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9张PPT)从你我做起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防范疫情作者:钟华论素养目标Proficiency Target了解2020年中国抗疫的重大事件,学习社论文体,理解中国抗疫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原因。01分析文章写作思路、写作手法以及语言特点,品味文中富有诗意、饱含情感的语句。02理解并传承中国人民在抗疫行动中体现的“百折不挠、众志成城、甘于奉献、命运与共”的精神品格。03己亥末,庚子春,荆楚大疫,源食野,恰逢年节,染者数万计,众惶恐,举国防,皆闭户,街无舟车,巷无人烟,以隔新冠。南山镇守江南都,率白衣郎中数万抗之,时九州一心,青丝,白发,皆身先士卒;布衣,商客,皆争先解囊;政医兵者扛鼎逆行为之勇战矣,能者皆竭力之。月余,疫尽去,华灯初上,国泰民安!新课导入这篇新冠文言文在2020年疫情期间火遍网络媒体,钟南山院士带领着无数白衣天使奋战在疫情一线,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板块一文学常识PART 01作者介绍钟华论由新华社领导直接指挥、集中全社评论骨干力量打造的重要政论栏目,于2019年创办。“钟华论”聚焦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打造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重磅评论,实现文字、视频、图片、金句海报的全媒呈现,彰显新华社评论的权威性、传播力和影响力。任仲平“人民日报重要评论”的谐音缩写。“任仲平”他是一群人的新闻理想,是一张报纸的社会责任。作者介绍钟 声《人民日报》以此为笔名的国际评论,是“中国之声”的简称,把“中”字改成“钟”,取“警世钟声”的寓意。作为中国的权威媒体,人民日报有义务对一些重要的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针对一些国际社会的不实指责进行反驳。知识链接新华社是中国最权威的新闻机构。正部级单位,由国务院直接管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通讯社,政府层面上最权威的信息发布者,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媒体大多都需以新华社发的信息为基础,理论上中国的新闻,要以新华社为准,同时新华社也是法定的新闻监管机构。人民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人民日报1948年6月15日在河北省平山县里庄创刊,由《晋察冀日报》和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而成,为中共中央华北局机关报,同时担负党中央机关报职能。毛泽东同志亲笔为人民日报题写报名。194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随党中央迁入北京(时称北平)。1949年8月1日,党中央决定人民日报为党中央机关报,并沿用1948年6月15日的期号。知识链接“钟华论”出手,必是大事。“钟华论”聚焦重要思想、重大事件、重要节点发声定调,彰显了新华社评论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受众点赞“既有政治高度,又有思想深度,还有人性温度”“写出了人民心声”。知识链接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1949年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湖北武汉市等地近期陆续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全力做好防控工作。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知识链接冠状病毒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类病毒,因该病毒形态在电镜下观察类似王冠而得名。目前为止发现,冠状病毒仅感染脊椎动物,可引起人和动物呼吸道、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疾病。新型冠状病毒2019新型冠状病毒,即“2019-nCoV”, 因2019年武汉病毒性肺炎病例而被发现,2020年1月12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冠状病毒是一个大型病毒家族,已知可引起感冒以及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等较严重疾病。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文体知识事件通讯是报道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事件的通讯。它具体完整地记叙事件发生发展的情况和过程、原因和结果、意义和影响。事件通讯的题材非常广泛,既可以报道重大事件,又可以叙写“凡人小事”;既可以赞颂先进事物,又可以批评错误倾向。人物 通讯 典型人物, 同一人物不同事件 相比消息,时效性较弱,综合性较强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表达某种精神思想,或讴歌或批评事件 通讯 典型事件, 同一事件不同角度板块二整体感知PART 02肆虐 淬炼 勒出罹难 殉职 创痛疟疾 号泣 溯源谆谆 沉疴 如履薄冰好高骛远 给予 秉持祈福 九省通衢 琅琅nüèxùnsùwùqílí nàncuìchuāngzhūn zhūn jǐ yǔqúháolēinüèkēbǐnglángbó字词积累字词积累众志成城:大家同心协力,就像城墙一样的牢固。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就能克服困难。高瞻远瞩:站得高,看得远。比喻眼光远大。坚如磐石:像大石头一样坚固。形容不能动摇。沉疴积弊:拖延长久的重病;难治的病。休戚相关:形容关系密切,利害一致。审时度势:仔细研究并估计时势的特点和变化。令行禁止:下令行动就立即行动,下令停止就立即停止。形容法令严正,纪律严明,执行认真。蔚然成风:比喻事物盛极一时,成为风气。