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北京市西城区 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七年级语文2025.61.本试卷共 12页,共五道大题,25道小题,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注意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学号。事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项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 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5.考试结束,请将考试材料一并交回。一、基础·运用(共 16分)夏风轻起,花木勃发,年级开展了以“少年徜徉访京华”为主题的研学活动,拟将同学们的学习收获分专题在公众号上发布。你所在的小组负责编审,请协助完成以下任务。专题一 中轴探索中轴线上,访古今风景。从永定门出发,感受历史的厚重开篇,那天坛的祈年殿静静chù立,与近旁先农坛的耤田遗存(“耤”同“籍”“耤田”本义是耕作,这里指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先农、举行亲耕典礼时所种的田地)俯仰相顾,演绎着“敬天法祖”的文明密码。行至三里河公园,碧波迸.溅.,让人们感受到另一番宁静悠闲。穿行紫禁城,仰望角楼九梁十八柱的精妙构造;登上景山万春亭,俯.瞰.故宫金瓦红墙的壮阔图景。来到钟鼓楼,回想暮鼓晨钟里元明清三朝的时光刻度;驻足观景台,遥思大兴国际机场与奥林匹克公园“鸟巢”南北辉映——新时代的画卷在中轴两端不断向外铺展。当我北京市西城区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七年级语文 第 1页(共 12页)们漫.步.中轴,脚步丈量的不仅是空间的距离,更是时间的纵深。这条城市之脊始终以包容的胸襟,见证着古老文明与现代活力的交融共生。1.请用正楷字书写活动主题“少年徜徉访京华”。(1分)2.有同学对文段中某些字词的写法、使用、读音、字形有疑问。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2分)A.“chù立”在这里指的是“高耸地立着”,“chù”应写成“矗”。B.“迸溅”的意思是“向四外溅”,与整句意境不相符,应改为“荡漾”。C.“俯瞰”在这里指的是“从高处往下看”,“瞰”应读作“kàn”。D.“漫步”在此处的意思是“没有目的而悠闲地走”,“漫”应写作“慢”。3.为给文段中的“敬天法祖”加注释,一位同学查阅词典,找到“法”字的四个解释:①法令,法律,制度;②方法;③效法,仿效;④准则,标准。据此,“敬天法祖”可解释为: 。(2分)专题二 胡同徜徉北京胡同是鲜活的民俗文化“博物馆”,蕴藏着老北京最浓郁的民俗味儿与烟火气。小杨家胡同是小说《四世同堂》和话剧《茶馆》作者 的出生地,这里有些住户仍保留着老北京的传统习俗,比如在院儿里布置“天棚鱼缸石榴树”,春节贴春联,端午挂菖蒲,等等。南锣鼓巷街区同样充满了民俗风味【甲】雨儿胡同的剪纸艺人现场创作精美窗花,引得游人流连欣赏;菊儿胡同的老手艺人吆喝着制作糖人,逗得孩童驻足围观【乙】杨梅竹斜街则是体验老百姓生活气息的绝佳所在。行走其间,我们常会看到住户们在院子里趁着天儿好晒着腌菜,老人们在大树下一边聊天一边喝着茉莉花茶……徜徉在北京的胡同,感受着这里的皇家威严和百姓北京市西城区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七年级语文 第 2页(共 12页)烟火气,人们心中满是温情。4.文段中横线处应填入的作者名是 。(1分)5.结合图文来看,在文段【甲】【乙】两处依次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甲】, 【乙】。 B.【甲】, 【乙】;C.【甲】: 【乙】。 D.【甲】: 【乙】;6.作为这一专题的总结,文段中的画线句表达欠妥,请修改。(2分)专题三 红色记忆为感受革命精神,我们探访一处处旧址,在红色地标中触摸岁月的温度。北京大学旧址红楼素雅,这座家.喻.户.晓.的建筑,见证了仁人志士可.歌.可.泣.的事迹,是促进革命思想诞生的营地;中法大学旧址楼宇古朴,这处历尽沧桑的所在,铭记着先驱们锲.而.不.舍.的探索,是铺就革命事业发展的基石;《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院落清幽,这片凝聚智慧的天地,迸发过先辈们绘.声.绘.色.的呐喊,是点燃新文化运动的星火。