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练习
语文
(完成时间:120分钟)
考生注意:
1.全练习共7页,共20题;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能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
1.根据提示,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
(1)《关雎》中因思念而翻来覆去难以入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石壕吏》中差役残暴与老妇悲苦形成鲜明对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卖炭翁》中描写老翁处境和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4)《北冥有鱼》中用比喻描述鲲鹏奋飞情形的句子是:_______,
(5)《小石潭记》中写出溪水蜿蜒曲折、时隐时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唐宋诗之所以风格迥异,不正由于它们各是自己时代的产儿吗 少喜唐音,老趋 ① 宋调,个人心绪爱好随时间迁移而变异。这与中国后期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由少壮而 ②(shuāi)老,由朝气 ③ (péng)勃、纵情生活到满足颓 ④ 唐、退避现实的历史行程如此相似。而当我们吟诵“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或“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时,仍能感受到唐宋诗共同承载的中国人对生命自然的永恒思考,在 ⑤ 的思想与审美世界中流连不已。
(1)请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①趋___ ②______(shuāi)老 ③___(péng)勃 ④颓___唐
(2)填入⑤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汗牛充栋 B.博大精深
(3)请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改写为陈述句。
3.名著阅读
请根据表格提示,说说你是如何运用相应阅读方法阅读这两本书,并得到了哪些收获。
阅读书目 阅读方法
《经典常谈》 选择性阅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摘抄和做笔记
二、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4-5小题。
绝句送巨山
●刘子翚(huī)
二年寄迹闽山寺,一笑翻然向浙江。
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
4.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前两句通过地点转换,点出送别主题,暗示离别匆匆。
B.“寄迹”不仅写友人,也投射出诗人自身的人生感慨。
C.“一笑翻然”表明友人的闽山寺生活惬意,充满欢笑。
D.这首绝句语言平实自然,通过日常生活场景传递情感。
5.请结合诗句内容说说诗人借“明月”表达了什么情感。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小题。
【甲】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乙】
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①而觞②之于庙,奏九韶③以为乐,具太牢④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夫以鸟养养鸟者,宜栖之深林,游之坛陆,浮之江湖食之鳅鲦随行烈而止逶迤而处。
(选自《庄子·至乐》)
[注]①御(yà):同“迓”,迎接;②觞:这里指用酒款待;③九韶:古代著名乐舞;④太牢:指丰盛的宴席;⑤逶迤:从容舒缓、自由自在的样子。
6.结合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解释
子固非鱼也 查阅工具书 ①坚固,牢固;②必,一定;③当然;④原来,本来;⑤执意,坚决。 (1) (填写序号)
请循其本 语境推断法 (2)
鸟乃眩视忧悲 关联教材 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陶渊明) (3)