题目解读主标题“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是一个介词短语,副标题“2020中国抗疫记”则交代了文章所写的具体内容。两个标题结合在一起,意思是2020年中国成功战胜新冠肺炎疫情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必将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由主副标题构成文章的主体部分是从哪几个层次来报道2020中国抗疫这一事件的?层次梳理第一层:从社会制度的优越性方面来揭示中国抗疫取得胜利的原因(第一、二、三节)第二层:从理念、科学方面来探索抗疫胜利的做法(第四、五节)第三层:从总结反思角度来报道抗疫的经验和教训(第六、七节)文章行文线索是什么?文章是如何将线索贯穿全文的?层次梳理本文的行文线索是2020年中国抗疫的历程。作者沿着这条线索,依次叙述了抗疫过程中的决策部署、各方支援、精神展现、救治理念、科学防治、反思改进以及国际担当等方面的内容,将众多的人物、事件、理念等有机地串联在一起,全面而系统地展现了中国抗疫的全貌。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篇通过描绘疫情突袭的严峻形势,引出中国在党中央领导下展开抗疫行动这一内容。接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展现党中央的领导力、组织动员力和执行力在抗疫中的重要作用;二是描述各方力量对武汉、湖北的支援,体现全国一盘棋的制度优势;三是讲述抗疫过程中展现出的中国精神以及其内涵;四是强调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理念在抗疫救治中的体现;五是回顾抗疫中科学防治的实践;六是对疫情防控进行反思并提出改进方向;七是阐述中国在全球抗疫中的担当与国际合作。最后总结全文,以武汉黄鹤楼重新开门迎客等场景展现中国抗疫后的生机,回顾历史上庚子年的磨难,强调中华民族在磨难中愈挫愈勇,不会被困难阻挡前进的步伐。结构思路板块三探究文本PART 03文章开头写了什么内容?有何作用?01探究文本开头部分写了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团结一心,英勇抗疫,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写下了悲壮雄伟的篇章。这部分是全文的总纲,总述抗疫取得的成果,领起下文。探究文本这幅照片展示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民众举着写有“不死”两字的旗帜。作者以此说明,武汉人民在面对各种困难时,都表现出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从而引出下文对民族精神的讴歌。1938 年抗战期间,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在武汉街头拍下一张照片——民众纷纷举起旗帜,其中一面醒目地写着:“不死!”“当、当、当……”不久前,关闭了近百日的黄鹤楼重新开门迎客,来自各行各业的战“疫”代表一起敲钟祈福。钟声,传递的是信心,是希望,是一座城市渡尽劫波再出发的精气神。探究文本这一自然段处于通讯文本的结语部分,强调黄鹤楼敲钟鸣响,武汉渡尽劫波再焕发出勃勃生机,与通讯开头部分对黄鹤楼雄姿和武汉疫情的描写内容形成呼应,使全文首尾照应,结构严谨。探究文本中国取得抗疫重大战略成果的原因是什么?01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党的领导、制度道德优越性四面八方的支援与人民的不屈精神、医护人员的生命至上的价值取向以及科学防治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合作抗疫外因探究文本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带给我们哪些永恒的财富?02抗疫精神“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抗疫斗争中,我们积累了重要经验,收获了永恒的财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一个民族之所以伟大,根本就在于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都从来不放弃、不退缩、不止步,百折不挠为自己的前途命运而奋斗。品味语言文章在叙述中运用了许多富有诗意,饱含深情的句子,名言、诗句、格言式的句子穿插其间,使文章不仅充实、厚重,还具有一种荡气回肠、打动人心的力量。请找出一些句子并进行诵读赏析。品味语言赏析寒冬再漫长,也阻挡不了春天的脚步。化用英国诗人雪莱的诗句“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同时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寒冬象征着困境,而春天象征着生机与希望。“阻挡不了”说明困难总会过去,希望必将到来,这句话表现了中国人民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念和面对困境的乐观精神。品味语言“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面对来势酒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党中央沉着应对、果断决策。赏析此句引用韩愈《进学解》中的语句,原意为指导异端学说就像防堵纵横奔流的各条川河,引导它们东注大海;挽救儒家学说就像挽回已经倒下的宏大波澜。用在此文中,高度赞扬了中国共产党在面对疫情时的果断决策,将疫情像防堵百川一样地防控着,于全国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为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抗击疫情立起了主心骨。品味语言赏析隔一座城,护一国人。简洁有力的格言式语句体现了党中央的英明决策和武汉人民识大体顾大局付出的巨大牺牲。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科学部署下,我们发挥制度优势,举全国之力打好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守住全国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品味语言赏析武汉,从来不是一座“孤岛”;湖北,从来不是孤军作战。