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高中政治必修一人教统编版教学课件(共4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高中政治必修一人教统编版教学课件(共43张PPT)

资源简介

(共43张PPT)
串联全书的主线: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与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第四课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完成开天辟地的救国大业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21.7-1949.10)
实现改天换地的兴国大业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0-1978.12)
创造翻天覆地的富国大业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78.12-2012.11)
开启惊天动地的强国大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2012.11-今 )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1.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通过学习明白人类社会发展总趋势,认同阶级和国家产生的过程,从根本上认识到社会的发展进步是人类社会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科学精神】学会用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资本主义社会、封建社会,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
【公共参与】加强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努力学习,积极参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导入新课
假如你穿越到了原始社会,你将使用什么工具?如何打到凶猛的猎物?你打算如何分配猎物?
1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一)原始社会
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1.地位: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
2.生产力状况:非常低下
(1)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
(2)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出现原始畜牧业和农业,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一)原始社会
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3.生产关系的特点
(1)生产资料所有制: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2)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共同劳动,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
(3)产品的分配方式: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根本原因: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
思考:原始社会人们是以什么组织形式进行生活、生产活动?
(一)原始社会
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4.社会组织和管理方式
(1)社会组织:氏族。
(2)管理方式:在氏族制度下,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
(3)氏族的发展:原始社会末期,一些亲近的氏族构成部落,有些部落联合起来,组成部落联盟。
氏族——部落——部落联盟
思考探究
没有剥削和压迫的原始社会是不是人类的理想的社会呢?
居无定所
野兽袭击
食物来源得不到保障
生产力极低,原始社会必然解体
(一)原始社会
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5.私有制的确立和原始社会的解体
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被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
生产资料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土地变为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贫富分化加剧,
成员地位越来越不平等
原始社会逐渐解体
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出现
奴隶社会
思考探究
这些人为什么要被迫无休止地劳作?他们的命运为何如此悲惨?在这些画面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社会制度?
(二)奴隶社会
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1.阶级的出现
(1)阶级的含义: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
(2)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出现了两大地位不同的集团——奴隶主阶级与奴隶阶级,前者处于剥削者的地位,后者处于被剥削者的地位。
(二)奴隶社会
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2.生产关系的特点
(1)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2)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3)产品分配关系:奴隶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二)奴隶社会
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3.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
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4.奴隶制国家的产生
(1)原因: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的矛盾日益激化。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奴隶制国家产生了。
(2)国家的本质: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二)奴隶社会
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5.奴隶社会的生产力状况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进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
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
城市的出现
文字的发明和应用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
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2
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二、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一)封建社会
1.封建社会的生产力
奴隶社会后期,当生产力发展到新的水平时,出现了封建制生产关系。
①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耕作技术有了显著进步
②水利事业有了较大发展
③手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冶铁业成为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
④商业和城市逐渐发展起来
二、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一)封建社会
2.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
(1)生产资料所有制:
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
(2)产品的分配方式:
地主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的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3)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
进步性: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思考探究
农民为何会有“八苦”?地主阶级是通过哪些方式剥削农民的?
晚唐时,有人曾说农民有“八苦”:一苦官吏苛刻;二苦高利贷重;三苦赋税繁多;四苦事事摊钱;五苦当差服役;六苦无处伸冤;七苦冻死无衣饥无食;八苦病不得医死不得葬。
《野老歌》(唐·张籍)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二、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一)封建社会
3.封建剥削基础和方式
封建社会中,地主阶级与农民的关系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1)剥削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2)剥削方式:
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包括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
此外,地主阶级还利用高利贷、强迫农民交纳苛捐杂税,从事各种徭役来剥削农民。
思考探究
齐国公府
宁远候府
永昌伯爵府
忠勤伯爵府
封建社会爵位等级:公、候、伯、子、男
二、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一)封建社会
4.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
(1)封建社会的显著特征:君主专制、等级森严。(政治上)
(2)为维护封建国家的统治,地主阶级还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钳制人民思想。(思想上)
二、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一)封建社会
5.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地主阶级
农民阶级
封建社会
主要矛盾
经济剥削、政治压迫、思想钳制
小规模抗租抗税运动
农民起义或农民战争
封建土地所有制
思考探究
结合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分析上述材料,谈谈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表现和特点。
在14世纪的佛罗伦萨,有钱的羊毛商人开设了与众不同的工场,直接控制和组织呢绒的生产。他们把许多作坊组织起来,雇佣工人对羊毛进行加工、洗刷、梳净,然后将其分给城市或农村的手工业者纺成线、织成呢。其他技术较为复杂的工序,如染色、碾平等,则由较大的手工工场完成。14世纪中期,在佛罗伦萨的城区和近郊,从事呢绒生产的手工工场约有200家,年产呢绒几万匹。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我国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较发达的江南地区和东南沿海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苏州、杭州的丝织业,台湾、广东的制糖业,江西景德镇的制瓷业,广东的冶铁业, 等等,不仅有分工精细的手工工场,而且在城市和乡镇出现了买卖劳动力的市场。
二、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二)资本主义社会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1)产生: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萌生出来。
(2)特点:
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
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
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知识拓展
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社会里由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完全被资本家所占有的那部分价值。
剥削的秘密:资本家在商品市场上购买的只是工人的劳动力,而劳动力的使用即雇佣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所付给工人的工资,超过的部分就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它被资本家无偿占有,成为资本家各种利润的来源。
隐蔽性:资本家无偿占有了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但这种占有隐藏在生产过程中,具有隐蔽性。
二、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二)资本主义社会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3)建立的两个基本条件:
①劳动力: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
②资本: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
通过“圈地运动”实现
通过殖民扩张、掠夺实现
二、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二)资本主义社会
2.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1)原因: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使新兴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显示出很大的优势。但是,封建制度的存在使新兴资产阶级的这种优势难以充分发挥,只有推翻封建政权,才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
钱,我有了,而且很多!现在,我想拥有更高的地位和更多的权利!