这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红色地标,共同构筑起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奋勇前行。7.结合语境判断,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家喻户晓 B.可歌可泣 C.锲而不舍 D.绘声绘色8.一位同学想以对联的形式总结本专题的学习体会。请帮他选出填入横线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2分)上联:抚今追昔,瞻 ① 传扬华夏下联:正心 ② ,看少年意气驰骋神州A.①伟大先贤 ②立志 B.①志士风华 ②立志C.①伟大先贤 ②志向 D.①志士风华 ②志向结语9.下面是一位同学写的本次研学活动的结语,他想用排比句总结对三个专题的学习感受。请你帮他将横线处的文字补充完整。(2分)游览北京中轴,我们丈量千年古都,触摸历史脉搏;北京市西城区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七年级语文 第 3页(共 12页)穿行胡同巷陌,我们体验民俗烟火, ① ;② ,我们瞻仰先辈印记,汲取信仰力量!二、古诗文阅读(共 18分)(一)默写。(共 5分)10.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1分)11.文人经常借花明志,展现高尚情操。龚自珍《己亥杂诗》“ ① , ② ”两句以落花表现全心奉献的精神;周敦颐《爱莲说》“ ③ , ④ ”两句则以莲的形态象征君子的通达正直,独立纯粹。(4分)(二)阅读《望岳》,完成 12-13题。(共 6分)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2.杜甫作诗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如本诗首联中“ ① ”一词,巧妙地写出了泰山横跨齐鲁、青峰连绵之态;又如“阴阳割昏晓”的“割”字,生动写出泰山 ② 的特点,十分新奇。(2分)13.《望岳》观泰山而抒情,《房兵曹胡马》借战马而言志,这两首诗都是杜甫青年时期的作品。请分别结合两诗画线句的内容,简述其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志向。(4 分)房兵曹①胡马杜甫胡马大宛名②,锋棱瘦骨成。竹批③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④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注:①[兵曹]唐代官名,辅佐府的长官管理军事。 ②[胡马大宛(yuān)名] 大宛是汉代西域国名,以产良马著称。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房兵曹的这匹胡马是著名的大宛马。 ③[竹批]马的双耳像斜削的竹筒一样竖立着。古人认为这是千里马的标志。④[骁(xiāo)腾]勇健飞腾的样子。(三)阅读《活板》,完成 14-16题。(共 7分)活板北京市西城区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七年级语文 第 4页(共 12页)沈括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宝藏。(选自《梦溪笔谈校证》)14.“瞬息可就”中的“就”与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各就.各位 B.束手就.擒 C.一挥而就. D.避重就.轻15.对“则极为神速”中“神速”一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神速”不仅体现了活板印刷效率高,还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B.“神速”强调活板印刷比传统印刷快很多,突出了毕昇发明活板的偶然和幸运。C.“神速”仅指活板印刷的速度非常快,不论是印单本还是多本,都有绝对优势。D.“神速”说明活板印刷只适合大量印刷,仅是为满足当时的商业需求而产生的。16.