)800米赛跑小刚用5.5分钟,小强用时4.5分钟,小强用时短,所以(小强)先到达终点。(2)用“快”、“慢”来描述他们的比赛情况:小刚是先(快)后(慢)。(3)400-300=100(米)开赛初期(小刚)领先,比赛中两人相距最远约是(100)米。23.a【分析】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金额,观察可知,两天应付租金a元,五天应付b元,用第二天之后到第五天应付的金额除以第二天之后到第五天的天数,即可得两天后每天应付租金。【解析】(元)租这种图书两天应付租金a元,两天后每天应付租金元。24.(1)10(2)2(3)13【分析】(1)折线统计图中横轴表示年龄,纵轴表示身高,实线表示小华的身高变化,虚线表示小丽的身高,两条线相交的地方就是身高相等,对应的横轴就是年龄,据此可得出答案。(2)同一年年龄差距最大的,是两条虚线同一个横坐标上纵坐标的差距最大,据此得出答案。(3)小华身高超过小丽的身高,即实线超过虚线的横坐标,据此得出答案。【解析】(1)他们10岁时,身高相同。(2)同一年两人差距最大是2厘米。(3)小丽在11岁时身高超过了小华,之后小华在13岁又反超了小丽。25.(1)1(2)0.6/【分析】(1)根据折线图可知,在30分钟至90分钟时距离没有发生变化,说明是小明参观博物馆的时间,可用90减去30就是小明在博物馆参观的时间,再将单位分转化为小时;(2)在90至100分钟是出租车行驶的时间,出租车行驶了6千米,可根据路程÷时间=速度进行解答即可得到答案。【解析】(1)90-30=60(分钟)60分钟=1小时小明在文字博物馆里参观了1小时。(2)(千米/分)出租车平均每分钟行0.6千米。26.×【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够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少,而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据此解答。【解析】要统计班级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目的是比较各项目的喜欢人数。需展示不同类别(运动项目)的具体数量,因此应选用条形统计图。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27.×【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据此判断。【解析】为清楚地比较上海和北京两城市去年各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最合适的是用折线统计图表示。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28.√【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由此根据情况选择即可解答。【解析】医生为了解新冠肺炎病人昼夜的体温变化情况,选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数量的多少和增减变化,所以应该选用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29.√【分析】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能够清晰地展示数据的变化趋势。【解析】月平均气温是随时间(月份)变化的数据,使用折线统计图可以直观地看出气温在这几个月中是上升、下降还是保持平稳等变化情况,所以想要反映最近几个月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选择折线统计图是正确的。故答案为:√30.√【分析】折线统计图是用点来表示数量的,通过用数据点的连线来表示数据的变化趋势,是以折线的上升或下降来表示统计数量的增减变化的统计图。【解析】折线统计图是用点来表示数量的,以折线的上升或下降来表示统计数量的增减变化。所以折线统计图用高低不同的点来表示数据多少,通过点与点的连线能看出数据的变化趋势。故答案为:√31.×【分析】条形统计图从图中能清楚地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便于相互比较。