宜栖之深林 成语推断法 事不宜迟 (4)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浮之江湖/食之鳅/随行列而止/逶迤而处
B.浮之江湖/食之鳅/随行列而/止逶迤而处
C.浮之/江湖食之/鳅 随行列而止/逶迤而处
D.浮之/江湖食之/鳅 随行列/而止逶迤而处
8.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2)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
9.甲文中的 鱼与乙文中的海鸟生存状态有何不同 海鸟“三日而死”的原因是什么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小题。
被时光雕刻的学费
●朝颜
记不清是第几次看到这样一个母亲的泪了。红红的眼圈里盛满无法言说的疼痛——丈夫伤残,几个孩子都要上学。门前的禾苗泛着青绿,学费却成了难以启齿的伤。“做得很苦时,也不敢跟儿子说,怕他分心。”她的话,像针扎进我心里。
转过身,我仿佛又看见目送我求学的母亲。
那年我怀揣着沉甸甸的学费,第一次走向远方。母亲将装钱的口袋缝得紧紧的。我抬头撞见她泛红的眼睛。我懂得这眼泪的分量:因六角钱的学费,成绩拔尖的母亲止步小学毕业。外婆需要的是“得力帮手”,老师的游说与母亲的哭泣终是徒劳。后来,念过初中的女孩们招工进城,母亲的心一次一次被那些喜气洋洋的面庞刺痛。这种痛,像不断生长的青山一样,绵延了几十年。
后来,母亲终于认命,将挣扎与渴盼喂哺进我和哥哥的生命。直到师范录取通知书打破村庄宁静——我成了全村第一个跳出农门的孩子。于是,那一场送别便被赋予了别样的意味。母亲的手,挥了又挥,她的影子越来越小,终于看不到的时候,我又一次小心地摸了摸兜里的学费,忽然双手捂脸,泣不成声。
1994年8月,因我升学,全村人挤满屋子,不啻盛会。“闺女总算扔掉锄头柄了!”他们感叹。我摊开双手,十个厚茧如眼睛,望穿八年苦读与劳作的岁月。父母的老茧更厚更硬,正如他们那晚的笑,比我还要爽朗,还要灿烂。
父亲酡红着脸一遍一遍为大家添酒。要面子的他,幸得同样贫穷的乡亲倾囊相助,托举起女儿不同的人生。此后几十年,他对村中急难义不容辞。在最困难的时候,是他们给了他勇气,让他看到了光明。
而光的背面,是深渊。
从小学到初中的八年时光里,我不止一次地经历着分离——小伙伴们,一个一个地辍学了。晨读的呼唤、月下的高谈,终被贫穷碾碎。堂姐瑞香初中读了一学期,连住校洗澡的一个桶都买不起,只能黯然归家,十八岁嫁作人妇。
于是最后,整个麦菜岭,只剩下我一个人孤零零行走在求学的路上。又一年开学的时候,我朝母亲伸手要钱。每当这个时候,我总是心怀歉疚,但她从来没有拒绝过我,总咬牙道:“你给我发狠读!砸锅卖铁也供你!”她的话,不止一次像石头一样砸在我的心里。事实证明,在读书方面,我的确让他们骄傲了很久。他们将腰板挺得很直,长期劳累而黧黑的面庞,时常因为我获奖的消息舒展得像清早的嫩叶。
许多年以后,我已在学校担任辅导员。一些好心人,看到了一则关于学校某个学生的报道,于是纷纷来信要求资助贫困生完成学业。我骑车走访无数村落,推荐学生。工资二百元,邮资电话费占大半,仅余五十给父母。自责如影随形,但想到那些艰难挣扎在校园里的孩子,他们无助的眼神就跳到我的信笺上来,倾诉、流淌,一点一点地打动了遥远的心。那些来自远方的汇款单,像飘扬的旗帜,载着希望在九月里飞。
九年义务教育免费的消息来得很迅疾,我几乎没有做好热烈迎接的准备。但从此,我终于停止了多年的忧虑。
如今城区小学不再重复昨日,但新忧滋生:被阳光宠溺的孩子尚未学会珍惜。我常常不得不停下课来,讲述那些被时光雕刻的学费往事。他们或许懂,或许永不懂。
就像今天,我看着那个抹去眼泪的母亲,那个殷勤得让人心生不忍的母亲。其实,即使她什么也不说,我也能懂,但一定不是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懂。
(摘自网络,有删改)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题目富有意蕴,承载着“我”对那段缺少学费的漫长时光的回忆。
B.文章由眼前现实写到童年往事,首尾呼应,结构完整,情感真挚。
C.父母为“我”借债、节衣缩食,可以看出他们对教育价值的认同。
D.文章中插入好心人资助贫困生的情节,破坏了文章的叙事集中性。
11.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
(1)要面子的他,幸得同样贫穷的乡亲倾囊相助,托举起女儿不同的人生。(赏析加点词)
(2)她的话,不止一次像石头一样砸在我的心里。(修辞角度)
12.送“我”求学时母亲和“我”都流泪了,请分析泪中各有什么情感。
13.文中提到“他们或许懂,或许永不懂”,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小题。
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兰花
●黄歆怡
