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特辑】浙教版科学七升八暑期预学练习4 凸透镜成像规律(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暑假特辑】浙教版科学七升八暑期预学练习4 凸透镜成像规律(含解析)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暑假特辑】预学练习4 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师版)
Ⅰ 基础知识整理
一、透镜
1.常见的两种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2.认识透镜:
名称 概念 图示
主光轴 通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主光轴,画主光轴应用点划线。
光心 主轴上有个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这个点叫做光心,用字母“O”表示。
焦点 焦距 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一点叫凸透镜的焦点,用字母F表示,凸透镜两侧各有一焦点,且对称;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字母“f"表示
凹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变得发散,且这些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以叫凹透镜的虚焦点,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
3.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由于光路可逆,若把光源放在焦点上,光源射向凸透镜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变为平行光,因此利用凸透镜可产生平行光。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3)三条特殊光线:
①平行必过焦点(即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或其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焦点);
②过焦点必平行(即入射光线或其延长线经过焦点时,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③过光心方向不变(即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
1.实像:凸透镜能成像,像能呈现在光屏上,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
2.物距(u):凸透镜到物体的距离。像距(v):凸透镜到像的距离。
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1)实验时,“三心”要在同一高度: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与焦距f的关系 像距v与焦距f的关系 物与像的位置关系 像的性质 应用
正倒 大小 虚实
u>2f f<v<2f 物像异侧 倒立 缩小 实像 照相机
u=2f v=2f 物像异侧 倒立 等大 实像 测焦距
f<u<2f v>2f 物像异侧 倒立 放大 实像 投影仪
u=f 不能成像,得平行光线 粗测焦距
u<f / 物像同侧 正立 放大 虚像 放大镜
4.总结:
两倍焦距分大小,一倍焦距分虚实。
二焦以外倒实小,我们用作照相机;
一二焦间倒实大,我们用作投影仪;
焦点以内正大虚,我们用作放大镜;
欲想得到等实像,两倍焦距物体放;
焦点之位不成像,点光可变平行光。
实像总是异侧倒,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虚像总是同侧正,物远像远像变大,物近像近像变小。
Ⅱ 科学概念落实
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     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     透镜。图中,属于凸透镜的有     ,属于凹透镜的有     (后两空均填字母)。
【答案】凸;凹;bce;ad。
【解析】透镜分为两种,如bce,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如ad,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图所示的六个透镜中,属于凹透镜的是(  )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③⑤⑥ D.④⑤⑥
【答案】C
【解析】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特点可知,①②④都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都是凸透镜;③⑤⑥都是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都是凹透镜,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3.安全小提示:夏天我们外出游玩时,不要随意将瓶装矿泉水丢在树林里。这是由于瓶装矿泉水在阳光下,相当于一个 (选填“凹透镜”或“凸透镜”),它对光线有 作用,可能将阳光会聚在焦点上,导致附近的树叶长时间高温引起森林火灾。
【答案】凸透镜,会聚。
【解析】由于瓶中水的形状是中间厚、边缘薄,符合凸透镜的形状特点,瓶装矿泉水在阳光下,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能将阳光会聚在焦点上,会造成树叶燃烧,造成火灾。
4.如图所示,小华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前后移动,直到纸距透镜约4cm时,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如图中A点,则透镜的光心是 点,透镜的焦点是 点,透镜的焦距约是 cm,在 点处可引燃火柴.
【答案】O,A,4,A。
【解析】薄透镜的光心在其中心,所以图中该透镜的光心是O点.太阳光是平行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一点,这个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如图A为该透镜的焦点,在此处放上火柴,火柴会被点燃.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称为焦距,因此该凸透镜的焦距为4cm.
