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2024-2025学年度高二下学期2026届零模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2024-2025学年度高二下学期2026届零模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成都石室中学 2024——2025 学年度下期高 2026 届零诊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全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
注意事项: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画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 I 卷(选择题,共 48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 16 个小题, 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
右图为出土于苏美尔城邦乌尔的泥板文书(约公元前 2100 年),记载了神庙管理人员对灌溉系统的分配记录:“分配给农户卢伽尔的水渠长 120 腕尺,宽 8 腕尺,需每年缴纳 2 石大麦作为维护费;祭司集团
负责水渠东段的清淤,违者罚款 30 舍客勒白银。”文书边缘刻有城邦长老会议的印章。这体现了( )
神权与王权的紧密结合 B. 灌溉农业依赖中央集权
C. 早期国家的制度化治理 D. 商业契约规范经济行为
Yavanas 先是指小亚细亚的希腊殖民者,后来指移居于中亚巴克特里亚的希腊人,再后来指公元前 2 世纪定居于印度的希腊人,特别是指
从巴克特里亚王国进入印度西北部的所谓“印度—希腊人”。由此可知( )
文明交流不断发展 B. 印度民族文化得到重塑
C. 希腊殖民范围扩大 D. 区域文化中心渐趋东移
学者韦士勒认为中美洲古文化一个重要特征是没有私产制度,所有种玉米的土地是属于群体的。这种公有财产制度,通行于一切美洲原有民族之中,虽有交换物品,但对资本、货币、利息等一概不知。这一观点意在说明中美洲古文化的( )
分散性 B. 封闭性 C. 原始性 D. 排他性
据 13 世纪《佛罗伦萨市政档案》记载:“呢绒行会匠人若未通过市政议会考核,不得在城内开设作坊;外籍商人需向城市公社缴纳‘特许经营税’,其与本地市民的债务纠纷由‘外侨法庭’依据《比萨海洋法典》裁决。”档案同时显示,公社每年向教皇国缴纳 3000 佛罗林金币,以换取对城市司法权的承认。这表明( )
行会垄断阻碍资本主义萌芽 B. 海洋法体系主导城市司法实践
C. 教皇与城市形成了共治关系 D. 封建契约渗透进商业自治体系
5.1499 年,达·伽马船队从印度返航,带回的香料利润高达航行成本的 60 倍。时任威尼斯驻里斯本使节在报告中写道:“若葡萄牙人持续以此方式获取东方商品,我们的市场将遭受致命打击……这无异于一场商业灾难。”这里的“商业灾难”指的是( )
A. 传统商路丧失主导地位 B. 价格革命加速封建衰落
C. 地圆学说冲击教会权威 D. 欧洲贸易中心逐渐转移
6.1775 年,法国间接税法庭的庭长在给国王路易十六的谏诤书中写道:“主权权力的所有执行机构,都应服从三种制约:法律、上级权威以及公众舆论。”该谏诤书( )
A.蕴含了理性主义精神 B.宣扬了主权在民思想
C.确立了法律权威地位 D.彻底批判了专制统治
据 1793 年法国《革命历二年巴黎市政档案》记载,革命政府颁布法令:“禁止市民穿戴贵族式羽饰假发,凡违反者需佩戴‘平等帽’(无檐毡帽)一周;婚礼仪式中废除‘领主赐福’环节,改为新人在市政厅签署《公民婚姻契约》。”这体现了( )
宗教神权对社会生活的渗透 B .《民法典》推动社会习俗的变革
C. 启蒙思想对习俗的理性改造 D. 法国大革命突出对自由的追求
据 1689 年《权利法案》第 9 条记载:“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但 18 世纪初的议会档案显示,上议院贵族仍占据 70%的议会席位,且下议院议员选举中“衰败选区”(人口稀少但保留席位)现象普遍。这表明此时的英国
( )
君主立宪制存在民主形式与实质的矛盾
议会主权原则遭到贵族势力挑战
责任内阁制下尚未形成权力的制衡机制
王权通过贵族寡头政治得以复辟
