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教学评价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教学评价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3 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教学评价试题
语 文
亲爱的同学:
欢迎参加期末考试!请你认真审题,仔细答题,发挥最佳水平。答题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1. 全卷共 8 页,19 小题。满分 120 分,其中卷面书写 3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 答题前,请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4. 要求书写规范、工整,保持卷面整洁。
一、学校开展“台州方寸间,山海几千重”研学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42 分)
【任务一】设计研学方案(26 分)
1.项目名称“台州方寸间,山海几千重”中的“重”有两个读音:A.chóng B.zhòng
项目
名称 。根据你的理解,为“重”字选择正确读音并说明理由。(2 分) 我认为应该选( ▲ ),理由: ▲
2.下面是对台州的简要介绍,请按要求答题。(4 分)
台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一座被忽略的宝藏城市。①作为江南水乡,台
州“河网密布、港汊交纵”,江水穿城而过,水乡(fēnɡ) ▲ 韵不亚于苏杭。②
台州的历史可以追(sù) ▲ 到秦朝时期,经过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台州创造了灿
烂的文化,成为佛教天台宗和道教南宗的发源地。③同时,台州也是一个被 691 个岛屿
台州
环绕的沿海城市,海岸线长达 600 多公里,因此拥有优越的自然条件。④台州还是一座
简介 美食之城,山珍海味数不胜数。姜汤面、麦虾、食饼筒、杜桥麻糍、山粉糊、梅花糕、
鸡蛋煎饺……这里的传统美食,保存着最原始的味觉记忆。
⑴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 分)
水乡(fēnɡ) ▲ 韵 追(sù) ▲
⑵上述语句排序有误,调整后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
在“文化+娱乐”研学项目中,项目组设计互动体验活动,请你一起嗨起来。
互动一:诗词里的台州——诗歌比读
【甲】题郑十八①著作虔 【乙】题台州隐静寺
﹝唐﹞杜甫 ﹝宋﹞苏轼
台州地阔②海冥冥, 隐静灵仙寺天凿,杯度飞来建岩壑。
云水长和岛屿青。 乱后故人双别泪, 春深逐客一浮萍。 五峰直上插银河,一涧当空泻寥廓。 崆峒黯淡碧琉璃,白云吞吐红莲阁。 不知势压天几重,钟声常闻月中落。
【注释】①郑十八:即郑虔,杜甫 35 岁落第后结识了郑虔,两人过从甚密,可谓是忘年交。
郑虔因“陷贼之官”的缘故,于至德二载(757 年)十二月被贬为台州司户参军。 ②阔:一作
“僻”。阔,在这里作僻远解。
3.比较【甲】【乙】两诗,说说两位诗人创作诗歌时的表情有何不同,并结合诗歌
内容阐述理由。(6 分)

J 八年级语文试题 第 1 页 (共 8 页)
互动二:“山海胸怀”名句填空
4.请根据提示写出正确的古诗文名句。(10 分)
“平川落山海,山海入我怀”,古代文人都有如“山海”般的胸怀。在王勃的
“ ⑴▲ , ⑵▲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我们读到了真挚
的友情,哪怕千山万水也不能阻隔;在常建的“ ⑶▲ , ⑷▲ ”
(《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我们懂得了领悟妙道先得走过曲折道路;在陆游
互动 的“ ⑸▲ , ⑹▲ ”(《卜算子·咏梅》)中,我们学到了不
论遭受怎样的挫折也应永远保持高风亮节的情操;在苏轼的“ ⑺▲ ,
体验
⑻▲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我们感受到即使处境孤
