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1. 通过阅读图文材料提取信息,了解封君封臣制度、庄园制度的基本内容,认识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2. 简述中古中后期西欧社会的变化,认识这些变化对西欧社会发展的影响。3. 结合时间轴和地图,初步了解东欧拜占庭帝国和俄罗斯的发展。通过《罗马民法大全》,认识拜占庭帝国连接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的重要历史地位。阅读课文第一子目,完成下列要求。1. 根据课文,分析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阅读下面材料,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融合了哪些不同质的文明?材料 5世纪前后,欧洲文明在昔日罗马帝国广阔的土地上萌生、成长……日耳曼部族杂糅了基督教信仰和教义、罗马古典文化遗产以及日耳曼民族的村社共同传统三大重要因素,逐渐确立了独特的封建关系,创造了一个独具特色的新文明,并孕育了现代文明的萌芽。——摘编自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2. 根据课文,在下面所示的示意图旁分别标注出封君和封臣的主要义务。结合“学思之窗”,概括封君与封臣之间的关系,并探讨这种关系对西欧封建社会的影响。封臣的义务 ____________________ 封君的义务 ____________________封君与封臣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西欧封建社会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是什么?根据课文,将右面的示意图补充完整,并从耕地构成、居民构成、领主与佃户的关系、庄园的性质等方面简要介绍西欧的庄园。阅读课文第二子目,完成下列要求。1. 根据课文,简述中古中后期西欧封建社会出现的新变化。2. 在右面所示的地图中圈画出15世纪晚期王权得到加强的国家。概括西欧王权得到加强的主要条件和影响。3.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课文,指出城市争取自治权力的主要方式,并分析城市获得一定自治权的影响。材料一 11世纪前后,欧洲城市开始了争取自治的斗争。他们争取的权力包括:居民摆脱农奴身份成为自由人,组建审理一般案件的城市法庭;不再承担对领主的劳役,每年按固定数额向领主纳税;领主不得在城市随意设立关卡,不得征收市场税,不能享有专卖权。这些都被写入城市获得的特许状中。——摘编自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4. 根据材料二,概述中世纪欧洲的特点,并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举例说明。材料二 中世纪的欧洲,尽管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是分割的,但宗教却是统一的。基督教会是一个统一而又遍及各国的机构,它的管辖权越过所有种族、民族、语言的分界线而通行无阻。——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活动三: 了解拜占庭帝国与俄罗斯的发展,认识中古时期欧洲文明的多元面貌。阅读课文第三子目,完成下列要求。1. 在下面所示的时间轴中,指出拜占庭帝国的时间范围。结合课文第18页的地图,说一说查士丁尼时期拜占庭帝国的疆域范围。2. 根据下面材料,指出拜占庭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结合课文,试举一例说明拜占庭文明是古罗马文明的延续,又影响了近代西方文明。材料 拜占庭文明一方面是西方文明的一部分,是古希腊、罗马文明的延续;另一方面又影响了近代西方文明,尤其是斯拉夫文明的形成。作为中世纪史的构成要素,拜占庭文明在古代文明与近代文明之间起了不可替代的桥梁作用,不仅与西方文明源远流长,而且与东方文明联系密切。——摘编自张广翔、刘玉宝《拜占庭文明的特征及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卡尔波夫教授吉林大学讲学综述》3. 根据课文,用下面所示的时间轴梳理中古时期俄罗斯发展道路上的重要阶段,并将时间轴中的内容补充完整。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1. 通过阅读图文材料提取信息,了解封君封臣制度、庄园制度的基本内容,认识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2. 简述中古中后期西欧社会的变化,认识这些变化对西欧社会发展的影响。3. 结合时间轴和地图,初步了解东欧拜占庭帝国和俄罗斯的发展。通过《罗马民法大全》,认识拜占庭帝国连接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的重要历史地位。阅读课文第一子目,完成下列要求。1. 根据课文,分析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阅读下面材料,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融合了哪些不同质的文明?材料 5世纪前后,欧洲文明在昔日罗马帝国广阔的土地上萌生、成长……日耳曼部族杂糅了基督教信仰和教义、罗马古典文化遗产以及日耳曼民族的村社共同传统三大重要因素,逐渐确立了独特的封建关系,创造了一个独具特色的新文明,并孕育了现代文明的萌芽。——摘编自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2. 根据课文,在下面所示的示意图旁分别标注出封君和封臣的主要义务。结合“学思之窗”,概括封君与封臣之间的关系,并探讨这种关系对西欧封建社会的影响。封臣的义务 ____________________ 封君的义务 ____________________封君与封臣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西欧封建社会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是什么?根据课文,将右面的示意图补充完整,并从耕地构成、居民构成、领主与佃户的关系、庄园的性质等方面简要介绍西欧的庄园。阅读课文第二子目,完成下列要求。1. 根据课文,简述中古中后期西欧封建社会出现的新变化。2. 在右面所示的地图中圈画出15世纪晚期王权得到加强的国家。