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监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监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机密★启用前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监测
高一年级历史
(考试时间:100分钟总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时,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笔或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学家在某河流下游发现一处古村落遗址,出土的莎草纸文献记载:每年泛滥的河水退去后,村民需按法老官吏的指令重新丈量土地,并将部分收成上缴粮仓。据此判断该河流是
A.尼罗河B.黄河C.恒河D.幼发拉底河
2.能佐证“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汇聚各地学者发展天文学和医学B.传播中国造纸术和印度数字
C.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等地D.《罗摩衍那》在世界广泛流传
3.地图是历史的空间密码。对下图蕴含的历史信息解读准确的是
A.西方殖民主义者将世界瓜分殆尽B.麦哲伦船队已用实践证实了“地圆说”
C.英国“海上霸主”地位无可动摇D.西班牙、葡萄牙争夺殖民地矛盾尖锐
4.莎士比亚(1564-1616年)的作品中常常探讨命运的无常和人类的抗争。例如,在《李尔王》中,李尔王的悲剧不仅揭示了人性的弱点,更表达了对命运无常的深刻感慨。该作品
A.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B.反对追求现世幸福生活
C.预告大航海时代到来D.揭露君主立宪制的弊病
5.中世纪至18世纪的法国,猫常被视为邪恶象征遭到厌弃;大革命后,有文人公开赞美猫的独立精神,到19世纪中期,中产阶级家庭饲养宠物猫蔚然成风。这种变化反映了
A.大革命使养猫成为社会风尚B.宗教改革削弱天主教会权威
C.启蒙思想传播对旧观念冲击D.海外贸易推动社会风俗进步
6.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上,代表们激辩如何防止“多数暴政”与“权力僭越”。最终宪法第一条第九款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联邦官员未经国会批准不得接受外国君主任何礼物、薪酬、官职或爵位。”这一条款的制定意在
A.践行三权分立原则B.捍卫共和政体根基
C.废除黑人奴隶制度D.平衡两党间的利益
7.下图数据变化可用来佐证英国
A.人口总量逐渐减少B.农业发展呈现衰退趋势
C.手工工场得到发展D.两次工业革命顺利开展
8.1947年,马克思的故居被辟为博物馆,其中一个展室的主题为“转折点1848年”。将1848年作为“转折点”的理由是马克思
A.开始组织工人武装起义B.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C.尝试建立首个工人政权D.提出了剩余价值学说
9.下表内容共同反映出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时间 主要特征 代表事件
19世纪中叶 以下层人民起义和反侵略为主 波斯巴布教徒起义;中国太平天国运动
19世纪晚期 下层人民起义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为主 越南安世农民起义;中国戊戌变法
20世纪初 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高潮 伊朗立宪革命;土耳其革命;辛亥革命
A.侧重官民的合作B.具有落后性、时代性
C.存在地区独特性D.呈现渐进性、阶段性
10.目前,俄罗斯国内对十月革命评价不一:有人认为十月革命是布尔什维克利用俄国的混乱局势阴谋策划的政变;有人认为十月革命对于俄罗斯和全世界都具有革命性的影响。这说明
A.时代越近的历史评价越客观B.历史评价受文化程度高低的影响
C.政治立场影响对历史的认识D.多数人的观点更能反映历史真相
11.1927年,苏联缺乏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50%的人是文盲,国防力量也比较薄弱,到1933年,苏联建成了1500多个现代化大型工业企业,机床制造、精密仪器等新兴工业部门也初具雏形。上述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B.一五计划的实施
C.采用了新经济政策D.农业集体化开展
12.“......美国和大英帝国的个别公民到处都可以享受的自由,在许多的国家里是不存在的,其中一些是十分强大的国家。”丘吉尔1946年所发表的这段演说主要针对的国家是A.苏联B.德国C.日本D.法国
13.近年来,国内的豆包、文心一言、通义干问、Kimi、DeepSeek等在不同的领域和应用场景中展现出了强大的功能和潜力。这反映了
A.航空航天技术的创新B.生物科学技术的突破
C.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D.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14.2025年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2024年非洲经济发展报告》。报告指出,尽管非洲大陆面临诸多挑战,但非洲,一是有年轻的人口,二是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三是有增长的区域市场,四是有丰富的投资机会,五是有活跃的区域合作。报告反映出
A.经济组织内部合作方式的拓展B.多极化在非洲经济领域的实现
C.区域经济集团的不断分化重组D.非洲具有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
15.二战后,西欧经济逐步得到恢复与发展,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经济协作范围更加广阔,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大大加强。出现了许多大型的跨国公司,特别是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六国的经济联系变得更加密切。这说明欧洲走向联合是
A.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B.源于共同的文化基础
