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理解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性,明确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科学精神】明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相结合,是符合我国发展规律的。【公共参与】学习领悟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取得的成就及重要意义,积极投身实践,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导入新课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面两种观点的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应该等到资本主义充分发展以后再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观点一观点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已经创造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治条件。思考: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1840年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6年社义改造完成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必要准备必然趋势1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1.过渡时期的时间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1949—1956止:1956年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起: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思考探究面对此情此景,中国人民最迫切的任务是什么?为完成任务,我们做出了什么样的选择?新中国成立时,全国5亿人口,人均口粮200公斤/年;工业基础几乎为0,外汇储备为0,产业工人1000万,合格工程师仅有4万人;全国80%的人口为文盲,每年培养的小学生只有67万;全国森林覆盖率仅有8.7%,北方部分地区甚至仅有5%。“为什么帝国主义敢侵略我们,因为我们没有强大的工业。”“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茶碗茶壶......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三改社会主义工业化社会主义改造发展生产力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革生产关系一化三改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一化三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农 业生产合作社公私合营改造前性质改造方式改造后性质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思考探究谈谈我们为什么自信地选择向社会主义过渡?情境一:新中国之初,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国家已经掌握了重要的工矿企业、铁路、银行等国民经济的命脉。情境二:新中国之初,民族资产阶级有为新中国建设服务的意愿,党可以通过“利用、限制、改造”的正确政策,最终引导他们走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情境三:新中国之初,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但分散、脆弱的个体农业经济既不能满足工业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又有两极分化的危险。情境四:1950年中国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其中规定:“……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3.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国营经济私营工商业个体农业国际形势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4.社会主义改造胜利的意义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社会面貌社会制度社会性质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2在艰辛探索中前进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2)党的八大——指明方向①最重要贡献是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式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提出了党和全国人们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②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③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在艰辛探索中前进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2.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取得的成就工业 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 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基础设施 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教育医疗 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精神面貌 人们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变科学技术 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3.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发展马列主义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丰富 发展毛泽东思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指 导确立 建设社会主义制度走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1949社会主义革命1956过渡时期197619781966文化大革命徘徊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建设时期(大跃进)然而,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经历了严重曲折……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4.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意义一个结论一个飞跃一个肯定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虽然经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课堂小结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在艰辛探索中前进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一化三改”2.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3.社会主义改造——意义1.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2.党的八大主要矛盾主要任务3.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取得的成就4.探索中的曲折5.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探索的意义1.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领导阶级和革命政党,有了新的指导思想和革命纲领。从此,山河破碎的中国走向了强盛。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①是历史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②实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变革③使中国的革命斗争有了主心骨④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D课堂练习2.截至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在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三个阶段后基本完成,全国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96.3%。中国农村完成了从几千年的分散个体劳动到集体所有、集体经营的历史性转变。这标志着( )①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②农村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③社会主义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④我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课堂练习3.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分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前期,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取得了许多成果,为后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大量财富。以下对这些财富的理解正确的有( )①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制度基础②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及所取得的成果——宝贵经验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理论准备④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物质基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D课堂练习4.1955年,毛泽东同志发出了加强农田水利工作的指示,指出“兴修水利是保证农业生产的大事”。20世纪60年代,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建成了长达1500千米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彻底改变了当地人民的生存环境和发展条件。某班组织学生到红旗渠开展研学活动,在活动中可以感受到( )①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②毛泽东思想能为社会主义建设指引前进方向③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改变了人们的精神面貌④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能激发人们的生产积极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课堂练习5.从1840年到1905年的几十年间,西方列强通过一个比一个苛刻的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割地、赔款,贪婪地攫取在中国的种种特权。人民除遭受帝国主义压迫外,还要在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残酷压迫下苦苦挣扎。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①彻底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②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③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④使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课堂练习6.1956年,党的八大提出尽快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022年,党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这一探索历程可见( )①实现现代化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②实现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最高理想③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有其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④中国式现代化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A课堂练习7.某班以“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以下是几位同学的观点,其中恰当的是( )①甲:“一五”计划完成,为我国工业化打下了初步基础②乙: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使我国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③丙: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人民的斗争有了主心骨④丁:中共八大的召开,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方向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A课堂练习谢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