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陕西师大附中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地理试题命题人: 审题人: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下图示意甲、乙、丙、丁四地的经纬度位置。据此完成1-2题。1.一架飞机从甲点飞往乙点,其最短航线的飞行方向是( )A.先向东南,再向东北 B.先向正东,再向正北C.先向西北,再向西南 D.先向正北,再向东南2.图示丙、丁两点之间的经线段实际距离是( )A.1110km B.1650km C.2220km D.3330km某村落坐落于高山峡谷中。下图为该村落等高线示意图,其中甲、乙两地相对高度为600m。据此完成3-4题。3.图示区域最高点与湖泊的高差最可能为( )A.980m B.1300m C.1600m D.2000m4.下列四幅图与①—②一线地形剖面图最接近的是( )A. B. C. D.非洲人口第一大国尼日利亚(图)是“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支持者。2021年6月10日,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尼日利亚拉伊铁路(拉各斯-伊巴丹)举行通车仪式。据此完成5-7题。5.尼日利亚( )A.地处热带、亚热带的临海国 B.稀树草原分布面积广C地势中间高四周低,起伏大 D.几内亚湾有寒流流经6.拉伊铁路( )A.缩短了两大城市的空间距离B.有助于提升港口与内陆货物运输效率C.促进了热带经济作物的东运D.利于全面提升尼日利亚的城镇化水平7.近年来,中国部分皮革产业向尼日利亚转移,主要原因是( )①当地有充足的原料 ②当地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③该国基础设施完善 ④当地皮革产业发展潜力大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来自鄂霍次克海的冷湿空气被当地称作“山背风”,多指梅雨后的冷空气活动。下图所示区域太平洋一侧水稻种植常受到“山背风”的影响造成减产,而日本海一侧反而从中受益,粮食增产。日本民众消费水平高并且对市场影响大,新培育的水稻品种有抵抗“山背风”影响的能力,产量高而稳定,但不被民众接受。继续种植传统水稻以满足市场需求,需将水稻由初夏种植提前到春季种植。完成8-9题。8.日本( )A.森林覆盖率极低 B.农业生产多采用小型机械C.河流多为内流河 D.人口集中分布在北部区域9.“山背风”对日本东岸的主要影响有( )①气温下降 ②气温上升 ③降水增多 ④降水减少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热浪岛(又称利浪岛,如图)位于(103°0’42.92”E,5°46’25.21”N),长约7km,宽6km,距离陆地约45km,面积约25km2,是旅游度假胜地。每年从11月份起,该岛时常会有暴雨,海水不够清澈。完成10-11题。10.从中国上海出发的游客如果坐游轮去热浪岛,最近的海上航线需经( )A.琼州海峡 B.苏伊士运河 C.台湾海峡 D.马六甲海峡11.从11月份起,该岛时常会有暴雨,海水不够清澈的原因是( )A.受西北季风的影响 B.受东北季风的影响C.受东南季风的影响 D.受西南季风的影响中亚位于亚洲中部内陆地区,当地基本不产茶叶,但当地居民有饮茶的习惯。中亚曾经引种茶叶,但未成功,因此茶叶主要依靠进口。中亚各国政府鼓励进口散装茶叶,在国内进行加工包装后销往市场。近年来,我国茶叶在中亚地区的市场份额不断增大。完成12-14题。12.中亚引种茶叶但未成功,可能是因为( )A.劳动力不足 B.种植经验欠缺 C.自然条件不利 D.市场规模较小13.中亚各国政府鼓励进口散装茶叶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本国工业的发展 B.提高茶叶进口的效率C.提高进口茶叶的品质 D.便于居民甄选与购买14.推测我国销往中亚的茶叶( )A.大多经内蒙古转运 B.以中低档茶叶为主C.小包装茶叶销售广 D.以深加工制品为主在沙特阿拉伯,一座未来新城正在建设中,这是沙特阿拉伯政府提出的“2030愿景”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城毗邻红海和亚喀巴湾,靠近红海和苏伊士运河所组成的海上贸易黄金航线。新城中重点发展新能源与水、生物科技、食品、先进制造业。下图示意沙特阿拉伯未来新城的地理位置。据此完成15-16题。15.沙特阿拉伯未来新城靠近黄金航线布局主要考虑的是( )A.方便引用红海水资源发展海水淡化产业B.减少占用内陆地区的土地C.减轻城市中心的热岛效应D.方便进出口工业原料和工业制成品16.沙特阿拉伯打造未来新城有利于( )A.实现国内碳零排放 B.解决国内淡水危机C.带动国内产业转型 D.形成地区金融中心由东盟(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新加坡、文莱、越南、老挝、缅甸和柬埔寨)和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共15个成员国制定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后,各国之间关税大幅下降,大部分商品实现零关税,其中,中国对日本和韩国农产品零关税覆盖率分别为83.8%和85.4%,而日本和韩国对中国农产品零关税覆盖率只有55.7%和61.7%。据此完成17-18题。17.日韩对中国农产品零关税覆盖率较低的原因是( )A.日韩农业产值占国家总产值比重大B日韩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大C.促进国内粮食生产,提高粮食自给率D.保持高关税水平,增加国家经济收入18.协定正式生效后,中国低端制造业可能大量迁往东盟各国,是因为这些国家( )A.劳动力廉价 B.原材料丰富 C.政策支持 D.土地广阔读某河流干流和流域范围示意图,完成19-21题。19.图中河流的甲—乙河段流域范围非常狭窄,其主要原因是( )A.泥沙淤积使河床过高,支流难以汇入B.河流两岸被高山束缚,山高谷深C.上游气候寒冷干燥,支流稀少D.