C.抗衡美苏势力的需要D.欲联合第三世界国家
16.21世纪以来,国际局势总体趋于缓和,但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不足,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据此可知
A.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B.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增强
C.世界单极化进程加快D.和平与发展仍然面临挑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分别为14分、12分、13分、13分,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在中古西欧,庄园经济在9世纪逐渐流行开来。起初,庄园规模较小,主要满足领主和佃户自身的生活需求。庄园内土地分为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农民需先在领主自营地劳作,完成劳役后才能耕种自己的份地,劳役时间通常较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到11世纪,部分庄园规模不断扩大,农业生产更加多样化,一些专业的手工业生产区域,如纺织作坊、铁匠铺等也先后出现了。一些庄园开始与外部进行有限的贸易,用农产品和手工制品换取盐、铁等稀缺物资。13世纪时,由于人口增长,劳动力相对充裕,部分农民通过缴纳货币地租替代劳役地租,庄园主也倾向于将部分自营地出租,收取货币租金。这一时期,城市的兴起对庄园经济产生了冲击,一些农民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离开庄园前往城市,庄园经济出现了松动迹象。
-摘编自马克垚《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9-13世纪西欧庄园经济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9-13世纪西欧庄园经济变化产生的影响。(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主要作品或文件 主要作者或颁布机构 II相关史事
A.《马可·波罗行纪》 B.《人权宣言》 C.《天体运行论》 D.《九十五条论纲》 E.《神曲》 F.《论法的精神》 G.《权利法案》 H.《独立宣言》 马可·波罗 国民议会 哥白尼 马丁·路德 但丁 孟德斯鸠 国会 大陆会议 ①宗教改革 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③文艺复兴 ④近代科学兴起 ⑤美国独立战争 ⑥新航路开辟 ⑦法国大革命 ⑧启蒙运动
(1)从表的1栏中选出三项信息与II 栏中的史事进行正确配对。(参照示例如:A ⑥,示例不得作为答案)(3分)
(2)从已配对的三组信息中提炼一个主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主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符合逻辑,表达清晰)(9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19世纪初的曼彻斯特,棉纺织厂里蒸汽机的轰鸣声昼夜不息。工人家庭举家迁入城市,在工厂周边拥挤的棚户区落脚。童工在机器间穿梭,日工作超12小时;工厂主则驾驶新式马车往返于郊区别墅与市中心交易所。煤炭燃烧的浓烟笼罩天空,但没人质疑这种“进步”-它让英国棉布倾销全球,日不落帝国由此奠基。
-摘编自艾瑞克·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
材料二
19世纪末的欧洲,电话缩短了时空距离,电灯照亮了城市夜晚,德国拜耳公司发明阿司匹林使人均寿命显著提升。流水线生产让汽车走入中产家庭,女性打字员成为新兴职业。然而,光鲜的现代性背后浸染着阴影:非洲刚果的橡胶园里,殖民者的皮鞭下回荡着强制劳动者的呻吟;伦敦东区的贫民窟中,潮湿的地下室蔓延着肺结核的死亡气息,童工苍白的脸庞与工厂主华丽的马车形成刺目对比。繁荣的齿轮,始终在文明与野蛮的双轨上碾过历史的尘埃。
-摘编自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等
(1)根据两则材料,分别指出两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技术突破及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6分)
(2)根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工业革命如何重塑社会结构,并概括其引发的主要社会问题。(7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首次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军事冲突,也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格局。......1919年1月,一战战胜国召开了巴黎和会,建立起世界新秩序-凡尔赛体系。这个体系为了维护主要战胜国的利益,对战败国领土及其殖民地进行再分割,尤其是对德国进行了严厉的惩罚。法国陆军元帅福煦在听到和约内容后就作出了神奇的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结果不到20年,凡尔赛体系就在大萧条和纳粹党崛起的轮番冲击下摇摇欲坠,最终在德国闪击波兰的战斗中土崩瓦解。
摘编自范主《时间的战争:五百年钟表博弈史》
材料二
雅尔塔体系具有相当的历史进步性......由由于雅尔塔体系是建立在美苏力量相对平衡的基础之上,因此双方都认识到要尽力避免冲突。西方不能再采取明目张胆的武装干涉,这有利于欧亚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产生。雅尔塔体系将原法西斯国家转变为资产阶级民主国家,从而埋葬了发动世界大战的重要根源。它所确立的联合国安理会的“大国一致”原则,使任何一个大国要想发动战争都受到约束。各国人民与政府的维护和平、控制战争的意识都上升到了空前的高度。在雅尔塔体系下,西欧在衰落中走向复兴中国的政权更迭使亚太地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亚洲和非洲新独立的民族国家中产生了中立主义势力,这些成为冲击大国强权政治的民主力量。
