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 9 课《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第四单元 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第 2 课时 守法不违法为什么这些人会受到法律惩罚?如果不遵守法律会有什么后果?导入新课这些人会受到法律惩罚,因为他们违反了既定的法律规则,破坏了社会秩序与公平正义。不遵守法律将导致社会秩序混乱,个人权益受损,且违法者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包括罚款、监禁等严重后果,以此维护法律的权威与社会的稳定。法律既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也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惩处。一方面,在我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需要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遵守法律,做守法公民,不违法犯罪。讲授新课第二模块:守法不违法悔恨的泪水杜某某本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孩子。因为他是家里的“独苗”,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很疼爱他,什么都依着他。上小学时,杜某某变成了一个招人讨厌的孩子,喜欢打架、骂人,欺负其他同学。老师多次批评他,并让爸爸妈妈管教他。爸爸妈妈虽然答应了老师,背后却说:“小孩子多一些虎气才好。”于是,杜某某更加有恃无恐。15周岁那年,杜某某因拦截、殴打低年级同学,强行索要财物,被告到派出所,派出所对他进行了治安处罚。后来,杜某某又因盗窃被送入专门学校进行专门矫治教育。那一刻,他流下了悔恨的泪水。未成年人实施不良行为的,法律规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由父母、学校管教;(2)由公安机关治安处罚;(3)由相关政府部门进行专门矫治教育;(4)由法院追究刑事责任。说说杜某某实施了哪三类不良行为,分别受到了哪些处理。请按照由轻到重(黄灯、红灯、褐灯)的顺序进行排序,将不良行为和对应的处理措施,填入下列表格中。校园生活中,同学之间相处有许多难以忘怀的愉快时光,但有时也会出现不和谐的音符,如孤立自己不喜欢的同学、恃强凌弱、强行向同学索要财物等。随着科技的发展,网上传播谣言等网络欺凌行为也越来越多。这些欺凌行为不仅严重侵害了他人的权利,危害我们的身心健康,也破坏了和谐有序的校园生活。我叫王然,一个月前刚刚从异地转学到新学校。转学后的第一天,我就在校门口遇到了身材高大的鲁某和另外两个男生。他们拦住我,逼我叫他们“大哥”,还强迫我给他们背书包,威胁说“不老实,就揍你”,我当时吓坏了。回家后,我委屈地躲在屋里哭泣。爸爸发现了,问我怎么回事。我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爸爸。爸爸说:“你要勇敢,不要害怕他们!如果下次他们再欺负你,你就大胆地说‘我不怕你们’。如果仍然不管用,你就告诉老师或者回来跟我说,我去找老师和他们的家长。”故事中的王然遭遇了什么事情?他的感受是什么样的?爸爸给了王然怎样的建议?如果你是王然的同学,当你看见鲁某拦住王然的时候,你认为怎样做比较合适?请在恰当的做法前面画“√”。除此之外,你还有其他办法吗?□赶紧躲开,假装没看见 □立即上前阻止鲁某的行为 □寻求老师的帮助√故事中,王然在转学第一天遭遇鲁某等三名男生的校园欺凌,他们拦住王然,强迫其叫 “大哥”、背书包并进行言语威胁。王然当时的感受是害怕、委屈。爸爸建议王然要勇敢,若再遇欺凌先大胆表明态度,若无效就告诉老师或回家告知爸爸,由爸爸找老师和对方家长。对于王然同学的做法,寻求老师的帮助前应画 “√”。“赶紧躲开,假装没看见” 会助长欺凌者的气焰,不作为不可取;“立即上前阻止鲁某的行为”,可能因力量悬殊让自己陷入危险,也并非恰当选择。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大声呼喊引起周围人的注意,震慑欺凌者;或者用手机记录下欺凌过程(若条件允许),留存证据,以便后续处理 。第二天放学,鲁某又拦住了我。尽管我很害怕,但还是鼓足勇气大声地对他说:“我不怕你。我不报告老师,是因为我们还可以做朋友。”鲁某一下子怔在那里,一会儿,他灰头土脸地走了。从此,他再也没拦过我。鲁某为什么欺负王然?如果鲁某说出欺负同学的借口,你会怎样反驳他?鲁某欺负王然,这种行为毫无正当理由可言!若鲁某竟以借口搪塞,企图为自己的欺凌行为开脱,我会严词反驳:任何借口都不能掩盖欺凌的本质,这是对他人尊严的践踏,鲁某应深刻反省,立即停止伤害,并向王然道歉!行为 对应罪名 行为 对应罪名随意殴打、恐吓、威胁 寻衅滋事罪 结伙打架 聚众斗殴罪辱骂、中伤 侮辱罪 殴打要钱 抢劫罪敲诈钱财 敲诈勒索罪 捏造贬损他人名誉的事实,在网上传播,情节严重 诽谤罪我们应该勇敢地对欺凌行为说“不”。对于校园欺凌行为,我们可以向有关国家机关请求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大家共同努力,构建和谐美好的校园生活。我们在和他人接触时,应当注意自己的身体隐私部位不能被人随意触碰。一旦有人侵犯我们的身体,应当设法尽快远离并告知父母和老师。我们应加强自我保护能力,提高警惕,预防性侵害。区分正常的身体接触和不当的身体接触人类会用身体接触表达爱意,犯罪分子也会假借身体接触实施犯罪,将魔爪伸向无力保护自己的未成年人,实施性侵害行为。在日常交往中,我们应当区分正常的身体接触和不当的身体接触。下列情景中,哪一个表现的是正常的身体接触,生活中还有哪些正常的身体接触?哪一个表现的是不当的身体接触,生活中还有哪些不当的身体接触?情景1表现的是正常的身体接触,如朋友间的拥抱,生活中还有握手、拍肩等正常身体接触。情景2表现的是不当的身体接触,属于性骚扰行为,生活中不当接触还包括抚摸他人敏感部位、强行亲吻等侵犯个人边界的行为。要防止不当身体接触或性侵害,必须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说“不”,并避免独处危险环境。一旦发生,应立即大声呼救、逃离现场,并迅速报警、寻求法律援助,同时保留证据以维权。性侵害未成年人是非常严重的犯罪。刑法规定,奸淫幼女的,构成强奸罪,从重处罚;猥亵儿童的,构成猥亵儿童罪,从重处罚。未成年人要加强自我防护意识,远离侵害,学会自卫。在出现性侵害事件后,应当立即向父母、学校报告,由有关部门追究其法律责任。课堂练习单项选择题(1)未成年人实施不良行为,( )由法院追究刑事责任。A. 一定B. 视情况C. 不会答案:B(2)下列属于校园欺凌行为的是( )。A. 与同学友好交流B. 帮助同学解决困难C. 辱骂、殴打同学答案:C(3)面对性侵害,我们应该( )。A. 默默忍受B. 立即告知父母和老师C. 不采取任何行动答案:B课堂练习判断题(1)偶尔的不良行为不会发展成违法犯罪。(×)(2)校园欺凌只是同学间的玩笑,不用在意。