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课件(共18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课件(共18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共18张PPT)
登岳阳楼
(唐)杜甫
岳阳楼西望洞庭浩淼烟波
背景资料:
这首五言律诗写于诗人逝世前两年,即唐代宗大历三年(768)。这时杜甫身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离去世只有两年。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这首含蕴着浩然胸怀和博大痛苦的名篇。
1、继续学习体会炼字的妙处;
2、学习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诗歌鉴赏方法;
3、探究诗人在本诗中表达的复杂感情。
学习目标
知人论世:
杜甫祖父杜审言。杜甫与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杜甫出自杜预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预少子杜尹。
杜甫生于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母亲崔氏,在杜甫年幼时就故去。杜甫青少年时家庭环境优越,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少年时也很顽皮,直到15岁时,他还是上树摸鸟、下河抓鱼。有诗为证:“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生平分期:
(1)读书游历时期(35岁以前,即712-745),涉世未深,从小好学,20岁开始漫游吴越,后认识李白、高适。和李白登高怀古,寻幽访胜,饮酒论诗。此时写了《望岳》《画鹰》等。
(2)困守长安时期(35-44岁,即746-755),忧国忧民,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兵车行》等。
(3)为官及流亡时期(45-48岁,即756-759),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安史之乱爆发,杜甫被抓。一年后逃出,到达肃宗行在陕西凤翔,授左拾遗。不久弃官携家前往秦州。颠沛流离,历尽艰辛。“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写于此期。
(4)漂泊西南时期(49-59岁去世,即759-770),诗风更沉郁。成都依靠严武,有了草堂安身。后严武逝世,他又飘泊西南、湖湘,最后病死在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此时律诗很多,如《登高》《登岳阳楼》《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村》等。
杜甫(712-770),字( ),自号( ),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 ),杜甫被世人尊为( ),其诗被称为( )。杜甫与( )合称“李杜”。
子美
少陵野老
现实主义诗人
诗圣
诗史
李白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
写作背景: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齐读:字音和节奏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3、我会读
登岳阳楼 杜甫
4、自由朗读
借助注释,小组合作试着翻译全文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昔闻” “今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早闻洞庭盛名,早有渴望尽兴一游的夙愿,然而无奈战乱频繁,身世漂荡,到了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炼字)
“坼”:
坼”字,诗人写得极有力。洞庭的万顷波涛、千层巨浪,仿佛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刹那间,乾坤摇动、天崩地解——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坼和浮用得好)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浮”:
“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气势磅礴,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烟波浩淼洞庭湖
缘景明情,探究颔联情与景的关系。


洞庭湖广阔无垠,烟波浩淼。
诗人有不灭的济世的博大胸襟。
他眼中不只是一个洞庭,而是整个吴楚乃至乾坤;他胸中不仅仅有他自己,而是天下的百姓。这两句诗气势不凡,惊天动地。
缘景明情
情景交融
颈联: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自己举目无亲,音信不通,年老多病,只能以孤舟为家。
写出了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作者的孤寂渺小与颔联的湖阔雄伟形成鲜明的对比,愈益显出自已的痛苦之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