摘编自徐蓝《试论雅尔塔体系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1)对比材料一、二,概括凡尔赛体系与雅尔塔体系在处理战败国问题上的主要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凡尔赛体系“土崩瓦解”的必然性。(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雅尔塔体系的“历史进步性”。(6分)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监测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A B D A C B C B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C B A D D A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分别为14分、12分、13分、13分,共52分。)
17.(14分)
(1)变化:庄园规模由小变大;经济结构从以农业为主向农业与手工业结合转变,且出现专业化生产区域;地租形式从以劳役地租为主向货币地租转变;与外部经济联系从相对封闭走向有限贸易;庄园经济稳定性受到冲击,出现松动迹象。(任意答出2点即可,4分)原因:生产力的进步;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兴起;农民争取权益的斗争。(任意答出 2点即可,4分)
(2)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提高了生产的专业化程度,丰富了产品种类;货币地租的流行,加速了货币流通,推动了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外部贸易的增加,加强了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农民前往城市,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壮大了市民阶层力量,推动了社会结构的变化;庄园经济的松动,为西欧向近代社会转型奠定了经济基础,冲击了传统的封建等级制度。(6分)
18.(12分)
(1)配对:B-⑦,C-④,D-①, E-③, F-⑧, G-②, H-⑤。(配三项即可,3分)
(2)示例1:选择这组信息E-③,D-①, F-⑧;
主题: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1分)
观点:人文主义思想的不断深入发展,推动了西欧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1分)
阐述:欧洲中世纪时期,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中世纪后期,以但丁为代表的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人文主义者宣扬人、人性,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地位。以马丁·路德为代表的宗教改革使人文主义进一步得到了传播,使人的认识与信仰开始脱离,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和天主教会。到启蒙运动时期,以孟德斯鸠为代表的思想家们将人的认识与信仰自觉脱离,人文主义发展到了理性主义阶段,即反对教会的权威和迷信,提倡“天赋人权”,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建立法治社会,构想了未来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蓝图。(6分)
总之,人文主义不断深入的发展推动了西欧的思想解放,还为后来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1分)
示例2:选择这组信息G-②, B-⑦, H-⑤;
主题: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1分)
观点:欧美主要国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起民主制度。(1分)
阐述: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以及资本主义的发展,欧美主要国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起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例如,英国通过 1640到1688年资产阶级革命,最终于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1789年法国大革命颁布了《人权宣言》,强调天赋人权,指导了法国大革命的方向;而 1776年美国发表的《独立宣言》为美国独立战争提供了理论基础,美国最终独立并确立了资本主义民主政体。( 6分)总之,欧美主要国家通过系列革命确立了民主制度,推动了人类民主化进程。( 1分)
19.(13分)
(1)第一次,重要技术:蒸汽机(机械化生产),影响:城市化加速(人口迁入城市);工作时间长、条件恶劣(童工超时劳动);第二次,重要技术:电力(电灯 /电话)、化学工业(阿司匹林),影响:生活更加便利(照明、通讯);健康水平提升(寿命提升);职业多样化(女性打字员、汽车普及)。( 6分)
(2)重塑世界:阶级分化加剧(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对立);新阶层(中产阶级)诞生、壮大;女性参与职场;全球分工。(4分)社会问题:劳工剥削(童工、超长工时、工作条件恶劣);殖民压迫;生态环境恶化;疾病传播。(3分)
20.(13分)
(1)差异:凡尔赛体系是单边惩罚(战胜国强权主导)、排斥战败国,而雅尔塔体系是合作改造(美苏平衡制约)、多国协商(3分);必然性:体系本身不合理;民族复仇情绪,对德国的极端惩罚催生民粹主义;经济恶性循环,巨额赔款导致德国通胀与大萧条,为法西斯势力提供温床;机制失效,国联缺乏强制力,无力制止侵略。(任意答出 2点即可,4分)
(2)在整体上维护了世界的和平状态(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推动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亚非拉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民主化(孕育了世界格局多极化)。(任意答出 3点即可,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