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综合检测卷(本栏目对应学生用书P219)(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考生号:__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2023年1月1日,当新年第一缕阳光洒落中国空间站内时,“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记录下了这壮观的一刻,并开启了直播模式,让观众随着空间站的第一视角鸟瞰地球,一眼千里。据此完成第1~2题。1.空间站中的航天员可能观测到的下列事物或现象中,属于天体的是( )①一闪而过的流星 ②行星爆炸后的碎片 ③轮廓模糊的星云 ④太空中的载人飞船 ⑤天空中飘动的云A.①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③④⑤2.最可能对航天员直播造成干扰的现象是( )A.耀斑爆发 B.极光现象C.对流现象 D.太阳辐射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成功进入预定轨道。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火星表面,着陆器搭载火星车降落火星进行探测,轨道器则进入遥感使命轨道继续环绕火星运行,开展火星全球遥感探测。火星的质量和体积均小于地球。据此完成第3~5题。3.地球、火星以及航行中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均属于( )A.行星 B.卫星C.天体 D.恒星4.“天问一号”的轨道器进入遥感使命轨道环绕火星运行后,所处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层次为( )A.地月系 B.太阳系C.银河系 D.河外星系5.与地球相比,探测器在火星上可能遇到的困难是( )A.大气层更厚,能见度更低 B.距离太阳更近,温度更高C.河流众多,行动更易受阻 D.陨石坑更多,地表更复杂图1太阳能汽车(如图1)是一种靠太阳能来驱动的汽车,主要是通过使用太阳能电池把光能转换成电能,电能在蓄电池中备用,用来推动汽车的电动机。据此完成第6~7题。6.下列城市不适宜大范围推行太阳能汽车的是( )A.拉萨 B.西宁C.吐鲁番 D.成都7.对太阳辐射量影响较大的因素有( )①地形 ②纬度 ③生物 ④土壤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2022年10月26日,太阳大气中出现了三处清晰的暗斑,这些暗斑位于太阳大气最外层,产生的太阳风涌入太空。据此完成第8~9题。8.这些太阳暗斑位于太阳的( )A.光球层 B.色球层C.日冕层 D.外太空9.当这股太阳风撞入地球大气层时,不可能导致的现象是( )A.“磁暴” B.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C.极光 D.全球多地火山大爆发2024年4月17日,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发生3.0级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震中位于北纬41.32度,东经83.52度。图2为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M、N为不连续界面)。据此完成第10~11题。图210.此次地震震源位于( )A.甲圈层 B.乙圈层C.丙圈层 D.丁圈层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圈层中E波传播速度比F波快 B.丙圈层呈液态或熔融状态C.丁圈层压力和密度小 D.岩石圈位于M以上当地时间2023年9月8日晚,摩洛哥发生6.9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地震导致马拉喀什等城市多栋建筑倒塌,伤亡惨重。图3示意此次地震发生时不同类型的地震波到达与震中距离不同的地震台所需的时间。据此完成第12~14题。图312.W1和W2所属地震波类型及其传播速度对应正确的是( )A.W1—横波,速度快B.W2—横波,速度慢C.W1—纵波,速度慢D.W2—纵波,速度快13.此次地震震源最可能位于地球内部的( )A.地核 B.地壳C.软流层 D.下地幔14.为提高震后营救成功率,人们准备地震应急救援包时,下列物品必备的是( )A.高频哨 B.身份证C.手机 D.银行卡图4“桂林山水甲天下”,作为我国喀斯特地貌景观的代表,桂林山水的形成是四大圈层相互作用的结果,图4为四大圈层的相互作用对桂林山水形成的影响。据此完成第15~16题。15.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圈层分别代表( )A.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B.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C.水圈、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16.下列关于①②③④四个圈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中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B.①③④各圈层分界线明显C.③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D.各圈层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2021年,我国科研人员在新疆哈密首次发现恐龙新属新种化石,推断在地质历史时期这里曾经是翼龙繁衍生息的乐园。化石是确定所在地层的年代和古地理环境的重要依据。据此完成第17~18题。17.恐龙化石的发现指示当时哈密古地理环境特征为( )A.温暖湿润 B.寒冷干燥C.寒冷湿润 D.炎热干燥18.恐龙繁盛的地质年代及主要事件是( )A.古生代,三叶虫在生长 B.中生代,哺乳动物繁盛C.中生代,裸子植物繁盛 D.古生代,主要成煤期图5图5为地球6亿年以来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设定工业革命期间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为1)变化曲线。据此完成第19~20题。19.图示时期,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频繁的火山爆发 B.植物的出现及发展C.生物的呼吸作用 D.海陆的不断变迁20.下列有关地球历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古生代出现的森林大部分是蕨类植物 B.恐龙整体灭绝发生在生物灭绝事件③C.喜马拉雅山脉主要形成于中生代时期 D.新生代时期是地球上重要的成煤时期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图62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材料一 利用太阳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我国太阳能丰富,目前很多地区都在大力开发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成为我国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材料二 图6为我国太阳能分布图。材料三 图7为2001—2007年拉萨和阿克苏年太阳总辐射量图。图7(1)描述我国的太阳能分布特点。(8分)(2)拉萨太阳总辐射量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阿克苏太阳总辐射量,其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3)说明我国大力开发太阳能的意义。