5.如图,F是凸透镜的焦点,a、b、c是三条入射光线,请画出这三条光线经凸透镜后的出射光线。
【答案】见右图。
【解析】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凸透镜的焦点;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如图所示:
6.请完成两个透镜的光路图。
【答案】见下图。
【解析】图示中,对着异侧焦点入射的光线经凹透镜时,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入射的光线,折射光线的反射延长线过焦点;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经过凸透镜的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则入射光线过焦点。作图如下:
7.如图所示,西汉时期的《淮南万毕术》中记载有“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请你用学过的光学知识判断“削冰令圆”就是把冰块制成 镜,若要“火生”应把“艾”放在镜的
位置。
【答案】凸透,焦点。
【解析】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将冰削圆,对着太阳能生火,说明削成的圆冰对火有会聚作用,所以是冰块制成凸透镜。太阳光都会会聚到凸透镜的焦点位置,要快速生火,需把“艾”放在镜的焦点位置。
8.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测量凸透镜焦距时,小明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然后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并调整烛焰、凸透镜及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其大致在 ;
(3)再将点燃的蜡烛移到10cm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生活中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来工作的;
(4)在图乙所示的实验基础上,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右移动到30cm处,适当移动光屏直到
再次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所成的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1)10.0;(2)同一高度;(3)照相机;(4)变大。
【解析】
(1)由图甲中,平行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当光屏上得到的最小、最亮的光斑便是凸透镜的焦点,所以,焦距
f=60.0cm-50.0cm=10.0cm
(2)蜡烛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
(3)凸透镜焦距为10.0cm,将点燃的蜡烛移到标尺10cm处,物距
u=50.0cm-10.0cm=40.0cm
此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来工作的。
(4)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右移动到30cm处,物距
u=50.0cm-30.0cm=20.0cm
此时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成的像将变大。
9. 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当物体离透镜的距离为40cm时,在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为_____的范围内,能找到一个______、______的______像(填写像的性质)。当物体离透镜的距离为10cm时,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到物体的像,此时眼睛应在________(选填“物体”或“光屏”)一侧通过凸透镜观察到一个_______、_______的_______像(填写像的性质)。
【答案】15~30cm,倒立、缩小、实;不能,光屏,正立、放大、虚。
【解析】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物体离透镜的距离为u=40cm时,物距大于两倍焦距u>2f,通过凸透镜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在一倍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即15~30cm之间。当物体离透镜的距离为10cm时,物体在焦点以内,u<f,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光屏上无像,眼睛应在光屏一侧观察。
10.某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像未画出),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屏上的像是正立的 B.光屏上的像是放大的
C.投影仪是利用此成像原理制成的 D.撤去光屏,烛焰的像仍然在原处
【答案】D
【解析】ABC.如图所示,物距大于像距,光屏上能够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利用此成像原理制成的,故ABC错误。D.光屏是呈现蜡烛所成的像,不会影响成像的特点,撤去光屏,烛焰的像仍然在原处,故D正确。
11.我国某新型战斗机配有光电搜索跟踪系统,系统中的光学元件相当于晶状体,内置光电传感器相当于视网膜,成像原理与人眼相似。从空中拍摄地面物体时,物体在光电传感器上形成的像是(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等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答案】A
【解析】
A.由题意知,系统中的光学元件相当于晶状体,内置光电传感器相当于视网膜,成像原理与人眼相似,人眼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似,这说明光电搜索跟踪系统和照相机的原理相似,从空中拍摄地面物体时,物体位于二倍焦距以外,物体在光电传感器上形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符合题意;
B.倒立、等大的实像,可以用来测焦距,故B不符合题意;
C.倒立、放大的实像,是投影仪的原理,故C不符合题意;
D.正立、放大的虚像,是放大镜的原理,故D不符合题意。
1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透镜;物体到透镜的距离_____透镜的二倍焦距(选填“等于”、“大于”或“小于”),成的是 、 的 像(后三空均选填像的性质)。
【答案】凸,大于,倒立,缩小,实。
【解析】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像的特点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13.放在投影仪上的图片在屏幕上成一个 的(填“倒立”或“正立”)、 的(填“放大”或“缩小”)、 像(填“虚”或“实”)。
【答案】倒,放大,实。
【解析】投影仪的原理是: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在屏幕上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投影仪或幻灯片。
14.如图所示为某同学用放大镜观察挂图上的昆虫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人眼看到的是昆虫正立、放大的实像
B.此时人眼到放大镜的距离一定小于焦距
C.放大镜成像是因为光通过放大镜时发生了折射
D.该现象的成像原理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
【答案】C
【解析】ABC.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的折射成像,当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体到放大镜的距离一定小于焦距,人眼到放大镜的距离不一定小于焦距,故C正确,AB错误。
D.投影仪是利用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与放大镜不同,故D错误。故选C。
Ⅲ 核心素养提升
15.如图所示,一束光线经过一个透镜后相交于主光轴上的A点,取走透镜后,光线相交于B点,则该透镜起到 (会聚/发散)作用,是 透镜,由此说明,能把光线相交于一点的透镜 (一定/不一定/一定不)是凸透镜。

【答案】发散,凹,不一定。
【解析】放上透镜的会聚点A要比不放透镜的会聚点B更要远离透镜,由此可知,该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该透镜是发散透镜即凹透镜;由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凸透镜可以将光线会聚于一点;但在此种情况下,会聚的入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也会会聚于一点,由此可知,能够使光线会聚于一点的不一定是凸透镜。
16.在下列虚框中放入适当的凸透镜或凹透镜,光路图成立。其中放入凸透镜的是(  )

A.甲和丁 B.乙和丁 C.丙和丁 D.乙和丙
【答案】A
【解析】甲、丁两图中,光线经过透镜后变会聚了,为凸透镜;乙、丙两图中,光线经过透镜后变发散了,为凹透镜。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17.如图甲所示是博物馆内“刘充国印”的展台,上方是凸透镜,透过它能看到放大的印章;下方是平面镜,通过它能看到印章底部的字。图乙是其示意图,F为凸透镜的焦点,O为凸透镜的光心,光线a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图中虚线)。请在图乙中画出:①光线a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②光线b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