寂依旧不愿随波逐流的坚守;我们还在杜甫的“ ⑼▲ , ⑽▲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体会到诗人心忧天下的博大胸怀。
互动三:“山海精神”名著阅读
5.回顾名著《经典常谈》,按要求完成题目。 (4 分)
《经典常谈》目录
《说文解 字》 第一 《周 易》 第二 《尚书》 第三 《诗经》 第四 三礼 第五 《春秋》三传 第六 四书 第七
《史
《战国策》 记》《汉 诸子 辞赋 诗 文
第八 书》 第十 第十一 第十二 第十三
第九
请根据阅读体验,参考上面《经典常谈》目录,完成下面表格中的题目。
阅读方法指导 探究内容 推荐篇目 阐述理由
汉代刘向在前人基础上整
根据兴趣 对古代说客 ⑴ ▲ 理了说客的说辞,编成此书。阅
选择阅读 感兴趣 (1 分) 读此篇,可以领略古代说客广博
的知识和过人的机智。
根据目的 选择阅读 探究屈原的 爱国精神 辞赋第十一 ⑵ ▲ (2 分)
本篇从八卦说起,探索神秘
⑶ ▲ (1 分) 对太极八卦 有疑问 《周易》第二 的卦象世界,解锁《周易》的哲 学密码。阅读此篇,可以廓清诸 多疑惑。
【任务二】策划游学活动(16 分)
仙 游 记
﹝唐﹞顾况
温州人李庭等,大历六年,入山斫树,迷不知路,逢见漈水。漈水者,东越方言以挂泉为漈。
中人烟鸡犬之候,寻声渡水,忽到一处,约在瓯闽①之间,云古莽然之墟②。有好田泉竹果药,
连栋架险③,三百余家。四面高山,回还深映。有象耕雁耘④,人甚知礼。野鸟名鸲,飞行似鹤,
人舍中唯祭得杀,无故不得杀之,杀则地震。有一老人,为众所伏⑤,容貌甚和。岁收数百匹布,
J 八年级语文试题 第 2 页 (共 8 页)
以备寒暑。乍见外人,亦甚惊异。问所从来袁晁⑥贼平未时政何若。具以实告。因曰:“愿来就
居,得否?”云:“此间地窄,不足▲容。”为致饮食,申以主敬⑦。既而辞行,斫树记道。还
家,及复前踪,群山万首,不可寻省⑧。
【注释】①瓯闽:浙江温州和福建的别称。 ②墟:村落。 ③连栋架险:凌空飞渡的廊桥。
④象耕雁耘:传说舜死苍梧,象为之耕;禹葬会稽,鸟为之耘。后用以形容民俗古朴,有舜禹时代的遗风。 ⑤
伏:低头,屈服,表示顺从。 ⑥袁晃:唐代宗时浙东农民起义军领袖,台州人。 ⑦申以主敬:当做主
客敬重对待。申……敬,表示敬意。 ⑧省:察看,看。
6.参照下面表格中提示的方法,解释下列加点词。(4 分)
文言词句 方 法 示例或义项 解 释
无故不得杀之 联系成语法 无缘无故(成语) ⑴故: ▲
具以实告 勾连课内法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⑵具: ▲
为致饮食 查阅字典法 致:①招引,招致;②表达,表示; ③取得,得到;④极其;⑤兴致。 ⑶致: ▲ (填序号)
及复前踪 旧知迁移法 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⑷及: ▲
7.填入文中▲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
A.也 B.乃 C.则 D.以
8.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限断2处)(2分)
问 所 从 来 袁 晁 贼 平 未 时 政 何 若 。
9.有人说顾况的《仙游记》抄袭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请联系两文
简要分析。(4 分)

10.班长发起游学目的地投票活动,请你模仿示例,在“游学地点二”备选项中任选一个,
写出推荐理由。(4 分)
游学主题 跟着文学去游学
游学目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把文学和旅行结合起来,在深刻体悟作品内涵的基 础上进一步了解祖国各地风情。
【示例】
推荐理由:鲁迅笔下的平桥村虽然偏
僻落后,但是优美的江南水乡夏夜风景、 游学 聪明能干的农家小伙伴以及人与人之间 地点一 和谐亲密的关系,给了他人生最美好的回
忆。在游学中,我们既能了解乡情民俗,
平桥村(鲁迅《社戏》) 又能触摸到名家的精神家园。
【备选】
游学 地点二 A.壶口(梁衡《壶口瀑布》) B.小石潭(柳宗元《小石潭记》) C. ▲ 推荐理由: ▲
J 八年级语文试题 第 3 页 (共 8 页)
二、学校开展“感念天地万物”学习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75 分)
【活动一】信万物有灵(19 分)
阅读台州籍作家苏沧桑的作品,完成 11~14 题。