(8分)2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图8材料 地球上生物的进化一直是人类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科学家已经发现了地球上的几个生物繁盛期,而繁盛期的结束往往是生物的大灭绝。图8示意寒武纪至新近纪生物多样性和地表温度的变化。(1)指出中生代地球上出现的代表性动植物。(8分)(2)石炭纪—二叠纪是地质史上重要的成煤期,推测当时的环境特点。(4分)(3)新生代是“最近的生物时代”。描述新生代时期地球生物进化的特点。(6分)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答案】1.C 2.A [解析]第1题,轮廓模糊的星云、行星爆炸后的碎片和太空中的载人飞船都独立存在于宇宙空间中,属于天体,②③④正确;天空中飘动的云属于地球的一部分,不属于天体,一闪而过的流星位于地球大气层内,不属于天体,①⑤错误。第2题,中国空间站与地球站通信联系依靠的是无线电短波。耀斑爆发属于太阳活动,会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A项正确。【答案】3.C 4.B 5.D [解析]第3题,地球、火星以及航行中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均属于天体,C项正确。第4题,“天问一号”的轨道器进入遥感使命轨道围绕火星运行后,已脱离地月系,与火星组成天体系统,因此所处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为太阳系,B项正确。第5题,与地球相比,火星的质量和体积较小,因此引力小,大气层应该更稀薄,A项错误;火星距离太阳更远,B项错误;火星上没有河流,C项错误;火星大气层更稀薄,更多的流星体能够穿越火星大气层撞击地表,形成陨石,地表更复杂,D项正确。【答案】6.D 7.A [解析]第6题,拉萨、西宁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太阳能资源丰富;吐鲁番位于西北内陆,气候干燥,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能资源丰富,适宜大范围推行太阳能汽车;成都位于四川盆地,多云雾,太阳能资源贫乏,不适宜大范围推行太阳能汽车。第7题,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量多,①正确;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量较多,②正确;生物、土壤对太阳辐射影响较小,③④错误。【答案】8.C 9.D [解析]第8题,根据材料可知,这些太阳暗斑位于太阳大气的最外层,为日冕层,C项正确。第9题,火山爆发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之一,与太阳风无关,D项符合题意。【答案】10.A 11.B [解析]第10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陆地地壳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此次地震震源深度为11千米,小于大陆地壳平均厚度,因此本次地震震源位于地壳。图中甲圈层是地壳,乙圈层是地幔,丙圈层是外核,丁圈层是内核,A项正确。第11题,读图可知,在乙圈层中,E波(横波)传播速度比F波(纵波)慢,A项错误;在N界面,E波(横波)完全消失,F波(纵波)速度突然减慢,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由此可知丙圈层呈液态或熔融状态,B项正确;丁圈层(内核)压力和密度都大,C项错误;岩石圈是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的,M是莫霍面,其上为地壳,D项错误。【答案】12.D 13.B 14.A [解析]第12题,读图可知,传播同样的距离,W1和W2地震波用时不同,W1用时大于W2,用时短说明传播速度快,即W2传播速度大于W1,因为纵波的传播速度大于横波,因此W1为横波,W2为纵波,D项正确。第13题,由材料可知,此次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而地壳的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平均厚度较大,为39~41千米,因此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地壳,B项正确。第14题,为提高震后营救成功率,人们准备地震应急救援包时,应携带高频哨,让救援人员可以快速找到自己的位置,A项正确。【答案】15.B 16.B [解析]第15题,①提供CO2,存在降水现象,为大气圈;生物可以分泌有机酸,因此②为生物圈;石灰岩位于岩石圈,因此④为岩石圈;降水进入水圈,且③地表水、地下水充足,因此③为水圈。B项正确。第16题,由上题分析可知,①为大气圈,大气中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①③④分别为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各圈层没有明显的分界线,B项符合题意;③为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各圈层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构成了地理环境。【答案】17.A 18.C [解析]第17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恐龙生活在温暖湿润的地理环境中,地表植被茂密,生物多种多样,这些动物、植被为恐龙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恐龙便大量繁殖,A项正确。第18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生代先后经历了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鱼类时代和两栖类动物时代,中生代为爬行动物时代,所以恐龙繁盛的地质年代为中生代,排除A、D项;中生代裸子植物繁盛,C项正确;哺乳动物繁盛时代为新生代,不在中生代,B项错误。【答案】19.B 20.A [解析]第19题,图示曲线变化表明,地质历史时期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呈下降趋势,图示植物登陆和森林出现后二氧化碳浓度快速下降,主要是因为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B项正确。第20题,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出现的森林主要是蕨类植物,A项正确;恐龙整体灭绝发生在中生代末期,为生物灭绝事件④,B项错误;喜马拉雅山脉主要形成于新生代,C项错误;古生代、中生代是地球上重要的成煤时期,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答案】21.(1)太阳能分布不均;东部较少,西部较多;青藏地区、内蒙古高原等地丰富,四川盆地贫乏。 (2)大于 拉萨海拔高(空气稀薄);拉萨纬度较低 (3)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缓解能源短缺的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轻空气污染;促进经济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保障能源安全。【答案】22.(1)动物:恐龙、始祖鸟等。植物:苏铁纲、银杏纲、松杉纲等。 (2)煤炭是地质时期的森林等植被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由此可以推知当时的气候湿润,森林茂密。 (3)植物以被子植物为主;哺乳动物极为繁盛;出现了灵长类动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