【答案】见右图。
【解析】凸透镜能将平行光会聚到焦点,所以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a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先过入射点做法线垂直于平面镜,由光的反射定律可得,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做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18.如今,很多人喜欢用手机拍照,手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若小欢手机摄像头的焦距是0.03m,小欢用手机拍摄距离镜头1m的花朵,则花朵会在感光元件上形成一个 、 的实像。
【答案】 凸透镜 倒立 缩小
【解析】手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是一种中央比边缘厚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是制作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的重要元件。
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手机摄像头的焦距是0.03m,小欢用手机拍摄距离镜头1m的花朵。由于1m远大于0.03m的二倍(即0.06m),所以此时花朵会在感光元件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19.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光屏上出现了一个与烛焰大小基本相等的清晰的像,如图所示。
(1)在实验前,应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为了    。
(2)可知此透镜的焦距是    厘米。
(3)在这个实验中如果不及时调整,随着蜡烛的消耗,光屏上像的位置将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答案】(1)使像能呈在光屏的中央;(2)15.0;(3)上升。
【解析】(1)根据“三心一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使像能呈在光屏的中央。
(2)由图可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等大、倒立的像,由凸透镜成像中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可得2f=30.0cm,f=15.0cm;
(3)随着蜡烛燃烧变短,根据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可知,光屏上的像会上移。
20.如图所示,小柯用自制的水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该同学移动蜡烛、水透镜、光屏至如图所示,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利用此成像特点可制成  照相机  (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若仅将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则光屏上  能  (选填“能”或“不能”)成清晰的像。
(2)此时水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B  。
A.5.8cm B.14.3cm C.25.5cm
(3)小科想要模拟近视眼看东西模糊的情景,应该把图中的光屏远离水透镜或者对水透镜     (选填“注水”或“抽水”)。
【答案】(1)照相机;能;(2)B;(3)注水。
【解析】
(1)该同学移动蜡烛、水透镜、光屏至如图所示,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此时物距小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若仅将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此时物距等于原来的像距,像距等于原来的物距,根据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可知,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
(2)由图可知,u>v,且成实像,说明u=50cm>2f,2f>v=20cm>f,即20cm>f>10cm,故选:B;
(3)近视眼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方,要模拟近视眼看东西模糊的情景,应该把图中的光屏远离水透镜或者对水透镜注水,此时水凸透镜凸度变大,焦距变短,像距变小,像成在光屏的前方。
(
12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暑假特辑】预学练习4 凸透镜成像规律 (学生版)
Ⅰ 基础知识整理
一、透镜
1.常见的两种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 。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 。
2.认识透镜:
名称 概念 图示
主光轴 通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 ,画主光轴应用点划线。
光心 主轴上有个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 ,这个点叫做光心,用字母“O”表示。
焦点 焦距 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 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一点叫凸透镜的 ,用字母F表示,凸透镜两侧各有一焦点,且 ;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 ,用字母“f"表示
凹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变得 ,且这些发散光线的 相交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以叫凹透镜的 ,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
3.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1)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由于光路可逆,若把光源放在焦点上,光源射向凸透镜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变为 ,因此利用凸透镜可产生平行光。
(2)凹透镜对光有 作用。
(3)三条特殊光线:
①平行必过 (即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或其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焦点);
②过焦点必 (即入射光线或其延长线经过焦点时,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③过光心方向 (即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
1.实像:凸透镜能成像,像能呈现在 上,是由 会聚而成的。
2.物距(u): 。像距(v): 。
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1)实验时,“三心”要在同一 :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 在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使像成在 。
(2)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与焦距f的关系 像距v与焦距f的关系 物与像的位置关系 像的性质 应用
正倒 大小 虚实
u>2f
u=2f
f<u<2f
u=f
u<f
4.总结:
两倍焦距分大小,一倍焦距分虚实。
二焦以外倒实小,我们用作照相机;
一二焦间倒实大,我们用作投影仪;
焦点以内正大虚,我们用作放大镜;
欲想得到等实像,两倍焦距物体放;
焦点之位不成像,点光可变平行光。
实像总是异侧倒,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虚像总是同侧正,物远像远像变大,物近像近像变小。
Ⅱ 科学概念落实
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     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     透镜。图中,属于凸透镜的有     ,属于凹透镜的有     (后两空均填字母)。
2.图所示的六个透镜中,属于凹透镜的是(  )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③⑤⑥ D.④⑤⑥
3.安全小提示:夏天我们外出游玩时,不要随意将瓶装矿泉水丢在树林里。这是由于瓶装矿泉水在阳光下,相当于一个 (选填“凹透镜”或“凸透镜”),它对光线有 作用,可能将阳光会聚在焦点上,导致附近的树叶长时间高温引起森林火灾。
4.如图所示,小华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前后移动,直到纸距透镜约4cm时,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如图中A点,则透镜的光心是 点,透镜的焦点是 点,透镜的焦距约是 cm,在 点处可引燃火柴.
