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课件(共30张PPT)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课件(共30张PPT)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物质是静止的吗
物质的运动是
杂乱无章的吗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物质是运动的
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人在规律面前是
无能为力的吗
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发现、利用规律
第二课 整体逻辑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
哲学
(第1课)
马克思
主义哲学
辩证唯
物主义
历史唯
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第2课)
社会历史观(第5课)
人生观、价值观(第6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第3课)
文化
(第三单元)
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第7课)
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第8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9课)
第三课 整体逻辑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
世界是怎么样的(状态):
唯物辩证法
形而上学


孤立
静止
片面
—联系观
3.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3.2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发展观
—矛盾观
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3.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一、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
PART 1
1、联系的含义:
一、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
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联 系
事物与事物之间
事物内部要素之间
相互依赖
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
相互作用
(外部联系)
(内部联系)
思考:规律是不是联系?联系是不是规律?
【注】 联系≠规律
规律是一种联系,但只有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才是规律。
联系是普遍的
2、联系的特征
一、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
自然界存在普遍联系
人类社会存在普遍联系
人的思维存在普遍联系
2、联系的特征
一、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
(1)联系是普遍的(普遍性)
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事物内部
事物之间
整个世界
横向联系(空间)
纵向联系(时间)
自然界
人类社会
人的思维
客观世界
主观世界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怎么办?
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哲学原理:联系是普遍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①事物之间: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相联系
②事物内部: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③整个世界: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小结:
关键词:影响,意义,制约,相结合,合作,协作,协调,正确处理…之间的关系,…一体化、
系统化,有利于、关系到、导致、造成、引起、影响、促进,会带来…、后果 等。
鸡蛋
受精蛋、温度、湿度
条件
小鸡
1.联系是普遍的,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与其周围的事物相联系。 (总体看状态)
2.世界上每一具体联系又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并非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有联系。(具体看条件)
知识拓展:
联系具有普遍性,但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都有联系。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既不能被主观臆造、也不能被消灭或隔断、否定或强加)
这些是哲学上说的联系吗?
脑筋急转弯
①米的妈妈是谁?

②米的外婆是谁?
妙笔
2、联系的特征
一、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
(2)联系是客观的(客观性)
②表现
自在事物的联系
人为事物的联系
(人类产生前早已经存在)
(通过实践产生,有“人化”特点)
如:水稻与太阳
如:杂交水稻
③要求:a.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b.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
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①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都是客观的
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哲学原理: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小结:
方法论:a.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b.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
建立新的联系。
注:人不能改变、创造、消灭联系,只能改变条件和状态;
人不是根据自身需要建立事物新的联系。
2、联系的特征
一、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
(3)联系是多种多样的(多样性、条件性)
②表现:
①含义: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直接联系——间接联系 内部联系——外部联系
本质联系——非本质联系 必然联系——偶然联系
好事or坏事?
①如果是久旱逢甘霖,是好事;
②如果是下久了造成连续不断
的洪水,是坏事。
注:联系的多样性=联系的条件性
联系是有条件的,条件不同,联系往往就有变化,出现多样性。
2、联系的特征
一、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
(3)联系是多种多样的(多样性、条件性)
②表现:
①含义: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直接联系——间接联系 内部联系——外部联系
本质联系——非本质联系 必然联系——偶然联系
③要求:a.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b.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
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
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c.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哲学原理: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小结:
方法论:a.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b.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
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
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c.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归纳:
原理 原理内容 方法论
联系具有普遍性,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①要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人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
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 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多样性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联系普遍性所强调的是不存在孤立的事物;
联系的客观性强调的是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联系的多样性强调的是联系具有不同的形式。
人作为一个整体,由各个器官所组成,人的一生作为整体,由各个阶段所组成。
那到底什么是整体?什么是部分呢?
1、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二、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区别
①含义不同
整体
部分
是事物的全局或发展的全过程 。
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阶段 。
空间
时间
②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如:钟表上的一根分针不具备计时功能
数量上是“一”
数量上是“多”
1、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二、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
相互依赖 相互影响
强调 部分 (整体离不开部分)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 (部分影响整体)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强调 整体 (部分离不开整体)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 ) (整体影响部分)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部分和整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
哲学原理:
①整理与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总)
②整体处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强调整体)
③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强调部分)
小结:
方法论:
①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总)
②要立足整体,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强调整体)
③要求我们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强调部分)
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吗?
整体功能≠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
整体功能是大于还是小于部分功能之和是有前提、有条件的。
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即:1+1>2。
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
整体功能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即:1+1<2。
2、系统和要素
二、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系统
整体
要素
部分
相当于
相当于
(1)系统的含义: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2)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①整体性: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
②有序性: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
③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整体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优化组合使整体大于
部分之和:1+1>2。
着眼整体性
遵循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注重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不在意一匹马的比赛结果,而是注重整体目标
根据对方的部署,调整马匹的出场次序
通过合理安排次序,使系统结构出现优化调整
田忌赛马的故事如何体现系统的基本特征?
系统优化方法
哲学原理: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的特征。
小结:
方法论(同“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
①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总)
②要立足整体,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强调整体)
③要求我们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强调部分)
唯物辩证法之联系观
总结:
1.联系是普遍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是客观的。要求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 切忌主观随意性。同时,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是多样的。要求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1)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 (强调整体)
(2)部分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服务于整体。要求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强调部分)
5.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一、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的含义
联系的特征
多样性
普遍性
客观性
方法论
方法论
方法论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固有联系,切忌主观随意性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区别
联系
含义
基本特征
方法论
树立全局观
立足整体
重视部分的作用
1.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蛇年春晚吉祥物小蛇“巳升升”的设计灵感来自青铜蛇,其憨态可掬的眉眼出自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蛇形器的臣字目和歧羽纹。这件青铜蛇文物整体就是一条长蛇的形象,采用分段铸造法制成,铸造完成后再以铆嵌连接成形,体形硕大,尾巴卷起,造型极为写实。这表明
①联系是普遍存在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②人们可以基于美好的愿望,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③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④立足关键部分,用部分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小题精练
B
2.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随着土地解冻,雨水滋涧,春雷始震,动物从冬眠之中苏醒过来,惊蛰便是因为这些物候变化而得名。惊蛰是春季的第三个节气,也是忙碌开始的时节。由此可知
①春雷始震、蛰虫苏醒与春耕播种的联系属于自在事物的联系
②人们可以通过实践将自在事物的联系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
③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往往会忽视事物联系的中间环节
④古人依据节气的物候变化把握自然变化规律,掌握农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小题精练
c
3.2025年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八届“中国水周”,主题为“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在我国,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超过788亿立方米,引江济淮、引汉济渭、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等工程建成通水……党的十八大以来,一批跨流域、跨区域重大引调水工程加快建设、发挥效益,进一步缓解水资源分布不均、增进民生福祉。引调水工程的建设表明
A.正确意识能将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
B.人们可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C.人为事物的联系比自在事物的联系更有价值
D.立足关键部分,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小题精练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