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2—2023 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一、1.C 2.D 3.A 4.B 5. B
6.(1)关关雎鸠 (2)贫贱不能移 (3)九万里风鹏正举 (4)天涯若比邻
(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二、
(一)
7.(4 分)(1)(2 分)①围绕“全国低碳日”主题,搜集文字、图片、视频资料等,了
解其由来、历年情况及相关知识;②走出校园,进行采访、拍摄,获取直接资料;③围绕
“全国低碳日”主题,列宣传文稿提纲;④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分析,融入自己的感
受和思考,形成自己的结论。( 符合题意,答出两点即可)
(2)(2 分)我认为①合适。“节”谐音“竭”,意为竭尽全力地进行节能活动,“碳”
气”谐音“叹气”,意为减少地球上的“碳”排放,不让地球失望叹气。标语巧妙运用双
关、拟人修辞,凸显宣传主题,构思巧妙,新颖别致。(2 分)
我认为②合适。口语化的标语,以“你”“我”拉近距离,呼吁大家用点滴行动,形成合
力,符合宣传主题,简短有力,号召力强,更具宣传效果。(2 分)(符合题意即可)
(二)
8.(2 分)示例:①《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不仅是一部科学百
科,也是一部文学巨著。
②它是法布尔运用野外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昆虫的本能和习性,关注的是昆虫活生生
的生命过程,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赞美。
③它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照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
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④它行文活泼,语言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和诗意,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答出一点即可,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
9.(2 分)自我简介:我的姿态纤细而优雅,我还是一个真诚的祈祷者,更是一个深藏不露
的猎手,谁要是从我身边经过,我就会伸出我的大长手给它致命的一击。我有很多优点,
只可惜我不会唱歌。(联系材料,采用第一人称,符合题意即可)
(三)10.(2 分)略 11. (2 分)C
三、阅读
(一)
12.(2 分)示例:敌军滚滚而来,黑压压一片,犹如乌云翻腾,几乎要摧毁城墙;我军严
阵以待,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
13.(2 分)杜牧借铜雀台典故,表达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1 分);李
贺借黄金台典故,表达了忠君报国的爱国情怀(1 分)。
(二)
14.(2 分)(1)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2)记载 (3)想要 (4)向北
15.(4 分)(1)(2 分)(大鹏)乘着旋风盘旋飞翔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
离开北海。
(2)(2 分)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16.(2 分)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
17.(2 分)【甲】文阐发万物活动皆有凭借的道理,抒发作者对精神自由的渴望。(1 分)
【乙】古代先民企图超越有限生命的束缚。(或有限的人类生命,强烈地向往永恒的时光;
或人类为追求永恒的生命,作出艰苦卓绝的奋斗。)(1 分)(意思相近即可)
【乙】文参考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
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夸父就去北方喝大湖的水。还没赶到大
湖,就半路渴死了。夸父丢弃他的手杖,他的手杖化成了桃林。
(三)
18.(2 分)①中华民族对“食文化”的推崇。(1 分)②中华文化对“实用性”的推崇。(1
分)
19.(3 分)举例子。列举古时人们春节的饮食习俗,真实具体地说明了在传统节日中,食
物进补以及药膳进补被看成是有效且低成本的保健手段,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方法 1
分,作用 2 分)
20.(2 分)第⑥段中。材料说明的内容是传统美食和祭祀有关,这和第⑥段开头提到的“很
多传统节日也是祭祀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人们将特色的食物作为贡品祭祀给神灵”等说
明内容一致。(选对段落 1 分,理由 1 分)
(四)
21.(3 分)环境描写,渲染了冬日恶劣的天气情况,为下文写外公雪夜未归的事件做了铺
垫。
22.(2 分)动作描写,通过和衣而睡、听着门外等描写,写出外婆为等待外公回家睡得不
踏实,表达对外公雪夜未归的担忧与牵挂。
23.(4 分)(1)“不归”:雪下得特别大,外公眼睛不好,选择不归是因为外公害怕家人
惦念与担心;(1 分)
(2)归:外公选择雪夜独自归家报平安,是为了让家人放心,邻居安心;(1 分)
(3)妙处:用外公雪夜的“归”与“不归”形成对比,更好地突出了外公既关心、体贴家
人,又热心、善良、有责任心的人物形象,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2 分)
24.(2 分)紧扣真正的孝顺是让家人放心来谈即可。
四、(40 分)
25.(40 分)略2022一2023学年下学期期末考式
八年级语文试卷
(全卷四个大题,共25个小题,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语文知识积累(1~5题,每题2分,第6题6分,共16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4题。
对于豁达豪放而又极重感情的苏轼来说,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是他生活的精神支柱和创

。苏轼与苏辙的感情甚深,在生活中,他们相互照应,时时记挂着对方;在文学
上,他们互通有无、切磋琢磨;在精神上,他们相互慰藉(jiè)、惺惺相惜。
苏撤比苏轼小三岁,他们之间的深情厚谊,是在一起读书、一同成长的过程中

来的。他们俩从小就跟随父亲学习,春去秋来、寒来暑往,日日在一起刻苦攻读:学成后又
跟随父亲出川,一起考进士、应制举,双双得中同榜进士、同榜制举。
苏轼和苏辙都非常
对方的才华,他们相互的评价往往最为中肯。苏辙非常敬重
自己这位才华横溢、学识渊博的哥哥。他认为,苏轼不仅是自己的兄长,更是自己的老师,
自己的诗文成绩不如兄长。苏轼则认为,弟弟的文章胜过自己。事实也的确如此,苏辙擅(shàn)
长各种文体,尤以策论最为出色,其文纵横捭阖,雄辨宏博,说理透辟,感染力极强。
兄弟二人在诗、文上均达到了很高的造诣(z),诗文搭建了他们交流思想和感情的工
具。翻开《苏轼诗集》和苏辙的《栾城集》,其中属于兄弟二人寄赠唱和(è)的诗歌均不
下百首,诗中有他们对少年生活的珍贵回忆,有他们对彼此的思念和牵挂,也有他们关于政
治思想和人生态度的沟通。
苏轼、苏辙兄弟两人间的情深意长,令我们感动。他们这段
的手足之情,也
成为人们千古传颂的一段佳话。
1.文段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慰藉(Gjie)
B.擅(shdn)长
C.造诣(zhi)
D.唱和(hè)
2.文段中词语书写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豁达
B.切磋琢磨
C.惺惺相惜
D.雄辨
3.填入文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源泉培养欣赏难能可贵
B.源头培植欣赏
难能可贵
C.源头培养鉴赏来之不易
D.源泉培养鉴赏
来之不易
4.对文段中画线句子语病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成分残缺
B.搭配不当
C.语序不当
D.否定不当
一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