根据《活板》及下面材料,在后面语段中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3分)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永元九年,监作秘剑①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自古书契②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③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④,用树肤、麻头及敝⑤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北京市西城区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七年级语文 第 5页(共 12页)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⑥称“蔡侯纸”。(节选自《后汉书》)注:①[秘剑]皇宫专用的剑器。 ②[书契]书籍和合同、总账、案卷、具结等契约。 ③[缣(jiān)]细绢。 ④[造意]想出一个主意。 ⑤[敝]破旧。 ⑥[咸]皆,都。雕版一字刻错,整版皆毁,为此,毕昇想出“ ① ”这一关键方法,发明了“活板”。书契古时是用缣帛竹简来做的,但“ ② ”,为此,蔡伦想出用树皮等低廉原料制成轻便纸张的主意,发明了造纸术。这两项发明均体现了技术上的 ③ ,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①②用原文,③用自己的话)三、整本书阅读(5分)17.有人说:“经典小说的题目可以引导读者对典型人物和关键情节进行深入思考。”请结合《骆驼祥子》或《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理解。(100字左右)四、现代文阅读(共 21分)(一)阅读《紫藤花开》,完成 18-21题。(共 11分)紫藤花开厉彦林①我家祖宅东南侧有一棵枝繁叶茂、花簇似锦的紫藤。②紫藤泼辣,耐寒,生命力强,有祥瑞之气。2017年春天孙女降生前,我就想栽棵紫藤,等孙子辈长大以后可在紫藤下嬉戏或读书,那是多么美好的“晴耕雨读”景象。当年初冬,我从莒(jǔ)县一户旧村改造搬迁户老刘家讨到了一棵满意的紫藤。交接时,刘先生很是不舍,絮絮说着这棵紫藤的来历。当年他爷爷患有小儿麻痹症,父母早亡,无依无靠,是三个哥哥供养他读了几年私塾,后来帮着盖房娶妻、独立生活。他爷爷铭记兄弟亲情,就在自己院子里栽了一棵紫藤。最初藤枝很是纤细,为保证成活,刘先生的爷爷把五六个细.枝.缠.绕.在一起,这正好象征他爷爷兄弟四人团结在一起,共同面对生活中的风雨。知道了紫藤背后的故事,我十分倾心,隆重地移栽了这棵藤,满心欢喜。③2022年春,我又回到沂蒙老家,紫藤花已开。纵横交错的藤萝,正无声地搭跨在横竖相间的木架上,花架正直的躯干承载着旺盛鲜活的生命。一根根北京市西城区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七年级语文 第 6页(共 12页)藤,缠缠绵绵,重重叠叠,环环绕绕,柔柔嫩嫩,一律向上向前攀缘。新生的芽,梢尖儿毛茸茸、细嫩嫩的,在微风中摇头晃脑,悠然自在。花穗在交错的藤条间自由垂下,从底部开始一直绽放到末端,前一个紫藤穗开了,下一个花穗接续着,一束束、一串串风流倜傥,婀娜多姿。晨风吹过,花穗像一群天真烂漫的孩童,惊喜地沐浴山乡阳光,互相招呼着,谈笑风生,眉飞色舞,手臂不停地挥舞,搅动紫色的光泽与香气。随着花穗的摇曳,风把淡淡的幽香吹到脸上和鼻息间,那芬芳的气息飘渺得如云,像风,若烟,似雾……这一切真让人神清气爽。④这紫藤不仅芬芳,还有灵气。记得 2021年 4月 17日,我用祖宅改造的书屋揭牌,算是给自家、本村和周边村的孩子们创造了一个自由读书的空间。在当天的读书分享会上,作家张炜先生向众乡亲和孩子们分享他的读书经验。他说:“如果整个乡村不读书,数量庞大的农民都不读书,就无法传承民族文化,无法延续‘耕读传家’的传统,也做不到知书达礼。”近些年,我们村持续打造“书香村庄”,涌现出一批“书香家庭”,就在书屋揭牌这年,似乎又借了屋前紫藤的灵气,小山村一下就考出了五名本科大学生,越来越多的人尝到了读书的甜头。紫藤的灵气、书屋的书卷气同生相伴,寄托着我对家乡美好未来的祝福与期许。⑤紫藤伴着书香,也伴着亲情。想起前不久的清明,我们兄妹几个都回到了祖宅。自从母亲离世之后,家里好似没有了顶梁柱,儿女们像断了线的风筝,尤其到了节假日,大家心里都空落落的,无所适从。今年清明,兄妹几家相约回老家相聚,延续家的烟火气和血脉亲情,从前那种踏实温馨之感又萦绕心头。⑥夏日转眼光临,紫藤收起美丽的花穗,叶子逐渐繁盛起来。那日,我们兄妹几个一大早整理完书屋新添的图书,围坐在紫藤下的石桌旁,迎着清爽怡人的山乡晨风,在紫藤光泽的笼罩下,纵情畅谈远离俗世功名的话题,只剩生命与生命的依偎。只见阳光从东侧穿越紫藤茎叶洒在地面上,紫藤的叶子绿得透明,我们脸上的笑也灿烂。这棵紫藤,五.藤.相.攀.,同根相连,血脉相通,是一棵记载生命年轮和昔日苦难的藤,也是一棵扩张生命维度和厚度的藤。