概括西欧王权得到加强的主要条件和影响。3.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课文,指出城市争取自治权力的主要方式,并分析城市获得一定自治权的影响。材料一 11世纪前后,欧洲城市开始了争取自治的斗争。他们争取的权力包括:居民摆脱农奴身份成为自由人,组建审理一般案件的城市法庭;不再承担对领主的劳役,每年按固定数额向领主纳税;领主不得在城市随意设立关卡,不得征收市场税,不能享有专卖权。这些都被写入城市获得的特许状中。——摘编自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4. 根据材料二,概述中世纪欧洲的特点,并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举例说明。材料二 中世纪的欧洲,尽管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是分割的,但宗教却是统一的。基督教会是一个统一而又遍及各国的机构,它的管辖权越过所有种族、民族、语言的分界线而通行无阻。——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活动三: 了解拜占庭帝国与俄罗斯的发展,认识中古时期欧洲文明的多元面貌。阅读课文第三子目,完成下列要求。1. 在下面所示的时间轴中,指出拜占庭帝国的时间范围。结合课文第18页的地图,说一说查士丁尼时期拜占庭帝国的疆域范围。2. 根据下面材料,指出拜占庭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结合课文,试举一例说明拜占庭文明是古罗马文明的延续,又影响了近代西方文明。材料 拜占庭文明一方面是西方文明的一部分,是古希腊、罗马文明的延续;另一方面又影响了近代西方文明,尤其是斯拉夫文明的形成。作为中世纪史的构成要素,拜占庭文明在古代文明与近代文明之间起了不可替代的桥梁作用,不仅与西方文明源远流长,而且与东方文明联系密切。——摘编自张广翔、刘玉宝《拜占庭文明的特征及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卡尔波夫教授吉林大学讲学综述》3. 根据课文,用下面所示的时间轴梳理中古时期俄罗斯发展道路上的重要阶段,并将时间轴中的内容补充完整。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一、 选择题1. 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00年左右(新航路开辟之前)的欧洲历史,被西方史学家称为“中世纪”(封建社会)。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A. 封君封臣制度 B. 庄园 C. 农奴制度 D. 民主制度2. (2024无锡一中期中)中世纪欧洲的一个封建誓约中记载:“我,封君(领主),愿以我的权力和尊严,将这片土地(领地)授予你,封臣,作为我对你的保护和你对我的效忠的象征……我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将由神明见证,并受到教会和世俗法律的保护。”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 教会在权力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B. 封臣对所属领地拥有绝对所有权C. 土地是维系封君封臣关系的纽带 D. 封君封臣制度是始终稳固的政体3. 欧洲中世纪庄园生产以农业为主,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均可以自给,鞋帽、衣服也可以自己制作,很多庄园有铁匠、银匠等。据此可知,这些庄园( )A. 经济基本自给自足 B. 商品经济高度发达C. 促进欧洲城市的兴起 D. 领主占有全部土地4. (2024盐城五校联考期中)在西欧庄园制模式下,农民有意把自己的份地分成许多条田,与其他人的土地交错分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真有自然灾害来临,也不至于同时摧毁整个地区。这种份地经营模式( )A. 分散了农民承担的风险 B. 提高了农业生产力C. 农民肯定可以抵御天灾 D. 减轻了庄园主的剥削5. 右图所示是中世纪西欧的绘画作品,其中人物从左至右是僧侣、骑士和农民,代表了当时西欧社会最主要的三个阶层。下列有关这三个阶层及相关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①基督教会对于中世纪西欧社会的各方面均有巨大影响 ②僧侣是祈祷的人,骑士是作战的人,农民是劳作的人 ③中古西欧庄园的劳动者主要是农奴和自由农民 ④僧侣和骑士阶层在社会中居于统治阶级的地位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6. 11—13世纪,西欧城市兴起。西欧城市兴起的意义包括( )①促使西欧封建制度逐步瓦解 ②推动封建制度在西欧的推广 ③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兴起奠定基础 ④促进了西欧大学的兴起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7. (2024扬州宝应期中)中世纪西欧文化是基督教文化。自治城市则明显区别于封建体制和教会所建立的社会秩序,渐渐产生了市民所需要的世俗文化。这一变化过程源于( )A. 基督教会不断地衰落 B. 城市的兴起和工商业的发展C. 市民自治精神的培育 D. 王权的强化和统一国家的形成8. (2024南通模拟)查士丁尼时期,受战争的影响,帝国政府提高了波斯原丝售价,君士坦丁堡等地的丝绸贸易商也只能提高丝绸售价。为此,查士丁尼颁布法律,宣布丝绸服装的售价不得超过每磅8个金币,违者将被罚没财产。这说明( )A. 帝国战争激化了国际贸易冲突 B. 罗马法侧重保护私有财产C. 东罗马帝国对丝绸贸易的控制 D. 拜占庭阻断了东西方商路9. “这个帝国对外抵抗亚洲游牧民族的入侵,对内直接或间接地保存了古典文化。其后它所形成的文化至今仍存留于俄罗斯、巴尔干半岛和希腊一带。”这个帝国是( )A. 西罗马帝国 B. 拜占庭帝国C. 阿拉伯帝国 D. 奥斯曼帝国二、 非选择题10. (2024扬州一中3月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世纪后期,在罗马法的复兴热潮中,意大利的法学家巴托鲁斯重新解释了罗马法,他从法律的角度为城市自治辩护,认为城市是独立的政治实体。城市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使立法权力的“自由民族”,可以自己制定法规,并且按自己的方式组织政府。