兰科植物拥有高度的基因多样性,这使它们在应对环境变化时具备更强的适应能力,成为植物界中进化程度高、适应性强的类群。然而,它们的进化策略并非追求个体“变大变强”,而是选择了一条独特的路径。
兰科植物的种子策略极具特色。首先,它们采取“广种薄收”的方式,单个成熟果荚可产生多达400万粒种子。如此庞大的数量旨在增加后代存活概率,但实际萌发并长成成熟植株的比例极低。其次,其种子极为微小轻巧,长度通常在0.05至6毫米之间,宽度在0.01至0.9毫米之间,远小于人类头发的直径(约0.08毫米)。该特性使种子能轻易借风力传播到遥远的地方,甚至到达悬崖峭壁等动物难以触及的安全地带,从而拓展生存空间。
更关键的是,兰科植物种子的结构高度简化,缺乏胚乳。这意味着种子自身无法为萌发和早期生长提供营养,属于“弱势群体”。它们萌发须依赖与特定真菌建立共生关系,由真菌提供必要养分和环境条件。此外,种子外种皮表面具有排列紧密的细胞结构,延缓了水的渗透,有助于种子保持轻盈,便于随水漂流或粘附在动物皮毛、鸟类羽毛上进行传播,人类活动有时也会无意中帮助其传播。
这种“变小变细”的策略具有显著的进化优势。小体积不仅有助于避开动物取食,也节省了大量营养消耗。这使兰科植物成功跃居全球植物种类数量第二位(仅次于菊科),证明了该策略的有效性。然而,这种“聪明”的设计恰恰是它们陷入濒危境地的重要原因之一。
该生物学特性的核心问题在于繁殖效率低下且风险高。一方面,缺乏胚乳的种子在脱离原有栖息地、失去共生菌支持的情况下,萌发率极低,导致“广种薄收”,自然更新困难。另一方面,许多兰科植物采取“欺骗性传粉”机制。传粉者的专一性虽能促进生殖隔离和新物种形成,但也带来了巨大风险:传粉完全依赖于传粉者的误判,效率极不稳定。一旦传粉者因环境变化数量减少,或识破了欺骗行为不再访花,授粉成功率便会骤降。
同时,由于兰科植物具有极高观赏和药用价值,在利益驱使下,人类活动构成了更直接的威胁,过度采挖直接导致许多种类的野生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甚至灭绝。全球气候变化则干扰了兰科植物的物候期和生长发育,并可能增加其遭受病虫害侵袭的风险。
如今,兰科植物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亟需采取有效措施来守护这份珍贵的生物多样性。
14.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兰科植物种子须依赖特定真菌,脱离原有栖息地后自然更新极为困难。
B.传粉者数量波动或识破欺骗行为会导致“欺骗性传粉”机制繁殖失败。
C.兰科植物生存危机不仅源于自身繁殖策略的缺陷,更与人类活动相关。
D.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昆虫与特定真菌种类增多,有助于兰科植物的生长。
15.请根据文本概括兰科植物极具特色的种子策略。
16.近期,有人认为:兰科植物培育成本过高,没必要特别保护。请结合本文内容和链接材料点评该观点。
链接材料:
中国文人对兰花的鉴赏与品评由来已久,它早已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我们常常可以在诗画作品和园林建筑中看到它的倩影。
(五)阅读以下材料,完成17-19小题。
材料一:
晚上逛个夜市,就能在小摊前把病看了,近年来,这样的中医药夜市越来越多。从传统的针灸艾灸、拔罐推拿,到手把手教学“八段锦”“太极拳”等养生功法,再到香囊、安神药枕、中药棒棒糖等特色产品,应有尽有。这种方式巧妙融合了传统中医药文化的精髓与现代夜市经济的活力,让中医药以更加接地气的形式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医药夜市大火,是因为中医药未病先防的理念契合了现代人日常健康管理的需求,人们愈发重视通过养生缓解压力,保持身心健康。
随着中医药文化出圈,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科学看待中医药价值,艾灸、拔罐等疗法成为“国潮养生”新时尚。枸杞茶饮、穴位按摩等养生方式既传承了“药食同源”的古老智慧,又满足了年轻人主动调理的健康追求。传统药企则通过推出熬夜护肝茶、蒸汽眼罩等年轻化产品,将中医药融入时尚消费;医保政策覆盖针灸推拿、AI技术实现问诊等创新举措,更降低了中医药的使用门槛。年轻人热衷中医药养生既是文化自信的生动体现,也是传统智慧与现代生活的创新融合。
材料二:
材料三:
年轻人对中医药养生的喜爱,本质是对“中国式健康生活”的认同。中医保健注重根据个体体质差异进行循序渐进的健康管理,主张通过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及中医药手段实现气血调和。
然而,现实中存在滥用及过度依赖中医药的现象:有人为了快速减肥,盲目照搬网络“网红减脂方”,长期饮用含腹泻成分的“刮油茶”,甚至将中医“消脂化浊”曲解为“完全禁食碳水”;有人过分追求保健,大量服用阿胶、人参等补品;有人把“出汗伤气血”等同于排斥所有运动,违背了中医“因人制宜”的科学原则。
