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拿来主义》 课件(共17张PPT)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二 《拿来主义》 课件(共17张PPT)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资源简介

(共17张PPT)
破立之中见真章
作者简介
说一说:我所了解的鲁迅。
作者简介
(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评价其杂文“象投枪,象匕首,直刺向黑暗势力”。
背景链接
清政府实行“闭关主义”,其结果是落后挨打;鸦片战争以后,清朝政府和北洋军阀以及后来的国民政府奉行彻头彻尾的卖国政策即“送去主义”,美、英等帝国主义操纵着中国的财政经济命脉,控制着中国的政治军事力量,还用腐朽的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进行军事、经济、文化侵略。当时的文化工作者在对待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问题上,存在两种错误认识:即“全盘肯定,盲目西化”或“全盘否定,一味排斥”。
背景链接
当时,上海诸多杂志都在热烈讨论如何对待“文学遗产”问题,面对“全盘西化”和“全盘否定”两种极端倾向,鲁迅感到,民族文化出现了巨大的危机。对此,鲁迅写了两篇文章,一篇是《论“旧形式的采用”》,阐明正确对待古代文化遗产的态度;一篇是《拿来主义》,着重阐明了如何正确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
作为主编,面对近日热议,打算在本报“动向”一栏中发布相关评论,正在等待和筛选投稿……
突然,邮递员匆匆敲开了门,交来一封信,打开信封,四个大字龙飞凤舞,跃然眼前——“拿来主义”。
工作情境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
品读文本
任务一:读稿
任务三:品析思路
主编在刊发前征询意见,编辑部的几位编辑意见难以统一。
各位编辑需进一步细读文本,根据文章的行文逻辑,做出选择 。
作者在论述“拿来主义”前,还论述了什么问题?这几种主张的具体做法是什么?实质、后果是什么呢?作者持什么态度?
做法 实质、后果 作者态度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送来主义
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先思考,再讨论,每组安排好记录者,发言者。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实质:盲目排外
做法
借代:鸦片战争
借喻:与西方签订的一系列割地赔款条约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实质:媚外求荣,投降卖国
作者如何看待“送去主义”?
毕恭毕敬、谄媚讨好的奴性嘴脸。
招摇卖好、自耀自夸之丑态。
反语,讽刺其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丑恶嘴脸。
反语,实是退步、堕落。活人代替古董是国民党政府崇洋媚外行为的进一步升级。
自诩丰富
装作大度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实质:经济、军事、文化侵略!
危害:对外来文化一概排斥
英国的鸦片
德国的废枪炮
美国的电影
日本的小东西
德国毛瑟兵工厂进口给中国的毛瑟步枪,许多都是淘汰品,「二战」爆发,1938年国民政府从德国采购的98k绝大多数都是从生产线上淘汰下来的,合格率也只有20%。
法国香粉
做法 实质、后果 作者态度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送来主义
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送古董、活人,自诩丰富大度。
英国鸦片、德国废枪炮、法国香粉、美国电影、日本“国货”
实质:盲目排外
后果:割地赔款
误国
实质:媚外求荣
后果:贻误子孙
卖国
实质:经济、军事、
文化侵略
后果:恐惧
害国
否定
批驳
否定
批驳
否定
批驳
细读文本,深入分析。
“拿来主义”为何“姗姗来迟”?
先破后立,破中有立,破得彻底,立得更稳!
对错误的思想、言论或行为进行批评或批判。
提出正确的主张、观点、看法。
主编批注:
该文“先破后立,破立结合”,无需修改!
工作情境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且开放的全球化时代,对待外来文化,社会上仍有很多不同的声音。
如中国人能不能过“洋节”;部分外国影视作品该不该在我国上映;年轻人中掀起的二次元热潮该不该被理解和尊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就如何对待外来文化这一问题,你是否有新的思考?
思考讨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