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期末学情抽样调研生物学北师大版总分核分人(考试时间:50分钟,满分:50分)学籍辅号缺考考生由监考员用黑色墨水条形码粘贴区考生禁填笔填写学籍辅号并填涂右边的缺考标记。得分评卷人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有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挑食和偏食常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下列疾病与病因相对应的是)A.夜盲症缺乏维生素CB.佝偻病一缺乏含铁的无机盐C.坏血病缺乏维生素BD.地方性甲状腺肿—缺乏含碘的无机盐2.东莞的传统美食“咸丸”,是在鸡汤里放入糯米丸、虾、蔬菜等食材熬制而成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糯米丸能在口腔中被初步消化B.虾中的蛋白质最终被消化成氨基酸C.蔬菜中的维生素不需要消化就能被消化道直接吸收奶及奶制品D.“咸丸”中的水和无机盐只能在小肠被吸收I大豆及坚果类3.关于右图“平衡膳食宝塔”的叙述合理的是(A.为了均衡饮食,各层食物摄人量要相同Ⅲ动物性食物B.人体每天对I层食物的需求量最小蔬菜类C.青少年应适当多吃Ⅲ、V层食物D.Ⅱ层食物不适合肥胖人群食用Ⅱ水果类4.血氧仪是通过探测器或传感器,无需采血便可实1谷类时监测体内血液含氧量的医疗器械。测量值之薯类一是血氧饱和度,即SpO2。血液中的结合氧是指每天运动6000步水A.与血小板结合的氧B.与白细胞结合的氧C.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氧D.与血浆结合的氧5.血液循环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运来营养物质和氧,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如图是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丁代表心脏的四个腔,①~④①代表血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心脏的四个腔中,心肌最发达的是丙全身B.图中流动脉血的是①、③、甲、丙C.丁与④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D.小肠吸收的水分运输到组织细胞时,至少经过甲2次6中医可以通过“切脉”初步判断患者的病症。“切脉”主要按压病人腕部的桡动脉。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A.桡动脉每分钟搏动次数与心率相同B.桡动脉管壁弹性较大,易于诊断C.桡动脉可为手部细胞输送营养物质和氧气D.桡动脉在腕部分布较浅,输液可以选择此血管7.如图为人体呼吸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①②④A.过程③中二氧化碳的运输主要靠血浆B.过程②后,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C.过程①表示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通过呼吸运动实现循环组织D.过程②④都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系统细胞8.【教材变式】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规律的流程图表示正确的是氧化碳A.气体进入肺的过程:鼻→喉→咽→气管→支气管B.营养物质经过消化道的顺序:口腔→食道一→咽→胃→小肠→大肠→肛门C.血液流经肺循环的路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D.尿素分子经过肾脏排出体外的过程:肾动脉→肾脏内毛细血管→肾静脉→左心房9.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是常用肾药,可减少蛋白尿排出。下列错误的是A.肾单位是肾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使用ACEI可改善肾小球的滤过作用C.ACEI可使蛋白质在肾小管被重新吸收D.血液流经肾小管后尿素会减少10.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下列关于皮肤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表皮位于皮肤表面,细胞排列紧密,有保护作用B.“一针见血”说明表皮内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C.汗液是由汗腺形成的,汗腺在全身皮肤上都有分布D.真皮内分布着丰富的神经末梢11.人体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排汗和排尿。下列代谢废物中,三条途径都能排出的是(A.尿素B.无机盐C.水D.二氧化碳12.如图是人体膝跳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关于该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是效应器,能够对刺激做出反应②B.③是脊髓灰质,由神经元突起聚集而成C.膝跳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有一定的“可塑性”D.若④处受到损伤,则不能产生反射13.如图是反射弧五个组成部分关系示意图,表中对应关系错误⑤邮④的是①反射反射弧的组成部分甲司机看到红灯刹车①是视网膜③乙学生听到铃声进教室②是听神经丙谈虎色变③位于大脑④膝跳反射④是膝盖下方韧带A.甲B.乙C.丙D.丁14.关于眼与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通过调节睫状体的曲度,视力正常的人可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B.角膜无色透明,是眼睛的“窗户”C.呼吸道感染时,病菌通过咽鼓管进人中耳,可能会引起中耳炎D.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能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15.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眼能看到饭菜的形状、颜色B.鼻能嗅到饭菜的香味C.舌能辨别饭菜的酸味、辣味D,皮肤能感受饭菜的冷、热16.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相比,内分泌腺不同于外分泌腺的主要特点是(①分泌激素②具有导管③没有导管④分泌物排到外界环境中⑤分泌物直接进入毛细血管A.①③④B.①③⑤C.②④⑤D.②④17.在研究激素对蝌蚪发育的影响时,发现若破坏蝌蚪的甲状腺,则蝌蚪不能发育成蛙,科学家在饲养缸的水中放人甲状腺激素,发现破坏了甲状腺的蝌蚪又发育成蛙。由此可推测甲状腺激素可以A.促进生长发育B.调节血糖浓度C.促进新陈代谢D.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