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抗疫期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感人场景,无数热血儿女奔赴武汉和武汉人民一起战斗。此句为对称句式,作战”一词,展现了疫情的严峻性。“从来不是”加强语气,突显了全国一盘棋的特点,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高度赞扬了中国人民团结一心,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作风。品味语言赏析恩格斯说:“为了进行斗争,我们必须把我们的一切力量拧成一股绳,并使这些力量集中在同一攻击点上。”引用恩格斯的话强调团结的力量和作用,高度赞扬中国人民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作风,肯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名言的使用使得文章的观点更有说服力。品味语言赏析岁月静好,只因有人负重前行;稳若泰山,源手根基坚实如铁。采用对称句式,有节奏感、音韵美,指出抗疫能够取得重大成果的原因在手觉带领人民上下一心,奋起战斗。运用比喻,将中国共产党比作坚实的铁,写出了人民对党和国家的高度信任与赞扬。语言富有诗意,又饱含感情,表明抗疫能取得巨大成功的关键在于党领导人民上下一心,奋力向前。品味语言赏析灾难,是观照一个民族灵魂的镜子。运用比喻的手法,将灾难比作镜子。镜子是我们用来审视自己,反省自己的参照物。而灾难也是反映一个民族精神品格的参照物。抗疫时期的一幕幕感人场景,展现了新时代中国人民的精神品格,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作用。这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中华民族披荆斩棘、奋勇向前的力量之源。通过这次疫情,让全世界看到了我国人民的时代精神,但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疫情警示我们,应增强忧患意识,破除沉疴积弊。面对灾难我们应该反思和改变。品味语言从白衣战士冲锋在前的身影里,人们看到了“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英勇无畏;从无数普通人坚守岗位的执着中,人们看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从八方驰援的物资洪流中,人们看到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血脉深情; 从方舱医院里“读书哥”的淡定中,人们看到了“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乐观豁达。赏析采用大量诗句诠释抗疫期间中国人民时代精神的丰富内涵,诗句的使用丰富、充实了文章内容,一连串的排比增强了语言气势,写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和热爱,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热情礼赞。品味语言从加强病毒溯源、传播力、传播机理等研究,到跟踪病毒变异情况及时完善防控策略和措施;从多学科力量联手进行药品和疫苗研发,到坚持分类施策、因地制宜;从“健康码”“云办公”等助力防疫,到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赏析运用排比、引用、比喻等手法,回顾中国抗击疫情实践的发展过程。指出始终坚持“科学防治”的理念,彰显了科学抗疫的理性思考,揭示了“科学防治”是中国抗疫取得胜利的关键。品味语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互帮互助,“青山一道,同担风雨”的携手前行,不断给各国人民带来温暖与力量。赏析“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意思是“我们不在同一个地方,未享同一片山川”,“青山一道,同担风雨”意思是“两地青山同承云雨,一轮明月之下,我们又何曾身处两地”。引用+对称句式,表现全世界人民互帮互助、携手前行带来温暖与力量,增强文章的典雅厚重之感!板块四归纳总结PART 04作者安排课文主体部分顺序的依据是什么?各部分关系是怎样的?01依据是由宏观到具体,由内因到外因,突出了我们国家抗疫成功的主要因素。党的领导是抗疫成功的根本保证;四面八方的支援与人民的不屈精神、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以及科学防治效果显著,都是党的正确领导的具体体现。抗疫的成功说明了我们国家的治理模式是成功的。合作抗疫虽是外因,但在战胜疫情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归纳总结本文在叙述中运用了倒叙手法,请分析一下其好处。02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引人入胜,避免叙述的平板和单调。造成悬念,引发读者对文章的思考。倒叙打乱事件发展的顺序,使故事更加惊心动魄、扣人心弦。归纳总结写作特色 ①多角度、分层次地叙述,呈现出全面性和立体感文章没有按照常见的顺序展开叙述,而是站在全局的高度,以方方面面的事实为基础,带领读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认识和理解这场伟大的抗疫斗争。②善用名言、诗句、格言式句子,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作者在叙述中,善于运用富有诗意、饱含深情的语句表达观点和情感,尤其是名言、诗句和格言的句子穿插其间,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写作特色 ③将回顾与总结、记事与思考融为一体,呈现出厚重感和深刻性本文没有多着墨记叙具体的时间或讲述人物事迹,而主要运用综合叙述的方式,沿着文章的内在思路,概述大量的人和事,并发掘其中的意义与价值。这样的特点与文章的写作目的是紧密关联的。作为一篇在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背景下的总结性综合报道,文章的侧重点不是对抗疫斗争中的人物、事件进行具体报道宣传,而是更多地从总体上概括各方情况,并提炼规律性因素,从而深刻地认识抗疫斗争。