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地理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贵州省贵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地理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贵阳市 2026 届高二年级下学期
地理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 48 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D A D B A B C A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C B C D D A B
【解析】
1.根据材料“利用两种作物的高度差距,实现玉米间距加大”可知,玉米植株间距增大直接
改善了植株间通风条件,减少了叶片相互遮挡,从而增强了透光性,因此,D 正确。材料
未提及病虫害变化,A 错误;虽然大豆增产更显著,但材料并未明确玉米单产大幅增产,
B 错误;抗倒伏能力取决于根系深度和茎秆强度,套种未涉及此机制,C 错误。故选 D。
2.根据材料“对间距、行距等配置要求规范化、标准化”可知,标准化行距使农机轮距与作
物行匹配,从而实现播种、收割机械化,统一配置也便于统一施肥、喷药等田间管理。因
此,A 正确。农田排灌依赖沟渠设计,与套种行距无关,B 错误;虽然大豆固氮可减少氮
肥,但“标准化”是机械化管理手段,非直接减化肥,C 错误;农业技术推广以增产增效
为目标,非旅游业发展,D 错误。故选 A。
3.材料指出“通常先播种玉米,在玉米的抽雄吐丝期播种大豆”。这体现了错时播种的农艺
策略:玉米生长期较长,大豆在玉米生长中期(抽雄吐丝期)播种,充分利用了土地和季
节资源,避免农时冲突,③正确。套种模式同时生产玉米和大豆两种作物,实现了产品多
样化。在市场经济中,单一作物易受价格波动影响(如气候灾害、供需变化),④正确。
减少劳力投入通常不成立,因为多作物管理增加播种、收割和田间协调的复杂性,因此①
不符合题意。材料提到“大豆保水遮阳”,但这是改善田间微气候(如土壤湿度、光照),
属于局部生态调节。“改善气候条件”通常指大范围气候(如降雨、温度模式),套种模式
无法改变区域或全球气候,故②不恰当。故选 D。
4.根据材料“低碳食品在其生命周期内能源消耗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小”可知,植物性食品
生产能耗较低,蔬菜无需动物饲料生产、粪便处理等高碳排放环节,因此,B 正确。畜禽
养殖甲烷排放量占农业排放高,A 错误;水产品类在养殖、捕捞作业和冷链运输等环节耗
能多,C 错误;畜禽养殖环节耗能大,如饲料生产,粪便处理,养殖场的温控等设备耗能,
高二地理参考答案·第 1页(共 4页)
乳蛋产品的杀菌、分拣、包装等步骤也会增加能耗,D 错误。故选 B。
5.根据材料“低碳食品体系包括加工环节”和“能源消耗少”可知,节能是减排核心,循环
水系统可减少加工用水量。因此,A 正确。精美包装增加塑料使用,B 错误;口感调配不
改变能源消耗本质,C 错误;传统方法如煤炭烘烤碳排放更高,D 错误。故选 A。
6.根据材料及 20 世纪 90 年代广东的发展背景可知,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快导致农业用地被
大量占用(如珠三角城市扩张挤占甘蔗田),且劳动力从农业转向工业部门(推高原料生
产成本),从而迫使制糖产业向土地和劳动力资源更丰富的云南转移,B 正确。劳动力短缺
不成立,因为广东作为人口流入大省,劳动力总量充足,转移是结构性矛盾,A 错误。蔗
糖需求量下降不符合实际,90 年代我国消费水平提升,需求呈增长趋势,C 错误。广东气
候适宜甘蔗种植,D 错误。故选 B。
7.越南、缅甸的地租人工成本低于中国。因此,C 正确。云南蔗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缅甸,
A 错误;结合老挝、越南、缅甸等东南亚国家的工业特点,制糖技术水平不算先进,B 错
误;政策扶持是辅助条件,非成本优势主因,D 错误。故选 C。
8.云南可腾出原用于甘蔗种植的土地改种粮食作物,提高本地粮食自给率,缓解耕地资源紧
张问题,符合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境外种植可能引入新物种(如病虫害),反而增加生物
入侵风险,与“减少危害”无关,B 错误。境外甘蔗需跨境运输,成本高于本地原料(如
