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7张PPT)反对党八股毛泽东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的主要著作收在《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选》。他创作的各类作品大多气魄雄浑、波澜壮阔,记载着诗人近半个世纪的革命生涯,有着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学习目标1. 了解政论文的基本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2. 学习本文分项列举、边破边立的写作方法。3. 领会本文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语言风格。政论文是从政治的角度阐述和评论当前重大事件和社会问题的议论文,形式多样,范围广泛,具有一定的政治倾向。凡是对时政问题进行议论说理的文章,都可以属于政论文的范畴。政论文的特点:讲求确切、严谨,富有鼓动性;词语多具宏观性,频繁使用政治术语;句型单一,连接成分少,句与句之间无明确的逻辑关系。◎ 文体介绍 政论文◎ 文体介绍 驳论文驳论文这种文体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驳论是跟立论紧密联系着的,因为反驳对方的错误论点,往往要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论点,以便彻底驳倒错误论点。◎ 生字正音①量体裁衣 ②可憎 ③滥用④蹩脚 ⑤接洽 ⑥芒硝⑦寅卯 ⑧檄文 ⑨恐吓liàngyín mǎobiélànqiàxízēngxiāohè◎ 词语释义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量体裁衣:按照身材剪裁衣裳,比喻根据实际情况办事。无的放矢:没有箭靶乱射箭,比喻言语、行动没有明确目标或不切合实际。原形毕露:本来的面目完全暴露(含贬义)。装腔作势:故意做作,装出某种情态。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难以理解。对牛弹琴: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对外行人说内行话。现在也用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枯燥无味:形容单调,呆板,没有趣味。津津有味:感到很有滋味,很有趣味。夸夸其谈: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 结构梳理全文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结构形式,分为三个部分。反 对党八股第一部分1第二部分2~9第三部分10提出中心论题:“党八股”的坏处。陈列“党八股”的罪状。阐明反对“党八股”的意义。陈列出“党八股”的罪状,并分析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批判?党八股罪 状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装腔作势,借以吓人无的放矢,不看对象语言无味,像个瘪三甲乙丙丁,开中药铺不负责任,到处害人流毒全党,妨害革命传播出去,祸国殃民后果态度内容语言目的动机形式从表现、根源和危害等方面层层深入,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重点研读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分析课文是怎样论述“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的?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提出论点分析论点得出结论空话连篇,言之无物分析“空话”的两 种 表 现战争时期尤其需要有内容的文章,最不应该,最要反对的是言之无物的文章。一是“长而空”二是“短而空”原因举例论证举例《资本论》引用俗语说明“做什么事情都要看情形办理”思考:第二自然段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具体分析。①比喻论证②引用论证③举例论证④对比论证⑤破立结合如:举《资本论》为例,说明“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如:斯大林在七月三日发表的简短而凝练的演说,与“我们老爷”的长文章形成对比如:把长而空的文章比喻成“懒婆娘的裹脚布”如:引用俗语“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等。破:驳斥,否认错误观点 立:立论,树立正确观点破立结合是指先论证正面的观点,再批驳反面的观点;或先批驳反面观点,再论证正面观点。无论是先立后破、先破后立,还是边破边立,文章所驳斥的错误观点都应是文章所立论点的对立面。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论点分析论点得出结论空话连篇,言之无物分析“空话”的两 种 表 现战争时期尤其需要有内容的文章,最不应该,最要反对的是言之无物的文章。一是“长而空”二是“短而空”原因举例论证举例《资本论》引用俗语说明“做什么事情都要看情形办理”破破立反 对党八股第一部分1第二部分2~9第三部分10提出中心论题:“党八股”的坏处。陈列“党八股”的罪状。阐明反对“党八股”的意义。破破立◎ 分析理解在论述党八股的第三条罪状里,作者以“对牛弹琴”作比,讥讽的是什么 以“射箭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作比,所主张的又是什么 “对牛弹琴”讥讽的是写文章不看对象的人。“射箭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所主张的是写文章做演说要看对象看听众。◎ 分析理解课文论述党八股第六条罪状的内容与前后文有什么联系?这段内容主要讲写作态度和造成后果的问题,在整篇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不负责任”是产生上述五条罪状的根源。 “到处害人”则是它的必然结果。具体内容就是第七条罪状“流毒全党,妨害革命”和第八条罪状“传播出去,祸国殃民”。◎ 本文的语言特色①本文语言的生动活泼,充分体现在词语的运用上。一是采用了大量的谚语,例如“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二是采用歇后语,例如“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三是采用成语,例如“装腔作势”“无的放矢”“对牛弹琴”“莫名其妙”“津津有味”“祸国殃民”;四是采用文言词语,例如“得胜回朝”“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文人学士”;五是采用方言词语,例如“瘪三”“蹩脚”。这些词语的恰当运用和巧妙安排,使得语言既通俗易懂,又生动有趣。②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态度明朗,语言泼辣。如作者把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文章喻为“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把“语言无味”则直斥为“面目可憎,像个瘪三”;把现象罗列的形式主义称为“开中药铺”,而且“最低级,最幼稚,最庸俗”;而对于搞这种党八股的人,作者则予以辛辣的嘲讽,“我们的老爷”“仿佛像个才子”。真是一针见血,观点鲜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