⑦紫藤扎根祖宅门前,年年献上一架熟悉的、浸润着亲情的紫藤花穗,岁岁陪伴本村和邻村的孩童坐在书屋里读书。孩子们徜徉书海,任目光、时光在北京市西城区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七年级语文 第 7页(共 12页)书中行走,我看着他们和紫藤,不禁忘记时间、空间,只剩宁静、豁达与欣慰……(选自《人民文学》2023年 05月,有删改)18.本文以“我”家祖宅的紫藤为线索,记述了人与藤的故事:2017年初冬,“我” ① ,满心欢喜;2021年 4月,“我”看到祖宅改造的书屋落成,紫藤的灵气与书屋的书卷气同生相伴,非常欣慰;2022年春,“我” ② ,神清气爽;那年夏季某日,“我”兄妹几个坐在紫藤下畅谈, ③ 。(3分)19.结合语境,说说第②段中加点的“细枝缠绕”和第⑥段中加点的“五藤相攀”分别象征了什么。(2分)20.请品析文中第③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21.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文中寄寓了作者的哪些情思。(3分)(二)阅读《为大型建筑撑起钢铁架构》,完成 22-24题。(共 10分)为大型建筑撑起钢铁架构郭晓龙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代空间结构开拓者、北京奥运会体育场馆评审委员会空间结构专家……从 1953年到哈工大攻读研究生,到开拓“大跨空间结构”新兴学科,沈世钊用 70余载的奋斗,为我国的大跨空间结构研究做出了贡献。瞄准新兴领域,开拓现代空间结构新学科回顾过去,沈世钊总说,他们这个年龄段的人,见证了新中国成立,所以从求学开始,大家就一心一意想要为新中国建设贡献力量。1953年,沈世钊来到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攻读研究生,主要从事木结构研究。在学习过程中,沈世钊一边吸取国外先进的系统理论知识,一边对中国古典木结构建筑艺术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生毕业后,沈世钊没为自己考虑,服从安排留在了学校做导师的助手。【甲】回忆这段经历,他说:“我要把满足国家需要当作自己的奋斗目标。”留校后,除了教学工作,沈世钊从事的第一个科研项目是关于“木屋盖纵向刚度”的研究。这期间,他创新性地提出了合理评价木屋盖空间刚度的系统理论和方法。这一创新理论,为木屋盖及其支撑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在研究中,沈世钊敏锐地意识到,木结构学科发展有可能遭遇瓶颈,新兴的钢结构领域才是未来发展趋势。于是,他将研究方向逐渐调整到以钢材料为北京市西城区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七年级语文 第 8页(共 12页)基础的大跨空间结构领域。所谓大跨空间结构,一般是指横向跨越 60米以上三维受力的各类结构,多运用于机场、运动场馆等大型公共建筑,是一个国家建筑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上世纪 80年代起,沈世钊带领学生潜心钻研大跨空间结构理论基础。“这个过程就像建大楼,一砖一瓦,从无到有,从稳定性、抗风、抗震等方面一一着手,逐步构建起完整的理论体系。”沈世钊的学生、哈工大副校长范峰回忆,研究过程非常艰难,得坐得住冷板凳。主持多个大型项目攻关,用技术为实际工程服务1982年,沈世钊参与了吉林省滑冰馆的设计。当时,他们既没有相关技术材料,又没有计算机等专业辅助设备。沈世钊带着团队,没日没夜地扎在实验室里,人工完成了海量计算。“那是一段令人难忘的回忆。搞技术,不是提出理论、发表文章就完了。技术得为实际工程服务,在工程中用得上。”沈世钊说。经过 20多年的发展和完善,沈世钊研究的以钢材料为基础的大跨空间结构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大型公共建筑。2003年起,沈世钊作为北京奥运会体育场馆评审委员会空间结构专家,参与了“鸟巢”的设计与建设。“要啃就啃最硬的骨头,要做就做国家最需要的事情。”沈世钊说。“鸟巢”在设计之初,曾经是有“盖”的,当它合上时,体育场可以作为室内赛场。但这种大跨度结构需要用到大量的钢,结构自重比例很大。“理论上没有问题,但有建设风险且需要耗费大量钢材料。”沈世钊说。为此,沈世钊提出了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即在保持“鸟巢”外部造型不变的前提下,去掉上方的可开合屋顶,再适当扩大中央的开孔,大大减少了建筑的结构自重和固定荷载,提高安全性同时,还能减少钢材用量。