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可见,圣人促使天下大治是因为他们
A.维护封建等级秩序 B.宣扬儒家伦理道德
C.强调理为万物之本 D.倡导建立和谐社会
2.1645年,传教士汤若望将其协助徐光启主持编纂的《崇祯历书》改订易名,以《西洋新法历书》进呈,顺治帝亲批“依西洋新法”,定名为《时宪历》,下令印造颁行天下,后汤若望被任命为钦天监监正。这反映了( )
A.中国传统历法的没落 B.中西文化交流的发展
C.西学东渐出现了变化 D.清朝对外政策的开放
3.我国最早翻译出版的西方科学书籍是
A.《梦溪笔谈》 B.《几何原本》 C.《海国图志》 D.《天演论》
4.有学者指出,蒙古西征在踏碎城市的同时,也动摇了欧洲教皇统治的经济基础,尤其是蒙古对被征服地区实行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让欧洲人开始质疑教会的观点和主张。由此可知,蒙古西征( )
A.引发了政治革命 B.有利于思想解放 C.制约东西方交流 D.引起了宗教改革
5.儒略历制定于(  )
A.屋大维时期 B.凯撒时期 C.庞培时期 D.克拉苏时期
6.在欧洲人占领澳大利亚之前,当地共有500多个部落,原住民人数约75万,到20世纪初,原住民只剩下9万多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有( )
①大屠杀 ②传染病 ③人口迁徙 ④食物短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埃及象形文字的书写主要材料是(  )
A.龟甲 B.石块 C.莎草纸 D.陶片
8.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下列文明成就不属于该地区的是( )
A.颁布《汉谟拉比法典》 B.制定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
C.发明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D.创作史诗《吉尔伽美什》
9.中世纪早期的西欧,教育主要由基督教会掌握。修道院不仅教授宗教知识,还传授数学、医学、科学等知识。教会抄写室还抄写大量的古典文献。这在当时有利于( )
A.推动近代科学革命 B.保存和传承传统文化
C.文艺复兴运动开展 D.广大民众思想的解放
10.以下属于古代美洲地区文明代表的是( )
①玛雅文明 ②阿克苏姆文明 ③马里文明 ④阿兹特克文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当代印度著名政治家、哲学家、作家拉贾戈帕拉查理曾经说过:“一个人旅行了全印度,看到了一切东西,可是除非他读了《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他不能了解印度的生活方式。”在此,他所要强调的是两部作品的( )
A.文学价值 B.艺术价值 C.史学价值 D.精神价值
12.公元3至5世纪,日耳曼各部族不断南迁,在灭亡西罗马帝国后建立了一系列国家,在日耳曼因素和罗马因素的双重作用下,逐渐形成了中古西欧以经院哲学、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为主要内容的文化。这表明,日耳曼人的迁徙( )
A.推动了区域文明的发展与转型 B.摧毁了古罗马帝国的文化
C.阻碍了欧洲农耕文明历史进程 D.确立了欧洲文化优势地位
13.1865年,美国太平洋公司开始招募华工修建太平洋铁路,数万名华工以不畏艰险的奋发精神,不分昼夜苦战在最艰险的地方,最终大约有一万人为此献出生命,美国记者把他们誉为“美国的真正开路先锋”。这反映出( )
A.中美基建经验交流频繁 B.华工劳动没有得到尊重
C.华工对美国发展的贡献 D.当时中美关系比较友好
14.拉丁美洲往往被称为种族大熔炉。据美洲开发银行2015年数据显示,拉加地区人口中35%为白人,29%为印欧混血,24%为非裔,11%为原住民,而原住民是最贫穷的种族。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拉美地区位置闭塞 B.欧洲的殖民统治 C.拉美国家制度落后 D.全球航路的开辟
15.职业移民在美国移民总数中,1965年以前不到20%,之后达到了1/4到1/3。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
A.美国文化的多样性 B.冷战格局影响移民走向
C.美国科技处于优势 D.美国族群结构变化巨大
16.据1990年人口统计,新加坡在10岁以上的人口中,53.9%是佛教徒和道教徒,15.4%为穆斯林,12.6%是基督徒,3.6%是印度教徒。佛教徒和道教徒是华人,几乎所有的马来人都是穆斯林,几乎所有的印度教徒都是印度人。而基督徒中79%是华人,8%是印度人。这反映了新加坡( )
A.宗教矛盾突破民族界限 B.是以欧洲文化为主流的国家
C.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 D.成为最具有移民特征的国家
17.2024年4月1日,“紫禁城与凡尔赛宫—17、18世纪的中法交往”展览开幕式在文华殿举行。下列文物不可能出现在这次展览中的是( )
A.浙江龙泉窑青釉瓶 B.《几何原本》满文编译本
C.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 D.铜镀金壳开光人物像怀表
18.“仅安第斯地区印加帝国的人口就有600万人左右,而征服后过了50年,就已减少到150万人。”这表明(  )
A.世界性的人口大流动由此开始 B.殖民入侵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
C.生产力水平低下限制防疫水平 D.资本原始积累加速了财富的集中
19.1857年,按伦敦大学模式,英国在印度加尔各答、孟买和马德拉斯建立了三所大学,开始授予学位。1829年,近代大、中学学生数约为3000人,1855年,增加到49000人。为吸引更多人接受西方教育,1837年,规定以英语代替波斯语作为公务语言,1844年,又采取了优先录用会英语者为公务员的政策。英国在印度采取的措施( )
