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桂林市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调研试卷八年级语文(考试用时150分钟,满分120分)注意事项:1.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在本试题卷上作答无效。2.答题前,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3.考试结束,只需将答题卡交回即可。一、积累(22分)阅读以下材料,完成1~5题。翻开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仿佛踏上了一段奇妙的旅程。我们追随梁衡的脚步,感受黄河“碎成堆堆白雪”的激荡壮美。透过马丽华的镜头仰望各拉丹东冰峰亘古闪耀的光芒,那铺展于天地间的银白峰峦让人叹为观止。文字如同一把多功能钥匙,为我们开启不同世界的大门。竺可桢用花香鸟语、草长yg()飞解读自然密码,阿西莫夫用南极恐龙化石揭开地壳运动的奥秘。江南水乡的皎洁月色、陕北高原的安塞腰鼓、北方大地的年味灯笼,这些生动的民俗画卷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科学与人文的交汇,不仅凝聚着精神的力量,更拓展了知识的边界。闻一多振臂高呼的呐喊震撼人心,他用满腔热血喊出()的正义宣言;丁肇中阐释了格物致知的内涵,他希望实验精神能够融入中华文化血脉。沿着典籍中的墨香溯游。陶渊明勾勒出“黄发垂鬈,①”的桃源秘境,宛若《礼记》中“②,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的大同社会;《诗经》中“③,白露为霜”借秋霜芦苇烘托朦胧追寻的意境;④(诗人)笔下的“⑤,波撼岳阳城”展现洞庭湖汹涌澎湃的气势;庄子想象大鹏“水击三千里,⑥”喻示生命的自由超脱;杜甫疾呼“安得广厦千万间,⑦”彰显济世胸怀;常建的“⑧”以幽径花木传递静谧禅意;苏轼以“栋尽寒枝不肯栖,⑨”将逆境中的孤傲铸成文人风骨。“万里河山尽收眼底,”。阅读让思维更加敏捷,阅读,阅读让我们于文字间翩然穿梭,探索自然奥秘,领悟人生真谛。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2分)(1)草长ying飞((2)皎洁()2.解释材料中加点的词语。(2分)(1)叹为观止(2)翩然3.填人括号里的成语,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他用满腔热血喊出()的正义宣言。A.振聋发聩B.海枯石烂C.大彻大悟D.强词夺理4.下列从文段中选出来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我们追随梁衡的脚步,感受黄河“碎成堆堆白雪”的激荡壮美。B.文字如同一把多功能钥匙,为我们开启不同世界的大门。C.科学与人文的交汇,不仅凝聚着精神的力量,更拓展了知识的边界。D.丁肇中阐释了格物致知的内涵,他希望实验精神能够融入中华文化血脉。八年级语文试卷第1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