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西省新余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江西省新余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江西省新余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分。
1.观察原始社会房屋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造成图Ⅱ和图Ⅰ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 生产工具 B. 生产方式 C. 人文环境 D. 自然环境
2.孟子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这一观点所依托的时代背景是(  )
A. 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 B. 井田制度的繁荣
C. 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 D. 商业活动的衰退
3.下面是一位同学搜集的文物图片,据此判断其学习的主题是(  )
顾恺之《洛神赋图》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 王羲之《兰亭集序》 贾思勰《齐民要术》
A.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B.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C. 隋唐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D.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4.下列示意图能正确反映三国鼎立的是(  )
A. B. C. D.
5.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唐朝,作为一名朝廷重要官员,不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
A. 从长安去洛阳乘船,经大运河到江南余杭体察民情
B. 有幸与房玄龄、杜如晦等名臣同朝为官
C. 和太宗皇帝一起讨论发展农业生产的事宜
D. 见证了唐太宗统治时期开创的“开元盛世”
6.如图是某同学为研究某古代文明而搜集的。他研究的古代文明是(  )
A. 古埃及文明 B. 古巴比伦文明 C. 古印度文明 D. 古希腊文明
7.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正式开始。对这一变革,解读正确的是(  )
A. 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力 B. 加速了日本封建化进程
C. 加强了世袭贵族的地位 D. 改革后,日本实现了统一
8.西周时期,富豪人家、达官贵人的孩子才能受到教育,教育集中在了上层阶级。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孔子主张(  )
A. “为政以德” B. 因材施教 C. “无为而治” D. 有教无类
9.大革命失败后,面对着南昌起义失败、秋收起义受挫,面对“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迷茫和质疑,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在井冈山斗争期间,红军指战员在脖颈上系有名为“牺牲带”的红带子,宣誓“为主义而牺牲”。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人(  )
A. 有为了崇高理想而献身的高贵品质 B. 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的坚强领导
C. 领导中国人民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D. 带领中国人民开辟出井冈山道路
10.1919年埃及爆发反英斗争,同年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1920年印度发生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这表明(  )
A. 凡尔赛体系遭到各国抵制 B. 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
C.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D. 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
1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进入和平发展的极好时机,国共双方签订了停战协定。但是,这些协定墨迹未干,国民党不顾舆论谴责,大肆进攻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其爆发的标志是 ( )
A. 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 B. 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C. 国民党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D.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2.在南京“总统”府办公桌上有一台历,可以看到上面写着:“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作为历史的记录,它已定格为永恒。由此你能想到的是(  )
A. 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B. 日军攻占南京,开始大屠杀
C. 抗战胜利,南京光复 D.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
13.构建知识网络图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如图知识网络空白处应填写的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巩固 B. 向社会主义过渡
C.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
14.下列选项能够体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创新精神的是(  )
①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②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的赎买政策
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5.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先后发生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而中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对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和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由此可见(  )
A. 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前行 B. 社会主义遭遇全面失败
C. 社会主义全面战胜资本主义 D. 社会主义阵营不够团结
16.某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时收集了如图图片,最符合这组图片的主题是(  )
A. 蓝天卫士、伟大复兴 B. 民族团结、共同繁荣
C. 海上盾牌、捍卫主权 D. 科技强军、钢铁长城
17.雅典的“民众法庭审判官由公民抓签选出,任期只有一年。每个公民一生中只能担任两次审判官的职务。”这一规定( )
A. 提供了公民参与国家最高决策的均等权利
B. 表明全体雅典人都有机会参与国家事务管理
C. 确保了公民大会决策的公正无私
D. 有利于维护法庭审判的公平公正
18.文学作品带有时代的烙印。据以下描述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但丁于14世纪创作的长诗《神曲》,以意大利文写成。“如果精神不随堕落而堕落,那么他就能克服一切困难。” 莎士比亚于17世纪创作的《哈姆雷特》,以英文写成。“人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A. 作者都用民族语言进行创作 B. 文艺复兴在欧洲得到了发展
C. 作者都致力于推翻封建制度 D. 作品都弘扬了人文主义精神
19.“9月27日下午,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决定周恩来任国务院总理,大会还选举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宋庆龄等十三人为副委员长。”下列关于这次“大会”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一致决议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
B. 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始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
D. 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0.今天的我们足不出户也能享受到各种优质课程、世界各地的商品和冒着热气的美食。这一切的便利得益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它带来的影响有(  )
①信息传递更加快捷简便
②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③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④加强了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二、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21.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政府为解决农民问题实行了土地改革,其重要意义是什么?