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20.下列关于图中丙地区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年较差小,降水量季节变化明显B.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冬季受东北信风带控制C.地势起伏大,气候垂直变化显著D.寒潮、台风等气象灾害频繁发生21.该河流中、下游平原是重要农业区,影响其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是( )①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 ②水、陆交通发达,便于粮食大量出口③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 ④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⑤科技发达,机械化水平高 ⑥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下图为东非高原基塔莱和多多马的降水资料及两地之间游牧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22-24题。22.据多多马地区的降水资料图,判定其气候类型为(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23.基塔莱与同纬度的大部分地区气候类型不同,其主要原因为(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洋流性质24.该游牧活动( )A.需要穿越热带雨林 B.随着雨季南北移动C.向南可至南回归线 D.易受飓风灾害侵扰二.综合题(3小题,共52分)25.(2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题目。巴基斯坦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以农业为主。素有“东方水果篮”之美称,水果种类多,从热带的香蕉、芒果到温带的桃子柿子等均有生产。该国的印度河流域还是世界重要的棉花产地。中巴两国拟在瓜达尔港和新疆喀什之间新建一条铁路,加强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下面是气候资料图(图1)和巴基斯坦地形图(图2)。图1 图2(1)结合图1、2,推测巴基斯坦的降水时空分布特点。(8分)(2)分析巴基斯坦水果种类多的自然原因。(6分)(3)说明中巴铁路建成通车后对新疆的水果市场产生的影响。(6分)26.(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下图为东南亚局部示意图。材料二 棕榈油是世界主要油料作物,它是油棕榈树上的棕榈果压榨而成。油棕榈树是一种喜光热好水忌涝的植物。印度尼西亚是世界重要的油棕果生产国,产品主要用于出口。(1)描述苏门答腊岛的地形特征。(6分)(2)从气候、地形角度分析印度尼西亚种植油棕榈树的有利条件。(4分)(3)为印度尼西亚进一步发展油棕产业提出建议。(6分)27.(1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传统古村落是集合了建筑、民居、文化的综合体,多是人类对自然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地处我国秦岭南麓的某村落,形成于明清时期,形成了独特的聚落分布格局。下图为该村落等高线示意图。(1)计算图示区域在一般大气状况下,山顶与谷底最大温差的大致范围。(4分)(2)从地形和水文角度,分析该区域古村落分布的合理性。(6分)(3)请为推动古村落可持续发展提出可行的措施。(6分)陕西师大附中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地理试题答案一、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C B A B B C B A C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B C A B D C C A B A题号 21 22 23 24答案 B A C B二、简答题。25.(1)空间上:①年降水量东北多,西南少(或“西多、东少,北多、南少”);②平原降水少,山地降水多(或“内陆多、沿海少”)。时间上:①冬季降水少,夏季降水多;②降水季节变化大;③年际变化大。(2)①纬度较低且南北跨度较大;②地形起伏大,垂直差异显著(或受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自然环境差异大);③降水地区差别大。(3)①丰富了水果的种类和数量;②降低了水果的价格;③提高热带瓜果的新鲜度④本地产的水果消费比例(或市场占有率)下降。26.(1)以山地、平原为主,山地分布在岛屿西部(西南部),平原分布在东部(东北部);地势西(西南)高东(东北)低;海岸线曲折。(2)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光、热、水充足;山地地形利于排水。(3)因地制宜,发挥特色农产品优势;扩大生产规模以达到规模效益和影响(实行专业生产);推进农产品的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加大科研投入;发展观光农业,实现经营多元化。27.(1)1.8℃~2.52℃。(2)该地地形以山地为主,耕地面积较小,古村落分散分布可减少对耕地的占用;近河流地区,地形平坦,建设成本低;沿河流分布,取水方便;沿河布局,交通便利。(3)注重古村落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完善村落基础设施建设,美化宜居环境;加强宣传,提高居民保护热情;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加强维护和修葺;适度发展乡村旅游,严禁过度开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