经过专家们多次论证,沈世钊提出的方案获得认可。于是,“鸟巢”采用了中间开口的设计方式,沈世钊也带领设计团队很快拿出了新的设计图纸,大大加快了“鸟巢”的建设进度。除了参与“鸟巢”的建设,沈世钊还参与了“中国天眼”的设计。其中,有一项全球首创的技术,就是沈世钊团队研发的主动反射面结构系统。沈世钊北京市西城区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七年级语文 第 9页(共 12页)介绍,“中国天眼”的精度,与反射面面积直接相关。“中国天眼”总工程师南仁东曾说:“‘中国天眼’在宇宙空间捕捉信号,犹如在雷声中捕捉蝉鸣,没有超级灵敏的‘耳朵’,根本分辨不出来。”而沈世钊带领团队研发的主动反射面结构系统,就是让这只“耳朵”变得灵敏的关键,“它实质上是一个超大跨度、超高精度、形状实时可调控的巨型机械系统,是对现有结构工程技术的巨大挑战。”沈世钊说。面对挑战,沈世钊团队利用在大跨空间结构方面的技术积累,经过一系列测算试验和对比优化,最终确定了设计方案。虽然建设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但最后每个节点的误差不超过 5毫米,很不容易。努力教书育人,为我国现代空间结构领域培养后备人才为国育才,是沈世钊钟情一生的事业,无论取得多少成绩,他始终强调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师。沈世钊曾说:“此生有幸为教师,得天下英才朝夕切磋与共,其乐融融。”为此他甘为人梯,孜孜不倦。研究过程中,沈世钊总是有意识地为学生们提供锻炼的机会,既给他们压担子,也为他们搭梯子。范峰回忆,他的博士课题研究方向是大跨空间结构抗震,项目立项时,负责人一栏写的是“沈世钊”,到验收时,沈世钊却把“范峰”作为专题负责人写了上去。【乙】“这种感觉就像父辈领着孩子往前走。”范峰说。在这样的治学氛围下,哈工大培养出了大跨空间结构领域一支富有活力的一流学术团队。沈世钊对学生们说得最多的,就是“厚植”与“笃行”。“做学问,不要浮躁,基础研究很重要。”沈世钊说,“厚植,就是把专业基础打好,好像建大楼打地基;笃行,就是要深入钻研某个课题,让研究本身具有更强的实用性。”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记者手记从家乡跨越2000多公里来到冰城哈尔滨,为建筑工程研究贡献自己的力量;从原本的木结构跨越到国家发展需要的钢结构研究,完成诸多标志性建筑的设计……在人生历程中,沈世钊有过多次跨越,但“是否于国家有利”,是他选择每一次跨越与否的唯一依据。北京市西城区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七年级语文 第 10页(共 12页)(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 04月 11日第 06版,有删改)22.浏览文章时,可借助小标题,迅速提取所需信息。请摘.取.文中关键语句,填写下面为科技工作者沈世钊“画像”的表格。(4分)小标题 心志 行动 评价读研时吸取理论知识,深入“把满足国家需要当作 肯下苦功,研究本专业相关问题。毕业自己的奋斗目标。” 忠诚报国。瞄准新 后服从安排留校。兴领 对木屋盖及其支撑系统 提出合理评价木屋盖空间 善于研究,域…… 的相关研究进行创新。 刚度的系统理论和方法。 勇于创新。跟上大跨空间结构领域 调整研究方向,潜心钻研相 意识敏锐,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理论基础。 扎实开拓。“技术得为实际工程服 自强奋斗,参与吉林省滑冰馆的设计。主持多 务,在工程中用得上。” 苦干求实。个大型 为国担当,“ ① ” 参与“鸟巢”的设计与建设。项目攻 科学严谨。关……用技术保障工程的精 敢挑重担,参与“中国天眼”的设计。度,赢得挑战。 技术过硬。努力教 “此生有幸为教师,得 有意识地为学生们提供锻书育 天下英才朝夕切磋与 炼的机会,既给他们压担 ②人…… 共,其乐融融。” 子,也为他们搭梯子。2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沈世钊在 70余载的奋斗历程中,为我国的大跨空间结构研究做出了许多贡献。B.沈世钊曾主持多个大型项目攻关,独立完成了“鸟巢”“中国天眼”相关项目的设计工作。C.沈世钊既是空间结构专家,也是人民教师,他把为国育才视为钟情一生的事业。D.沈世钊人生历程中有过多次跨越,“是否于国家有利”是他选择每一次北京市西城区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七年级语文 第 11页(共 12页)跨越与否的唯一依据。24.本文分别从正面和侧面表现了沈世钊的精神品质,令读者深受感动。