纸 上
苏沧桑
十月,霜降。
阳光从天窗倾泻而下,像一场金色的雨,落在富阳元书纸古法造纸第 13 代传人朱中华
身上。站在浙江图书馆地下一层古籍部金色的雨里,隔着一层玻璃,他看到另一些金色的雨,
落在阅览区的仿古书柜和桌椅上。影影绰绰的光亮,清晰的咚咚咚的心跳,都仿佛来自另一
个时空。
一双比白纸更白的手,将乾隆版《四库全书》中的一函徐徐打开,两百多年前的旧时光
呼啸而来。两百多岁的书,新得跟婴儿一样,闪烁着玉石般的润泽。鼻尖传来一缕熟悉的气
息,是他已闻了四十八年的气息,空谷、阳光、雾气、溪流、毛竹的气息,一张竹纸的深呼
吸。轻轻触及纸页的一霎那,食指中指和拇指指尖上传来丝绸般的凉滑,轻轻摩挲,则如婴
儿的脸颊,细腻里又有一点点毛茸茸的凝滞。
这张消失在历史深处的纸离他无比的近,像他失散多年的一个亲人:是一个婴儿,也是
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
朱中华相信纸是会呼吸的,有生命的,甚至相信,纸是有灵魂的。据《天工开物》记载,
从一根竹子到一张纸,要经过砍竹、断青、刮皮、断料、发酵、烧煮、打浆、捞纸、晒纸、
切纸等七十二道工序,耗时整整十个月,像孕育一个胎儿。从诞生的那一天起,便承载着生
死悲欢、沧海桑田,那么重,那么痛,那么美,它怎么可能顽同木石?
五月,小满。
“斩竹漂塘”是《天工开物》中古法造纸的第一步。
小满前三天,九岁的朱中华兄弟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看见父亲不高但很壮实的身影穿过
细密的雨丝,很快消失在一大片绿色的寂静里。父亲同样穿着蓑衣戴着斗笠,脚上是草鞋,
绑腿的布袜是母亲用厚实的布条子细细缝制的,防止荆棘和蛇虫。
古老的造纸图谱上,砍竹人都是壮年男子。从小满到夏至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无论阴晴,
朱家门村的后山上一直会回荡着当当当当的砍竹声。一个月里,父亲身上没有一天是干的,
或被雨水淋湿,或被汗水浸透。家里穷,只有两套衣服,夜里等炭火烘干,第二天接着穿。
但没有想到,父亲当当当的砍竹声在他们十二岁那年戛然而止——在一场农事中,父亲
不幸触电,留下妻儿撒手人寰。
十六岁,兄弟俩师从二伯做纸。从此,村里人说起双胞胎兄弟,眼前会浮现日夜穿梭在
造纸坊的壮实身影,还有两双一模一样的、黑亮的、忧郁的大眼睛。
十九岁,兄弟俩一个人砍了一万斤竹子,自己刮皮,自己做纸,借用别人家的纸槽、晒
纸房,做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第一批纸。
J 八年级语文试题 第 4 页 (共 8 页)
江南,大寒。
深夜十二点,朱家门村石桥下,二十五岁的书画专业硕士生朱起航双手紧紧抓着破裂的
橡胶水管,感觉到十个脚趾正传来一阵阵刺痛。从煮料皮镬(蒸煮的大锅)里抽出来的水不
时从破裂的水管里喷出来,已将他一身运动服浇透,灌满了球鞋,在零下两度的严寒里开始
结冰。他的平头短发上停满了水珠,像一丛雨后的剑麻,白皙瘦削的脸上,是比脸色更白的
嘴唇,一对黑色的眸子在黑夜里闪闪发亮。每一秒,他都想将水管扔掉,飞奔回家冲到热水
龙头下。可是,不知为什么,水管像长在了手上。
水抽完了,朱起航抬起冻得发麻的双脚,跳进了两米多深的皮镬,像跳进一口井,抬头
看见了一个浑圆的天空,天空中出现一双手,捧夹着一捆竹料向他递过来。仰头,伸臂,接
料,弯腰,码料,如此反复,整整五层,一层五十三捆或五十七捆,要先盘算好,一圈一圈
码紧,否则煮的时候会散掉。两个伙计递料,他码料,要一整个半天近五个小时。腰、手臂
开始痛的时候,朱起航忘记了脚痛,也忘记了自己还是个大学生。
他咬了咬嘴唇,一声不响,就像平时跟伯父朱中华学捞纸、晒纸时一样。
《天工开物》中制竹纸的第二个步骤是“煮楻足火”。
他常看到水汽弥漫的竹料池边,伯父掀开一层层塑料薄膜,满脸喜色地掰开一团竹料,
抽出一瓣竹片,在阳光下举起——一团洁白的、毛茸茸的菌丝,慢慢舒展开身子,像一个婴
儿第一次舒展手脚。他说,这就是纸的胚胎,纸的精灵。他看菌丝的眼神,像看一个襁褓中
的婴儿。
皮镬下第一朵火焰舔上锅底时,朱起航像被这个寒夜唯一的暖意舔了一下。煮料的火是
要持续的,先烧六个小时才能将水烧开,这六个小时里,人不能离开,要弓着腰不停地往炉
里添柴。
伯父朱中华让他守的这团火,曾经熄灭了整整一年。
如今的人们,往往只关注纸上的字,关注是谁的画谁的印章,是否有名。有谁真正注意
过一张纸本身,它来自哪里?如何制造的?能活多少年?谁在担心一张纸会永远消逝,一门
古老的手艺将无人传承,一种珍贵的精神将永远绝迹?
