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机密★启用前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监测高二年级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时,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笔或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小题,每小题 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北宋诗人谢履《泉南歌》云:“泉州人稠山谷瘠,虽欲就耕无地辟,州南有海浩无穷,每岁造舟通异域。”该诗可以佐证当时泉州A.海上贸易繁盛 B.人多地肥物丰 C,鼓励移民海外 D,捕鱼技术提升2.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开创了大帆船贸易,贸易路线如下图所示。该图可说明A.西班牙主宰世界经济贸易 B.太平洋地区已是世界贸易中心C.世界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 D.帆船贸易使拉丁美洲大为受益3.某同学探究“近代中国经济变迁”搜集整理了下表资料,据此可知当时中国领域 主要表现 经济实质农产品出口 1840-1853年茶叶出口增 6倍,生丝增 11倍 沦为原料供应地手工业解体 洋纱取代土纱致“纺”“织”分离 自然经济基础瓦解A.民族资本主义壮大 B.已被卷入世界市场C.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D.彻底沦为半殖民地4.客家土楼,是客家人建的堡垒式、庭院式住宅。其布局以祠堂为中心,房间呈对称分布,可供数百宗亲共同生活。这体现出客家文化的特色是A.聚族而居 B.封闭自给 C.天人合一 D.频繁迁徙5.据统计,1912-1925年,上海工部局共颁发了81903份建筑许可证,比清末增加了47.2%。新崛起的建筑物,作为工业用房和城市新市民居住房。这反映出该时期的上海A.住房建设水平领先世界 B.已成为国际化大都市C.城市贫困问题得到解决 D.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6.1282-1283年,经元丞相伯颜提议,朱清、殷明略先后开辟了远离海岸的海上运粮航线,据《元史》记载,“舟行风信有时,自浙西至京师不过旬日而已”。据此可知,元代海运航线A.缩小了南北经济差距 B.取代了京杭运河的地位C.带动了沿岸经济发展 D.利于保障北方粮食供应7.下图数据变化可用来说明我国A.城乡交通设施得以完善 B.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C.高铁建设贯通世界各地 D.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高8.某博物馆唐代医药展柜中陈列着一部官修药学巨著,其解说牌标注“世界首部政府颁行药典,共记载药物 800余种,还将药物标本绘成图,是最早的药物图谱。“该展品最可能是A.《黄帝内经》 B.《千金方》 C.《唐本草》 D.《本草纲目》9.宣传画是历史的产物和见证。下面这张 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宣传画,反映了当时我国A.社会保障制度健全 B.人民健康状况明显改善C.城乡卫生条件一致 D.农村医疗事业获得发展10.“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这句话形象地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性是A.连续性 B.创新性 C.包容性 D.脆弱性11.古巴比伦英雄史诗《吉尔伽美什》中提到水神要用洪水灭世,因为吉尤苏得拉虔诚敬奉水神,所以水神提前告知他修造方舟,躲避洪水。后来这一传说传到了古希腊,于是有了流传至今的诺亚方舟传说。这反映出A.不同文明之间存在联系 B.古代西欧辉煌的文化成就C.自然环境决定文学创作 D.世界各地文明趋同的特点12.科学家团队对英国约克地区七具罗马时期不列颠人遗骸的低覆盖度基因组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六具与现代英国凯尔特人存在紧密遗传关联,而第七具则显示出与中东人群的亲缘关系。这一结果清晰表明,罗马帝国统治时期A.实行严格的民族政策 B.与中东地区关系紧张C.不列颠人口成为主体 D.存在跨地域人口流动13.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地名,这些地名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美洲国家深受欧洲文化影响 B.欧洲殖民者对美洲的侵略和掠夺C.工业革命助推美洲城市发展 D.美洲相关地区地理环境类似欧洲14.751年,唐军与大食军队在中亚怛罗斯(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城附近)激战。被掳走的唐军战俘使造纸术西传,西方使用的“皮纸”及埃及莎草纸在此之后被逐渐淘汰。这表明A.战争客观上促成中国造纸术的西传 B.中亚地区一直是世界文明的中心C.造纸术西传改写了西方无纸的历史 D.唐代军事战斗力远不及欧洲国家15.在法国国家档案馆的“民族国家诞生”特展中,一份 1539年弗朗索瓦一世签署的法令引人注目,其正文要求“所有司法文书必须使用法语而非拉丁语”。此规定意在A.削弱天主教会对思想的控制 B.确立法语为民族文化认同的符号C.推动巴黎方言取代地方语言 D.配合本国宗教改革传播新教典籍16.近年来文旅产品层出不穷,北京故宫博物院推出了众多文化创意产品 -从故宫国风胶带、千里江山图,到“紫禁 ·太平有象”书签、脊兽钥匙扣等等,大受市场青睐。这得益于A.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B.博物馆文物研究价值C.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 D.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小题,分别为13分、13分、14分、12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宋元时期,科技的进步为海外贸易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造船技术取得显著突破,船体规模增大,结构更加坚固,能抵御远洋航行中的风浪。航海技术更是日新月异,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船员们借此能在茫茫大海中准确辨别方向,极大地提高了航行的安全性与准确性。在这样的背景下,海外贸易愈发繁荣。泉州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优良的港湾条件,迅速崛起,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来自波斯、阿拉伯、东南亚等众多国家和地区的商船汇聚于此,带来了象牙、犀角、香料等异域特产,又从泉州载满丝绸、瓷器、茶叶等中国商品扬帆而去,贸易往来频繁,交易数额巨大,泉州城内市井繁华,呈现出多元文化交融的独特风貌。(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繁荣的技术条件,并说明泉州港在中外商品流通中的枢纽作用。(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宋元海上贸易对亚欧文明互鉴的推动作用。( 6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一先秦思想家对“和谐”的阐释蕴含多重维度。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强调差异中的统一;《礼记·中庸》言“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将和谐提升至宇宙论高度。老子主张“道法自然”,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突出人际和谐的重要性。