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小小科学家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小小科学家 教案

资源简介

1.1《小小科学家》教案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
举例说出科学家从事不同领域的研究,知道科学家通过观察、实验寻找问题的答案。
2.科学思维
比较我们做过的科学活动和科学家的研究、经历滚小球实验,认识到我们也能像科学家一样做科学。
3.探究实践
做滚小球实验,并能有所发现。
4.态度责任
乐于分享、倾听自己和他人做过的科学活动,认同好奇心很重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举例说出科学家的工作,知道科学家通过观察、实验寻找问题的答案。 难点:通过滚小球实验,认识到我们也能做科学。
【教学准备】
学生:带有凹槽的轨道(可用塑料凹槽条代替)、钢球、木球(或者其他两种球,如塑料球等)、带有分隔线的绒布、实验记录单等。
教师:学生材料一份、课件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引入 【ppt:2-3】 1.谈话: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学习科学课,当你听到“科学”这个词时,你想到了什么? 2.提出问题“在幼儿园或在家里,你做过哪些和科学有关的事吗?”在学生分享过程中,教师提取学生提到的“观察”“实验”,并记录在黑板上。 交流。 学生回忆以前做过的活动,分享与科学有关的事。如观察蚂蚁、和家里人做一些简单的科学小实验等。 给学生营造上科学课的分为。 做好幼小衔接,通过让学生回忆以前做过的一些事,引起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活动探究 【ppt:4-14】 (一)科学家是做什么的 1.一一展示出小孩子在观察爬行的蜗牛、观察开花的植物、观察混合后的液体、观察天上的星星的图片。提问:他(们)在做什么?你做过这些事吗?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大胆分享自己做过的与科学有关的事,并说出自己的发现。教师可适时将“发现”板书在黑板上。总结:我们做过的这些事,都和科学有关。提问:我们为什么会做这些事呢?从学生答案中提炼出好奇心。 2.过渡句:科学家和我们一样有强烈的好奇心。分别展示李四光、法布尔、李时珍、牛顿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这些科学家在做什么。 提出问题:这些科学家做的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总结:科学家通过观察、实验寻找问题的答案。 【ppt:15-24】 (二)学做科学家 1.展示伽利略斜面实验图片,并介绍:400多年前,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斜面上做滚球实验。他发现了小球在斜面上滚动的秘密。他发现了什么秘密呢?我们也模仿科学家,像科学家一样做滚小球实验。 2.提问:做滚小球实验,我们需要什么材料? 教师补充还有一块绒布。教师边提问,边演示实验操作。 用带凹槽的轨道搭建成斜面,将绒布平铺在平整的桌面上。将小球在斜面不同的位置上滚下,观察小球在绒布上停止的位置并记录。 学生在进行实验时,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及时将结果记录在记录单上。 实验完成后,将学生实验结果记录在黑板上,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果,思考有什么发现。 3.过渡:老师这里还有一颗木球,钢球和木球在同一位置滚下,谁滚得更远呢? 引导学生要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观点。 4.播放伽利略的视频。 我们像科学家伽利略一样做了斜面实验,发现了斜面的秘密。伽利略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我们一起通过视频来进一步了解他吧。 5.组织学生将材料收拾好。 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并分享自己相关的经历和发现。 尝试思考我们为什么会做这些事,感受到我们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心。 观察图片,说出李四光在观察石头(岩石),法布尔在观察昆虫,对昆虫进行研究。李时珍对穿山甲进行研究,牛顿对苹果落地的现象进行研究。并尝试分析科学家做的事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阅读有关伽利略的资料,对伽利略做的实验产生好奇。 预设:小球、斜面 倾听教师的演示步骤。领取实验材料,小组合作,轮流完成实验并记录。根据实验结果,发现小球越滚越快,小球下落位置越高,滚得越远。 预设: 钢球滚得更远,因为钢球重。 两个球滚得一样远,因为在同一位置下落。 学生完成实验,并根据实验现象发现:在同一位置滚下,钢球比木球滚得更远。 收拾材料。 将自己做过的科学活动和科学家做的事进行比较,知道我们做过的一些事实际和科学家很相似,从而意识到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做科学,进而保持对周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在初步了解伽利略后,模仿伽利略的斜面实验,并有所发现。认识到自己也能像科学家一样做实验,知道科学家是通过观察、实验来寻找问题的答案,知道我们就是小小科学家,对科学本质有进一步的认识。 初步建立科学课的学习规则。
拓展延伸 【PPT:25-30】 1.依次展示科学家在研究植物、动物、火山、星空的图片。提问:这位科学家在研究什么。简单介绍科学家袁隆平、珍妮·古道尔的信息。 2.提出问题:你还知道科学家研究什么? 展示图片,拓展科学家的研究领域。 3.比较我们和科学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通过图片,说出科学家研究的领域。 预设:植物、动物、火山、星空。 学生依据自己的经验,说出自己所知道的科学家研究领域。预设:病毒、计算机、医学、药物等。 知道我们对周围世界的观察、做实验就像科学家做研究一样,我们就是小小科学家。 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和分享,知道科学家从事不同领域的研究,科学家设计到的研究领域很广泛,认识到科学家会通过观察、实验来找到问题的答案。 通过比较我们和科学家的相同之处,认识到我们就是小小科学家,激发学生学科学,做小小科学家的兴趣。
作业 【PPT:31】 展示麻雀图片并提出问题: 麻雀也有两条腿,它们走路的方式和人一样吗?到户外观察一下。 学生课后可以在校园里,或家、公园等地寻找麻雀,观察麻雀走路的方式。 如周围找不到麻雀也可以寻找家人的帮助,上网搜索视频等进行了解。 提出问题,让学生课后进行观察并解决问题。将课堂延伸到课后。让学生作为小小科学家进行观察研究,也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平时做的一些事情也和科学有关,像科学家一样对周围世界进行研究。
学习评价 【ppt:32】 教师展示评价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上课情况,进行小组加减分。 自我评价:学习新课后,学生从“我会听、我会做、我会说”几个维度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具体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学生情况进行调整,主要以鼓励为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 科学课堂学习习惯。
【板书】
7 / 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