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古代的赋役除田赋外,还有人头税、徭役等。从唐朝到清朝,赋役征发逐渐转到向土昭通一中教研联盟2024~2025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质量检测地和财产征税,人头税逐渐被废除。图1中①②③处填写相关人物正确的是历史(B卷)租调役租庯调制)金花银②囹命题单位:昭通市第一中学历史备课组命题人:普龙溪审题人:马瑞琼隋朝唐朝明朝清朝图1A.①唐德宗②王安石③雍正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第1页至第5B.①唐德宗②张居正③雍正页,第Ⅱ卷第5页至第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C.①唐德宗②张居正③康熙考试用时75分钟。D.①唐德宗②张居正③光绪4.陈廷章《水轮赋》中载:“筒车…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低徊随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注意事项:匠氏之程。始崩腾以电散,俄宛转以风生。虽破浪于川湄,善行无迹:既翰流于波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面,终夜有声。”这一工具体现了题卡上填写清楚。A.灌溉工具的改进B.排涝能力的提升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C.冶炼技术的进步D.纺织技艺的发展用橡皮擦千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5.宋代佛教将孝道视为修行的一部分,也提倡为父母守丧三年,强调“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这反映出当时佛教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A.结合了道家修行理论B.完全抛弃了清规戒律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C.本土化和世俗化趋势D.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1.在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彩陶;在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遗址6.下表所示为元代医学方面的记载情况(部分)。据此可知,元朝中,发现了规模宏大的古城和水利系统,以及精美的玉器;在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遗文献内容址中,出土了造型独特的玉龙和祭坛遗迹。这些考古成果表明《弘治温州府志》“余被命守温,作医学于惠民局之北端,以延祐戊午(1318A.不同地区文明发展程度差异巨大卷十九年)八月经始,越三月落成。”B.古代各地区文化最终走向了统一“公讳友,字鹏举,三世业医,为人恺悌简质,不立崖岸C.大河流域才能够孕育出先进文明《青崖集》卷五…至元丙子,皇子开府于秦,擢公教授京兆医学。”D.中华文明起源呈现出多元性特征2.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统治集团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结构。在太医院诸路医学提举司规定:“各处学校应设大小学生,今《尚书·洪范》的记录中,有人对周王说:“如对政事有疑问,在询问卿士的同时,后有不令坐斋肄业、有名无实者,初次,教授罚俸一月,《元典章》卷三十还要‘谋及庶人’。”这表明当时正、录各罚中统钞七两:再次,教授罚俸两月,正、录视前A.君主尚未高度集权例倍罚。”B.官僚政治受到严重冲击A.儒学继续向基层发展渗透B.政府重视医学教育的发展C.宗法制度已经瓦解C.医学管理受社会观念束缚D.医学得益于民间力量支持D.行政效率得到显著提升高二历史B卷ZT·第1页(共8页)高二历史B卷ZT·第2页(共8页)昭通一中教研联盟2024~2025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质量检测历史(B卷)参考答案第I卷(选择题,共48分)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题号12356>8答案0夕C◇C题号910111213141516答案BDBCDD【解析】1.从材料可知,黄河流域仰韶文化有精美的彩陶,长江下游良渚文化有宏大古城等,辽河流域红山文化有玉龙等遗迹,各地区文化各具特色,这充分证明中华文明起源不是单一的,而是呈现多元性特征,故选D项:材料只是展示了不同流域文化特点,未对发展程度进行对比,不能得出差异巨大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仅呈现各地文化特色,未提及走向统一的相关内容,排除B项:仅列举大河流域文化不能证明只有大河流域才能孕育先进文明,这种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2.