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温州市2024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下)学业水平期末检测历史、地理部分参考答案 2025.6判断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题号 1 2 3 4 5答案 F T T F T二、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题号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答案 C B A D D D C C A B C B三、非选择题 (本大题有3小题,共31分。)18.(10分)(1)地形类型:马瑙斯是平原。(1分)巴西利亚是高原。(1分)城市分布空间特征:主要集中于沿海地区,尤其东南沿海更为集中。(2分,其它合理回答酌情给分,写出沿海地区即可得2分)(2)差异:从气温看,马瑙斯全年气温比巴西利亚高;巴西利亚气温年较差比马瑙斯大。(任意1点2分)从降水看,马瑙斯全年降水较均衡,巴西利亚具有明显的干湿季。(2分)(写出玛瑙斯与巴西利亚气候类型得2分;写出气候类型特征(涵盖气温降水)得4分)原因:马瑙斯纬度比巴西利亚低;马瑙斯位于平原,巴西利亚位于高原,两者海拔差异大。(写出纬度因素、海拔因素皆可,任意1点2分)19.(6分)(1)画中妇女骑马游春,反映了唐朝刚健豪迈、兼容并包的社会风气;画中妇女服饰华丽,阵容庞大,反映了繁盛的社会生活等;女子身着男装,反映了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言之有理即可,任意1点2分)(2)组别1:选择图像史料A和文字史料②。图像史料A壁画中曲辕犁体现了唐代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或者农业技术的发展,1分);文字史料②证明了唐代农业的发展或人口的增长(1分);两者共同反映出唐代农业的兴盛或经济的繁荣。(2分)组别2:选择图像史料C和文字史料①。图像史料C描绘玄奘西行事迹,见证了唐朝与天竺的交往(写出玄奘西行即可得1分);文字史料①描述了新罗学习唐朝的先进文化或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写出与新罗交往即可得1分);两者共同反映出唐朝密切的中外文化交流。(2分)没有选择图文搭配,但文中描述准确也可以得分;如果选择图文正确,后面没写的得1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20.(15分)(1)永济渠、通济渠(2分,每点1分);营建东都洛阳有利于巩固对全国的统治;有利于南粮北运,解决粮食物资的供应问题。(写出修建粮仓,储存粮食;加强南北交流等即可得1分,任意1点即可)(2)官办学校数量增加(2分);宋代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宋代实行崇文抑武方针。(2分,任意1点即可)(3)宣政院(宣慰使司度元帅府)设立,西藏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管辖;元朝实现全国统一;元代统治者对探索黄河源的支持。(1点2分;4分)(4)清王朝“祭黄尊孔”有助于清王朝继承华夏正统,巩固清朝统治,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助于满族学习中原汉族制度文化,加强满汉之间思想文化交流,促进民族交融。(能从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民族交融、多元一体、文化认同等角度答即可,4分,每点2分,其它合理回答酌情给分)温州市 2024 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下)学业水平期末检测历史、地理部分 2025.6温馨提示:所有试题的答案都必须写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无效。一、判断题(本大题有 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5 分。根据图文信息并结合所学,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将答题卷相应题号后的 T 涂黑,错误的请将答题卷相应题号后的 F 涂黑)明成祖即位后,怀疑建文帝逃到海外,又欲向海外炫耀中国的富强,决定派人出使西洋。据史载,郑和的宝船,船身最大者有四十四丈四尺之长,宽十八丈。船队规模最大时高达 200 余艘,随行人员达到27000 余人。——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第 9 卷》图 1 郑和下西洋路线1.“西洋”指的是当今的大西洋。2.郑和船队从刘家港出海,经过占城、古里,到达了天方和木骨都束等地。3.郑和所见占城地区民居多为竹木搭建、悬离地面,这反映出当地气候炎热潮湿。4.明成祖派遣郑和出使西洋的主要目的是发展海外贸易,增加政府财政收入。5.明朝先进的造船工艺和强大的国力是郑和下西洋的有力保障。二、选择题(本大题有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错选、多选均不给分。)情跨山海,水润非洲。读图 2,回答 6-8 题。6.中国援建非洲水井项目分布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是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C.热带草原气候 D.高原山地气候7.项目建设过程中,工作人员遇到的主要困难可能是A.沙丘流动 B.蚊虫叮咬C.洪水泛滥 D.寒潮频发8.关于中国援建非洲水井项目,下列说法合理的有①该项目缓解了当地的用水困难②该项目加强了中非的友好合作③该项目提高了当地的教育水平图 2 中国援建非洲水井项目分布地区④该项目是“南北对话”的成果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某同学想要去江心屿公园放风筝,由图 3 可知,最合适的时间是A.7月 1日 B.7 月 2 日C.7月 3日 D.7 月 4 日 图3 温州7月1-4日天气预报资料七年级(下)历史、地理部分 第 1 页(共 4 页)10.唐太宗针对当时儒家经典解释过于多元的情况,组织学者撰写《五经正义》,统一诠释并颁行天下,作为科举考试的重要依据。这说明唐太宗A.从善如流,虚怀纳谏 B.以民为本,轻徭薄赋C.惩治贪腐,澄清吏治 D.重视儒学,统一思想11.宋代规定,在地方上有直接上下级关系的官员、将士之间“不得共为婚姻”。此举旨在A.提升军队作战能力 B.