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虞美人》课件 (共24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课件 (共24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虞美人
词牌来源
唐教坊曲,初咏项羽的宠姬虞美人而得名。虞姬,项羽的宠姬,常随项羽出征各地。公元前202年,项羽被刘邦军队围于垓下。夜饮中,项羽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美人虞姬和之:“汉军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在四面楚歌中,虞姬拔剑自刎。
唐无名氏根据项羽和虞姬的悲剧故事写了一首《虞美人》,词牌名便源于此。
虞美人在古代寓意着生离死别、悲歌。
有一位君王,他曾有“梦里不知身是客”的片刻欢悦,更有“小楼昨夜又东风”的故国感念。他跌宕起伏的薄命人生,蜕变而成一首首人间绝唱。这个人就是 ,后世称其为“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李煜
深度探究
总结艺术特色
①诘问:不停地追问,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情感,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气势和说服力。
②对比。宇宙永恒有常,人生短暂无常;昔日九五至尊,今日阶下囚。
③设问、比喻、夸张
④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实写: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明月 ---自然永恒---景
虚写:往事、故国 、雕栏玉砌、朱颜、春水 ---人生无常---情
李 煜
薄命君王:作为南唐后主,并没有致力于国事,而是纵情于声色,奢靡荒淫,安于享乐。974年十一月,宋兵南下攻金陵,南唐灭亡,李后主投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过着软禁的生活。978年七月七日,在他四十二岁生日之夜被宋太宗赐毒酒毒死。
前期作品大都描写宫廷享乐生活
后期则抒写对昔日生活的怀念,吟叹身世,表现了浓厚的感伤情绪
春江花月夜,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旧题,相传创自陈后主。《乐府诗集》在唐以前收有隋炀帝的两首,为宫体短制。张若虚的这首完全突破了宫体诗的藩篱,创为长篇歌行,不仅以清新的语言描绘了春江月夜大自然的美景,而且叙写民间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苦,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写作背景
虞美人
——李 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这首词的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
以自然景物起兴,抒写“故国不堪回 首”的凄凉。
以宫廷建筑设想,以春水设喻,抒发 满腔幽愤悲慨之情。
上阙
下阙
2.你认为全词的词眼是什么

故国之思
时光流逝
亡国之恨
物是人非
品:品味情感
1、“春花秋月”历来为诗人吟咏的钟爱,有许多名篇佳句咏叹观止。
小游戏1:飞花令“春花秋月”。
——“春花秋月”本为自然界中美好的事物,春华 ,秋月 。
——作为被幽禁的亡国之君,其体验到的屈辱从外在形式到内心感受是无限深远沉痛的,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不过是这种屈辱生活的延续罢了,因此希望它们“早点儿结束”。
李煜为什么会说 它们“何时了( )”呢?
结束
物是
诘问
人非
事事休
最美艳
更明丽
这一惊心动魄的发问,将后主郁结于胸的愁闷劈空倾泻而来:最易引发美好想望的事物丝毫不能唤起内心的欣赏雅兴,只有无穷无尽的 的怅惘嗟叹。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生活?
——“往事”指过往的记忆。
    物质层面:
    精神层面:
——本句紧承前句眼前景物的 ,转入对往事的 ,运用 ,以
语气,表达对 的沉痛感慨,也有无尽追悔之遗恨。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万里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实写
回忆
自嗟自叹
虚写
宫廷帝王生活:锦衣玉食、后宫佳丽等奢侈的生活。
帝王尊严、自由、安全、甜蜜等。
“不堪回首”又有怎样的情绪?