城市是“自我之君主”,可以选择自己的政治统治方式。——摘编自[意]萨尔沃·马斯泰罗内《欧洲政治思想史——从十五世纪到二十世纪》材料二 港口城市从远洋贸易中获取巨利,由于跨海远程运输风险巨大,且集中投入巨大资金的需求和长期的耽搁、等待,这些海运城市中的商人逐渐发展了以银行贷款为基础的信用制度以及分摊风险的保险制度。这两个新兴的经济制度,毋庸置疑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基石。经济实力的增长,提供了城市与封建主谈判的资金支持,为城市自治权的获取提供了基础。城市经济兴旺,人口众多,城市大学进一步发展,大学之间的交流也孕育着创新理论的机缘。——摘编自许倬云《许倬云说历史:中西文明的对照》(1) 据材料一,概括巴托鲁斯关于城市自治思想的主要内容。(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西欧城市获得自治的方式,并简析城市自治的影响。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活动方案】活动一1. 基本特征: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文明:西欧融合了基督教文化、古罗马文化和日耳曼传统,形成新的封建关系。2. 封臣的义务:效忠封君、服兵役。封君的义务:给予土地、提供保护。封君与封臣的关系:附庸关系;契约关系(互有权利和义务);层层分封、层级之间相对独立(封臣仅对直接封君承担义务)。对西欧封建社会的影响:一方面,封君封臣通过土地联系在一起,大小封建主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在当时稳定了地方统治秩序;另一方面,封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3. 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耕地构成:①领主自营地;②自由农份地;③农奴份地。居民构成:西欧庄园的居民主要由领主和佃户构成,佃户包括自由农民(④自由人)和农奴(⑤非自由人)。领主与佃户的关系:自由农民和农奴都需要⑥⑦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并向领主缴纳租税;领主与佃户之间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庄园的性质:西欧庄园是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和政治单位(庄园法庭维护秩序)。活动二1. 新变化:西欧各国王权有不同程度的加强;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并赢得了一定程度的自治权;基督教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 圈画的国家有:英格兰王国、法兰西王国、西班牙王国和葡萄牙王国。主要条件: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的发展;城市的支持。影响:这些王国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3. 主要方式:与封建主谈判、以金钱赎买、武装暴动。影响:经济,促进了工商业的复兴和繁荣,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政治,城市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文化,促使大学兴起;社会,市民阶层形成。4. 特点: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举例说明:政治,它是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甚至在一些国家凌驾于王权之上;经济,基督教会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思想,整个西欧社会的居民几乎都是基督教徒,教会控制着他们的精神生活,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活动三1. 时间范围: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395—1453年。疆域范围:查士丁尼时期,拜占庭帝国的疆域范围包括亚洲西部(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等),欧洲的希腊(巴尔干半岛)、意大利、西班牙南部,北非的埃及、利比亚等地。2. 贡献:①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文明,影响了近代西方文明,是连接古代与近代的纽带;②对东西方文化兼收并蓄,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融,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桥梁;③对斯拉夫文明的形成影响深远。举例说明:查士丁尼在位期间组织编订的《查士丁尼法典》,剔除了罗马法律中矛盾和过时的内容,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将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成《法学汇纂》,它与《查士丁尼法典》《法理概要》《新法典》,合称《罗马民法大全》。《罗马民法大全》对财产、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3. ①建立基辅罗斯,②被蒙古征服,③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的统一国家建立,④伊凡四世加冕为沙皇,⑤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1. 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君封臣制度、庄园和农奴制度都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不包括民主制度,故选D项。