文章主旨文章全面、客观、立体地报道了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这一事件,揭示了中国抗疫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表现了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彰显了科学抗议的理性思考,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礼赞,对中国人民高尚品格的歌颂,对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变革的深入思考。板块五当堂检测PART 05当堂检测1. 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总书记还先后赴北京、武汉、浙江、陕西等地______调研,就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及时作出部署。(2)当相信科学、依靠科学、使用科学_______我们应对风浪侵袭就有了理性的“压舱石”。(3)_______5月9日24时,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82901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78120例,治愈率达到94%以上。A.考查 风靡一时 截止B.考察 蔚然成风 截至C.考察 风靡一时 截止D.考查 蔚然成风 截至B解析:考查: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行为、活动)。考察:指实地观察调查;细致深刻地观察。根据语境,总书记先后赴多地观察调查情况,故选用“考察”。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褒义词,不可用于贬义。风靡一时:今指某种事物或思想在某一个时期普遍流行。根据语境,“我们”对科学的认识是逐渐深入的。故选用“蔚然成风”。截至:截止到(某个时候)。例如,报名日期截至本月底。截止:(到一定期限)停止。例如,报名在昨天已经截止。横线后有时间点,故选用“截至”。当堂检测2.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汉人民面对疫魔“不服周”。方言“不服周”的使用,体现了武汉人民的不服气、永抗争的精神。B.“抗疫,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对全党全社会的一次大考。”此句把两次大考比作疫情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引出后文的“反思”和“改变”,便于生动展开论述。C.“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引用诗文,是形容疫病流行的惨状。与黑死病、霍乱、疟疾等的疫病抗争贯穿着人类文明进程。在与之斗争中,多少生灵惨遭涂炭,多少文明因此被毁。D.第八章节运用了排比、比喻、反问等多种修辞,颂扬了中华民族面对困难愈挫愈勇的品格,表达了对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D解析:第八章节没有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新冠病毒主要传播途径之一是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因此,有些人认为,只要戴上了口罩,就能预防感染此类病毒。事实上,新冠病毒还可以通过密切接触或者气溶胶传播。当然,佩戴口罩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在佩戴口罩前,一定要先了解口罩。①_____,常见的如N95口罩、医用口罩、棉布口罩、防尘口罩等。医用口罩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它结合了医用外科口罩和颗粒物防护口罩的优点,可以过滤掉空气中的各种颗粒物,同时也可以阻断飞沫和血液等分泌物,②_____。N95口罩属于颗粒物防护口罩,可以更有效地预防各种携带新冠病毒的飞沫。其他类型口罩的效果可能会差一点,甚至起不到预防的作用。所以,如果选择错了口罩,可能会让病毒有可乘之机。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掌握正确的佩戴方法。戴口罩时要保证口罩和面部相贴合,比如N95口罩的鼻夹要紧贴在鼻子上。如果是医用口罩,要仔细地调整铁丝,③______,这样可以防止病毒进入呼吸道。这往往也是人们容易忽视的,应特别注意。当堂检测当堂检测3.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①口罩有多种类型②有效地预防新冠病毒入侵③使其与鼻梁紧贴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①处,根据前文“我们在佩戴口罩前,一定要先了解口罩”可知,此处是要介绍口罩;再根据后文“常见的如N95口罩、医用口罩、棉布口罩、防尘口罩等”可知,此处应是介绍口罩的种类,故可填写“口罩有多种类型”之类的语句。②处,根据“可以过滤掉空气中的各种颗粒物,同时也可以阻断飞沫和血液等分泌物”可知,此处讲的是口罩的作用,语段讲的是“新冠病毒”,故此处可填写“有效地预防新冠病毒入侵”之类的语句。③处,根据“戴口罩时要保证口罩和面部相贴合,比如N95口罩的鼻夹要紧贴在鼻子上”和“要仔细地调整铁丝”可知,调整铁丝也是为了让口罩和鼻子贴得更近,故此处可填写“使其与鼻梁紧贴”之类的语句。当堂检测4. 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5个字。①不是戴上口罩就可以预防新冠病毒。(或:新冠病毒的传播方式不止有一种。)②不能选择错误的口罩。不能忽视口罩的正确佩戴方法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和选用句式的能力。根据第1段中的“事实上,新冠病毒还可以通过密切接触或者气溶胶传播”可知,该段强调新冠病毒的传播方式不止有一种,因此戴口罩并不一定能够全面预防病毒。第2段主要介绍口罩的种类,说明预防新冠病毒不能选择错误的口罩。第3段主要讲的是“我们还要掌握正确的佩戴方法”,说明不能忽视口罩的正确佩戴方法。从你我做起谢谢观看防范疫情作者:钟华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