(文章有删改)
探究任务:感受作家苏沧桑如何在“叙事与抒情的兼容中彰显审美张力”。
【梳理角度一】视角转换显亲切
11.本文中作者善于从自身视角和故事中的人物视角来讲述朱家古法造纸的故事,请将下列
内容补充完整。(3 分)
本文从作者视角叙写朱中华触摸《四库全书》的情形;从 ▲ 视角叙写
▲ ;从朱启航视角叙写 ▲ 。
【梳理角度二】文献引用丰内涵
12.文章多处引用《天工开物》中的资料,有什么作用?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 分)

【梳理角度三】文句比读赏情思
13.按要求赏析下列两组文句。(8 分)
[A 组]
①两百多岁的书,新得跟婴儿一样,闪烁着玉石般的润泽。
J 八年级语文试题 第 5 页 (共 8 页)
②轻轻触及纸页的一霎那,食指中指和拇指指尖上传来丝绸般的凉滑,轻轻摩挲,则如
婴儿的脸颊,细腻里又有一点点毛茸茸的凝滞。
③这就是纸的胚胎,纸的精灵。他看菌丝的眼神,像看一个襁褓中的婴儿。
⑴本组语句反复出现“婴儿”一词,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4 分)

[B 组]
①从诞生的那一天起,便承载着生死悲欢、沧海桑田,那么重,那么痛,那么美,它怎
么可能顽同木石?
②有谁真正注意过一张纸本身,它来自哪里?如何制造的?能活多少年?谁在担心一张
纸会永远消逝,一门古老的手艺将无人传承,一种珍贵的精神将永远绝迹?
⑵本组语句在句式上有何特点?请结合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4 分)

【梳理角度四】文本联读品意蕴
14.为了促进同学们对“叙事与抒情兼融中彰显审美张力”这一特色的理解,你觉得应该选
用以下哪篇文章与本文进行联读?请阐述理由。(4 分)
A.吴伯箫《灯笼》 B.利奥波德《大雁归来》 C.马利华《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
我选( ▲ ),理由: ▲
【活动二】接人间地气(16 分)
阅读“全球战塑”相关材料,完成 15~17 题。
2024 年地球日的主题是“全球战塑”。
从陆地到海洋,塑料垃圾已经成为地球环境最大污染源之一。塑料无处不在,在便利生
活的同时,也给我们造成了无可回避的污染。
【材料一】
2023 年,我国生态环境部对全国 58 个近岸区域开展了海洋垃圾监测,监测内容包括海
面漂浮垃圾、海滩垃圾和海底垃圾的种类和数量。
J 八年级语文试题 第 6 页 (共 8 页)
【材料三】 焦点访谈:海洋塑料废弃物如何通过“蓝色循环”获得新生?