9.1871 年的《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军队对君主负责,但由于双重合法性(君主与国民双重主权)的问题,军队实际上既不像议会主权政体那样受到严格的“文官控制”,又不像绝对主义君主政体下严格服从君主的意志,而容易演变为一种相对独立和自主的政治力量。这可用于说明德国( )
联邦制的结构具有松散性 B. 政治的军国主义色彩
C. 王朝战争提升了军队地位 D. 君主的实际权力有限
10.表 3 为 1800-1830 年英国伦敦男子年劳动时间估算表(单位:小时)。影响其变化的因素是
( )
表 3
年份 纯劳动时间 纯劳动时间与上下班路途时间之和
平均量 最低值 最高值 平均量 最低值 最高值
1800 2738 2546 2931 3227 3033 3420
1830 2709 2266 3153 3351 2905 3756
A. 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B. 新型垄断组织大量涌现
C. 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 D. 社会生产的工厂化趋势
11.20 世纪初,美国产值在 100 万美元以上的大企业占企业总数的 0.9%,而它们拥有的工人超过工人总数的四分之一,它们的产值占总产值的近五分之二。在德国,雇佣 50 个工人以上的大企业占企业总数的 0.9%,而它们拥有的工人占工人总数的五分之二。而在英国和法国,工业中小生产者仍占很大比重。根据材料可以推知( )
A. 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发生变革 B. 美德工业产值超越英法
C. 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缓和 D. 英法产业结构更为合理
12.巴黎公社在《告法国人民书》中描述了公社的组织形式。公社是绝对自治的,各地公社“以契约方式”联合,建立统一的法兰西共和国。中央政府代表各地公社的联合,负责全国行政。巴黎公社之下为区,区政府代表公社权力,由各区选出的公社委员会负责本区行政工作。由此可以得出
( )
A. 公社是无产阶级性质政权 B. 政权建立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
C. 公社在探索政权组织方式 D. 公社采用三权分立的施政原则
13.19 世纪,蔗糖业成为古巴的支柱产业,蔗糖及其副产品的出口额占国家出口的 80%,制糖公司控制全国 75%的可耕地资源,铁路将蔗糖业生产中心与附近的港口连接起来,使古巴被誉为“世界糖 碗”。从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中期,美国购买的蔗糖占古巴出口总量的 75—80%。据此可推知,当时的古巴( )
A. 现代化在曲折中稳步发展 B. 经济发展主要得益于农业资源优势
C. 受到美国的工业外资扶持 D. 面临深化民族民主运动的艰巨任务
14.下图为 1936 年 3 月 22 日《申报周刊》上刊登的漫画《两条被牺牲的牛》,图上一条牛的背上写着 “华北”,一条牛的背上写着“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下方绅士们身上则写着“日内瓦”,作者的创作意图是( )
A. 批评国民政府对日妥协政策 B. 讽刺列强纵容意大利的扩张
C. 表达对恢复世界和平的向往 D. 揭露国联纵容侵略牺牲弱国
15.1964 年,美国颁布《食品补助法》,规定收入较低的家庭可以通过购买政府提供的食品补助券,从而得到食品购买补助。此后,联邦政府为实施该法案而不断增加财政拨款,食品补助已成为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的做法反映出( )
A .“福利国家”隐患显现 B. 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C .“滞胀”危机潜滋暗长 D. 社会运动对政府的冲击
16.2025 年 1 月,因美国政府对 TikTok(抖音国际版)禁令将生效,大量美国用户涌入中国社交平台小红书,就经济生活成本、医疗教育、社会福利保障等多方面与中国网友展开“对账”交流。对此解释最全面的是( )
A. 数字技术加速中美文化交流 B. 逆全球化浪潮下民间交流的韧性
C. 经济全球化深入到文化领域 D. 社交媒体成为中美竞争的新阵地