据材料“在询问卿士的同时,还要‘谋及庶人’”可知,西周在决策政务时,除了贵族阶层(卿士)参与,还考虑到了庶人的意见,有一定程度的集体协商的意味,说明西周政治带有原始民主色彩,故选A项:据材料“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并结合所学可知,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未产生官僚政治,排除B项;宗法观念主要涉及血缘关系的亲疏、嫡庶之分、家族等级秩序等,如嫡长子继承制等内容,而材料主要是关于政务决策的情况,和宗法制度是否瓦解没有关联,排除C项:据材料“在询问卿士的同时,还要‘谋及庶人’”可知,材料主旨是西周政治的决策方式,没有涉及行政事务执行的速度、效果等与行政效率有关的内容,排除D项。3.据所学可知,唐朝中后期的赋役制度是两税法,唐德宗时期实行,即①为唐德宗;明朝后期的赋役制度是张居正改革的一条鞭法,即②为张居正:清雍正帝即位之后,实行摊丁入亩,即③为雍正。因此B项符合题意。4.材料已经明确告知是筒车,这一工具利用水力推动轮子,满足农夫生产需求,应是灌溉工具,体现了灌溉工具的改进,故选A项;排涝能力提升多指水利工程,如都江堰或工具如龙骨水车,但材料强调“利物”“农夫之用”,是指向灌溉而非排涝,排除B项:治炼技术高二历史B卷ZT參考答案·第1页(共6页)需涉及鼓风设备如水排,而材料未提及金属治炼,排除C项;纺织技艺围绕纺织工作展开,与材料所述利用水能为农业服务的工具特征不相符,排除D项。5.宋代佛教将孝道融入修行,提倡为父母守丧等与儒家传统观念契合的内容,这体现宋代佛教教义与中国传统伦理观念结合,呈现出本土化和世俗化趋势,故选C项:材料和道家理论无关,排除A项;佛教只是在孝道方面有所改变,并非完全抛弃清规戒律,这种说法太绝对,排除B项:宋代社会主流思想仍是情家思想,并非佛教,排除D项。6.《弘治温州府志》卷十九的记载大意是:我受命担任温州的地方长官,在惠民局的北面修建医学(机构),从延祐戊午年(1318年)八月开始动工,过了三个月就建成了。《青崖集》卷五的记载大意是:先生名友,字鹏举,家族三代以行医为业,他为人和乐平易、质朴坦率,不故作高深、摆架子…至元丙子年,皇子在秦地建立府署,提拔先生担任京兆医学的教授。《元典章》卷三十的记载大意是:各地学校应当设置的大小学生,今后如果有不令其在学舍中学习、只是徒有虚名的情况,第一次,教授罚扣一个月俸禄,学正、学录各罚中统钞七两,第二次,教授罚扣两个月俸禄,学正、学录比照前例加倍处罚,由上述记载可得,元朝在地方建设医学机构、对医学人才择优任用、对医学教育进行规范管理,这些都反映出政府重视医学教育的发展,故选B项;表格内容均围绕元代医学,如医学机构的建设、医学人才的任用以及医学教育的管理规定等,与儒学向基层发展渗透没有必然关联,A项与题目主旨不符,排除A项:表格中的信息体现出元朝政府对医学的重视,并未提到有关医学管理的观念问题,C项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表格中的记载主要是政府行为,未提及民间力量对医学的支持,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7.材料考查明太祖废丞相的根本目的是加强皇权,故选A项:B、C是目的但不是根本目的:D选项还是为了制衡大臣而起到加强皇权的目的,排除。8.材料显示,徐继畲的著述《瀛环志略》对西方进行了详细介绍,让中国人能直观地了解和学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中国对了解的愿望,其实是对西方列强侵略挑战的回应,故C项正确:“西学东渐”在明代就已出现,排除A项;材料没有相关中国政治体制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现象发生在洋务运动之前,排除D项。9.出台一系列关于公务员的法律,使公务员制度有法可依,相比之前的选官制度等有一定的进步性,体现了一定程度上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故选B项:虽然南京国民政府出台了一整套关于文官考试任用、俸禄发放、奖惩与考核的法律,但在实际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制度并没有得以全面实施,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选官制度化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腐败现象,但不能完全杜绝,排除C项;仅仅组织严密并不能绝对保证政府的效能,政府效能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人员素质、行政流程、政治环境等,排除D项。10.据材料可知,人大代表的选举涉及面广,一线工人、农民、少数民族众多这种广泛性确高二历史B卷ZT参考答案·第2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云南省昭通一中教研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B卷).pdf 昭通一中教研联盟2024~2025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质量检测历史(B卷)-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