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清数量的多少,还能通过折线的上升和下降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解析】某商店为了清楚地了解第三季度液晶电视机和平板电脑的销售趋势,选择用折线统计图进行统计最合适,所以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32.√【分析】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可以同时显示多组数据,清晰的反映变化趋势,易于比较数据差异即可解答。【解析】因为要统计某地年至年每年新生婴儿不同性别人数变化情况,所以适合用复式折线统计图反映其变化情况。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可以同时显示多组数据,清晰的反映变化趋势,易于比较数据差异,熟记复式统计图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33.√【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由此根据情况选择即可。【解析】由分析可得:小明发烧了,妈妈想记录小明一天的体温,选用折线统计图记录较合适,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34.√【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据此判断即可。【解析】由分析可知:亮亮要制作一个2024年上半年月平均气温变化统计图,他选择折线统计图表示最合适。说法正确。故答案为:√35.×【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由此根据情况判断即可。【解析】根据统计图的特点可知:当反映数据增减变化情况时,用折线统计图更直观,所以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36.(1)见详解;(2)六;日;(3);【分析】(1)先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分别描出各点,再把甲社区的数据用实线连接起来,乙社区的数据用虚线连接起来即可;(2)先分别比较甲、乙两个社区图书馆从周一到周日的阅读人数,再确定人数最多是星期几即可;(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除法,据此用除法列式计算即可。【解析】(1)作统计图如下:(2)7<21<29<35<38<56<583<31<48<52<56<62<63甲社区图书馆在星期六阅读人数最多,乙社区图书馆在星期日阅读人数最多。(3)7÷58=3÷63==甲社区图书馆星期一阅读人数是星期六阅读人的,乙社区图书馆星期一阅读人数是星期日阅读人数的。37.(1)图见详解;(2)A市;21.7;(3)见详解【分析】(1)根据统计表提供的数据,绘制完整的统计图;(2)比较二月份两个城市的气温,即可求出二月份气温较冷的城市;再根据平均数=总数÷数据个数,代入数据,求出上半年B市的月平均高温;(3)根据A市的气温比较低,需要准备一些御寒物品(答案不唯一)。【解析】(1)如图:(2)12℃>1℃,所以二月份较冷的城市是A市。(12+13+20+26+29+30)÷6=(25+20+26+29+30)÷6=(45+26+29+30)÷6=(71+29+30)÷6=(100+30)÷6=130÷6≈21.7(℃)二月份较冷的城市是A市;上半年B市的月平均高温是21.7℃.(3)因为A是气温比较低,所以熊熊一家想在2025年1月末来A市旅游,需要准备御寒物品,如羽绒服、秋裤以及棉鞋,以免冻伤。38.(1)10月2日;3500步(2)见详解【分析】(1)两条线的距离越大,说明差距就越大,李叔叔和张阿姨10月2日折线的点相差最大,说明这一天步数相差最大;相差的步数=两人的步数差;(3)根据建议成年人每天步数,结合李叔叔和张阿姨的每天步数,提出建议(合理即可)。【解析】(1)10月2日两人的步数相差最大。11000-7500=3500(步)答:10月2日两人步数相差最大,相差3500步。(2)建议张阿姨继续保持每天这样的步数,而李叔叔有的天步数较多,建议要适当的减少些,基本每天都在6000—10000步之间。39.