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课堂练习(初一历史)2025.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认为“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据此可知,隋文帝最大的作为是()A.加强中央集权B.社会经济迅速发展C.结束分裂实现统D.开通了大运河2.《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时,天下大稔(丰收),流散者咸归乡里…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携带)粮,取给于道路焉。”材料反映的是()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开皇之治D.贞观之治3.“载初元二月,策问贡人于洛城殿…殿前试人自此始”。“殿前试人”这一考试形式的开创者是()A.隋炀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高祖4.下列材料共同说明了唐朝(唐太宗吸取前朝灭亡教训,虚心纳谏,从善如流。武则天指出,建国之本,必在务农。唐玄宗前期,整顿吏治,精选地方官员。A.兴盛的原因B.农业的发展C.衰落的过程D.割据的结果5.唐代诗人杜甫(公元712年一公元770年)在《无家别》中写道:“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诗人所经历的“世乱”指的是()A.黄巾起义B.安史之乱C.八王之乱D.黄巢起义6.盛唐诗人王维曾写道:“九天闾阖(闾图chānghé:宫门)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旒1iú:天子礼帽前后悬垂的玉串)。”诗句主要描绘了唐朝的(A.政治制度B.经济状况C.对外关系D.社会风气7,《新唐书》载,安史之乱后,“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地方上“将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这一现象体现出的唐代社会危机是()A.外戚干政B.藩镇割据C.宦官专权D.殖民侵扰8.下列史实中,能够反映出唐朝时期民族交往与交融的有(①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开②设置西域都护府③唐蕃会盟④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第1页共7页9.英国的科技史专家李约瑟曾评价说,中国古代某时期组织的子午线长度测量是“科学史上划时代的创举”。这个创举由谁主持完成()A僧一行B.祖冲之C.张衡D.孙思邈10.《论佛骨表》中记载,韩俞曾针对佛教的兴盛上表唐宪宗说,佛教的流行使“乱亡相继,运祚不长”,因此果断提出“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据此可知,韩愈主张()A推行依法治国B.实行禁佛崇儒C.加强中央集权D.实行融佛尊儒11.屠呦呦说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医药的成功范例。属于唐朝的医学成就有(①《黄帝内经》②《齐民要术》③《千金方》④《唐本草》A.②③④B.②④C.①④D.③④12.“无言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旒冕。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与此相关的历史人物是()A.赢政B.刘邦C.李世民D.赵匡胤13.《中国通史》中记载:“提倡文人政治,严禁武人干政,其目的在痛纠唐末五代武人乱国的弊病。”该材料反映出宋朝的政治特点是(A.外戚专权B.藩镇割据C.崇文抑武D.武将专权14.王安石变法后,熙宁(宋神宗)十年(1077年),国家财政收入与治平(宋英宗)时相比增长了4倍…中央积蓄的钱粟,数十百巨万,作为户部的经费,可以支二十年之用。此史料反映了王安石变法()A.增加财政收入B.抑制土地兼并C.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D.加强对人民的控制15.《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材料中的所说的是哪一官职的职权和作用()A.宰相B.知州C.转运使D.通判16.某历史板报中有四个栏目(如图),由此推断该历史板报的主题是()主题:在陈桥驿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A.唐朝的政治B.元朝的政治C.北宋的政治D.明朝的政治17.北宋王安石变法涉及经济、军事、教育领域,下列措施属于经济方面的是()①方田均税法②募役法③保甲法④浓田水利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第2页共7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