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52 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 解决贫困问题,近代早期英国地方政府的治安法官开始探索济贫之道。16 世纪末济贫法令出台之后,教区成为济贫管理的基本行政单位。教区组织募捐,救济无谋生能力成因粮食歉收而生活贫困的人。由于经历了剧烈的社会变动,身体健壮的流民数量剧增。亨利七世初期,地方“根据法令对流民进行囚禁或公开惩罚”,诺里寺市在 1570 年设立流民感化院或救养院。各市镇通过警告不雇用帮工的雇主、惩罚懒惰者等措施,强制流民劳动。同时,通过建立纺织厂和磨坊、购买大麻和羊毛等原材料、建立劳动救济所等途径,为穷人提供工作。随着济贫法等法令的颁布,英国济贫法的基本框架逐步形成,一直沿用到 19 世纪。
——据初庆东《近代早期英国治安法官的济贫实践》
材料二 19 世纪中期,英国自由主义盛行,主张实行有限度、有条件的教济。1834 年,按照新济贫法成立专门的中央机构,打破郡的边界,把之前的 15000 个教区组合成为 700 个教区联盟。教区联盟在中央济贫法专员监督下提供济贫服务。新济贫法允许不同教区间的贫民自由流动,还规定贫民如要得到救济必须进入济贫院。但进入济贫院的贫民没有选举权。济贫院大多为混合济贫院,按照贫民年龄和身体状况强制性隔离。济贫法局对患病者和儿童提供贫民医疗教济、济贫法学校。据统计,1844年,英国全部公共支出为 699 万英镑,济贫支出占全部支出的比例为 72.69%,到 1874 年,两者分别
为 1285 万英镑、59.64%。
——据丁建定《英国新济贫法制度的实施及其评价——19 世纪中期英国的济贫法制度》等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早期英国济贫实践的特点。(8 分)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9 世纪中期英国济贫实践的新变化。(7 分)
简评 19 世纪中期英国的济贫实践。(10 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我们这里所说的“文化”是一个大文化概念。“文化”这个词至少有三种理解,最基础的理解是“读书写字”;第二种理解是指文学、艺术、小说、戏剧,还有唱歌、跳舞等,粗略等同于“文学艺术活动”;第三种理解是指社会的整体存在方式,它包括社会的制度设计、生活状态、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物质创造、精神导向等。显然,前两种理解包含在第三种理解中,第三种理解是一个更宽、更高层次上的理解,大致可以与文明相等同。
——摘编自钱乘旦 《西方那一块土》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某一时期世界文明为例,就文化是“社会的整体存在方式”的观点进行阐述。(12 分)(要求:选择中国以外的文明,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非洲如何?
迄今为止,非洲大陆从 16 世纪开始被并入全球贸易体系中,几乎完全作为廉价劳动力,后来是廉价原材料的提供者。非洲确确实实是走在新的世界体系的边缘。它占据地球表面面积的 20%,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则剧烈下降,1500 年是 19%,1800 年 11%,到 1900 年成了 8%。这一份额现在正在重新恢复,2000年达到 13%,预计 2050 年会达到 20%。这种人口的相对衰减是非洲经济地位边缘化的象征。据粗略测算,非洲与西欧在公元 1000 年左右的平均居民财富(人均 GNP)是一样的。之后这一比例就发生了剧烈的变化。1500 年时西欧人比非洲人平均富裕两倍。
似乎与这种事实上的边缘化一致,全球视角对这一大陆并没有多大兴趣。当人们在一种全球语境下讨论非洲过去 1000 年的历史时,提到的总是负面的叙事。在对 21 世纪的展望中,非洲也几乎没有什么地位。
不过,作为参与者之一,非洲能给世界史提供很多教导。
——摘编自【比】埃里克·范豪特《世界史导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非洲边缘化的表现并分析其成因。(8 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非洲能给世界史提供很多教导”作出合理解释。(7 分)