痴心妄想!
查理一世
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
呵呵!真的是痴心妄想吗?
新兴资产家
二、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二)资本主义社会
2.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2)手段:新兴资产阶级和思想家们提出“自由、平等、博爱”口号,利用劳动人民的力量,发动资产阶级革命。
(3)标志: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
(4)意义: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思考探究
1929~1933年的某一个冬天。寒冷的北风呼啸着,一个身穿着单衣的美国小女孩蜷缩在屋子的角落里。“爸爸,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小女孩在瑟瑟发抖。
结合议学情境及预习,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及特征?为什么会出现经济危机?
二、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二)资本主义社会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基本特征:生产过剩
这种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实际需要相比的绝对过剩。
(2)主要表现:
①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闲置;
②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
③信用关系破坏,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二、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二)资本主义社会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3)原因:
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
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矛盾
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
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矛盾
社会生产结构会严重失调
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直接原因
二、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二)资本主义社会
4.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解决
(1)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区 别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及劳动成果 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
生产中的地位和关系 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 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
产品如何分配 奴隶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通过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相同点 生产资料均掌握在统治阶级手里; 都存在剥削与被剥削、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 知识整合
课堂小结
原始社会的解体与阶级社会的演进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奴隶社会
原始社会
封建社会
生产力、生产关系、政治关系
私有制的确立
形成、生产力、生产关系、
主要矛盾、国家
产生、生产力、生产关系、
主要阶级关系、主要矛盾
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意义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康帕内拉在《太阳城》一书中主张:消灭剥削和私有制度,全部财产归全民所有;每个公民的工作、劳动、艺术、文化、教育等都是共享的,都能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得到合适的分配。上述主张( )
①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
②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③找到了建立新社会的阶级力量
④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思想素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课堂练习
2.2025年1月美国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将正式就任美国第47任总统。他表示,将废除由现任总统拜登政府所推行的电动车政策,以挽救“正走向毁灭”的美国汽车产业。声称为美国消费者购车节省数千美元,并维护美国汽车工人的利益。美国政界对电动车的不同态度( )
①本质上都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自身的利益和统治
②缓和阶级矛盾根本改变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作用
③集中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可以消除的
④反映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课堂练习
3.宋代范成大《后催租行》:“老父田荒秋雨里,旧时高岸今江水。佣耕犹自抱长饥,的知无力输租米。自从乡官新上来,黄纸放尽白纸催。卖衣得钱都纳却,病骨虽寒聊免缚。去年衣尽到家口,大女临歧两分首。今年次女已行媒,亦复驱将换升斗。室中更有第三女,明年不怕催租苦。”这反映出( )
①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农民受苦受难的根源
②等级森严的封建制度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③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影响社会发展
④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是根本对立的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课堂练习
4.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为富人生产了奇迹般的东西,但是为工人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给工人生产了棚舍……劳动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但是使一部分工人回到野蛮的劳动,并使另一部分工人变成机器。劳动生产了智慧,但是给工人生产了愚钝和痴呆”。这段话旨在表明( )
①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在根本上不可调和
②劳动是物质财富的源泉,也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③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④资产阶级的财富积累必然引起无产阶级的贫困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课堂练习
5.资产阶级民主同中世纪制度比较起来,在历史上是一大进步,但它始终是而且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不能不是狭隘的、残缺不全的、虚伪的、骗人的民主,对富人是天堂,对被剥削者、对穷人是陷阱和骗局。据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资产阶级民主的本质是资产阶级专政
②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③阶级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④资产阶级民主通过政治制度、政策制定等途径,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与利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课堂练习
6.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指出:“当文明一开始的时候,生产就开始建立在级别、等级和阶级的对抗上,最后建立在积累的劳动和直接的劳动的对抗上。没有对抗就没有进步。这是文明直到今天所遵循的规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①“文明一开始的时候”指的是原始社会氏族制度形成时期
②“生产建立在阶级的对抗上”表明生产关系状况制约生产力的发展
③“积累的劳动”与“直接的劳动”的对抗意味着阶级的对立
④“没有对抗就没有进步”揭示了只有阶级斗争才能推动社会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课堂练习
7.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资本主义个别工厂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导致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基于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使社会生产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会引发生产过剩
②资本主义私有制下,资本家各自为政的生产决策加剧了社会生产的盲目性
③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导致企业无法合理配置资源
④个别工厂的组织性使得资本家能很好了解市场,却加剧了社会矛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课堂练习
谢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