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平江县初中历史七年级历史期末检测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D C C D A B C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A C A D C C A
二、非选择题。(第 17 题 12 分,第 18 题 14 分,第 19 题 12 分,第 20 题 14
分,共 52 分)
17.(1)工程:隋朝大运河(2分)作用:带动了沿河城市的繁荣与发展;加强
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交流;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答出一
点即可,2分)
(2)名称:科举制(2分)。积极影响:①为平民提供了参政的机会;②对西方
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极大影响。(每答对一点得 2分,2点得 4分)
(3)①贞观之治(2 分)②安史之乱(2分)
18.(1)曲辕犁(2 分)
(2)名称:交子(2 分);原因:商品经济的繁荣(2分)
(3)变化:经济重心逐渐南移(2 分)
(4)因素:①生产工具的改进②生产技术的提高③社会的安定④农作物品种的
增加⑤货币的改进等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都可以。(任意一点得 2分,两点得 4
分)
19.(1)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2分),史实:文成公主入藏或唐蕃和亲(2分)
(2)朝代:元朝(2分);机构:澎湖巡检司(2分)
(3)时代特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2分);
认识: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特
征;我们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言之
有理,符合题意即可得 2分)
20.(1)友好交往: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马可·波罗来华、郑和下西洋等。(任
举一例即可,2分)战争冲突:戚继光抗倭、葡萄牙人攫取在澳门的租住权、郑
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等。(任举一例即可,2分)
(2)【示例】观点:开放则兴,封闭则衰。
阐述: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唐太宗时期,高
僧玄奘西行天竺,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唐玄宗时期,高僧鉴真东渡日本,
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文明互鉴是唐朝繁荣兴盛的重要因素之一。
明朝前期,郑和七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了解和友好往来,
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清朝的闭关政策推行了近 200年,阻碍
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导致当时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8 分)
综上所述,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能够促进国家繁荣发展,实行闭关政策
则会导致国家落后于世界潮流。因此,我们坚持对外开放。(2 分)
评分参考标准:
水平等级 参考分值 评分要点
4 9-10分 观点、论述、总结三段式的结构完整;运用两个及
以上的史实紧扣观点加以论述;能够做到史论结合,
条理清楚,字迹工整。
3 6-8分 观点、论述、总结三段式的结构完整;能够围绕观
点论述;运用了史实,但不够充分或不够典型,条
理基本清楚,字迹较工整。
2 3-5分 有论述或说明,但结构不够完整,史实不充分或史
论结合不充分,字迹较清晰。
1 0-2分 无观点、无史实,或论述与观点无关,字迹潦草不
清。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卷
七年级历史
(考生注意:考试时长:60分钟分值:10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题3分,共
48分)
1.读下面的结构图,能够准确反映该图
北潮:北魏
→西魏→北周
主题的是()
A.民族交融
B.走向统一
东魏→北齐
隋朝
C.繁荣开放
南潮:宋→齐→梁→陈
D.政权并立
2.唐太宗认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唐朝的革新措施与这一理念吻合的是(
A.进一步完善中央机构
B.严格考察官吏政绩
C.注重文教,编修图籍
D.减轻人民劳役负担
3.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库。经考古发掘,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
有数百个粮窖。这种规模宏大的仓窖,不仅数目繁多,而且库藏巨大,在全国运河地
区普遍建立。这些仓窖遗址可用于研究隋朝()
A.国家统一的条件
B.政治制度的创新
C.财政经济的状况
D.商业发展的水平
4.飞天是起源于古印度的佛教造型艺术,敦煌莫高窟的唐代飞天线条流畅有力,用色
绚丽多彩,明显受到了中原地区宫廷舞蹈和仕女画的影响。这反映了()
A.丝绸之路的开通B.民族关系的和谐C.中外文化的交融D.社会经济的繁荣
5.北宋东京城内,晚间有夜市营业至三更,到五更早市又开张:在繁华热闹之处,买
卖甚至通宵达旦。据此可知,北宋时期()
A.纸币广泛流通B.海外贸易发达C.文教事业发展
D.城市商业繁荣
6.“三国时期,不论以魏为正统,或以蜀为正统,从来没有人把另外两国排斥在中国
之外:当宋、辽、西夏或宋、金、西夏并存时,虽互为敌国,但也并不把对方排除在
中国之外。”这一观点意在强调(
A.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B.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C.儒家思想的正统性
D.民族隔阂完全消失
7.谚语是社会现实的反映。以下两则谚语反映的朝代是(
谚语一:“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谚语二:“苏湖熟,天下足。”
A.唐
B.宋
C.元
D.明
七年级历史第1页共6页
8.下面是某同学收集的诗词,据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题是()
《正月十五日夜应制》《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A.对外关系的演变B.行政区划的变迁C.传统节日的魅力D.绘画技巧的成熟
9.宋朝出版事业兴盛,官方图书事业获得很大发展,民间藏书之风也极为盛行,涌现
出许多藏书家和藏书中心。这一现象主要得益于()
A.选纸术的发明B.印刷术的改进
C.科举制的确立
D.宋词的繁荣
10.“经济上:每年青黄不接时,官府向农民提供谷物或贷款:收获时农民付利息偿
还。…军事上:把农村人户编制起来,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户,出一人为保丁,
保丁平时种田,农闲练兵。”这些措施反映的是(
A.王安石变法
B.范仲淹变法
C.商鞅变法
D.张居正改革
11.古钱币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据下图可知,钱币形制的沿革体现了我国古代
秦圆形方孔半两钱
汉五铢钱
唐开元通宝
清康熙通宝
A.文化的多样性B.思想的开放性C.文明的延续性
D.外交的和平性
12.观察右图清代顺治年间全国耕地面积的变化:
单位:万亩
可知当时()
60000--
A.农业稳步发展
50000
40000--
B.苛捐杂税繁重
30000
C.官僚机构臃肿
20000
10000
D.对外贸易发达
0
1651年1655年1661年
1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独特价值和突出优势。下列思想家及其主张搭配有误的是()
A.朱熹一一存天理,灭人欲
B.王守仁一一知行合一
C.王夫之一一社会是发展的,进化的
D.韩愈一一抨击儒学,支持佛教
14.“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材料中的“我朝”
指()
A.隋朝
B.北宋
C.明朝
D.清朝
15.“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
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以上材料阐述的是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
()
A.主要过程
B.重要影响
C.根本原因
D.关键人物
16.
这部书把生产部门分为18类,几乎涵盖了当时我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
加工部门,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这部书是()》
A.《天工开物》
B.《农政全书》C.《本草纲目》
D.《齐民要术》
七年级历史第2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