成都石室中学 2024——2025 学年度下期高 2026 届零诊模拟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答案】C
【解析】泥板文书详细记录神庙管理人员对灌溉系统的分配并明确维护费、惩罚等规定且有城邦长老会议印章,这显示出当时有规范化制度来管理社会事务,体现早期国家的制度化治理,故选 C 项;材料未涉及神权与王权如何紧密结合,不见关于神权象征、与王权相互借助等表述,排除A 项;中央集权指国家职权统一于中央政府,而此时苏美尔是城邦并非中央集权体制,排除 B 项;此泥板文书是神庙管理灌溉系统的记录,非商业契约,排除D 项。
【答案】A
【解析】Yavanas 所指范围从小亚细亚扩展到巴克特里亚再到印度,反映了希腊人与东方文明持续接触、融合的过程,如印度希腊王国时期希腊佛教艺术兴起,体现了跨区域文明互动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提升,故选A 项;印度民族文化在希腊人影响下虽有局部变化如健陀罗艺术,但核心如种姓制度和宗教体系未被重塑,排除B 项;希腊人活动范围虽扩大至印度,但希腊城邦在亚历山大东征后已衰落,殖民由希腊化王国主导而非传统城邦扩张,排除 C 项;希腊人东迁显示文化传播而非中心转移,希腊化时代文化中心仍在地中海地区如亚历山大港,东方是文化输入区,排除D 项。
【答案】C
【解析】据材料信息,古代中美洲土地、财产都是公有制,虽有物品交换, 但没有资本、货币、利息等商品经济的意识,这种财产制度和经济认知水平符合原始社会的特征,反映出中美洲古文化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原始性,故选 C 项;分散性通常强调文化在地域分布、社会组织等方面较为分散,各自独立,但材料中并没有提及中美洲古文化在地域分布或社会组织上的分散状况,主要论述的是财产制度和经济概念方面,排除A 项;封闭性强调与外界隔绝,但材料提到存在物品交换,未涉及对外交流的限制,排除B 项;排他性指排斥其他事物,材料里没有关于对其他文化或事物排斥的内容,排除D 项。
【答案】D
【解析】佛罗伦萨城市公社向教皇国缴纳金币以换取司法权承认,体现了中世纪封建契约关系(即城市以金钱换取自治保障),同时行会考核和外侨法庭依据特定法典裁决纠纷,展示了城市内部的商业自治机制,可见封建契约渗透商业自治体系,故选D 项;行会设立考核要求旨在规范行业行为,而 13 世纪佛罗伦萨资本主义萌芽尚未出现,排除 A 项;材料仅说外籍商人债务纠纷依《比萨海洋法 典》裁决,并非海洋法体系主导城市司法实践,排除 B 项;城市公社向教皇缴纳金币换取司法权,并非共治关系,排除 C 项。
【答案】D
【解析】达·伽马开辟新航路使葡萄牙直接获取东方香料,打破威尼斯对传统地中海商路的垄断,材料中威尼斯使节担忧市场受致命打击,表明贸易枢纽正从意大利转向葡萄牙等大西洋国家,故选 D项;传统商路虽受冲击但材料强调威尼斯作为贸易中心的危机而非商路本身主导性变化,且奥斯曼帝国控制后传统商路仍部分存在,排除A 项;价格革命由 16 世纪美洲金银流入引发通货膨胀,材料时间 1499 年及内容仅提商业竞争未涉及价格波动或封建制度影响,排除 B 项;地圆学说为新航路提供理论支持但材料焦点为商业灾难,未提科学冲击或教会权威,排除C 项。
【答案】A
1775 年处于启蒙运动时期,谏诤书中提到主权权力执行机构应服从法律、上级权威和公众舆论,体现了对权力的理性思考与规划,契合启蒙运动所倡导的理性主义,故选A 项;主权在民强调人民掌握主
权,而材料仅提到公众舆论作为制约因素之一,未涉及权力归属问题,排除B 项;18 世纪法国仍是君主专制,法律权威尚未确立,排除C 项;谏诤书要求应服从上级权威,可见没有彻底批判了专制统治。
【答案】C
【解析】1793 年法国大革命期间,政府禁止贵族式羽饰假发,违者佩戴象征革命平等的无檐毡帽,并改革婚礼废除封建领主赐福,改为市政厅签署强调公民平等的婚姻契约,这直接体现了启蒙思想家倡导的平等、反特权精神,对传统习俗进行理性化改造以建立新社会秩序,故选C 项;材料废除领主赐福环节,显示革命政府反对教会和封建权威干预世俗生活,体现去宗教化而非神权对社会生活的渗透,排除A 项;《民法典》由拿破仑于 1804 年颁布,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 项;大革命虽追求自由,但材料具体措施如平等帽和公民契约突出的是平等原则,而非对自由的追求,排除D 项。
【答案】A