因此,对待中医药养生需秉持理性态度,通过专业医师指导或可靠科普平台获取知识,避免陷入误区。
17.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医药夜市通过传统疗法、养生功法等,让中医药贴近日常生活。
B.年轻人热衷艾灸、拔罐,既体现文化自信,也符合现代健康需求。
C.网上问诊现已成为主流,传统中医“望闻问切”的方式已经过时。
D.应理性看待中医药养生,选择专业医师或可靠科普平台获取知识。
18.中医药文化为什么能吸引年轻人 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简要概括。
19.结合材料,判断小薇的做法是否合适,并说明理由。
小薇为瘦身,关注“中医减脂博主”,并每日服用“荷叶决明子茶”减肥;拒绝吃主食,认为“五谷伤脾胃”,还放弃体育锻炼。
三、作文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多亏有小伙伴,让迅哥儿在平桥村的夏日,以月夜航船载满童年的欢愉;多亏有安塞腰鼓,让黄土高原的后生们敲响生命律动,以震天鼓点释放不羁的力量;多亏有桃花源,让陶渊明于阡陌中构建理想国度,以怡然民风寄托隐逸之思;多亏有这些文字,我们得以穿越时空与圣贤对话……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感想 请以“多亏有你”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选文体;不要套作、抄袭,不要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100
200
100
200
100
200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练习
语文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1)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2)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3)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4) 怒而飞 其翼若垂天之云 (5) 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
2.(1)①qū ②衰 ③蓬 ④ tuí
(2)B
(3)正是因为它们各是自己时代的产儿。
3示例一:在阅读《经典常谈》时,我首先通过目录了解全书结构,明确各章主题。基于对历史文献的兴趣,我优先选择《战国策》《史记》相关章节精读,并标注关键人物与事件;对《说文解字》部分,则结合笔记梳理汉字演变脉络。此外,针对《诸子》篇,我重点阅读儒家和道家思想,略读其他学派。遇到晦涩内容(如《周易》),先标记疑问,后续结合资料补充理解。通过选择性阅读,既高效掌握了核心知识,又保持了阅读兴趣。
示例二:我选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例。该书情节连贯且富含哲理性语句(如“人最宝贵的是生命......”),适合“摘抄”经典段落以积累素材,并通过“做笔记”梳理保尔的成长阶段,分析其精神转变。例如,摘抄保尔在病榻上写作的片段,并记录其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帮助深入理解革命者的理想主义。
二、阅读
(一)
4. C (C项不恰当,“一笑翻然”并非强调友人生活的惬意,而是表现其离去的洒脱与突然,甚至隐含无奈。)
5.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明月”以人的情思,表达了自己的别离愁绪,寄托了诗人对友人深深的怀念之情。
(二)
6.(1) ③ (2) 追溯、回到 (3)竟、于是 (4)应当
7. A
8.(1)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
(2)演奏《九韶》作为音乐,备办太牢宴席作为膳食。
9.生存状态:鱼的状态:自由从容,体现自然天性;海鸟的状态:被强行以人类礼仪款待,惊恐忧悲,失去自由。
死因:鲁侯用养人的方式养鸟(“以己养养鸟”),违背鸟的天性,导致其无法适应而亡。
(三)
10. D (解析:D项不正确,好心人资助的情节并非破坏叙事集中性,而是延伸主题,展现教育困境的普遍性及善意的传递。)
11.(1)示例:“托举”以动作喻支持,生动表现乡亲们助力“我”改变命运的力量。
(2)示例:运用比喻,将母亲咬牙供学的决心比作“石头”,形象写出话语的沉重;“砸”字突出“我”内心的震撼与愧疚,体现对母亲艰辛的深刻感知。