见详解【分析】(1)折线统计图中,横轴表示月份,纵轴表示销售量,单位长度销售量表示100本,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描出表示《成语故事》各月销量对应的点,再用虚线依次连接各点,并标注对应的数据;(2)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清数量的多少,还能通过折线的上升和下降表示2个及以上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折线走势向上说明销量增加,折线走势向下说明销量减少,据此解答。【解析】(1)绘制折线统计图如下:(2)观察复式折线统计图可知,《故事会》的销售量变化趋势是不断增加,《成语故事》的销售量变化趋势是一月、二月、三月不断增加,四月、五月逐渐下降,其中五月销售量下降最多。(答案不唯一)40.(1)1;23;(2)7、8;25;(3)A地;理由见详解【分析】(1)通过观察折线统计图可知,表示B地是虚线,最低的点就是温度最低的点,则这一年B地最冷的月份是1月,这个月A地的气温是23℃。(2)通过观察统计图可知,两地这一年7月和8月份的月平均气温相差最大,根据减法的意义,用减法求出相差多少摄氏度。(3)蓝莓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29℃,生长期为5个月。由此判定统计图中A、B两地的气温可以在20-29℃之间保持5个月的,即可适合种植的地区。【解析】(1)这一年B地最冷的月份是1月,这个月A地的气温是23℃。(2)30℃-5℃=25℃29℃-4℃=25℃则A、B两地这一年7、8月的平均气温差异最大,约相差了25℃。(3)蓝莓合适在A地种植。因为A地从11月至下一年的3月,这5个月的时间里A地的平均气温在20~25℃之间,所以这种植物适合在A地种植。41.(1)2020;2019 (2)2;(3)见详解【分析】(1)分别算出每年两种垃圾的质量差,找到相差最多的一年;由图可知,从2019年开始,分类垃圾的质量超过了未分类垃圾。(2)2015年未分类垃圾是16吨,2019年未分类垃圾是8吨,用2015年未分类垃圾的质量除以2019年未分类垃圾的质量求出2015年未分类垃圾的质量是2019年未分类垃圾的倍数;先把2020年分类垃圾的质量加上2020年未分类垃圾的质量,求出2020年垃圾的总量,再用2020年分类垃圾的质量除以2020年垃圾的总量即可求出2020年分类垃圾占2020年垃圾总量的几分之几。(3)根据折线统计图的变化趋势回答,合理即可。【解析】(1)2015年:16-5.5=10.5(万吨),2016年:14-8=6(万吨),2017年:14.5-9=5.5(万吨),2018年:13-10=3(万吨),2019年:13-8=5(万吨),2020年:17-6=11(万吨);3<5<5.5<6<10.5<11所以两种垃圾质量相差最多的是2020年,由折线统计图可知,从2019年开始,分类垃圾的质量超过了未分类垃圾。(2)16÷8=217÷(17+6)=17÷23=所以2015年未分类垃圾的质量是2019年未分类垃圾的2倍,2020年分类垃圾占2020年垃圾总量的。(3)根据统计图可知分类垃圾质量持续上升,未分类垃圾质量持续下降,发现了人们的垃圾管理意识越来越高。(答案不唯一)42.(1)(2)(3)见详解【分析】(1)观察可知,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横轴表示月份,纵轴表示销量,用实线表示A品牌的销量,用虚线表示B品牌的销量,根据统计表数据作图即可。(2)观察统计图可知,两条折线均呈上升趋势,且A品牌的销量总高于B品牌,据此解答。(3)由统计图表可知,大家对徽州臭鳜鱼非常喜欢,作为黄山人当然感到自豪。【解析】(1)据分析作图如下:(2)答:观察统计图可知,A、B两个品牌的销量均呈上升趋势,且A品牌的销量总高于B品牌。(答案不唯一)(3)观察数据,作为一名黄山人,看到大家对徽州臭鳜鱼非常喜欢,我感到十分自豪。(答案不唯一)43.(1)见详解(2)11(3)7(4)【分析】(1)实线表示微信支付情况,虚线表示支付宝支付情况;根据各数量的多少,在方格图的纵线上描出表示数量多少的点;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标记数据即可。(2)观察复式折线统计图,数据点位置越高表示支付的次数越多。(3)观察复式折线统计图,两数据点相距越远表示支付的次数相差越大。(4)第三季度指的是7月、8月、9月,分别计算出第三季度微信和支付宝支付总次数,将支付宝支付总次数看作单位“1”,微信支付的总次数÷支付宝支付总次数=微信支付的总次数是使用支付宝支付总次数的几分之几。【解析】(1)2023年7-12月使用手机支付情况统计图(2)11月份使用支付宝支付的次数最多。