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二部分 七年历史参考答案(7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D A C B D A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D A C D B D B C A
二、非选择题(21 题 7 分,22 题 7 分,23 题 8 分,24 题 8 分,共 30 分。)
21.(1)治国思想:以民为本,民本思想,重视百姓等。(1 分,言之有理一点即可)
(2)原因:政府鼓励对外贸易;中国商品质量高;宋代造船业发达;指南针运用于
航海,安全性强。(2 分,答出一点给 1 分,共 2 分)
(3)1683 年,出兵台湾,战败郑氏政权;1684 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2 分,如答出:1885 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也可。)
(4)国策:闭关政策(闭关自守、闭关锁国政策)。(1 分)消极影响:这种闭关
自守的政策,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导致当时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1 分,意
思相近即可)
22.(1)僧一行。(1 分)
(2)发明:指南针。(1 分)影响:指南针的发明和使用,对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
和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也为欧洲开辟新航路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2
分)
(3)特点:历史悠久,著作类多;蕴含着可贵的精神品质,影响周边国家医学发展。
(2 分)成就:李时珍《本草纲目》。(1 分)
23.(1)主要目的:提高明朝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威望,推动中外贸易发展(或为了加强
同海外各国联系,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2 分)
(2)性质:反侵略战争。(1 分)依据:日本倭寇进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戚继光
率领“戚家军”抗击倭寇是属于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的战争。(2 分)
(3)评价: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1 分)机构:澎湖巡检司(巡检司)。
(1 分)
(4)《尼布楚条约》。(1 分)
24.(1)科举制(科举取士制度)。(1 分)
(2)宋代重视文治(崇文抑武);科举制度的发展(科举考试)放宽了对考生的身
份限制;考生的数量急增导致对于教育的需求增加。(3 分)
(3)实行八股取士。(1 分)八股文形式呆板,脱离实际,禁锢思想,流弊日益严
重。(1 分)
(4)文字狱。(1 分)文字狱的推行,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
学术的发展和进步。(1 分)
七年级历史答案 第 1 页 共 1 页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期末调酚监测
历史(7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
1。右图“隋朝大运河示意图”,这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大工程,
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该工程
A。旨在开发珠江流域
B。以都城长安为中心
C,加强了南北经济交流
D.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
2.贞观年间,唐太宗曾对大臣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
检察,中书诏救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唐太宗这段话可。日
用以研究
A.科举取士制度
B,三省六部制度
C.藩镇割据现象
D.崇文抑武政策
3.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4。唐初,法律规定工商业者兔除交纳税收,只交纳按资产规定的户税,同时严禁官员兼
职经营商业;唐高祖诏令“食禄之家,不得与下人争利”。这些措施
A,有利于唐朝商业发展
B,摒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C。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
D。遏制了官员贪腐行为
5。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马嵬行》中写到:“绿野扶风道,黄尘马嵬驿。路边杨责人,坟
高三四尺。”这首咏史诗评论的历史事件是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安史之乱
D.开元盛世
6。右图为“步辇图”,这是唐代画家阁立本描绘唐太
宗接见松赞干布的求婚使者的场景。该图可用于研究
A.宗教绘画的风格
B.民族政策的践行
C,唐与突厥的友好关系
D。贞观时期的中外交往
7。《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认为各民族没有什么不同,“盖德泽治,四海可使如一家”。
为此,唐太宗
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派造张骞出使西域
C.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D,实行开明民族政策
8。《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
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此中的“他”是
A.玄类
B。鉴真
C.李白
D.杜甫
9.北宋时,中央派文官到地方任知州,设转运使统管地方财政,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
军驻地定期更换。这些措施意在
A。加强中央集权
B。削弱宰相权力
C.丰富市民生活
D.发展海外贸易
10.下面是某同学用制表法梳理少数民族杰出人物时制作的表格,表格中由上到下应依次
填写的人物是
人物
主要事迹
孝文帝
494年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措施
统一女真各部,颁行女真文字
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
把国号改为元,完成全国统一
A。阿骨打、忽必烈、铁木真
B。铁木真、阿骨打、忽必烈
C。阿骨打、铁木真、忽必烈
D。忽必烈、铁木真、阿骨打
11.中国古代经济重心不断南移,最终完成于
A。隋唐时期
B.南宋时期
C.五代十国
D.明清时期
12.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南宋时期市场上通行“会子”和“关子”。这
现象说明宋朝
A。经济重心南移
B。农业科技进步
C。海外贸易扩大
D.商品经济发展
13.宋元时期,在政府鼓励下,海外贸易得到巨大发展。政府在主要港口管理船舶、关税、
货物及外商招徕的机构是
A。市舶司
B。通判
C。巡检司
D。宜政院
14.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突出,对欧洲社会的变革和作战方式起了巨大推动作用的是
A,活字印刷术
B.指南针
C。火药和火器
D。造纸术
15.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废除了丞相制和中书省,规定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调兵权统归
兵部:地方各省设三司,互不统属。其目的是
A.解决倭患
B.发展科举
C.增强国力
D.强化皇权
16。土地和赋税问题是农民普遍关注的问题。提出“均田免粮”口号的农民起义的领袖是
A。黄巢
B。李自成
C。王安石
D。张居正
17.历代中央王朝都十分重视对西藏地区的管理,下列属于对该地区管理的措施有
①设宜政院②设伊犁将军③设行省④设驻藏大臣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