加强婚姻法规建设C.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D.防范地方割据势力12.北宋货币以铜钱为主,当时每年铸造的铜钱已经是唐朝的十几倍,达到将近200万贯,但仍然满足不了日益扩大的商品流通需求,出现了“钱荒”,纸币“交子”应运而生。由此可知A.北宋政府财政严重亏空 B.纸币成为主要流通货币C.宋代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D.官方货币铸造行业衰退13.南宋时期,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俗称“苏湖熟,天下足”。这表明此时A.海上丝绸之路兴盛 B.江南地区初步开发C.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D.南宋政权偏安东南14.右表反映出明清时期 时期 措施A.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明太祖 废丞相,权分六部B.疆域版图基本奠定明成祖 设内阁C.文化专制日益加强D.边疆治理行之有效 雍正帝 设军机处15.乾隆二十二年,清廷将通商口岸缩减至广州一处;二十四年,两广总督奏请制定《防范夷商规条》,规定夷商在广州须由十三行管束。清政府上述做法A.完全阻断中外经济交流 B.使中国落伍于世界进程C.成功抵御西方殖民侵略 D.促进清朝商品经济发展16.明清之际,某著作分为农本、田制、水利、蚕桑等共 60 卷,全面总结了历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和研究成果,成为我国古代农学的集大成之作。该著作是A.《本草纲目》 B.《三国演义》 C.《农政全书》 D.《四库全书》17.清朝《茶园演剧图》描绘了一茶园室内剧场,台上正演出一场武生短打戏,台前为观众席,分上下两层,观众有的围桌而坐,有的只坐条凳,亦有站立者。该图可以佐证清朝A.科举制度衰落 B.市民文化繁荣 C.农业生产恢复 D.对外贸易发达三、综合题(本大题有 3小题,共 31 分。)18.(10 分)读图 4,图 5,回答问题。马瑙斯 巴西利亚图 5 马瑙斯、巴西利亚的气温和降水量图 4 巴西城市分布七年级(下)历史、地理部分 第 2 页(共 4 页)(1)据图 4,分别指出马瑙斯和巴西利亚的地形类型,并概括巴西城市分布的空间特征。(4 分)(2)据图 5,比较马瑙斯和巴西利亚两地的气.候.差异,分析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原因。(6 分)19.(6 分)绘画是特定时代的历史映像。温州某学校学生开展“图说盛唐”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完成。项目名称 传世绘画中的全景大唐项目目标 通过解析图像史料,全面了解大唐盛世气象任务一:史料质证《虢国夫人游春图》(张萱 唐代),描绘了唐朝贵族妇女游春场景(1)该画作彰显了唐朝盛世气象。请挖掘画中的一处细节,加以印证。(2分)任务二:图史互证图像史料项目任务图 A莫高窟壁画中的曲辕犁 图 B 步辇图 图 C 玄奘取经图文字史料①新罗使用唐代年号,采用唐朝历法,汉字是官方文字。新罗人崔致远 12 岁来唐求学,18 岁考中进士,在唐任官,29 岁归国时已是名满华夏的学者。——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第 3卷》②贞观年间,兴修了 26 项水利工程。高宗时期,兴建 31 项,开元年间兴建了38 项。贞观年间的人口统计数字为 1300 余万,天宝年间达到近 5300 万。——摘编自《新唐书 地理志》③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元稹《法曲》七年级(下)历史、地理部分 第 3 页(共 4 页)(2)历史研究强调“孤证不立”。请仿照示例,找出图像史料和文字史料可以相互印证的一组,进行图史互证。(4分)示例:图像史料 B 和文字史料③图像史料 B 描绘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的场景,见证了唐朝汉藏两族的友好往来;文字史料③描写了中原汉族生活习俗与艺术文化受到少数民族影响;两者共同反映出唐代民族交往与交融的兴盛。20.(15 分)黄河:中华文明根脉之地,见证古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绵延和发展。【黄河 居天下之中】隋唐两代,除长安之外,皆曾营建黄河沿岸的洛阳为另一个都城,时人称为“东都”。——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第 6卷》(1)写出洛阳连接起的两段河道名称,说明隋唐统治者营建东都洛阳的意图。(3 分)【黄河 见文治兴革】唐宋两代黄河流域官办学校数量统计表陕西 山西 河南 河北 山东 总计唐代 7 1 2 2 1 13宋代 1 4 11 3 9 28——数据来自《唐宋科举制度研究》(2)相比唐代,宋代黄河流域官办学校数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指出导致该变化的统治举措。(4分)【黄河 证疆域一统】1280 年,元世祖召见大臣,说:“黄河进入中国,汉朝、唐朝都没有查清它的源头。现在那里成了我的领土,我要一直查到黄河发源的地方,在那里建一座城,供吐蕃商人与内地做买卖,古人没有办过的事,我要办到。”派遣调查团前往西藏考察,事后著成《河源记》一书,这是我国古代官方第一次对黄河源的考察。 ——摘自葛剑雄《黄河与中华文明》(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为什么元朝能够实现“官方第一次对黄河源的考察”。(4 分)【黄河 映华夏认同】身为华夏人文初祖的黄帝和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受到历代中原王朝的祭祀和尊崇,以边疆少数民族之身而入主中原的清王朝延续了这一传统。仅康熙年间,就对陕西黄帝陵维修三次,举办祭祀活动三十余次。雍正帝首次确立了皇帝亲自祭祀孔子的制度,还将大量汉文经学典籍翻译为满文供满清贵族子弟学习。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第 4 卷》(4)联系所学,分析清朝“祭黄尊孔”举措产生的历史影响。(4分)七年级(下)历史、地理部分 第 4 页(共 4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温州市2024学年第二学期 七年级下学业水平检测历史、地理部分.pdf 温州市2024学年第二学期 七年级下学业水平检测历史、地理部分答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