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第 6 课《我们神圣的国土》第 2 课时 好山好水好风光+教学课件+教案+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第 6 课《我们神圣的国土》第 2 课时 好山好水好风光+教学课件+教案+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第 6 课《我们神圣的国土》
第三单元 我们的国土 我们的家园
第 2 课时 好山好水好风光
这些美丽的景色来自哪里?看到这些风光,你有什么感受?
导入新课
现在,让我们以激昂的旋律播放《我的祖国》。看,这组来自祖国各地的自然风光拼图正等待你们来完成。请几位同学上台,共同拼凑出这壮丽的画卷。完成后,请告诉大家:这些美景源自何方?望着它们,你们心中涌动着怎样的情感?
我国有连绵巍峨的高山和气势磅礴的高原,有群山环抱的盆地和一望无际的平原,还有高低起伏的丘陵和纵横交错的江河湖泊。祖国的大好河山就像一幅山水画卷,蕴含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韵味。
讲授新课
第二模块:好山好水好风光
中国地形图
长江三峡
长江是我国第一长河,日夜不停,
奔向东海。长江有着丰富的水量、众多
的支流,像母亲一样,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了中华儿女。
黄河上游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流域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明
发祥地之一,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黄山
黄山位于安徽省,是我国著名的旅
游景区。到黄山可以观看奇松、怪石和
云海。古人曾写下“黄山归来不看岳”
来赞美黄山。
天山牧场
天山是多条山脉组成的山系。古人
用“东西南北尽天山”的诗句来形容天
山的广大。
想一想,为什么长江、黄河都是自西向东流向大海。说一说,哪个景观给你留下的印象深刻,你有什么感受。
想一想,长江、黄河之所以自西向东流向大海,是因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水流自然顺应地势从高处向低处流淌。说一说,黄河壶口瀑布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那雷霆万钧的气势,让我深切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与伟大。
利用节假日,观察所见的山水树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和描述自然风光,欣赏和感受祖国山水之美。
祖国处处是美景,其中有些美景很独特,有些美景十分罕见,还有些美景对研究自然环境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成为人类重要的世界自然遗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规定,整个国际社会都有责任通过合作保护世界自然遗产。
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分布
图中有这么多景区,它们为什么能入选为世界自然遗产呢?去过其中某个地方的同学,可以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的感想。也可以选择一处你感兴趣的世界自然遗产,查阅资料后,与同学交流。
图中这些景区之所以能入选为世界自然遗产,是因为它们拥有独一无二的自然景观、珍稀的动植物种群及重要的地质地貌,极具科学、美学和保护价值。我曾游览过九寨沟,那如诗如画的景色令人震撼,每一处都是大自然的杰作。我推荐大家了解并探索张家界,感受那奇峰异石的魅力。
世界文化遗产以及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人类要保护的世界遗产,除了世界自然遗产,还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是那些对全世界人类都具有重要意义和普遍性价值的文化,如某些古迹、建筑群和遗址。还有一些要保护的世界遗产属于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的《世界遗产名录》中,北京故宫、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杭州西湖等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泰山、黄山等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名录。
保护世界遗产,需要人类的共同努力。我们身边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同样需要保护。尊重自然、爱护生态和保护环境,是我们的共同责任。
感受祖国山河之美 选择你感兴趣的景观,描述其独特之处,感受其中蕴含的文化韵味。
践行文明出游公约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用自己的行动爱护自然,爱护文化遗产,爱护祖国的一草一木,然后设计一份《旅游文明公约》。
课堂练习
单项选择题
(1)我国第一长河是( )。
A. 黄河
B. 长江
C. 珠江
答案:B
(2)以下属于世界自然遗产的是( )。
A. 北京故宫
B. 黄山
C.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
答案:C
(3)保护世界遗产是( )的责任。
A. 国家
B. 政府
C. 全人类
答案:C
课堂练习
判断题
(1)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国第一长河。(×)
(2)世界文化遗产只包括古迹,不包括建筑群。(×)
(3)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保护身边的自然与文化遗产。(√)
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同领略了祖国的好山好水好风光,认识了多样的地形地貌、壮丽的江河和珍贵的世界遗产。祖国的山河不仅美丽,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保护它们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希望大家今后无论是游览景区,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能爱护自然、爱护文化遗产,让祖国的风光永远美丽!