【解析】1689 年《权利法案》虽保障了议会部分权力体现民主形式,但 18 世纪初上议院贵族占据多数席位、“衰败选区”现象普遍,说明民主权利实际被贵族掌控,这显示君主立宪制存在民主形式与实质的矛盾,故选A 项;议会主权原则在《权利法案》中确立,贵族势力强大并未挑战该原则,反而通过议会行使权力,排除 B 项;责任内阁制在 18 世纪初由罗伯特·沃波尔推动形成,但材料仅涉及议会组成,未提及内阁运作或权力制衡机制,排除 C 项;王权在 1688 年光荣革命后被《权利法 案》限制,贵族控制议会是寡头政治体现,而非王权复辟,史实上王权持续衰弱,排除D 项。
【答案】B
【解析】材料指出德国军队因双重合法性,既不被文官严格控制,又不完全服从君主意志,易成独立自主政治力量,这与德国政治中强调军事力量、具有军国主义色彩的特点相契合,所以军国主义色彩浓厚能解释德国军队这一特性,故选B 项;联邦制松散性涉及中央与地方关系,而材料聚焦军队与政治权力的互动,未提及联邦结构问题,排除A 项;
工业中小生产者仍占很大比重,没有农业等其他产业的情况,无法判断英法“产业结构”是否合理,排除D 项。
【答案】C
【解析】巴黎公社在《告法国人民书》中强调地方自治和契约联合,中央政府作为各地公社的联合体,负责全国行政,区级政府由选举产生的委员会管理,这体现了公社尝试通过地方自治与中央协调相结合的方式构建新型政权组织形式,探索不同于传统中央集权或君主制的政治架构,故选C 项;巴黎公社的无产阶级性质主要体现在废除旧军队、实行普选制等措施,但材料未直接涉及阶级
属性或生产资料分配等关键特征,排除A 项;马克思主义在公社时期尚未成为主导思想,且公社组织方式更多源于法国大革命传统和蒲鲁东主义,而非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排除 B 项;材料中公社强调自治与联合,未提及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其组织方式更接近民主集中制而非分权制衡,排除D 项。
【答案】D
【解析】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中期,古巴蔗糖业虽繁荣,但大量产品依赖对美出口,且制糖公司控制大量耕地资源,国家经济命脉被部分势力把控,这种状况说明古巴经济自主性差、社会结构需调 整,面临深化民族民主运动任务,故选D 项;仅从蔗糖业受美国影响大及土地资源被部分势力掌握等情况来看,古巴发展受多方掣肘,并非稳步发展,排除A 项;材料体现出蔗糖生产出口依赖美国,古巴经济发展不是因农业资源优势,而是有美国市场因素,排除B 项;美国是主要贸易伙伴,但材料未提及工业外资扶持,蔗糖业属于农业初级产品,古巴工业发展不足,排除 C 项。
【答案】D
【解析】1936 年,埃塞俄比亚在意大利的入侵下沦陷,而日本也在逐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特别是华北地区,漫画中的两条牛分别代表了华北和阿比西尼亚(即埃塞俄比亚),它们被牵在几个身上写着 “日内瓦”的绅士们手中,这里的“日内瓦”指的是国际联盟的总部所在地,绅士们则代表了国联的成员国,漫画的创作意图是揭露国联在面对侵略时纵容侵略者、牺牲弱国的行为,故选D 项;虽然漫画中的“华北”确实反映了中国面临日本侵略的问题,但漫画的焦点更多在于国联对侵略行为的纵容,而非单纯批评国民政府的对日政策,排除A 项;漫画中确实涉及了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但同样还有对中国华北的侵略,排除B 项;漫画主要反映的是国联对侵略行为的纵容,而非表达对恢复世界和平的向往,排除C 项。
【答案】B
【解析】美国 1964 年颁布《食品补助法》并增加财政拨款进行食品补助,这体现了政府运用法律与财政手段对经济进行干预调控,反映了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故选B 项;福利国家的隐患如财政压力、依赖性问题等主要在 20 世纪 70 年代后才逐渐暴露,1964 年处于福利制度扩张阶段,尚未显现明显弊端,排除A 项;“滞胀”危机出现在 20 世纪 70 年代,与 1964 年时间不符,排除C 项;材料主要讲述政府主动出台政策,未涉及社会运动对政府的冲击,排除D 项。
【答案】B
【解析】美国政府对 TikTok 的禁令体现逆全球化浪潮,但大量美国用户主动涌入小红书,就经济生活成本、医疗教育等议题与中国网友展开务实交流,显示尽管国家间政治摩擦加剧,民间通过数字平 台仍能保持对话,展现民间交流的韧性,故选 B 项;材料焦点是禁令引发的民间韧性反应,而非技术本身对文化交流的加速作用,排除A 项;美国禁令是逆全球化行为,材料中的交流为应对此政策的民间自发行为,非全球化深入的表现,排除 C 项;材料中用户进行的是合作性“对账”交流,而非对抗性竞争,排除 D 项。