(×)(3)预防性侵害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课堂总结9.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守法不违法不良行为:表现与后果校园欺凌:认识与应对性侵害:防范与处理课堂总结9.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用好法律 维护权利法律保护:专门法律与特别条款依法维权:不同场景,不同法律维权边界:合法维权,不越法律Thanks!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道德与法治统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时 “守法不违法” 聚焦法律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惩处以及引导学生遵守法律,是《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开篇点明法律维护权益与惩处违法的双重作用,强调守法的重要性。以杜某某从不良行为发展到违法犯罪的案例为切入点,直观呈现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演变过程及相应法律措施,让学生清晰认识不良行为的危害与后果。接着结合校园欺凌现象,列举多种欺凌行为表现,通过王然遭遇欺凌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应对方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同时,教材引入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指导意见、校园严重欺凌行为对应的刑法罪名等内容,深化学生对校园欺凌违法性的认知。最后,针对性侵害问题,阐述相关法律规定和自我防护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保护观念,整体内容层层递进,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法治意识,远离违法犯罪。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阶段,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但辨别是非能力较弱,容易受到不良行为影响。他们对法律的认知较为浅显,部分学生存在 “小错不算错”“偶尔违反规则没关系” 等错误观念,尚未充分认识到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的严重性。在校园生活中,学生可能目睹或经历过校园欺凌、言语侮辱等行为,但不知道如何正确处理,甚至可能因盲目模仿或冲动参与其中。此外,对于性侵害等较为敏感的问题,学生缺乏足够的认知和防范意识。教学中需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采用生动案例和互动活动,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增强守法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核心素养分析政治认同 通过学习法律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惩处以及我国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的法律体系,让学生深刻体会社会主义法治的权威性和公正性,增强对我国法律制度和政治体系的认同感。引导学生认识到遵守法律是维护国家稳定、社会和谐的基础,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立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热情,强化政治认同。 道德素养 引导学生理解遵守法律是基本的道德要求,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权利、遵守社会公德的道德品质。通过分析杜某某等案例,让学生明白不良行为违背道德和法律规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鼓励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友善待人、反对欺凌,将法律意识内化为道德自觉,在生活中践行诚信、友善、法治的道德准则,提升道德素养。 法治观念 帮助学生掌握不良行为、违法犯罪行为的界定标准,了解法律对不同违法行为的惩处措施,明确校园欺凌、性侵害等行为的违法性质及法律责任。通过案例讨论和法律条文解读,培养学生运用法治思维分析问题、判断是非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法律权威的敬畏之心,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让学生认识到法律是不可触碰的底线。 健全人格 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行为的后果,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通过参与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活动,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沟通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塑造理性、勇敢、有责任感的健全人格,提升学生面对诱惑和冲突时的心理调适能力。 责任意识 通过了解法律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惩处以及每个人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责任,使学生认识到遵守法律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法律知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不仅要规范自身行为,还要勇于制止不良行为,积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成为知法、守法、护法的合格公民。教学重点明确不良行为、违法犯罪行为的概念和表现,理解其危害和法律后果。 掌握应对校园欺凌、性侵害等违法侵害行为的方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树立守法意识,认识到遵守法律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行为的联系,避免出现 “小错无害” 的错误认知。 