请就此给文中【甲】【乙】两处画线句作简要批注,来加以分析。(4分)五、作文(40分)25.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文章。(1)人无论伟大还是平凡,都应该追求高尚的品格。课文中,周敦颐品如净莲,井冈人品如翠竹,黄文秀品如朝霞,他们都值得我们学习敬仰。生活中,也会有一些品质优秀的人,让你不禁联想起那些美好的事物。请将“品如 ”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以此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请以“2125年 6月的一天,我坐在月球的中国科研站里”为开头,发挥想象,写一个故事,题目自拟。要求: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 600-800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不得抄袭课文和本试卷中已有材料。北京市西城区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七年级语文 第 12页(共 12页)北京市西城区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七年级语文试卷答案一、基础·运用(共 16分)1. 书写题:用正楷书写"少年徜徉访京华",要求工整规范(1分)。2. 答案:D("漫步"正确,无需改为"慢步")(2分)3. 答案:敬奉上天,效法祖先("法"取"效法"义)(2分)4. 答案:老舍(1分)5. 答案:C(【甲】分号 【乙】句号)(2分)6. 修改:将"皇家威严和百姓烟火气"改为"传统民俗与现代生活气息"(2分)7. 答案:D("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不适用于"呐喊")(2分)8. 答案:B(①志士风华 ②立志)(2分)9. 答案示例:①感受市井温情 ②探访红色旧址(2分)二、古诗文阅读(共 18分)(一)默写(共 5分)10. 商女不知亡国恨(1分)11. ①落红不是无情物 ②化作春泥更护花 ③中通外直 ④不蔓不枝(4分)(二)《望岳》(共 6分)12. ①青未了 ②高大巍峨(2分)13. 答案:- 《望岳》"会当凌绝顶"表现青年杜甫的豪迈抱负(2分);- 《房兵曹胡马》"万里可横行"借战马寄托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2分)。(三)《活板》(共 7分)14. 答案:C("就"意为"完成")(2分)15. 答案:A(体现效率与智慧)(2分)16. 答案:①每字为一印 ②缣贵而简重 ③创新性(3分)三、名著阅读(5分)17. 答案示例(任选一部):- 《骆驼祥子》:题目中"骆驼"象征祥子吃苦耐劳的品质(1分),"祥子"名字与最终堕落形成反差(1分),引导读者思考社会环境对个人的摧残(3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题目以"炼钢"隐喻保尔的成长(1分),通过"怎样"引发对坚韧精神的思考(1分),串联起保尔从叛逆少年到革命战士的关键情节(3分)。四、现代文阅读(共 21分)(一)《紫藤花开》(11分)18. 答案:①移栽紫藤 ②欣赏紫藤花开 ③感受亲情温暖(3分)19. 答案:- "细枝缠绕"象征刘家兄弟团结互助(1分);- "五藤相攀"象征作者兄妹血脉相连(1分)。20. 答案:拟人手法(1分),将花穗比作孩童,生动表现其活泼生机(1分),体现作者对紫藤的喜爱(1分)。21. 答案:对紫藤生命力的赞美(1分)、对家乡文化传承的欣慰(1分)、对亲情的珍视(1分)。(二)《为大型建筑撑起钢铁架构》(10分)22. 答案:①"要啃就啃最硬的骨头" ②甘为人梯,诲人不倦(4分)23. 答案:B("独立完成"错误,原文为"参与")(2分)24. 答案:- 【甲】句直接表现沈世钊的爱国情怀(2分);- 【乙】句通过学生评价侧面体现其师者风范(2分)。五、作文(40分)25. 评分标准:- 一类文(36-40分):切题深刻,内容充实,情感真挚,结构严谨,语言流畅。- 二类文(30-35分):符合题意,内容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文(24-29分):基本切题,内容单薄,语言平淡。- 四类文(24分以下):偏离题意,内容空洞,语病较多。题目(1)示例:可写"品如青松",赞美人物坚韧品格;题目(2)示例:可想象未来月球科研生活,体现科技与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