中老边境陆路运费较高),且材料未提及运输效率提升,C 错误。境外原料仅满足糖厂需求,
未带动云南本地甘蔗种植、农技研发等产业链升级,对相关产业促进作用有限,D 错误。
境外原料替代核心意义在于释放云南耕地资源,保障粮食生产。故选 A。
9.根据材料图示和地理位置可知,珀斯距最近大城市远,东西两侧 2000 公里内无其他城市。
因此,C 正确。珀斯移民占比高,民风多元而非独特,A 错误;气候类型属地中海气候,
与“孤独”无逻辑关联,B 错误;地处沿海平原,地形开阔,无山脉隔绝,D 错误。“最孤
独城市”的本质是地理位置孤立(远离同类规模城市),故选 C。
10.根据纬度、海陆位置信息可判断该地为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多,南半球冬季同期北半
球处于夏季,长江中下游 6 月入梅,时间完全对应。因此,C 正确。油菜花开在春季 3
月,A 错误;晚稻收割在秋季 10 月,B 错误;寒潮高峰在冬季 1 月,D 错误。故选 C。
11.根据材料“风向呈现明显日变化”和气候原理可知,夏季(12~2 月)该地主要受副热带
高气压带影响,天气晴朗,海陆温差最大,白天海风,夜晚陆风。因此,B 选项正确。其
他季节海陆温差较小,风向变化弱,A、C、D 错误。故选 B。
12.根据图示晨昏线特征可知,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大部分处于极昼状态,太阳直射点位于北
半球,时间应该在夏至前后。因此,C 正确。1 月、4 月和 10 月均不符合晨昏线特征,A、
B、D 错误。故选 C。
13.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位于伦敦东部,东经 15°左右,与太阳直射点处于同一条经线的地
高二地理参考答案·第 2页(共 4页)
区此刻地方时是 12 点。经线每间隔 15°时差一小时,伦敦时间(0 时区)约为 11 点。北
京时间(东八区)与 0 时区时差 8 小时,北京时间=11 时+8 小时=19:00。故选 D。
14.根据材料“设备的降温制冷是耗能重点”可知,海水温度稳定可减少制冷能耗;“全球首
个商用海底数据中心”节省陆地用地。因此,D 正确。深海工程需抗压密封技术,提高技
术要求,②错误;材料未提及利用海流发电,③错误。故选 D。
15.海水盐度高可加速金属腐蚀,海底水压高,大气压密封失效风险高。因此,A 选项正确。
海底恒温(±2℃)无需抗低温,B 错误;35 米深处不受台风/洋流直接影响,C、D 错误。
故选 A。
16.国家低碳政策支持(“双碳”目标),数据中心耗电量巨大,海南海底自然冷源减少能耗,
地面炎热不适合建设,②③正确。安装深度 35 米非超深海域(<200 米),①错误;海南
高校数量少,非技术优势区,④错误。故选 B。
第Ⅱ卷(综合题,共 52 分)
17.(18 分)
(1)(4 分)奥赫里德湖和普雷斯帕湖位于非洲板块和欧亚板块的消亡边界,岩石在板块
挤压的作用下,形成断层;岩石沿断裂面发生位移,形成断陷盆地(断裂下陷),随后水
流汇聚,积水成湖。(每点 2 分,答案合理即可酌情给分)
(2)(8 分)奥赫里德湖的主要补给是地下水。(2 分)
理由:奥赫里德湖湖水透明度高,水质好,泥沙来源少;其东侧的加利契察山岩性
为石灰岩,吸水透水性强,东侧又有海拔高于它的普雷斯帕湖,可渗透地下水补给。(任
答一点得 2 分)
普雷斯帕湖主要是地下水和山溪(河流)补给。(2 分)
理由:普雷斯帕湖相对湖水透明度低,湖水透明度在湖心最大,近岸较小,说明近
岸有河流汇入。(2 分)
(3)(6 分)普雷斯帕湖面积较大,鱼类生存空间广阔;平均深度 18.7 米,湖水透明度 1.5~
7.2 米,有利于浮游生物进行光合作用,饵料丰富;该湖北面入湖径流带来的泥沙中含有
丰富的营养物质等。(每点 2 分,答案合理即可酌情给分)
18.(18 分)
(1)(6 分)经喀斯特地貌,地质条件复杂,区域地下水丰富,修建难度大;首次在喀斯
特地貌区建设地铁,技术经验缺乏;老城区道路通行能力趋于饱和,修建地铁线路、车
站需占用部分道路,材料运输、施工作业面展开困难。(每点 2 分,答案合理即可酌情
给分)
(2)(6 分)客运量应会增加。(2 分)原因:S1 号线与 1、3 号线相交,地铁交通网络逐
高二地理参考答案·第 3页(共 4页)
渐形成,扩大地铁交通辐射范围;居民通过转换乘,能到达的区域更广,轨道交通出行
更加便利。(每点 2 分,答案合理即可酌情给分)
(3)(6 分)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构建立体交通体系,完善交通网络;连接老城与新区,
