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3张PPT)第一章 从宇宙看地球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与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不同,地球不仅有岩石圈和大气圈,还有水圈和生物圈。这些圈层相互作用,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环境。新课导入地球有哪些圈层?分别有什么特征?核心素养课标要求: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学生需要理解人类的发展应当遵循自然规律,尊重自然、和谐发展。在地球的演化过程中,生物与环境之间总是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的。这种协调关系对于维护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人地协调观学生能够结合地球的演化历史,从大尺度区域角度科学认识地球上的海陆变迁。这包括理解地球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演变过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区域认知学生能够结合各种直观教具或视频,综合分析地球演化的过程及地质时期重要生物发展的主要阶段和特征。这要求学生具备跨学科的知识整合能力,能够从多个角度审视和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综合思维学生能够通过地质史上的生物灭绝和地质年代表等资料,认识保护濒危动植物的重要性,说明地壳与生命的演化过程。此外,学生还能够通过参观地质公园及地质博物馆,搜集、观察各种化石,了解化石在确定地质年代和推断古地理环境的重要意义地理实践力要点导学重点01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及各圈层的主要特征,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及其主要特点难点02地球各圈层的位置关系,地震波传播特点地球的内部圈层0102地球的外部圈层目录C O N T E N T S01 地球的内部圈层地震波概念: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地震波是地震能量的释放形式,按传播方式可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等。纵波横波地震波纵波传播速度较快;特点:传播方向与振动方向一致能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横波传播速度较慢;特点:传播方向与振动方向垂直只能通过固体(在海洋上航行的人们在地震时只能感到上下颠簸)共性:传播速度都因所通过物质性质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地震波地震发生时,横波和纵波的破坏力哪个更大?横波地震波2023年8月6日,山东平原县发生5.5级地震,山东、京津冀、江苏等地震感明显,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减灾所)与中国地震局联合建设的中国地震预警网成功预警此次地震,给德州市提前3秒预警、济南市提前17秒预警、北京市提前70秒预警。思考:地震预警的原理是什么?地震波地震预警系统通过检测地震发生时发射出的无破坏性的地震纵波(P 波),在破坏性的横波(S波)到达前发出警报。地震波从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这种波速发生土壤变化的先叫作不连续面。地震波地球内部有两个明显不连续面。莫霍面位置:大陆地面下平均约33千米处;地震波速度的变化:横波和纵波的速度突然增加意义: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古登堡面位置:地下约2900千米处;地震波速度的变化: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意义: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地震波地震波的其他应用人们通过研究地震波在地下岩石中的传播规律,确定被研究岩层的岩性及油气资源状况,为矿产资源开发提供支持。例如横波消失的地下,物质可能为液态或气态,可能含有油气资源地质勘探常用“地震CT”对土木工程进行勘探,“地震CT”用地震波射线穿透地质体,通过对地震波变化的观测,经计算机处理重现地质体内部结构图像,以此来查找隧道、桥梁等工程可能存在的质量隐患工程探伤地球内部的三个圈层地球内部圈层地壳地核地幔上地幔下地幔内核外核软流层以上岩石圈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地球内部的三个圈层地球内部的三个圈层地球内部的三个圈层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地壳是一个连续圈层,平均厚度约17KM地壳厚薄不一,大洋部分较薄,一般为5-10千米;大陆部分较厚,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有高大的山脉地壳更厚;厚度与海拔成正比地 壳地球内部的三个圈层地 幔下地幔上地幔地壳上地幔下地幔33km莫霍界面2900km古登堡界面软流层(塑性物质组成)岩石圈厚度约2800千米一般位于地下80-400千米,一般被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地球内部的三个圈层内核外核地 核岩石圈地壳上地幔下地幔33km莫霍界面2900km古登堡界面软流层外核内核液态固态厚度约3400千米;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岩石圈地壳软流层外核内核液态固态莫霍界面33千米(地壳与地幔分界线)上地幔熔融物质古登堡界面2900千米(地幔与地核分界线)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厚,海洋薄下地幔液态—固态物质080400900290051506370深度/km33岩石圈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顶部与地壳,主要由岩石组成,构成岩石圈02 地球的外部圈层概念地球固体表面以上的各个圈层,称为外部圈层。外部圈层可以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气大圈生物圈圈水石岩圈概念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大气圈:环绕在地球外部的气体圈层。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分为氮和氧。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悬浮物气体原始大气成分:CO2、CO、CH4、NH4等主要有氮气,占78.1%;氧气占20.9%大气圈大气圈大气圈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它不仅避免了大多数流星体对地球的撞击,而且削弱了紫外线对地球生物的影响,从而保护了地球上的生命。生物圈概念:广义的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狭义的生物圈有建筑是地球表层生物的总和。地表水蒸发进入大气光合作用动物摄食死亡分解太阳辐射地面反射和放射水以雨、雪等形式重返地表生物圈分布:存在于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岩石圈(上部)生物圈生物圈渗透于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生物的绝大部分集中在地面以上100米到水面以下200米范围内。是地球特有的圈层,也是非常活跃的圈层。