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拿来主义》 课件(共17张PPT)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二 《拿来主义》 课件(共17张PPT)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资源简介

(共17张PPT)
拿来主义
——鲁迅
关于杂文
报刊上常见的一种文体,是以形象说理为主的,短小、活泼、犀利的文学体裁,
是“战斗性的文艺作品”“文艺体裁的一种”。
基本特征
感应敏锐,战斗性强;内容博杂,首发灵活;
亦庄亦谐,议论形象;以小见大,文短味长。
写作背景
清政府实行“闭关主义”,其结果是落后挨打;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和北洋军阀奉行卖国政策即“送去主义”;国民党反动政府继承他们的衣钵,政治上投靠帝国主义,经济上以至文化上继续实行“送去主义”。
当时在文化工作者中间,在对待外国文化问题上,存在两种错误认识,概括起来就是“全盘否定”和“全盘西化”。针对这些错误认识,鲁迅写了这篇杂文,提出了“拿来主义”的口号,阐明了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
思考
1.课文第5段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第5段是过渡段,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简要说说:前面4段讲的什么问题?后面5段讲的什么问题?
前面4段,揭示什么是“送去主义”及实行“送去主义”的危害性。
后面5段,论证什么是“拿来主义”及怎样实行“拿来主义”和实行“拿来主义”的意义
第一部分(第1—7段):揭露批判“送去主义” 为提出拿来主义作铺垫。
第二部分(第8—9段):阐明“拿来主义” 的具体内容。
第三部分(第10段):总结全文,并提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条件,以及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课文结构
阅读感知
1.回顾课文,找出能作为全文中心的句子?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参考信息:文章的标题,全文内容,单独成段,与上下文的关系。
2.“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这句话告诉我们,这个观点是建立在前面诸多原因基础之上的。从以上内容中,可概括出几条原因?
三条原因
(1)只是送去,不合礼仪
(2)只是送去,贻害子孙
(3)听凭送来,大受其害
小结:这样先阐明原因,再得出结论性观点的论证方法叫做“因果论证“。
3.作者说我们要“自己来拿”,标题也是“拿来主义”,那么作者要我们对什么实行拿来主义?
文章前半部分主要讲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的问题,后半部分“大宅子”以后的内容主要讲的是如何对待传统文化遗产的问题。
由此可知,本文的主题应该是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和文化遗产的问题。也就是说,作者要我们对外来文化和文化遗产实行拿来主义。
4.在对待文化遗产过程中,文中所言错误的做法是怎么样的?
一是“孱头”式行为: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接借鉴( )
二是“混蛋”式行为:不分好坏、盲目排斥、全盘否定、割断历史( )
三是“废物”式行为:崇洋媚外、完全继承、全盘西化( )
逃避主义
全盘否定
全盘接收
5.在对待文化遗产过程中,正确的做法是怎么样的?
拿来,占有,挑选
(有选择地吸收、有区别地对待)
“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是
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6.概括全文的中心论点
对外来文化和文化遗产应该实行“拿来主义”,即有选择地吸收外来文化,有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剔除糟粕”,也就是毛泽东所谓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7.本文在立论上有什么特点?
先破后立。
即先批判错误的观点,揭示其不足或危害,再确立自己的正确主张,这样,不仅可以使观点更鲜明,还能使论证更全面,周密而有力。
8.全文思路
先是通过因果论证说明“为什么实行拿来主义”(只是送去,不合礼仪;只是送去,贻害子孙;听凭送来,大受其害);
再以简洁的语言概括“拿来主义”的基本内涵(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最后以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说明“怎么样拿来”,并进一步揭示实行“拿来主义”的意义和作用。
9.本文除了上面说的因果论证和比喻论证,还用了哪些重要的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类比论证
对比论证
送古董和画展览等
尼采和国民党政府,揭示“送去主义”的危害
“送来的”和“拿来的”,对待“大宅子的错误态度和正确态度
想想议议
今天是一个高度开放的时代,全球一体化、信息社会化,我们越来越觉得,世界是如此广阔,中国正走向世界,世界也在瞩目中国。那么,作为一个青年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我们该如何取舍?请同学们联系现实谈谈今天我们是否需要拿来主义?我们又应该怎样拿来?
推荐观看与阅读
《觉醒年代》
钱理群解读鲁迅
谢谢观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