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自我保护方法,克服面对违法侵害时的恐惧心理,敢于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法律惩处违法犯罪行为的动画讲解视频;收集杜某某、王然等案例的视频、图文资料;整理校园欺凌行为表现、应对方法的 PPT;制作性侵害防范知识的动画演示。 实物教具:打印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及处理措施的卡片;准备校园欺凌情景模拟所需的道具,如模拟书包、模拟对话卡片等;制作 “守法小卫士” 荣誉徽章。 学生准备:提前观察校园生活中可能存在的不良行为现象;准备便签纸用于记录课堂学习收获。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和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播放一段法律惩处违法犯罪行为的动画讲解视频,视频中展示违法者受到法律制裁的场景,提问学生 “为什么这些人会受到法律惩罚?如果不遵守法律会有什么后果?” 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讨论,随后展示课题 “守法不违法”,引出本节课主题。 学生活动:认真观看视频,积极参与讨论,结合已有认知分享自己的想法,对本节课内容产生好奇和探究欲望。 设计意图:以生动的动画视频激发学生兴趣,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法律与违法的关系,自然导入新课,为后续学习营造良好氛围。二、讲授新课 第二模块:守法不违法 不良行为与法律后果 教师活动:展示杜某某的案例资料,组织学生阅读并思考 “杜某某实施了哪三类不良行为,分别受到了哪些处理?” 邀请学生分享观点,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结合教材讲解未成年人实施不良行为对应的法律措施,展示不良行为及处理措施的卡片辅助教学。引导学生讨论 “杜某某的经历给我们什么警示?” 学生活动:阅读案例,分析杜某某的不良行为和处理结果,如指出打架骂人是不良行为,受到学校管教。参与讨论,分享警示,如认识到不良行为会逐渐发展成违法犯罪。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直观了解不良行为及其法律后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守法意识。 校园欺凌的认识与应对 教师活动:展示校园欺凌行为表现的 PPT,详细讲解辱骂、殴打、网络欺凌等多种欺凌行为,播放王然遭遇欺凌的故事视频。组织学生开展 “校园欺凌应对策略” 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 “王然遭遇了什么?如果你是王然或他的同学,会怎么做?” 邀请小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强调向有关国家机关请求追究责任等合法应对方式。展示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指导意见和校园严重欺凌行为对应的刑法罪名,深化学生对校园欺凌违法性的认识。 学生活动:观看 PPT 和视频,学习校园欺凌知识,参与小组讨论,提出如寻求老师帮助、及时报警等应对策略,学习相关法律规定,认识到校园欺凌的严重性。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教学,让学生全面认识校园欺凌,掌握正确应对方法,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和自我保护能力,强化法治观念。 性侵害的防范与应对 教师活动:播放性侵害防范知识的动画演示,讲解如何区分正常与不当身体接触,介绍性侵害相关法律规定和自我防护方法。组织学生开展 “情景判断” 活动,展示不同身体接触情景图片,让学生判断是否为不当身体接触,并说明理由。引导学生讨论 “如何防止性侵害?一旦遭遇该如何应对?” 教师对学生讨论进行总结。 学生活动:观看动画演示,学习防范知识,参与 “情景判断” 活动,准确判断身体接触性质,分享防止性侵害的方法,如不独自去偏僻地方、遇到侵害及时告知家长等。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演示和情景活动,让学生了解性侵害相关知识,掌握防范和应对方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自我防护观念。三、课堂练习 单项选择题 (1)未成年人实施不良行为,( )由法院追究刑事责任。 A. 一定 B. 视情况 C. 不会 答案:B (2)下列属于校园欺凌行为的是( )。 A. 与同学友好交流 B. 帮助同学解决困难 C. 辱骂、殴打同学 答案:C (3)面对性侵害,我们应该( )。 A. 默默忍受 B. 立即告知父母和老师 C. 不采取任何行动 答案:B 判断题 (1)偶尔的不良行为不会发展成违法犯罪。(×) (2)校园欺凌只是同学间的玩笑,不用在意。(×) (3)预防性侵害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守法不违法。法律既保护我们,也约束我们的行为。不良行为可能变成大错,校园欺凌、性侵害都是违法的。希望大家记住这些知识,远离不良行为,遇到侵害勇敢说 “不”,做个守法的好少年!板书设计守法不违法 不良行为:表现与后果 校园欺凌:认识与应对 性侵害:防范与处理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对守法不违法有了较深入的理解。但部分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面对复杂情况时可能仍会不知所措。后续教学中,可增加更多贴近生活的模拟演练,邀请法律专业人士开展讲座,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守法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这份教案围绕教学重点设计多元活动,助力学生理解知识要点。若你对教案的活动形式、案例选取等方面有新想法,欢迎随时提出,我会进一步优化完善。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核心素养】第 9 课《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第 2 课时 守法不违法 教学课件.pptx 【课堂无忧】第 9 课《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第 2 课时守法不违法 教案设计.docx 视频素材:性侵害防范知识.mp4 视频素材:法律惩处违法犯罪行为.mp4 视频素材:王然遭遇校园欺凌视频.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