(2) 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也在高速进行。请问,对农业改造的方式是什么?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实现了和平过渡的政策是什么?三大改造完成的历史意义是怎样的?
(3)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遇到的“严重失误”,它造成了哪些影响?我们从中应该吸取什么教训,请你谈谈认识。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2分。
22.水是生命之源,造就了中国、中国人和中国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依水而居——见证文明诞生】
材料一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杰作。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这两种不同建筑的样式分别是什么?形成两种不同建筑样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为民治水——传承中华文明】
材料二大禹治水,中华民族同自然灾害斗了几千年,积累了宝贵经验,我们还要继续斗下去。这个斗,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习近平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大禹治水”是如何“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的?材料二中习近平的治国思想体现了中国古代“诸子百家”中哪一思想派别的主张?
材料三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为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率蜀地人民选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了都江堰。在途经灌县的岷江修鱼嘴,分为内、外江,调节两江水量,枯水季节将水调入内江,以利灌溉,涨水季节将水调往外江,保证灌县县城的安全。
——摘编自赵毅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李冰主持建造都江堰的目的和作用?
(4) 通过以上材料和问题的探究性学习,你有何感悟?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00年,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列强悍然发动了共同侵略中国的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空前屈辱的《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对列强没有把她作为“祸首”来惩办,感激涕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材料二: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
——毛泽东《中国人民志愿军应当和必须入朝参战》材料三:70年代初,美国总统在电台广播中说:“……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七亿五千万人民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1) 材料一涉及的是哪场战争?“《辛丑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何影响?
(2) 材料二中我们“必须参战”的是哪场战争?与此同时,“敌人”还在东南方向进行了哪一威胁中国安全的行动?
(3) 材料三中的“总统”指的是谁?他访华期间签订了哪一文件?
(4) 你认为中美关系怎样才能健康稳定发展?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二战后,面对十分残破衰弱的欧洲,美国支持其复兴。1948平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提出的复兴欧洲经济的方案规定:受援国必须购买一定的美国货,撤销关税壁垒,取消或放松外汇限制,保障美国人的投资自由;必须削减同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并把激进势力排挤出政府。
(1) 材料一中,“复兴欧洲经济的方案”是指哪一政策?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美国最终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1951~1991年美、西欧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
国家年份 美国 西欧
1951年 48.60 20.80
1970年 37.83 28.80
1991年 33.30 37.00
(2) 根据材料二,分析表中数据变化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2002年,欧盟国家实行的合法货币是什么?
材料三:
欧盟极为重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面对其所带来的压力,采取较为积极的态度和政策,增强国际竞争力,以应付全球化的挑战,进而最大限度地获取所带来的利益。 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抑制全球化。
--江时学《发展中国家怎么办--拉美国家的实践》
(3) 材料三表明,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站在发展中国家的角度,你同意哪种观点,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
1.【答案】D
2.【答案】C
3.【答案】B
4.【答案】C
5.【答案】D
6.【答案】C
7.【答案】B
8.【答案】D
9.【答案】A
10.【答案】C
11.【答案】B
12.【答案】D
13.【答案】C
14.【答案】B
15.【答案】A
16.【答案】D
17.【答案】A
18.【答案】C
19.【答案】B
20.【答案】C
21.【答案】【小题1】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小题2】农业生产合作社;赎买;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小题3】造成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错误泛滥,工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后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我们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保持经济相对稳定的增长速度;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符合我国国情等。
22.【答案】【小题1】半地穴式、干栏式;自然环境的不同。
【小题2】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道家学派。
【小题3】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小题4】要注意保护环境,人与自然要和谐共生等。
23.【答案】【小题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小题2】抗美援朝战争。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答前平句即可得分)。
【小题3】尼克松。中美(联合公报)。
【小题4】中美之间要增进了解增强互信,加强合作。互利共赢等。
24.【答案】【小题1】马歇尔计划;目的:控制欧洲或遏制苏联或称霸世界。
【小题2】西欧的联合或欧共体的建立;欧元。
【小题3】趋势:经济全球化;同意观点一: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难得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同时,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答两点即可)或同意观点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一方面,跨国公司常常把一些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另一方面,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加大。第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越拉越大。(答两点即可)
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