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一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综合素质测评八年级语文试卷试卷说明:本试卷共6页;满分:120分;时间:90分钟第一部分(1-2题16分)学校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9分)名人和凡人差别在什么地方呢?名人用过的东西,就是文物了,凡人用过的就是费物:名人做一点错事,写起来叫名人逸事,凡人呢,就是犯傻:名人强词夺理,叫作班级雄辩,凡人就是(jiǎ0)辩了:名人跟人握握手,叫作平易近人,几人就是巴结别人了:名人打扮得不修边幅,叫真有艺术家的气质,凡人呢,就是流里流气的:名人喝酒,叫豪饮,凡人就叫贪杯:名人老了,称呼变成王老,凡人就只能叫老王。姓名(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强()词夺理(jiǎo)辩(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2分)》考场(3)文段中的“逸”字,使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部首检字法检索,应先查部,再查画。(2分)(4)“逸”有以下几种意思,“逸事”中“逸”的意思是(名)(3分)A.逃跑B.散失,失传C.安乐,安闲D.超过一般2.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班级开展以“和”为主题的探究活动。(7分)考证号(1)【探究“和”内涵】这是一位学生对于“和”内涵的阐述,文段中有语病,请你帮助修改。(2分)【甲】通过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使我们了解到“和”的内涵十分丰富。生活中,同学间的摩擦,朋友间的龃语,同事间的误会,缺少的就是一种心灵间的沟通。将心比心,换个角度,或许能拨开云雾见明月。【乙】以和为贵才能送行我们内心真诚的堡垒。①【甲】句成分残缺,请提出修改意见:②【乙】句搭配不当,请提出修改意见:(2)【聚焦“和”理解】下面材料与“和为贵”无关的一项是()(3分)A.千里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B.二人同心,其利断金。C.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D.君子养心,莫善于诚。(3)请用“以和为贵”的理念,应对以下突发情况。(2分)文艺委员出板报,不小心打翻了调色盘,弄脏了你的衣服。他惊慌失措,连连道歉:“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你微微一笑,幽默地说:“。”这句话舒缓了他紧张的情绪。八年级语文试卷第1页(共6页)第二部分(3-16题54分)、古诗文阅读(一)默写(7分)3.古诗文有理趣,有情趣,表现了古人的哲思和情怀:诵《北冥有鱼》中的“鹏之徙于南冥也,①】去以六月息者也”,我们感“鹏”的力量之强大、理想之高远:读陆游《卜算子·咏梅》“②只有香如故”,让我们学到了不论遭受怎样的挫折也应永远保持高风亮节的情操;白居易在《卖炭翁》中借主人公“③。”的心理表达对穷苦百姓的悲悯之情:而《桃花源记》的“④。”则感受到了人们生活安康,心情舒畅,安静自足的理想境界。二)古诗鉴赏(7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长林梢,下者辄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批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贱。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操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依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鸣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4.选出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风怒号”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秋风声势之盛:“卷我屋上三重茅”写出狂风威力之大。B.诗的第二节,写村童偷茅而去,表现出诗人焦灼而又无可奈何的情绪。C.诗中第一节画线句子的朗读节类应该为: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D.全诗先叙事,后议论抒情,既写了诗人贫穷甚至恼羞成怒的窘状,也表达了诗人博大宽广的胸怀,情真意切,感人至深。5.“安得广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4分)(三)文言文阅读(16分)【甲】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袄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栗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韩愈)【乙】①联不称其力,称其使也。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刍豆至数斗饮泉一八年级语文试卷第2页(共6页)参考答案一、第一部分(1-2 题,16 分)1.(9 分)(1) qiǎng 狡(2 分)(2) “费物” “废物”(2 分)(3) 辶 8(2 分)(4) B(3 分)2.(7 分)(1) ①删去“通过”或“使”;②将“进行”改为“构建”(2 分)(2) D(3 分)(3) 示例:正好给我的衣服添了朵“抽象派”花纹呢!(2 分)二、第二部分(3-16 题,54 分)(一)古诗文阅读3.(7 分)①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②零落成泥碾作尘③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④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每空 1 分,错字、漏字、添字均不得分)4. C(3 分)5. 表达了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诗人由自己茅屋被破,想到天下寒士的处境,希望有广厦庇护他们,体现了对民生的深切关怀。(4 分)6.(4 分)(1) 并列而死 (2) 以……为奇 (3) ④ (4) 还,仍然7. 日啖刍豆至数斗 / 饮泉一斛 / 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3 分)8.(4 分)(1) 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 这样的马,吃得少容易满足,喜欢逞强容易力尽,是才能低下的马啊。8. ①人才问题 ②食量大、不随便进食、力量充沛、不求逞强 ③甲文强调伯乐对发现人才的重要性,乙文强调良马需具备“德”(或:优良品质)。(5 分)(二)现代文阅读10.(4 分)(1) 热情随和、亲切自然(2) 在坝上草原画土豆并描述马铃薯图谱(3) 认真严谨、实事求是(4) 热爱家人、传递温暖11. “蛮横”“肆虐”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写出塞外风雪的凶猛,反衬汪曾祺在艰苦环境中仍保持对生活的耐心与热爱,突出其乐观从容的态度。(4 分)12.“ 东张西望”指汪曾祺对生活充满好奇与观察,“走在自己的路上”体现他不迎合、不敷衍的人生态度,“可爱的老头”则展现其真实、温暖的人格魅力。(4 分)13. (1) 紧扣文章核心内容或主题 (2) 示例:选“背蘑菇的老人”,以“蘑菇”为线索,既体现汪曾祺在艰苦环境中创造温暖的细节,又象征他将欢乐赠予家人的温情,生动展现其形象。(5 分)14. 细节描写突出战士们环境的艰苦,反衬其意志的顽强,体现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增强文章感染力。(4 分)15. 和平淬铁锹铺成万里春(2 分)16. 如何在艰难困苦中坚守理想、实现人生价值(2 分)三、第三部分:作文(50 分)17. 提示:补全题目如“读懂父亲的沉默”“读懂自然的语言”等,通过具体事件体现“读”到“懂”的过程,注重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符合记叙文要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2025学年河北省邯郸市磁县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综合素质测评语文试题.pdf 参考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