管子则从经济角度提出“仓廪实而知礼节”,将物质基础视为社会和谐的前提。-摘编自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材料二古希腊和谐思想具有鲜明的理性特征。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数是万物的本原”,认为音乐的和声与天体的运行都遵循数学比例的和谐。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构建了“各司其职”的城邦和谐秩序,主张统治者、护卫者与生产者各安其位。亚里士多德提出“中道”理论,认为“德性即适度的型式”,主张通过理性实现个人与城邦的和谐。斯多葛学派则发展出“宇宙城邦”概念,认为自然法则是普世和谐的基础。-摘编自汪子嵩《希腊哲学史》(1)根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时期与古希腊时期和谐思想的相同点,并分析两者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6分)(2)根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与古希腊时期和谐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7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为了更好地侵略印度,1813年,英印当局在印度传播基督教,以图从文化心理上铲除印度人安身立命的根基,这遭到印度教徒的激烈抵制。1818年,印度总督取消了出版预审制度,只要不对政府提出批评,可以自由办报。大量报纸的出现对传播西方思想起了重要作用。英国还在印度推行英式教育,建立文官制度,规定殖民地官员的选拔必须通过英语考试,这有助于培养具有西方思维的亲英土著人。殖民者还引进了现代的司法系统和政治体制。这一切极大地破坏了印度社会结构,推动了阶级的分化。-摘编自林承节《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材料二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文化侵略印度的主要表现及其对印度的危害。( 8分)根据材料二,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向和主流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文化发展的新特点。(6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纵贯南北,连通古今。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北京中轴线宛如一条穿越时空的缎带,铺展在首都北京的核心区域,自南端的永定门向北至钟鼓楼,全长7.8公里。自元代肇始,历经数百年至今仍然焕发勃勃生机,北京中轴线既是文化的轴线,也是生态的轴线。从古代“象天法地”的营城理念,到如今“留白增绿”的生态实践,体现的是“天人合一”的东方智慧。古人的智慧传承,启发了今人的思考。在新时代北京城市建设中,从保持历史河湖水系的位置、形态及文化内涵,到打造“水城共融,蓝绿交织”的生态环境,建设者为展现历史河湖的勃勃生机倾注了大量心血。-摘自《7.8公里北京中轴线,是文化轴线,更是生态轴线》(《人民日报》2025.2.19)请提取材料信息,以“传承·发展”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12分)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监测高二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 A C B A D D B C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D C A D B A B 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分别为13分、13分、14分、12分,共52分。)17.(13分)(1)技术条件:造船技术进步;指南针广泛应用航海。(2分)枢纽作用:地理位置优越,扼守东海一南海航线;港湾条件优良,天然深水港便利大型商船停泊;东西方特产双向流通;世界最大港口之一。( 5分)(2)中国的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等发明通过海上贸易传入欧洲,推动全球航海、军事和文化的变革。西方自然科学知识也传至中国,形成技术双向交流;泉州、广州等国际港口成为东西方商品集散地,中国瓷器、丝绸远销至海外;伊斯兰教、基督教通过海路传入中国,中国儒家思想等也影响国外。(6分)18.(13分)(1)相同点:哲学基础性,都将和谐视为宇宙运行与社会的基本秩序;政治功能性,均致力于构建稳定社会秩序;辩证思维,都包含对立统一观念。(任意答出 2点即可,4分)思维方式差异:通过经验体悟达成和谐;依靠理性推导构建和谐。(2分)(2)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社会巨变,诸子通过构建和谐理论寻求秩序重建;小农经济要求协调天人关系;百家争鸣促进思想碰撞,诸多学派形成互补性阐释。(任意答出 2点即可,4分)古希腊时期:公民政治实践催生制度性和谐观;海外贸易依赖基于契约精神与规则意识的城邦间和谐关系;数学、几何学发展助推数理和谐观。(3分)19.(14分)(1)表现:宗教侵略;强行移植政治制度;控制思想舆论;奴化教育。(任意答出2点即可,4分)危害:传播了西方的思想文化;加强了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破坏印度的社会结构,推动阶级分化;影响了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任意答出点即可,4分)(2)主要方向:从西方国家向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传播。主流思想:民族自决和民主思想。新特点:将西方文化与本土文化结合,形成新文化。( 6分)20.(12分)示例:传承·发展北京中轴线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杰作,纵贯南北,连通古今,串联了众多重要的历史建筑和文化景观。它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展现了古代中国对自然与社会的深刻理解。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集中体现,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3分)中轴线上的建筑是历史的见证,保护这些建筑是传承中轴线文化的基础。中轴线不仅是一条物理轴线,更是一条文化轴线。它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如“礼制”“秩序”“和谐等。通过教育、宣传和文化活动,可以让更多人了解中轴线的文化内涵。(3分)北京中轴线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一过程不仅是对中轴线价值的国际认可,也是对其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推动。北京中轴线既是文化的轴线,也是生态的轴线,是北京文化旅游的核心资源。通过开发文化旅游线路、举办文化活动,可以让更多人感受中轴线的魅力,同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化建模、虚拟现实等,可以对中轴线进行更全面的记录与展示。(4分)北京中轴线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文化。在当代,我们既要传承其文化精髓,又要赋予其新的生命力。通过保护、创新与发展,北京中轴线将继续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在新时代焕发光彩。(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