12.① 母亲的泪:不舍与期望:为女儿远行而难舍,又寄寓跳出农门的希望;
未竟梦想的投射:忆及自身因贫辍学的遗憾,泪中含复杂欣慰。
② “我”的泪:感恩与愧疚:摸学费时感念父母付出,捂脸痛哭体现沉重心理负担;
责任与压力:意识到求学机会来之不易,泪水中有自我鞭策。
13.“懂”:指部分学生能理解贫困求学的艰辛,珍惜当下教育机会,如文中受资助的孩子。“永不懂”:被“阳光宠溺”的新一代缺乏苦难体验,难以共情;如“殷勤得让人不忍”的母亲,其痛苦非亲历者未必能真正体会。强调教育记忆的代际隔阂,呼吁珍视当下。
(四)
14. D (D项错误,文中提到气候变化会干扰兰科植物物候期并增加病虫害风险,而非“有助于生长”。)
15.兰科植物种子策略的特色:
① 数量庞大:单个果荚产数百万粒种子,以“广种薄收”提高存活概率。
② 微小轻巧:种子远小于头发直径,便于风力、水流或动物传播至偏远地带。
③ 结构简化:缺乏胚乳,萌发依赖特定真菌提供营养,属“弱势群体”。
④ 外种皮特殊:细胞排列紧密,延缓吸水以保持轻盈,适应多种传播方式。
16.反对该观点,理由如下:
① 生态价值:兰科植物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种类第二),其独特繁殖策略具有科学研究价值。
② 文化意义:链接材料指出,兰花是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承载诗画、园林等艺术内涵,保护即传承文化。
③ 现实危机:自身繁殖缺陷(低萌发率、传粉风险)使其更易濒危;人类采挖、气候变化加剧其生存压力,需主动干预保护。
④ 培育成本高的误解:保护≠人工培育,可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控制采挖等措施;长期看,保护生态平衡的效益远高于短期成本。
总之,兰科植物的生态、文化价值不可替代,保护是维护生物多样性和文化传承的必要举措。
(五)
17. C (C项错误,材料一提及AI技术辅助问诊,但并未否定传统“望闻问切”的价值,且材料二显示中医仍强调个性化诊疗)
18.① 形式新颖接地气;② 契合健康需求;③ 文化自信与国潮风;④ 科技与政策支持。
19.小薇的做法不合适,理由如下:
① 滥用寒凉药物;② 极端饮食错误;③ 曲解中医理念;④ 缺乏专业指导
三、作文
20.多亏有你
翻开泛黄的书页,那些文字如星辰般闪烁在记忆的长河中。多亏有这些文字,让我的生命得以与千百年前的灵魂对话,在时光的褶皱里寻得永恒的共鸣。
记得初读《社戏》时,迅哥儿和小伙伴们在月夜下撑船看戏的场景让我心驰神往。"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吹来",这样的文字让童年的欢愉穿越百年时光,在我心中生根发芽。多亏有鲁迅的文字,让我懂得最朴素的快乐往往来自最纯真的情谊。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一群孩子的欢声笑语竟能如此动人,这让我开始珍惜身边每一个平凡的瞬间。
在成长的迷惘时期,是《安塞腰鼓》中那些"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的后生们给了我力量。他们的鼓点"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这何尝不是对生命最热烈的礼赞?每当我面对困难想要退缩时,脑海中就会浮现黄土高原上那些跃动的身影。多亏有刘成章的文字,让我明白生命就该如此奔放热烈,就该在逆境中迸发出最耀眼的光芒。
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则为我构筑了一个精神家园。"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世外桃源,不正是每个疲惫灵魂的向往吗?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更需要这样的文字来安放浮躁的心灵。多亏有这些文字,让我懂得在追逐梦想的同时,也要守护内心的宁静。
如今,每当我翻开一本好书,就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不同世界的门。多亏有这些文字,让孤独的个体得以在浩瀚时空中找到知己,让平凡的生活因思想的碰撞而熠熠生辉。它们像一盏盏明灯,照亮我前行的道路;像一位位良师,指引我思考的方向;像一个个挚友,陪伴我度过人生的春夏秋冬。
文字是时光的琥珀,封存着人类最珍贵的情感与智慧。多亏有这些文字,让我们得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更远的风景,让有限的生命得以在无限的时空中延续。这大概就是阅读最动人的意义——让我们在字里行间,遇见更好的自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