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部分 七年历史参考答案(7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B D A C B D A A C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B D A C D B D B C A二、非选择题(21 题 7 分,22 题 7 分,23 题 8 分,24 题 8 分,共 30 分。)21.(1)治国思想:以民为本,民本思想,重视百姓等。(1 分,言之有理一点即可)(2)原因:政府鼓励对外贸易;中国商品质量高;宋代造船业发达;指南针运用于航海,安全性强。(2 分,答出一点给 1 分,共 2 分)(3)1683 年,出兵台湾,战败郑氏政权;1684 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2 分,如答出:1885 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也可。)(4)国策:闭关政策(闭关自守、闭关锁国政策)。(1 分)消极影响:这种闭关自守的政策,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导致当时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1 分,意思相近即可)22.(1)僧一行。(1 分)(2)发明:指南针。(1 分)影响:指南针的发明和使用,对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也为欧洲开辟新航路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2分)(3)特点:历史悠久,著作类多;蕴含着可贵的精神品质,影响周边国家医学发展。(2 分)成就:李时珍《本草纲目》。(1 分)23.(1)主要目的:提高明朝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威望,推动中外贸易发展(或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联系,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2 分)(2)性质:反侵略战争。(1 分)依据:日本倭寇进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戚继光率领“戚家军”抗击倭寇是属于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的战争。(2 分)(3)评价: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1 分)机构:澎湖巡检司(巡检司)。(1 分)(4)《尼布楚条约》。(1 分)24.(1)科举制(科举取士制度)。(1 分)(2)宋代重视文治(崇文抑武);科举制度的发展(科举考试)放宽了对考生的身份限制;考生的数量急增导致对于教育的需求增加。(3 分)(3)实行八股取士。(1 分)八股文形式呆板,脱离实际,禁锢思想,流弊日益严重。(1 分)(4)文字狱。(1 分)文字狱的推行,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1 分)七年级历史答案 第 1 页 共 1 页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期末调酚监测历史(7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1。右图“隋朝大运河示意图”,这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大工程,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该工程A。旨在开发珠江流域B。以都城长安为中心C,加强了南北经济交流D.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2.贞观年间,唐太宗曾对大臣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救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唐太宗这段话可。日用以研究A.科举取士制度B,三省六部制度C.藩镇割据现象D.崇文抑武政策3.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4。唐初,法律规定工商业者兔除交纳税收,只交纳按资产规定的户税,同时严禁官员兼职经营商业;唐高祖诏令“食禄之家,不得与下人争利”。这些措施A,有利于唐朝商业发展B,摒弃了重农抑商政策C。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D。遏制了官员贪腐行为5。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马嵬行》中写到:“绿野扶风道,黄尘马嵬驿。路边杨责人,坟高三四尺。”这首咏史诗评论的历史事件是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安史之乱D.开元盛世6。右图为“步辇图”,这是唐代画家阁立本描绘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的求婚使者的场景。该图可用于研究A.宗教绘画的风格B.民族政策的践行C,唐与突厥的友好关系D。贞观时期的中外交往7。《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认为各民族没有什么不同,“盖德泽治,四海可使如一家”。为此,唐太宗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B.派造张骞出使西域C.开创科举取士制度D,实行开明民族政策8。《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此中的“他”是A.玄类B。鉴真C.李白D.杜甫9.北宋时,中央派文官到地方任知州,设转运使统管地方财政,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驻地定期更换。这些措施意在A。加强中央集权B。削弱宰相权力C.丰富市民生活D.发展海外贸易10.下面是某同学用制表法梳理少数民族杰出人物时制作的表格,表格中由上到下应依次填写的人物是人物主要事迹孝文帝494年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措施统一女真各部,颁行女真文字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把国号改为元,完成全国统一A。阿骨打、忽必烈、铁木真B。铁木真、阿骨打、忽必烈C。阿骨打、铁木真、忽必烈D。忽必烈、铁木真、阿骨打11.中国古代经济重心不断南移,最终完成于A。隋唐时期B.南宋时期C.五代十国D.明清时期12.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南宋时期市场上通行“会子”和“关子”。这现象说明宋朝A。经济重心南移B。农业科技进步C。海外贸易扩大D.商品经济发展13.宋元时期,在政府鼓励下,海外贸易得到巨大发展。政府在主要港口管理船舶、关税、货物及外商招徕的机构是A。市舶司B。通判C。巡检司D。宜政院14.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突出,对欧洲社会的变革和作战方式起了巨大推动作用的是A,活字印刷术B.指南针C。火药和火器D。造纸术15.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废除了丞相制和中书省,规定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调兵权统归兵部:地方各省设三司,互不统属。其目的是A.解决倭患B.发展科举C.增强国力D.强化皇权16。土地和赋税问题是农民普遍关注的问题。提出“均田免粮”口号的农民起义的领袖是A。黄巢B。李自成C。王安石D。张居正17.历代中央王朝都十分重视对西藏地区的管理,下列属于对该地区管理的措施有①设宜政院②设伊犁将军③设行省④设驻藏大臣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2).docx 七年级历史试题.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