傍晚时分,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黄礁岛海滩上,出海归来的渔船靠岸。这一趟,船老大
老陈渔获颇丰。忙着卸货的他特别嘱咐船员,把用过的废弃渔网、泡沫塑料、塑料瓶、塑料
袋,还有和鱼一起打捞上来的海洋废弃物搬下船,交到附近一个名叫“小蓝之家”的地方。
“小蓝之家”是海洋废弃物的收集储存站点。以塑料瓶为例,它们将被压缩成瓶砖,送
往“海洋云仓”,这是一个智能化的处理系统,可以对船舶污染物、废塑料瓶、渔网渔具等
废弃物进行智能分类、暂时储存、深度净化、预处理减量。经过压缩处理,海洋废弃物体积
减量能达到九成,大幅降低后续的运输成本。
收集的海洋废弃物,将被转运到拥有国际认证机构颁发的海洋塑料回收再生认证证书的
科技公司。威立雅华菲公司运营总监付现伟说,公司已基本实现生产过程无人化,以确保产
品标准化、高质化。以塑料瓶为例,它们将在这里进行熔融造粒,变成塑料粒子,获得新生。
出厂前,实验室会对塑料颗粒进行测试与检查。“通过这些环节,海洋塑料质量可媲美正常
渠道的塑料。”付现伟说。
经国际认证的海洋塑料粒子,相较传统的再生塑料能升值一倍以上,而以海洋塑料废弃
物为原材料生产的产品,有着更高的附加值。在“蓝色联盟”成员企业杭州新生印染有限公
司,海洋塑料粒子将被制成各种面料,这些面料主要出口给一些国际服装品牌。“我们可以
很自豪地说,这些海洋塑料制成的面料、成衣,在质量、性能上一点都不比其它再生衣物差,
在国际市场上也很抢手。”杭州新生印染市场总监傅小玲说。
海洋塑料制成的产品在出厂前,还有最后一步——印上带有“蓝色联盟出品”字样的二
维码,这是每件产品都有的专属“身份证”。这个“身份证”的特别之处在于:它通过物联
网设备,记录了海洋塑料收集、存储、转运、再生、制造等整个过程,并利用区块链技术生
成唯一的二维码,以保证产品真实来源于海洋塑料。
【材料四】人物故事
[人物]“环保战士”杨欣
[故事]一头花白长发、一脸络腮胡子,不是杨欣的时尚造型,而是现实的需要,能在 高原地区抵挡漫天风沙和灼热紫外线。他创立了民间环保组织绿色江河环保促进会,发起了
“垃圾换食品”和“带走一袋垃圾”活动,建立高原垃圾回收处置的管理体系,在青藏公路
沿线布局了 6 个“绿色驿站”……几十年来,杨欣及其志愿者团队坚守在长江源的保护一线,
用自己的努力守护着母亲河源头的环境。
——根据百度资料整理 15.【塑料的奇幻之旅】阅读材料二和材料三,请以海滩塑料瓶为第一人称,将浙江“蓝色
循环”模式补充完整。(3 分)
我从海洋中被打捞上来, ▲ 。
最后被加工成有着更高附加值的产品,并印上带有“蓝色联盟出品”字样的二维码;产品所
获的部分利润将回馈收集源头,从而实现生态共富。
16.【“蓝色循环”我来评】我省海洋塑料废弃物“蓝色循环”项目,获 2023 年联合国环
保领域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分析“蓝色循环”项目为何能获
J 八年级语文试题 第 7 页 (共 8 页)
此殊荣。(4 分)

17.【联读析品格】无论是古法造纸的传人朱中华,还是行走在长江源头的“环保战士”杨
欣,他们的生命中都曾与孤独为伴,傅雷曾说:“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请从下
列备选人物中任选一位,结合相关情节内容,谈谈你对傅雷这句话的理解。(4 分)
【备选人物】A. 贝多芬(《名人传》)
B. 孙少平(《平凡的世界》)
C. 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8.【主题微演讲】请你以上述材料为素材,结合生活实际,提炼出一句环保口号,创作一
篇微演讲稿,参加学校组织的“世界地球日”微演讲比赛。150~200 字。(5 分)
【活动三】写天地大美(40 分)
1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40 分)
苏沧桑说:“当我将自己投身于旷野中,用双脚去丈量大地,用双手去触摸人生,将双
眼当成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去观察,去捕捉,我发现了‘他们’也融入了‘他们’。”
万物静观皆自得。自然万物,芸芸众生,静观、细察、深思、体悟,往往能获得诸多启
迪。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联系自身实际,写一篇文章。你可以叙述事件,
可以进行文学创作,可以发表观点展开论述,可以说明某一现象或事理。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不少于 600 字; ④不得
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J 八年级语文试题 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