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党费》课件(共18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3《党费》课件(共18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资源简介

(共18张PPT)
王愿坚
党费
纵然时代变迁,但党费所诠释的深刻内涵始终如初:它代表着一颗赤胆忠心,一份责任担当,一种坚定信仰。当我们把目光投及上个世纪,中国共产党人在筚路蓝缕,开创基业时,用各种形式上缴的党费,解决了革命事业的燃眉之急。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见到了一张普通而又特殊的党费收据。收据的主人叫杨茂林,1931年出生,1956年入党,2018年春节后去世。他临终前嘱咐子女,一定要把党费交到2021年建党100周年。2021年4月27日,孩子们替父亲向党组织交纳全年党费904元,完成了杨茂林的遗愿。
【学习目标】
1.把握小说内容,理清故事情节。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
3.从艺术形象中获得熏陶感染,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
情景任务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理解革命文化的精神内涵,树立新时代的文化自信,防城港市高级中学团委拟举办“研读经典人物,赓续革命精神”的红色故事展。我们班决定研习名篇《党费》,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梳理课文的内容,一起讲述主人公黄新的故事。
个人档案表 姓名 黄新 性别
政治面貌 党龄
家庭住址: 家庭条件: 家庭成员: 党费数额: 个人简历: 女
中国共产党党员
3年
八角坳从东头数第十七个窝棚
艰苦
丈夫卢进勇红军战士 5岁的女儿妞儿
一筐咸菜 一块钱
1931年入党,在八角坳积极组织党的活动。1934年,与红军地下部队接头,接受地下党活动的指示,了解敌人活动情况,组织反收租夺田等。半个月后,为救侦查员被捕。
任务活动一:快速了解黄新
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为黄新同志填写个人档案。
任务活动二:“我”眼中的黄新
引子: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由“我”缴党费引出回忆
交代斗争环境,引出主要事件
“我”与黄新成功接头
“我”再见黄新遭围捕,黄新舍命搭救
“我”代黄新缴上党费
(第1段)
(第2-5段)
(第6-29段)
(第30-55段)
(第56-60段)
你觉得本文中的女党员黄新有怎样的特点?找到相关段落,读一读,说一说。然后用这样的句式来概括总结。
从 (段落+具体事情) 我看到了一个 (性格特点) 的黄新。
任务三:深入了解黄新
撷取精彩片段,从黄新的不同身份(共产党员、母亲、妻子)三个角色进行演绎。
体会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情感。
任务三:深入了解黄新
身份 段落 描写手法 人物形象
共产党员 (26—29) (43——55) “磨损的党证”和“鲜红鲜红的镰刀斧头和印章”;“拿到手里掂了掂”;她斩钉截铁地说;“快上去躲起来,不管出了什么事也不要动,一切有我应付!”;“孩子,好好地听妈妈的话啊!”
母亲 (31—33) “倚”“瞪”“咂”;女儿伸手抓了根腌豆角,黄新“瞅了瞅孩子,又瞅了瞅箩筐里的菜,忙伸手把那根菜拿过来”;“扭“爬”“伸”“蘸”“吮”“抓”“填”
妻子 (6、11) 1932年”扩红“的时候,她带头把自由结婚的丈夫送去参加了红军。 看样子她的心不在唱歌,她在想她那在长征路上的爱人哩。
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
热爱党,忠于党
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机智果敢
细节描写、动作描写、
对待孩子的严格、
诚之心全都献给了党。
心理描写
深明大义
舍己为国
26.在出门的时候,她又叫住了我。她揭起衣裳,把衣裳里子撕开,掏出了一个纸包。纸包里面是一张党证,已经磨损得很旧了,可那上了面印的镰刀锤头和县委的印章都还鲜红鲜红的。打开党证,里面夹着两块银洋。她把银洋拿在手里掂了掂,递给我说:"程同志,这是妞儿她爹出征以前给我留下的,我自从'并村'以后好几个月也没缴党费了,你带给政委,积少成多,对党还有点儿用处"
27.这怎么行呢,一来上级对这问题没有指示,二来眼看一个女人拖着个孩子,少家没业的,还要在这样的环境里坚持工作,也得准备着点儿用场。我就说:"关于党费的事,上级没有指示,我不能带,你先留着吧!"
