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课件(共20张PPT)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课件(共20张PPT)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涉江采芙蓉
选自:《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主要的思想内容
东汉宦官外戚专权,官僚集团垄断仕途。在这样的形势和风气下,中下层士子为了谋求前程,只得奔走交游。
他们背井离乡,辞别父母,留下妻儿,然而往往一事无成,只落得满腹牢骚和乡愁。
因此,《古诗十九首》 主要抒写离愁别绪,或游子思归,或闺房怀远,其次是人生易逝的感叹,或及时行乐,或不甘贫贱。
评价二:
评价一:
●艺术上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惊心动魄,几乎可谓一字千金。”
——钟嵘《诗品》
【评价】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疏通诗意
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
①芙蓉:荷花的别名。
②兰泽:长着兰草的低湿之地
③遗(wèi):赠送。 
④远道:犹言“远方”。
⑤还顾:回顾,回头看。
⑥旧乡:故乡。 
⑦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 遥远无尽头。形容无边无际。
⑧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指感情深厚。
⑨而:连词,却 以:连词,表结果
⑩终老:终生。
翻译
踏过江水去采芙蓉,
美丽的水泽中长满香草。
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
想要送给那远方的爱人。
回望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
长路漫漫而又四野茫茫。 
两心相爱却又各在一方,
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整体感知
找诗眼,抓主旨
诗眼:指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①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②全篇最关键的词句,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
你认为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诗人在忧伤什么?
本诗的“诗眼”是“忧伤”
忧伤以终老
所思在远道
找意象,品意境
①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这两句诗有哪些意象?
②描述了怎样的情景?
③其中哪个意象是最重要的?
“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
描述了抒情主人公涉江采摘芙蓉的情景,营造了轻松欢快的氛围。
芙蓉
④这些意象有什么特征? 这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什么艺术作用?
特征:仪表庄重 姿态优美 气质优雅 品质高洁,属于环境描写
营造高洁清幽的意境;
表达出诗人情怀的高雅,感情的纯洁、美好;
侧面烘托诗人人物形象。
《涉江采芙蓉》的主要意象是芙蓉,也就是莲花。
对全诗意境的营造的作用:
一是在于芙蓉花属于非常美好的东西,在含义上,"芙蓉"双关为"夫容","莲"谐音"怜",在古代为象征爱情的花,采了但无法送给远方的心上人,美好的东西无法与心上人共享,实则是一种痛苦;
二是在于以美好的愿望开始,以没有希望的叹息结尾,先扬后抑,营造了一种很茫然的意境。
拓展理解
以花草赠亲朋是古人常有的一种行为,你怎样理解这种行为?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
唐人送别,折柳相赠,意欲“挽留”。以“柳”与“留”谐音,象征友情绵长,永志不忘。
“古渡欲牵游子棹,离亭留赠旅人鞭”(清·周志蕙)描摹折柳赠别之俗。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唐·王维《相思》)
采花折柳赠亲朋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涉江采芙蓉》用语不粉饰、不堆砌、浅显明白,具有自然质朴之美。
语言凝练含蓄。诗歌通过化用前代典籍中的典故把丰富的内涵纳入最简约的语言里,不仅丰富了诗歌语言容量,更使诗歌的语言凝练含蓄。成语、典故的巧化用,极大地丰富诗的言量和感内涵,丰富了读者的想象空间,表现了一种含蓄美。
诗歌从采芙蓉的画面开篇,“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夏秋之交,芙蓉盛开,女主人公正在芳草萋萋的水泽中采莲花。“芙蓉”“兰泽”“芳草”将画面妆点得清秀而优美,气氛宁静而安详。然而后两句“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陡然一转,揭示了女主人公悲伤的情绪底色,将女子默默思念远方游子的心情写的哀婉凄凉,这四句诗语义简单,仿佛是对女子的生活景象和心理状态直接摹写,但字句间却颇有深意,寄寓深远。句中“涉江”二字是屈原《涉江》之篇名,而“兰泽”“芳草”“芙蓉”的意象更是典型的屈原之“香草”意象。因此,前四句诗也可以理解为游子的对面落笔,远方的游子想象着自己思念的女子,采着芙蓉,也思念着自己。
接着"还顾望旧乡"四句,空间突然转换,画面从"思妇"转向在"远道"的游子。"还顾望归乡"仿佛是游子与女子之间的心灵感应,他在女子苦苦思念之时心中也怀着无限忧愁,回望着女子所在的故乡,可见二人之"同心"。这里两句也可以理解为,是思妇的对面落笔,思妇想象着游子"还顾望旧乡"的情景,代为之思,情深更切。后文的“长路漫浩浩""忧伤以终老"加深着二人的"离居"之苦,也突出了二人的情深意重,至死不渝。
“对写法”的“悬想”方式:
对写法又谓主客移位,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简单说就是自己思念对方,却说对方不忘自己。
想象对方写法的特点
特定情境下,诗人在抒发自己某种情思时,不直接从自身写起,而是想象对方此时此刻的情形,或先描述自身情形,突然调转笔墨,描述对方情形,以便更深一层地表达自己情感,并形成含蓄曲折的艺术效果。
《涉江采芙蓉》全诗运用借景抒情及白描手法抒写了离别相思之情;从游子和思妇两个角度交错叙写,表现了游子思妇的强烈情感;运用悬想手法,在虚实结合中强化了夫妻之爱以及妻子对丈夫的深情。虽然全诗所抒写的乃是游子思妇之情,然而生离死别乃是一种普遍情感,因此这首诗中的悲切哀婉有着超越时代和情感界限的力量,引得千年来的无数读者为之动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的《蝶恋花·柳永》)
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柳永的《定风波·自春来》)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什么才是纯洁真挚、矢志不渝的爱情
我生平只看过一回满月。我也安慰自己过,我说:“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沈从文致张兆和
我只想有你和我在一起,劳碌终日,自食其力,谢繁华,绝交游,乐淡泊,甘寂寞,学那拙枝的鹤鹅,营巢蓬蒿之间,寄迹桑榆之上,牺不过一枝,飞不过半里,啾啾 唧唧,唱完我们的一生。
——流沙河致何洁
真正拥有爱情的人,他有能力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他一个人就可以跟世界建立起关系。这样生活本身它是富有活力的。只有这样的人,他才有能力辐射出去温暖,才有能力给别人一种信心和快乐,不是说我是一个匮乏的人,我是一个焦虑的人,然后对方就变成一个资源了,就变成工具。首先把自己建设成一个不需要恋爱,不需要婚姻,我也能够独立地在世界上丰富而自由地生活。你既可以谈恋爱,也可以不谈,你既不会变成别人的压力,别人的负担,也不会没有爱情,就觉得惶惶不可终日,浑身带着问题。
——梁永安
活动:书信传情
请同学们模仿诗中主人公的口吻给对方写一封情真意切的书信,重现当日之事。(可白话、可文言、可半文半白,可以适当添加细节描写、心理描写、部分合理情节)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