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平江县初中历史七年级历史期末检测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 B D C C D A B C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B A C A D C C A二、非选择题。(第 17 题 12 分,第 18 题 14 分,第 19 题 12 分,第 20 题 14分,共 52 分)17.(1)工程:隋朝大运河(2分)作用:带动了沿河城市的繁荣与发展;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交流;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答出一点即可,2分)(2)名称:科举制(2分)。积极影响:①为平民提供了参政的机会;②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极大影响。(每答对一点得 2分,2点得 4分)(3)①贞观之治(2 分)②安史之乱(2分)18.(1)曲辕犁(2 分)(2)名称:交子(2 分);原因:商品经济的繁荣(2分)(3)变化:经济重心逐渐南移(2 分)(4)因素:①生产工具的改进②生产技术的提高③社会的安定④农作物品种的增加⑤货币的改进等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都可以。(任意一点得 2分,两点得 4分)19.(1)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2分),史实:文成公主入藏或唐蕃和亲(2分)(2)朝代:元朝(2分);机构:澎湖巡检司(2分)(3)时代特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2分);认识: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特征;我们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得 2分)20.(1)友好交往: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马可·波罗来华、郑和下西洋等。(任举一例即可,2分)战争冲突:戚继光抗倭、葡萄牙人攫取在澳门的租住权、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等。(任举一例即可,2分)(2)【示例】观点:开放则兴,封闭则衰。阐述: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唐太宗时期,高僧玄奘西行天竺,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唐玄宗时期,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文明互鉴是唐朝繁荣兴盛的重要因素之一。明朝前期,郑和七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了解和友好往来,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清朝的闭关政策推行了近 200年,阻碍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导致当时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8 分)综上所述,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能够促进国家繁荣发展,实行闭关政策则会导致国家落后于世界潮流。因此,我们坚持对外开放。(2 分)评分参考标准:水平等级 参考分值 评分要点4 9-10分 观点、论述、总结三段式的结构完整;运用两个及以上的史实紧扣观点加以论述;能够做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字迹工整。3 6-8分 观点、论述、总结三段式的结构完整;能够围绕观点论述;运用了史实,但不够充分或不够典型,条理基本清楚,字迹较工整。2 3-5分 有论述或说明,但结构不够完整,史实不充分或史论结合不充分,字迹较清晰。1 0-2分 无观点、无史实,或论述与观点无关,字迹潦草不清。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卷七年级历史(考生注意:考试时长:60分钟分值:10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题3分,共48分)1.读下面的结构图,能够准确反映该图北潮:北魏→西魏→北周主题的是()A.民族交融B.走向统一东魏→北齐隋朝C.繁荣开放南潮:宋→齐→梁→陈D.政权并立2.唐太宗认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唐朝的革新措施与这一理念吻合的是(A.进一步完善中央机构B.严格考察官吏政绩C.注重文教,编修图籍D.减轻人民劳役负担3.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库。经考古发掘,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这种规模宏大的仓窖,不仅数目繁多,而且库藏巨大,在全国运河地区普遍建立。这些仓窖遗址可用于研究隋朝()A.国家统一的条件B.政治制度的创新C.财政经济的状况D.商业发展的水平4.飞天是起源于古印度的佛教造型艺术,敦煌莫高窟的唐代飞天线条流畅有力,用色绚丽多彩,明显受到了中原地区宫廷舞蹈和仕女画的影响。这反映了()A.丝绸之路的开通B.民族关系的和谐C.中外文化的交融D.社会经济的繁荣5.北宋东京城内,晚间有夜市营业至三更,到五更早市又开张:在繁华热闹之处,买卖甚至通宵达旦。据此可知,北宋时期()A.纸币广泛流通B.海外贸易发达C.文教事业发展D.城市商业繁荣6.“三国时期,不论以魏为正统,或以蜀为正统,从来没有人把另外两国排斥在中国之外:当宋、辽、西夏或宋、金、西夏并存时,虽互为敌国,但也并不把对方排除在中国之外。”这一观点意在强调(A.中华民族的认同感B.中央集权不断强化C.儒家思想的正统性D.民族隔阂完全消失7.谚语是社会现实的反映。以下两则谚语反映的朝代是(谚语一:“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谚语二:“苏湖熟,天下足。”A.唐B.宋C.元D.明七年级历史第1页共6页8.下面是某同学收集的诗词,据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题是()《正月十五日夜应制》《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A.对外关系的演变B.行政区划的变迁C.传统节日的魅力D.绘画技巧的成熟9.宋朝出版事业兴盛,官方图书事业获得很大发展,民间藏书之风也极为盛行,涌现出许多藏书家和藏书中心。这一现象主要得益于()A.选纸术的发明B.印刷术的改进C.科举制的确立D.宋词的繁荣10.“经济上:每年青黄不接时,官府向农民提供谷物或贷款:收获时农民付利息偿还。…军事上:把农村人户编制起来,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户,出一人为保丁,保丁平时种田,农闲练兵。”这些措施反映的是(A.王安石变法B.范仲淹变法C.商鞅变法D.张居正改革11.古钱币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据下图可知,钱币形制的沿革体现了我国古代秦圆形方孔半两钱汉五铢钱唐开元通宝清康熙通宝A.文化的多样性B.思想的开放性C.文明的延续性D.外交的和平性12.观察右图清代顺治年间全国耕地面积的变化:单位:万亩可知当时()60000--A.农业稳步发展5000040000--B.苛捐杂税繁重30000C.官僚机构臃肿2000010000D.对外贸易发达01651年1655年1661年1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独特价值和突出优势。下列思想家及其主张搭配有误的是()A.朱熹一一存天理,灭人欲B.王守仁一一知行合一C.王夫之一一社会是发展的,进化的D.韩愈一一抨击儒学,支持佛教14.“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材料中的“我朝”指()A.隋朝B.北宋C.明朝D.清朝15.“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以上材料阐述的是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A.主要过程B.重要影响C.根本原因D.关键人物16.这部书把生产部门分为18类,几乎涵盖了当时我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这部书是()》A.《天工开物》B.《农政全书》C.《本草纲目》D.《齐民要术》七年级历史第2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7.6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检测卷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pdf 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