2. C 据材料“将这片土地(领地)授予你,封臣,作为我对你的保护和你对我的效忠的象征”可知,土地是维系封君和封臣之间关系的纽带,C项正确;教会在封君封臣制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材料并未说明教会是整个权力体系的核心,排除A项;封臣对封地只有使用权,没有绝对所有权,排除B项;封君封臣制度是封建社会的一种政治制度,但它并不是始终稳固的政体,曾受到各种因素的冲击和影响,排除D项。3. A 据材料“以农业为主……均可以自给”“鞋帽、衣服也可以自己制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A项正确;据材料可知,面粉、奶酪、火腿、蔬菜、鞋帽、衣服等均是自给自足,与商品经济无关,排除B项;欧洲中世纪庄园是封建制度的产物,与欧洲城市的兴起无关,排除C项;西欧庄园的土地分为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排除D项。4. A 据材料可知,庄园制度之下,农民将土地分散交错分布,使得在灾害来临时不至于摧毁整个地区,由此可知,这种模式会相应地分散农民承担的风险,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风险的分散,和提高农业生产力无关,排除B项;“肯定”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这种模式并不会减轻庄园主的剥削,排除D项。5. 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整个西欧社会的居民几乎都是基督教徒,由此可知,基督教会对中世纪西欧社会的各方面均有巨大影响,故①正确;中世纪的僧侣、骑士和农民既是一种等级划分,也是一种职业分工,僧侣是祈祷的人,骑士是作战的人,农民是劳作的人,故②正确;中古西欧庄园的领主自营地由农奴耕种,农奴份地和自由农份地分别由农奴和自由农耕种,所以庄园的劳动者主要是农奴和自由农民,故③正确;僧侣和骑士阶层是中世纪西欧的统治阶层,在社会中居于统治阶级的地位,故④正确,故D项正确。6. 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的欧洲,城市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王权的强化促使西欧封建制度逐步瓦解,故①正确,②错误;城市获得自治有利于推动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兴起奠定基础,③正确;一些城市出于发展的需要兴办大学,促进了西欧大学的兴起,④正确,故B项正确,排除A、C、D三项。7. 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由于工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的兴起,中世纪西欧出现自治城市和世俗文化,B项正确;基督教会在中世纪西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排除A项;市民自治精神与自治城市的形成发展互为因果,但并非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在于物质层面,排除C项;王权的强化和统一国家的形成与世俗文化形成没有直接关联,排除D项。8. C 据材料可知,查士丁尼颁布法律控制丝绸价格,体现了东罗马帝国对丝绸贸易的控制,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国际贸易冲突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查士丁尼颁布法律控制丝绸价格,违者将被罚没财产,并未体现罗马法侧重保护私有财产,排除B项;材料并未表明拜占庭阻断了东西方商路,排除D项。9. 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罗马帝国在奴隶起义和外族的打击下,于476年灭亡,并未保存古典文化。长期的战争和动荡使古代罗马和希腊的文化受到严重破坏,而相对稳定的东罗马帝国抵抗住外族入侵,保存了大量的古罗马、希腊的文化。据材料描述的地理位置及内容看,此帝国应是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故B项正确,排除A项;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与材料“文化至今仍存留于俄罗斯、巴尔干半岛和希腊一带”不符,排除C、D两项。10. (1) 主要内容:利用法律为城市自治辩护;城市是独立的政治实体;城市拥有立法权和行政权;城市可以选择自己的管理方式。(2) 方式:与封建主谈判;金钱赎买;武装暴动。影响: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的兴起;支持王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兴办大学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推动了欧洲的思想解放。解析:(1) 主要内容:据材料一“重新解释了罗马法,他从法律的角度为城市自治辩护”可知,利用法律为城市自治辩护;据材料一“认为城市是独立的政治实体。城市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使立法权力的‘自由民族’,可以自己制定法规……组织政府”可知,城市是独立的政治实体,拥有立法权和行政权;据材料一“可以选择自己的政治统治方式”可知,城市可以选择自己的管理方式。(2) 方式:据材料二“经济实力的增长,提供了城市与封建主谈判的资金支持”可知,与封建主谈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获得自治的方式还有金钱赎买和武装暴动。影响:据材料二“这两个新兴的经济制度……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基石”可知,城市自治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的兴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支持王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据材料二“城市大学……孕育着创新理论的机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兴办大学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推动了欧洲的思想解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