知识拓展生物圈特殊性的表现由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所处的环境组成,是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有机圈层分布范围广,与其他圈层交错分布,是唯一不单独占有空间的圈层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010203组成成分特殊空间分布特殊形成过程特殊大气圈 生物圈 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水圈概念:由地球表层各种水体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水圈组成:海洋(主体)、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地下水、土壤水、大气水作用:形成不同的自然带和自然景观类型水圈地球表面覆盖着大量的液态水,使地球成为“蓝色星球”,这是地球与太阳系中其他行星的主要区别之一水圈按照水体存在的位置和状态,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97%是海洋咸水,3%是淡水。约2/3的淡水 储存在南北极和高山地区的冰川中知识拓展人类圈是以其他圏层的资源环境为代价,谋求自身的生存发展的圏层;以人类为自然实体,是具有全球规模和影响力的圏层;人类活动已成为地球系统变化的驱动力之一。是依赖非可再生资源, 由单一物种构成的高度脆弱的圏层;030201是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造着人类自身,推动着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圏层。0405知识拓展人类圈特点它在不断地变化着它是一个不均的层面,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异它与宇宙空间和地球内部始终保持着物质和能量联系030201地球的外部圈层的相互联系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地球的自然环境与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不同,地球不仅有岩石圈和大气圈,还有水圈和生物圈。这些圈层相互作用,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环境。地球有哪些圈层?分别有什么特征?内部圈层 特征地壳 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是一个连续圈层,大陆部分较厚,大洋部分较薄地幔 地球内部圈层及其特征厚度较大;在地幔上部存在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一般被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地核 厚度最大,内核为固态,外核为液态或熔融状态;温度地核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地球内部圈层及其特征与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不同,地球不仅有岩石圈和大气圈,还有水圈和生物圈。这些圈层相互作用,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环境。地球有哪些圈层?分别有什么特征?外部圈层 特征大气圈 环绕地球外部的气体圈层;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圈 由地球表层各种水体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 是地球特有的圈层,也是非常活跃的圈层地球外部圈层及其特征活动图1-3-5是一张地表环境的图片。请说出图片中各个圈层的代表性地物,并依据图片信息举例说明圈层间的相互联系。图1-3-5青藏高原羊卓雍错大气圈代表性地物:蓝天和白云。岩石圈代表性地物:高山。生物圈代表性地物:藏绵羊和草地。水圈代表性地物:羊卓雍错课堂小结岩石圈: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顶部与地壳,主要由岩石组成地球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环境课堂小练如下左图是“地球自然环境圈层间物质交换示意图”,右图为“雾凇景观”。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④圈层的主要特点是( )A.由坚硬岩石组成 B.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C.其主体是海洋 D.能够进行光合作用A解析:据图可知,④提供矿物质,无机盐,尘埃,为岩石圈,由坚硬岩石组成,A正确。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是大气圈,水圈的主体是海洋,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是绿色植物,BCD错误。故选A。如下左图是“地球自然环境圈层间物质交换示意图”,右图为“雾凇景观”。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雾凇,俗称树挂,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是非常难得的自然奇观。雾凇的形成,直接体现的地球自然环境的圈层数量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C解析:雾凇的形成过程中,水分涉及了水圈,在低温时水汽凝华涉及了大气圈,乳白色冰晶沉积物主要附着在树枝等植被上,涉及了生物圈,所以主要涉及了3个圈层,C正确、ABD错误。故选C。2019年9月6日15时25分在四川宜宾市长宁县(28.44°N,104.80°E)发生3.9级地震,震源深度7千米。结合“地震波的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完成下面小题。3.此次地震发生时,坐在小船上人们的感觉是( )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C.纵波,上下颠簸D.横波,左右摇晃解析:纵波的传播速度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三态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横波给人的感觉是水平晃动,纵波给人的感觉是上下颠簸;由于横波不能通过液态传播,因此坐在小船上人们只能感觉纵波,上下颠簸,C正确、ACD错。故选C。C2019年9月6日15时25分在四川宜宾市长宁县(28.44°N,104.80°E)发生3.9级地震,震源深度7千米。结合“地震波的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完成下面小题。4.此次震源位于地球内部圈层的( )A.①圈层 B.③圈层C.⑤圈层 D.⑥圈层解析:根据图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可知,①为地壳,③为地幔,⑤为外核,⑥为内核;地壳平均深度为33千米,由材料可知,此次地震源深度为7千米,可判断出应位于①为地壳,A正确、BCD错。故选A。A图为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读图回答下面小题。5.受冰岛的火山喷发活动影响较小的地球圈层是( )A.大气圈 B.生物圈C.水圈 D.地核解析:岩浆来源于地幔,地核位于地幔以下,受火山喷发活动影响小,D正确;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属于地球外部圈层,受到火山喷发活动的影响较大,ABC错误。故选D。D图为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读图回答下面小题。6.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地球外部圈层最上面是大气圈,中间是水圈,最下面是岩石圈,其中,生物圈位于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火山灰漂浮在大气圈中慢慢会沉积下来进入到水圈、生物圈最终沉积下来到岩石圈,故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A正确,BCD错误。故选A。A感谢您的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