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v(Y)=2v(Q)
B.保持恒温恒容状态向容器中再充入1 mol He(不参与反应),可以使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
率增大
C.当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时,可认为该反应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X的转化率为30%
15.向含有mol HNO,和ymol H2SO,的混合稀溶液中缓慢加人铁粉,其氧化产物与所加铁
粉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nFe2或Fe3)/molt
0.2
n(Fe)/mo
AOa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十4H++NO 一Fe++NO个+2H,O
B.向b点所得溶液中加人Cu粉,最多可溶解1.92g
C.x=0.1,y=0.2
从西衣所品味配
D.反应至c点时,可收集到气体4.48L(标准状况)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3分)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省略),探究Cu与NO在加热时的反应。
铜丝
酸性
高锰酸钾
稀硝酸
浓硫酸
溶液
已知:①酸性KMnO,溶液能将NO和NO2氧化成NO,;
②Cu2O+2H+-Cu2++Cu+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使用卷成螺旋状的铜丝代替铜粉,其优点是
(任写一点);写
出装置A中铜丝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该反应体现
的HNO,的化学性质有
(2)装置B的作用是
(3)实验开始后,当观察到
(填实验现象)时,可以点燃装置D中的酒精灯。
(4)实验时可观察到装置D中的红色固体变黑;实验结束后经检测,装置F中收集到一种相
对分子质量为28的气体单质。根据这些信息写出Cu与NO在加热时反应的化学方程

【高一化学第4页(共6页)】
(⑤)某同学为了验证产物中是否含有氧化亚铜(Cu,O),设计实验方案:取反应结束后硬质玻
璃管内的少量固体置于试管中,并加人足量的稀硫酸,若观察到试管中的液体呈蓝色且
有红色固体无法溶解,则产物中一定含有氧化亚铜。你认为该实验方案是否合理并说明
理由:
17.(14分)家用液化气的成分之一是丁烷。丁烷除了直接用来作燃料之外,还可以作制冷剂以
及有机合成原料。
I.当1kg丁烷完全燃烧生成CO2(g)和H2O(1)时,放出5×10kJ热量。
(1)丁烷的燃烧热△H=
k·mol-1.
(2)已知:H20(g)一H20(1)△H=-44k·mol1,写出1mol丁烷完全燃烧生成
CO2(g)和H2O(g)的热化学方程式:
Ⅱ.科研人员研究出一种在常温常压时以乙烯和氢气为原料合成丁烷的
t物质的量/mol
技术。一定条件下,将等物质的量的乙烯和氢气充入体积为10L的恒
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C2H(g)十H2(g)一CH。(g),用传感
器测得反应过程中容器内各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并绘制如图
所示曲线。
反应时间/min
(3)曲线c表示
(填“C2H,”“H2”或“C,H。”)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
(4)0~4min内,v(H2)
mol·L1·min1;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密闭容器内
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
g·mol1。
(5)某同学认为当密闭容器中H2的体积分数不变时,
8
惰性电极A
质子交换膜
惰性电极B
该反应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你认为是否正确并
.C
说明理由:
Ⅲ.一种丁烷氧气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C.Hno
(6)该电池工作时,惰性电极A为
(填“正”或
稀硫酸
“负”)极;写出惰性电极B的电极反应式
18.(14分)一种室温催化氧化法生产硫代硫酸钠(Na2S,O3)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单质硫
02
催化剂
含NaS,O
湿Na,S,O,
Na S
加热反NaS溶液
催化氧化
溶液
分离装置
固体
离心干燥
Na2S2O
溶液
应器
装置
装置
固体
已知:Na2S2可以与O2发生化合反应,生成Na2SO;Na2S,O在常温下是一种白色固体,
易溶于水,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用电子式表示Na2S的形成过程
(2)写出催化氧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高一化学第5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

缩略图、资源来源于二一教育资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