5.如图,F是凸透镜的焦点,a、b、c是三条入射光线,请画出这三条光线经凸透镜后的出射光线。
6.请完成两个透镜的光路图。
7.如图所示,西汉时期的《淮南万毕术》中记载有“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请你用学过的光学知识判断“削冰令圆”就是把冰块制成 镜,若要“火生”应把“艾”放在镜的
位置。
8.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测量凸透镜焦距时,小明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然后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并调整烛焰、凸透镜及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其大致在 ;
(3)再将点燃的蜡烛移到10cm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生活中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来工作的;
(4)在图乙所示的实验基础上,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右移动到30cm处,适当移动光屏直到
再次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所成的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9. 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当物体离透镜的距离为40cm时,在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为_____的范围内,能找到一个______、______的______像(填写像的性质)。当物体离透镜的距离为10cm时,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到物体的像,此时眼睛应在________(选填“物体”或“光屏”)一侧通过凸透镜观察到一个_______、_______的_______像(填写像的性质)。
10.某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像未画出),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屏上的像是正立的 B.光屏上的像是放大的
C.投影仪是利用此成像原理制成的 D.撤去光屏,烛焰的像仍然在原处
11.我国某新型战斗机配有光电搜索跟踪系统,系统中的光学元件相当于晶状体,内置光电传感器相当于视网膜,成像原理与人眼相似。从空中拍摄地面物体时,物体在光电传感器上形成的像是(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等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1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透镜;物体到透镜的距离_____透镜的二倍焦距(选填“等于”、“大于”或“小于”),成的是 、 的 像(后三空均选填像的性质)。
13.放在投影仪上的图片在屏幕上成一个 的(填“倒立”或“正立”)、 的(填“放大”或“缩小”)、 像(填“虚”或“实”)。
14.如图所示为某同学用放大镜观察挂图上的昆虫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人眼看到的是昆虫正立、放大的实像
B.此时人眼到放大镜的距离一定小于焦距
C.放大镜成像是因为光通过放大镜时发生了折射
D.该现象的成像原理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
Ⅲ 核心素养提升
15.如图所示,一束光线经过一个透镜后相交于主光轴上的A点,取走透镜后,光线相交于B点,则该透镜起到 (会聚/发散)作用,是 透镜,由此说明,能把光线相交于一点的透镜 (一定/不一定/一定不)是凸透镜。
16.在下列虚框中放入适当的凸透镜或凹透镜,光路图成立。其中放入凸透镜的是(  )

A.甲和丁 B.乙和丁 C.丙和丁 D.乙和丙
17.如图甲所示是博物馆内“刘充国印”的展台,上方是凸透镜,透过它能看到放大的印章;下方是平面镜,通过它能看到印章底部的字。图乙是其示意图,F为凸透镜的焦点,O为凸透镜的光心,光线a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图中虚线)。请在图乙中画出:①光线a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②光线b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

18.如今,很多人喜欢用手机拍照,手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若小欢手机摄像头的焦距是0.03m,小欢用手机拍摄距离镜头1m的花朵,则花朵会在感光元件上形成一个 、 的实像。
19.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光屏上出现了一个与烛焰大小基本相等的清晰的像,如图所示。
(1)在实验前,应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为了    。
(2)可知此透镜的焦距是    厘米。
(3)在这个实验中如果不及时调整,随着蜡烛的消耗,光屏上像的位置将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20.如图所示,小柯用自制的水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该同学移动蜡烛、水透镜、光屏至如图所示,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利用此成像特点可制成  照相机  (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若仅将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则光屏上  能  (选填“能”或“不能”)成清晰的像。
(2)此时水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B  。
A.5.8cm B.14.3cm C.25.5cm
(3)小科想要模拟近视眼看东西模糊的情景,应该把图中的光屏远离水透镜或者对水透镜     (选填“注水”或“抽水”)。
(
12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