促进城市向新城区发展;方便居民出行,引导人民群众绿色出行;扩大中心城市辐射范围;
影响商业网点布局,推动贵阳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每点 2 分,任答三点)
19.(16 分)
(1)(4 分)利用当地高素质人才,降低研发成本;对接欧洲标准和技术前沿,提升中国
新能源汽车的国际竞争力;便于深入了解欧洲消费者的需求、偏好,开发出更符合市场
需求的产品,提高市场接受度。(每点 2 分,任答两点)
(2)(6 分)避开贸易堡垒,提升市场竞争力;匈牙利在欧洲发达国家中发展水平相对较
低,劳动力价格低,降低整车生产成本;匈牙利在欧洲中心位置,大幅缩短供应链距离,
减少运输时间和费用;是“一带一路”政府间合作的国家,政策扶持力度大。(每点 2 分,
任答三点)
(3)(6 分)新能源汽车是电能驱动,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实现石油安全;减少空气污染
物和温室气体的产生,改善空气质量,有利于环境安全;掌握新能源汽车研发技术,保
障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有利于技术安全;促进锂电池的开发和使用,提高锂矿
的勘探和开采,利于矿产资源安全。(每点 2 分,任答三点即可)
高二地理参考答案·第 4页(共 4页)地理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第I卷第1页至第4页,第
Ⅱ卷第4页至第6页。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
时75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
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2年,农业农村部在贵州、云南、重庆等16个省、市、区大力推广新型玉米田间
套种大豆模式,通常先播种玉米,在玉米的抽雄吐丝期播种大豆。玉米田间套种大豆可
实现优势互补,大豆有根瘤菌,能够把空气中的氨转化成氨肥,而玉米对氨的需求相对
较大;利用两种作物的高度差距,实现玉米间距加大、大豆保水遮阳等多种优势功效。
据此完成1~3题。
玉米
大豆
玉米
大豆
10(月合)
图1
1,与单种玉米模式相比,套种模式的玉米
A.病虫害大幅减少
B.单位面积大幅增产
C.抗倒伏能力提高
D.通风、透光性增强
高二地理·第1页(共6页)
2.新型大豆玉米田间套作模式对间距、行距等配置要求规范化、标准化,其目的是
A.便于田间管理,实现机械化
B.利于农田排灌,减少盐渍化
C.减少化肥施用,发展生态农业
D.增加田园美观,发展旅游业
3.该套种模式种植的积极意义有
①减少劳力投入
②改善气候条件
③合理利用农时
④减小市场波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食品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同时也是一个耗能大、排放高的产业;
低碳食品是一类在其生命周期内(包括从原料生产至消费过程中)能源消耗少、温室气
体排放量小的食品,反之就是高碳食物。低碳食品体系包括生产、加工、包装和消费在
内的各个主要环节,积极推动低碳食品开发,可加速碳减排,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据
此完成4~5题。
4.从食品生产来看,通常为低碳食品的是
A.畜禽肉类
B.瓜果蔬菜
C.水产品类
D.乳蛋产品
5.食品加工是食品体系链的主要环节,低碳食品加工技术的重点应放在
A.优化水资源和能源的利用
B.推动食品精美包装设计
C.调配食品味道和注重口感
D.应用传统食品加工方法
20世纪90年代,我国制糖产业逐渐由广东向云南转移,云南甘蔗种植面积随之不断
增加,制糖产业也成为云南一些地区的支柱产业。2000年后,与老挝、越南、缅甸等国
家的边境区域合作,在境外种植甘蔗等经济作物成为国内糖厂原料的重要来源。据此完
成6~8题。
6.20世纪90年代,广东制糖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A.劳动力资源短缺
B.产业结构调整
C.蔗糖需求量下降
D.气候变化异常
7.2000年后,老挝、越南、缅甸等国家甘蔗成为国内糖厂原料重要来源的主要原因是
A.土壤条件优越
B.相关技术先进
C.种植成本较低
D.国家政策扶持
高二地理·第2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