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6月期末考试试题高二历史一、单选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殷商时期,贞人集团掌握了占卜的知识、技术与话语。但从甲骨卜辞看,商王为群巫之长,是全国的最高宗教领袖。卜辞中“王贞”“王卜贞”“王曰贞”,即商王亲自主持占卜并发布命辞、判定吉凶。这表明A.商代神权具有独立于王权的地位B.商王借助宗教仪式强化统治C.占卜活动主要体现民间信仰需求D.贞人集团实际操控国家决策2.唐德宗时期,两税法评定户等的资产包括田地和杂产。杂产的评估对象涵盖粮食、库舍、器用,以及藏于襟怀囊箧的贵重物品和“流通善息之货”。唐德宗时期,法令对计税有关资产的界定更为强调“桑田、屋宇、树木”,已不再提及“杂产”。这一转变A,体现政府重农抑商的倾向性B.推动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C.基于征税可行性的政策调整D.有效减轻普通农民的负担3.图1所示为宋代磁州窑白底黑花缠枝牡丹纹枕,枕侧有竖式“张家造”款。考古发现,“张家造”并非出自同一个窑场,还有一部分纹饰相同,但落款为“张家枕”“张大家造”的瓷枕。由此可知,宋代图1A.商品经济催生手工业分工细化B.官窑制度主导生产的标准化C.瓷器装饰反映出市民审美趋同D.商业标识体现市场竞争意识4.明代嘉靖(1522一1565)以后,小说创作逐渐强调突出个性和人欲的表露,语言也更加注意通俗化、口语化。而天启、崇祯(1621一1644)年间,部分作家开始与张扬个性与表露人欲告别,向着理性回归,重新强调文学的社会功用。这一变化在当时A.揭示出版业繁荣的局限B.体现了小说写实风格的回归C.彰显了经世致用的理念D.依附于科举制度改革的进程5.表1是中国1870一1894年进口商品结构及比重统计表(单位:千海关两)。表中数据的变化主要源于表1鸦片棉织品其他商品类别年份(含铁、锡、煤、煤油等)货值比重货值比重货值比重1870-1874年2597839.122145132.301898428.581880-1884年2963637.492326529.432614933.081890-1894年2994721.104965334.986233243.92A.自然经济的全面瓦解B.列强资本输出的扩张C.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D.近代工业发展的推动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