课堂总结
6.我们神圣的国土
好山好水好风光
多样地形:山脉、高原、平原等
主要江河:黄河、长江及意义
世界遗产:自然、文化、双重遗产价值与保护
行动起来:设计公约,践行保护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道德与法治
统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我们神圣的国土》的第 2 课时,以 “好山好水好风光” 为主题,聚焦祖国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与珍贵的世界遗产。教材先介绍我国山脉、高原、平原等地形地貌及黄河、长江等主要江河,展现祖国自然风光的壮美;再引入世界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及双重遗产内容,阐述其重要价值与保护意义。课程将自然景观与人文内涵相融合,旨在让学生感受祖国山河之美,激发爱国情怀,培养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的责任意识,是对前一课时 “辽阔的国土” 内容的深化与拓展 。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通过上一课时学习,对祖国国土概况有了一定认识,也在生活和影视作品中接触过部分自然风光,但对祖国地形地貌的多样性、世界遗产的价值及保护意义了解较为浅显。此阶段学生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对直观生动的自然景观充满兴趣,但在深度探究景观背后文化内涵和树立保护意识方面,需要教师引导和帮助。
核心素养分析
政治认同:通过领略祖国壮丽山河和珍贵文化遗产,增强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深刻体会祖国的伟大,坚定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文化传承的信念,激发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 道德素养:引导学生在欣赏祖国风光过程中,培养尊重自然、爱护环境、珍惜文化遗产的道德品质,践行文明旅游,在生活中主动保护身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形成关爱自然、传承文化的良好道德风尚。 法治观念:让学生了解世界遗产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破坏自然与文化遗产是违法行为,强化法律意识,树立 “保护遗产,人人有责” 的法治观念,自觉遵守相关法律规定。 健全人格:在感受祖国山河之美和文化魅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塑造自信、包容、有责任感的健全人格。 责任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保护世界遗产和身边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的积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从自身做起,为保护祖国大好河山贡献力量。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丰富多样的地形地貌和主要江河,感受祖国自然风光的壮美。 认识世界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及双重遗产,理解其重要价值和保护意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祖国自然风光中蕴含的文化韵味,实现自然景观与人文内涵的融合理解。 强化学生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的责任意识,将保护意识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行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中国地形动态地图、黄河与长江的纪录片片段、黄山等著名景区风光视频、世界遗产高清图片及相关介绍资料。 实物教具:中国主要山脉、江河的拼图卡片、世界遗产知识卡片。 学生准备:彩笔、画纸、旅游照片(如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和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播放歌曲《我的祖国》,展示一组祖国不同地域自然风光的拼图碎片,邀请学生上台拼图,拼出完整画面后,提问学生 “这些美丽的景色来自哪里?看到这些风光,你有什么感受?” 从而引出本节课 “好山好水好风光” 的主题。 学生活动:聆听歌曲,积极参与拼图活动,观察拼图画面,分享自己看到祖国风光的感受,如赞美祖国景色的美丽等。 设计意图:通过音乐营造氛围,拼图游戏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同时直观感受祖国风光的多样性,自然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第二模块:好山好水好风光 多样的地形地貌与主要江河 教师活动:展示《中国地形》动态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山脉、高原、平原等地形的分布,提问 “你能说出哪些山脉或高原的名字?” 讲解黄河、长江的发源地、流经区域及特点,播放黄河与长江的纪录片片段,组织学生小组讨论 “为什么长江、黄河都是自西向东流向大海?黄河、长江对中华民族有什么重要意义?”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地图,积极回答山脉、高原名称。观看纪录片,小组内热烈讨论问题,如从地势高低分析江河流向原因,分享黄河、长江作为中华民族摇篮和母亲河的作用等。 设计意图:利用动态地图和纪录片,让学生直观认识我国地形地貌和主要江河,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加深对江河重要意义的理解。 著名景观与文化韵味 教师活动:展示黄山、天山等著名景区的图片和视频,介绍其独特景观和古人赞美诗句,如 “黄山归来不看岳”,提问学生 “这些景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诗句中蕴含了怎样的情感?”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游览过的景区及感受。 学生活动:欣赏图片和视频,积极回答问题,描述景观特点和自己的感受,分享自己的旅游经历,如讲述在景区看到的美景和有趣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和讲解,让学生感受著名景观的魅力和文化内涵,结合学生自身经历,激发学生对祖国风光的热爱之情,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世界遗产的价值与保护 教师活动:展示《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分布图》,介绍世界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及双重遗产的概念和入选标准,展示部分世界遗产的高清图片和资料,组织学生小组探究 “这些世界遗产为什么能入选?保护世界遗产有什么重要意义?” 之后,引导学生讨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保护世界遗产和身边的环境?” 学生活动:观察地图和资料,小组内探究世界遗产入选原因和保护意义,如从自然景观独特性、文化传承重要性等方面分析。积极参与讨论,提出保护措施,如文明旅游、垃圾分类、宣传保护知识等。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深入理解世界遗产的价值和保护意义,讨论保护措施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强化学生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设计旅游文明公约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前面所学内容,讨论 “如何用自己的行动爱护自然,爱护文化遗产,爱护祖国的一草一木”,引导学生从文明旅游、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等方面思考,然后设计一份《旅游文明公约》,邀请小组代表展示公约内容并进行讲解。 学生活动:小组内热烈讨论,共同设计《旅游文明公约》,如约定不乱扔垃圾、不破坏文物、尊重当地文化等。小组代表展示并讲解公约内容,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将保护意识转化为具体行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规则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课堂练习 单项选择题 (1)我国第一长河是( )。 A. 黄河 B. 长江 C. 珠江 答案:B (2)以下属于世界自然遗产的是( )。 A. 北京故宫 B. 黄山 C.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 答案:C (3)保护世界遗产是( )的责任。 A. 国家 B. 政府 C. 全人类 答案:C 判断题 (1)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国第一长河。(×) (2)世界文化遗产只包括古迹,不包括建筑群。(×) (3)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保护身边的自然与文化遗产。(√)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同领略了祖国的好山好水好风光,认识了多样的地形地貌、壮丽的江河和珍贵的世界遗产。祖国的山河不仅美丽,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保护它们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希望大家今后无论是游览景区,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能爱护自然、爱护文化遗产,让祖国的风光永远美丽!
板书设计
好山好水好风光 多样地形:山脉、高原、平原等 主要江河:黄河、长江及意义 世界遗产:自然、文化、双重遗产价值与保护 行动起来:设计公约,践行保护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图片、视频、小组活动等多种形式,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对祖国风光和世界遗产有了较深入的认识。但在引导学生将保护意识转化为行动方面,部分学生的想法还不够具体。后续教学中,可开展 “家乡遗产保护小卫士” 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强化保护意识,同时加强对学生文明旅游行为的日常引导和监督 。 这份教案通过多种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和保护祖国风光。你对教案的活动环节、练习内容等方面若有新想法,欢迎随时提出,我会进一步优化。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