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52 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答案】(1)地方政府是济贫主要推动者;教养院与教区成为济贫的基层机构;以法律为制度保障;带有惩戒色彩;直接救济与间接救济相结合(救济途径多样)。(每点 2 分,任意 4 点 8 分)
新变化:中央政府在济贫实践中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救济点实现跨区域集中整合;接受赈济的贫民政治权利和人身自由受限;增加了对病患和儿童的教济。(每点 2 分,任意 3 点 6 分,4 点 7分)
英国济贫实践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政治统治策略调整的产物;(2 分,背景、本质角度两分)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推动了英国济贫事业发展;促进了英国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有利于英国
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积极角度每点 2 分,任意 3 点 6 分,其他言之有理可适当给分)
采取极为有限、严格的救济,救济对象选举权受限;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的局限性。(局限角度任意一点 2 分。)
18【答案】
以古希腊文明为例,文化确实可以被视作“社会的整体存在方式”。
首先,从政治制度上来看,古希腊创建了城邦制民主政体,这是一种公民自治的民主制度,为古希腊文化中的民主精神奠定了基础。在雅典,公民大会成为了最高权力机关,每个公民都有权参与决策,这种制度设计直接影响了古希腊人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其次,在经济生活方面,古希腊商业贸易繁荣,海外贸易和殖民活动促进了商品生产和交换。这种经济活动催生了古希腊人对于自由、平等、竞争等价值观念的追求,也在物质创造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如独特的建筑艺术和雕塑艺术。再者,从思想文化角度来看,古希腊哲学家们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的思考,形成了丰富的哲学思想体系。他们的理性精神和批判态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古希腊的文学、戏剧、艺术等也取得了辉煌成就,体现了古希腊人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力。综上所述,古希腊文明在政治制度、经济生活、思想文化等多个方面都展现出了其独特的文化特质。这些特质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古希腊社会的整体存在方式。
因此,我们可以说文化是“社会的整体存在方式”,这一观点在古希腊文明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评分要求:论证中应包含社会的整体的至少三个方面,并阐述出相互关联。)
19.(1)表现:人口比重下降;经济衰退,与西欧人相比富裕程度下降;发展前景堪忧。(4 分,任答 2
点即可)
成因:历史因素:殖民时代长期被侵略掠夺留下的影响;外部因素:不平等的国际秩序等;内部因素,如科技、经济落后,民族地区矛盾等诸多社会问题等。(4 分,任答 2 点即可)
(2)解释:非洲遭受殖民侵略的历史对研究世界不平等、国际秩序不公正等问题的成因有重要借鉴意 义;非洲争取独立的历史树立了反殖反霸典范,鼓舞了第三世界国家的斗争;非洲未来的发展对探讨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合作、第三世界国家发展路径等问题具有重大意义。(任意 1
点 2 分,任意 2 点 5 分,任意 3 点 7 分,符合相关史实,言之成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