A.以推动印度教育近代化为目的 B.源自印度现代教育的缺失
C.体现了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D.造成了印度传统文化的毁灭
20.阿富汗的阿伊哈努姆遗址(公元前4世纪末-公元前2世纪后期)出土的众多文物中,包括古希腊式雕塑、建筑装饰、日晷、日常用品和希腊文字书写的手稿等。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波斯帝国的扩张 B.亚历山大的东征
C.古代希腊的殖民 D.东方文明的衰落
二、材料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唐代西北丝绸之路分成北、中、南三道。北道出玉门关经伊吾(今哈密)、碎叶城而西,被称为“碎叶路”。这段路东段与汉代北道和北新道完全相同。隋唐时期的中道则基本上沿用了汉代的北道国内段。隋唐南道则基本上与汉代南道国内段相重合。在唐代,还有一条连接敦煌与西州高昌间的、更直的大海道,又称“柳中道”,往来于吐蕃的“吐蕃道”,安史之乱后,吐蕃趁机占领了陇西、河西,丝绸之路梗阻,唐与西域的交通取道回鹘,形成了“回鹘道”。北宋时期,河西被西夏控制,北宋只有取青海道与西域交通。到南宋则完全失去对西北的控制。15世纪后,欧洲新航路的开辟、加上南宋以来指南针普遍运用在航海中,海上丝绸之路更加发展,西北丝绸之路则更加衰退。
——摘自蓝勇《中国历史地理学》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古代欧亚大陆有哪些重要的商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陆上丝绸之路衰退的原因。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玛雅人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由于农业生产的需要,他们观测天象,制定了精确的历法……玛雅文字被视作神的创造,使用文字的权利均为祭司垄断……尤其是他们的建筑工程已达到古代世界很高的水平。
——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流感不像钢刀那样寒光闪闪,但印第安人都躲不开它。……天花比所有的枪炮消灭更多的印第安人。四下流行的鼠疫正在使这些地区荒芜。受鼠疫感染的人都倒地身亡:鼠疫吞食人的身躯,啮噬人的眼睛,封住人的喉管。一切都散发出腐臭的气味。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6世纪西班牙人征服时,许多珍贵的玛雅文字写本被当作“魔鬼的作品”焚毁,祭司遭受掳杀,仅有部分作品传之后世。
——王斯德《世界通史》
哥伦布命令海地的印第安人凡年龄在14岁以上者,不论男女,每人每3个月就得交纳装满一个鹰脚铃那么多的金砂作为贡品,否则一概处死。
海地印第安人不堪忍受西班牙人的虐待,纷纷自尽,并杀死子女,以免长大后受虐待。在哥伦布到达美洲的第4年,海地印第安人饿死、累死、病死、自杀和遭到屠杀的占全岛人口的1/3。
——《世界古代史辅助读本》(上海教育出版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玛雅文明的主要成就。
(2)根据材料二,概括印第安文明衰落的可能原因。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伫立在历史的画卷前,我们不仅感受到先辈们带来的精神洗礼,还仿佛看到了英雄们正在书写他们非凡的事迹。
请提取图片中的信息,围绕“中华民族的开拓创新精神”,自拟论题,结合所学,展开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思路清晰。)
参考答案
1.B
2.B
3.B
4.B
5.B
6.A
7.C
8.B
9.B
10.B
11.C
12.A
13.C
14.B
15.C
16.C
17.C
18.B
19.C
20.B
21.(1)陆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茶马古道)、海上丝绸之路
(2)原因:少数民族兴起,北方战乱,阻断了陆上丝绸之路;经济重心政治重心南移;唐宋政府重视海上贸易;新航路开辟、指南针用于航海。
22.(1)主要成就:建立独特的历法体系;发明独特的文字;修筑壮观的金字塔庙宇。
(2)欧洲传染病的侵袭;殖民者的掳杀和奴役。
23.示例
论题:中华民族的开拓创新精神随时代发展而不断演变、传承。
阐述:西汉武帝时期国力日渐充沛,为促进西北地区安全稳定和民族团结,张骞勇挑重任,出使西域,被称为“凿空”之旅,大大推进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贸易之旅。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主权沦丧,进入屈辱的近代史,无数仁人志士进行探索,孕育出一系列民族抗争中的开拓创新精神,如林则徐、魏源启迪国人开眼看世界;辛亥革命中自强不息、英勇无畏的革命首创精神;国共对峙中形成的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敢闯新路的井冈山精神等,正是这些精神引领中国人民最终完成救亡图存任务,改变中国命运。
新时期的新中国更是涌现出众多像杨善洲、黄大年等一大批时代改革先锋和英雄楷模,他们坚守信念、不畏艰辛、默默奉献、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在各自的岗位努力创新,创造出属于中国人的一个又一个奇迹。
总之,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几千年的历史孕育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不断注入活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