28.她见我不带,想了想又说:"也对,目下这个情况,还是实用的东西好些!"
29.缴党费,不缴钱,缴实用的东西,看她想得多周到!可是谁知道事情就出在这句话上头呢!
写人,就要描写活生生的人,就要写人和人的关系,就要写人的特定的悲欢离合的命运和喜怒哀乐的感情。只有把真实具体的人性和人情表现出来,才能创造出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
——王愿坚《大胆表现革命的人性美》
任务四:深刻了解黄新
小说中黄新从女儿手中夺下一根腌豆角这一细节描写,有人认为真实生动,使黄新这一人物形象更加感人;有人则认为不够真实,影响了黄新形象的丰满性。你赞成哪一种观点 简要说说理由。
任务四:深刻了解黄新
观点一:赞成第一种观点。①在革命战争的特殊年代,这类舍小家、顾大家的崇高行为屡见不鲜。为了让山上的队伍能多吃一口咸菜,黄新从女儿手里夺下一根腌豆角的细节,充分展示出她为了党、为了革命作出的无私牺牲,使人物形象更加感人。②咸菜是在敌后坚持斗争的诸多革命群众和共产党员千方百计凑集的,黄新作为一名思想觉悟很高的党员,不让自己的女儿吃集体凑集的咸菜,是理所当然的,符合人物性格特征,增强了人物的真实性。
观点二:赞成第二种观点。①塑造一个光辉的形象,要想达到感人的目的,就要让人物形象丰满生动,而不能是“高大全”式的扁平化的形象。从“细长的脖子挑着瘦脑袋,有气无力”的女儿手里夺下一根腌豆角,固然可以表现黄新一心为了党、为了革命的崇高品质,但让她失去了一个年轻母亲应有的慈爱和柔美的一面,影响了人物形象的丰满,使人物趋于扁平化。②具有人性美的形象更能感人。黄新的这一动作,显然是置幼小、病弱女儿的健康和生命于不顾,虽然让她身上的革命性和崇高感得到了强化,却失去了人性美的一面,让人物失去了感人的血肉,显得不够真实。
归纳明确:
①一心向党,视党的利益高于一切。
②聪明机警,坚毅乐观。
③热情质朴,无私赤诚。
④临危不惧,不怕牺牲。
情景
任务
在我校的红色故事展中,你成为了我们班的红色讲解员,请你依据《党费》的故事,给老师和同学们讲一讲革命先辈黄新的事迹。
身为一个妻子,她勤俭持家,劝夫从军;
身为一位母亲,她引人向善,大义为先;
身为一名党员,她忠诚忘我,不怕牺牲。
她就是黄新,一个二十五六岁的妇女,众多地下党员中普通的一员。革命斗争无比艰险,但她永葆对党的热爱与忠诚。“扩红”的时候,她带头把自由结婚的丈夫送去参军。红军被困山中,她千方百计找来盐腌菜,和同志们上交咸菜这一珍贵而特殊的党费。好久没尝过盐味的女儿抓了一根腌豆角解馋,她却坚决阻止了女儿。因为她知道,自己或许不是一位称职的母亲,但她必须当一名称职的党员!面对前来搜捕的白匪,她毅然牺牲,保护交通员小程,让白匪的搜捕计划落了空。
八角坳虽地僻阴沉,但人们心中仍埋藏着星星点点的火种,只要燃烧起来,就可以燎原。黄新,她就是点燃这燎原大火的火种,身躯虽亡,精神永存!正所谓“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任其冻毙于风雪;为自由开路者,不可令其困顿于荆棘”,这样的革命英烈、人世楷模,将万世流芳,被千百万人景仰。
主题归纳
小说描写了一位年轻女共产党员在敌后艰苦环境里的斗争,为了缴纳党费和掩护游击队的同志,献出自己生命的故事,塑造了一个信仰坚定、斗争顽强、勇于牺牲的共产党员形象,赞美了她对党的忠诚,讴歌了她为革命事业献身的精神。
特殊党费见初心
布置作业
完成《导与练》的同步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