韶光易逝、美景不再、人世无常
拓展延伸——“往事知多少”
玉楼春 李煜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拓展延伸——“往事知多少”
《玉春楼》为后主早期作品。描写了夜宴歌舞的盛况。嫔娥们晚妆登场,明艳照人,鱼贯而入。精美的乐器不断弹奏出优美的舞曲,悠扬的乐声传至远方天水相接处。宫中香料的香气随着风飘散。
拓展延伸——“往事知多少”
“往事知多少?”往事里有晚妆肌雪的娇羞,有春殿嫔娥的倩影,有霓裳笙箫的热闹,有醉拍阑干月夜踏马的潇洒。那时的欢乐、那时的尊贵、那时的自由,在亡国后全都烟消云散了,可是春花秋月,年年花开,岁岁月圆,无休无止地撩拨着作者敏感又脆弱的神经,这种生之绝望何时才是尽头呢?
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中,哪些东西改变了?隐含了词人怎样的情思?
  “雕栏玉砌”代指 ,“朱颜”指 ,这些都是他过去的 生活的象征,而此时,词人却是个亡国之君,被幽禁在北宋都城汴京,只能遥想故都金陵情景。
"应犹在"是 语气,"只是"是 语气,暗示“改”是 。
猜测
嗟叹
被强行改变
皇宫琼楼玉宇
红颜
帝王
“雕栏玉砌应犹在”,往日的宫阙还在;“只是朱颜改”但词人却已国破家亡,江山易色,词人心中对家国特别 ;对自己往日的不作为,特别 ;对北宋铁骑毁城灭国,特别 和 ;念及物是人非,词人越发觉得内心 ,不由地发出
无奈
悔恨
思念
愤恨
沉重叹惋
凄凉
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这两句以春水喻愁,简淡天然又气象不凡,巧妙呼应了“春花”“东风”等点明季节的词语,又把抽象的愁绪具体形象化:愁如一江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写出了愁绪的汹涌浩荡奔流不息,又写出了愁绪的连绵不绝无尽无休,表达出词人内心郁结已久沉厚绵长又挥之不去的愁绪。
小游戏2:飞花令古诗词中的“愁”。
——”李煜是一位具有很强诗人气质的“降王”,他的经历在他身上激发出了强烈的巨大的感情势差,这种悬殊的势差在词中自然引出大起大落、大开大合的沉雄笔力,是一种既郁结又奔放、既沉着又飞动的词风。“(杨海明《唐宋词史》)
虞美人
——李 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课堂小结
作者为何而愁?运用了什么哪些手法表达愁?
“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
品读手法
不变的"外物"
巨变的"人事"
物是人非之痛
品读手法
虚实结合 情景交融
“物事”
“人非”


诘问(自问):“春花秋月何时了”不停地追问,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情感,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气势和说服力。
设问、比喻、夸张:“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以乐景衬哀情) :
实写: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明月
---自然永恒---景
虚写:往事、故国 、雕栏玉砌、朱颜、春水
---人生无常---情
对比:宇宙永恒有常,昔日九五至尊;人生短暂无常,今日阶下囚。
李煜用“一江春水向东流”来比喻他的愁,那么他有哪些愁?请结合全词内容和李煜身世概括。
①有亡国之恨。作为帝王不能保住国家的后悔自责,沦为阶下囚的痛苦,失去自由尊严的无奈……亡国之君所特有的感情,比普通人的愁更丰富,更深远。
②有往事之叹。回首往事,不能回到从前,念念不忘过去的美好生活,体现出往事之恋。
③有思家之苦。故园难回,想象故园景象,“雕栏玉砌”应在,“朱颜”已改,不堪回首,物是人非之悲、故国之思、思家之苦、时光流逝之感,都寓于其中。
《虞美人》这首词通过虚实结合,情景交融,今昔对比,以乐景写哀情,比喻,设问等艺术手法,抒发了一位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对俘囚生活的幽怨以及词人哀叹命运等情感,字里行间皆是感情。
小结
1.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词人遥望金陵想象,并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的慨叹的句子是:
, 。
2.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的句子是:
? 。
3.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以水喻愁的名句,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的句子是:
? 。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当堂检测
4. 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一个诘句惊心动把李煜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其中包涵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这个句子是:
5.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
6.李煜的《虞美人》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写愁的多与绵绵不断的句子是: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