(3)7月份使用微信和支付宝支付的次数相差最大。(4)(3.6+3.1+3.3)÷(1.2+2.1+2.7)=10÷6=第三季度,使用微信支付的总次数是使用支付宝支付总次数的。44.(1)乙树(2)第10年(3)10岁【分析】(1)观察统计图可以发现:两棵树开始种时高度相同,从开始植树到第6年,甲树的高度是5米,乙树的高度是6米,6>5,说明生长速度较快的是乙树。(2)到第10年时,两棵树的高度都是8米,高度一样。(3)观察统计图可知:乙数在种下第10年后,高度始终是8米,停止长高,这棵树是小孙子出生时种下的,那么小孙子今年正好是10岁。【解析】通过分析可得:(1)从开始植树到第6年,两树中生长速度较快的是乙树。(2)生长到第10年的时候两树的高度一样。(3)小孙子今年正好是10岁。45.(1)1;5(2)见详解(3)见详解(4)烁烁第九天的成绩比第一天的成绩多多少次?13次【分析】(1)根据统计图可以看出小宇和烁烁第一天、第九天的成绩,然后求出两天成绩的相差即可解答。(2)根据折线的起伏和前后成绩来判断变化趋势,比较两人开始和最后的跳绳成绩判断谁的进步更大,据此即可解答。(3)根据折线的变化趋势预测两人的比赛成绩。(4)根据统计信息提出合理的问题并解答即可。【解析】(1)163-162=1(次)175-170=5(次)小宇和烁烁第一天的成绩相差1次,第九天相差5次。(2)小宇的跳绳成绩呈现出先振荡上升,后期上下振荡不稳定,烁烁的跳绳成绩先呈现振荡上升,后期趋于稳定,第一天小宇的成绩好于烁烁的成绩,第九天小宇的成绩低于烁烁的成绩,所以烁烁的进步更大。(3)根据上面分析,小宇后期上下振荡不稳定,烁烁后期趋于平稳,我预测小宇比赛成绩为171次,烁烁的比赛成绩为175次。(答案不唯一)(4)烁烁第九天的成绩比第一天的成绩多多少次?175-162=13(次)答:烁烁第九天的成绩比第一天的成绩多13次。(答案不唯一)46.(1)(2)见详解(3)8(4)见详解【分析】(1)甲店:复印的张数×每张的钱数=一共需要的钱数;乙店:(复印的张数-4)×每张的钱数+加工费=一共需要的钱数;(2)复式折线统计图绘制法:先找出所有点的位置,再用不同的线依次连线,并在点上面标上数字。在折线统计图中,将上述收费数据分别对应4、8、12、16、20张的横坐标处标点并连线即可。(3)两条射线的交点就表示此时两个店的收费同样多,据此解答;(4)如果要复印的张数少于8张(例如4~7张),去甲店更便宜。如果要复印的张数多于8张(例如12、16、20张),去乙店更省钱。如果恰好是8张,则两店收费相同,任选其一即可。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解析】(1)甲店:20×1=20(元)乙店:(8-4)×0.5+6=4×0.5+6=2+6=8(元)(16-4)×0.5+6=12×0.5+6=6+6=12(元)(20-4)×0.5+6=16×0.5+6=8+6=14(元)(2)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折线统计图如下:(3)观察统计图发现,在复印8张时,两条折线相交,此时两个店的收费同样多。复印8张时,两个店的收费都是8元,收费同样多。(4)荣老师如果复印超过8张,可以去乙店;复印8张以下,可以甲店;正好复印8张,则两个店都可以去。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47.(1)20厘米;(2)600平方厘米【分析】(1)9:04时,长方体水槽内水的体积=水流速度×水流的时间,再根据的逆运算,用水的体积除以长方体的底面积,即可得解,计算前先把单位统一为立方厘米;(2)停止注水后,上升的水的体积就是长方体铁块的体积,观察可知,铁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时,水面的高度是23厘米,用23减20可得铁块浸没时水上升的高度。根据,代入数据先求出上升水的体积,再根据这个长方体铁块的底面积=上升水的体积÷铁块的高,代入数据计算即可。【解析】(1)9时4分-9时=4(分钟)9立方分米=9000立方厘米9000×4=36000(立方厘米)50×36=1800(平方厘米)36000÷1800=20(厘米)答:9:04时,长方体水槽内水面高度是20厘米。(2)23-20=3(厘米)1800×3=5400(立方厘米)5400÷9=600(平方厘米)答:这个长方体铁块的底面积是600平方厘米。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