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第 7 课《中华民族一家亲》第 1 课时 中华民族大家庭 教学课件+教案+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第 7 课《中华民族一家亲》第 1 课时 中华民族大家庭 教学课件+教案+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17张PPT)
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第 7 课《中华民族一家亲》
第三单元 我们的国土 我们的家园
第 1 课时 中华民族大家庭
歌曲中唱到了什么?图片里不同服饰的小朋友代表着什么?你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吗?
导入新课
现在,请静心聆听《爱我中华》的激昂旋律,眼前展现的是56个民族儿童手拉手的温馨画面。歌曲颂扬了中华民族的团结与强大。图中多彩服饰象征着56个民族的独特文化。你可知,我国正是由这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大家庭?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辽阔美丽的国土上,共同生活着 56个民族,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截至 2020年 11月 1日零时,我国总人口已达 14.4亿人(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人口)。
讲授新课
第一模块:中华民族大家庭
我们班里有汉族、回族、蒙古族和藏族的同学。
我们小区有傣族、满族和壮族的居民,邻居家的阿姨是朝鲜族。
查找资料,说说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及东北地区,具体包括内蒙古、新疆、西藏、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甘肃、黑龙江、辽宁、吉林等地,呈现出大散居、小聚居、相互交错的特点。
阅读资料,从数字的变化中,你有什么发现?
根据人口普查数据,1982年,有18个少数民族在全国各省级行政区域均有分布。这一数量在1990年、2000年、2010年分别增加到22个、28个、43个。2000年,民族成分齐全的省级行政区域有11个;2010年,这一数量增加到20个。
我发现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了,
这带来的好处是( )
我深刻地发现人口流动愈发频繁,这一趋势带来的显著好处在于促进了经济活力,加速了文化交流与融合,拓宽了个人发展机遇,增强了社会创新与多样性,为城市的繁荣与国家的整体进步注入了不竭的动力。
我发现( )。
我国各民族汇聚为一个大家庭,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课堂练习
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共有( )个民族。
A. 55
B. 56
C. 57
答案:B
(2)我国各民族的分布格局是( )。
A. 大聚居、小杂居、交错居住
B. 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C. 分散居住
答案:B
(3)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 )。
A.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B. 竞争对立
C. 各自独立
答案:A
课堂练习
判断题
(1)只有汉族对祖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2)各民族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3)我们可以随意嘲笑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走进了中华民族大家庭。我们知道了祖国有 56 个民族,大家像一家人一样,有着独特的分布特点,而且交往越来越密切。各民族一律平等,相互团结、互助、和谐。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要尊重每一个民族,用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让我们的大家庭更加温暖、更加美好!
课堂总结
7.中华民族一家亲
中华民族大家庭
构成:56 个民族
分布: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法律保障:宪法规定民族平等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道德与法治
统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第 1 课时,以 “中华民族大家庭” 为核心,聚焦我国多民族的基本国情。教材先阐述我国 56 个民族共同组成中华民族大家庭,呈现各民族人口比例、分布格局及 “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的特点;接着通过人口普查数据变化,展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趋势;最后强调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并以宪法条文明确民族平等原则。课程旨在让学生全面认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构成,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为后续学习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学习中,对我国有 56 个民族有初步认知,也接触过部分少数民族的风俗文化,但对民族分布特点、民族关系的内涵及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缺乏系统深入的理解。他们好奇心强,乐于探索新鲜事物,但在分析数据、理解抽象概念方面能力有限。教学中需结合生动案例、直观数据和趣味活动,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培养其民族认同感和团结意识。
核心素养分析
政治认同:通过了解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构成和民族关系,增强学生对我国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的认同感,坚定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政治立场,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政治意识。 道德素养:引导学生在认识各民族平等团结关系的过程中,培养尊重不同民族文化、习俗和信仰的道德品质,践行友善、包容、互助的道德准则,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价值观,促进民族间和谐共处。 法治观念:让学生知晓宪法中关于民族平等的规定,明确各民族依法享有平等权利和义务,树立法治意识,懂得用法律维护民族团结,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民族歧视和分裂行为。 健全人格:在学习中华民族大家庭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开放包容的心态、广阔的文化视野,塑造自信、友善、有责任感的健全人格,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适应能力和文化自信。 责任意识:使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为中华民族一员,肩负着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交流的责任,激发学生主动了解各民族文化、积极参与民族团结活动的责任感,从自身做起,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 56 个民族共同组成中华民族大家庭,掌握各民族 “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的分布格局。 理解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明确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人口普查数据变化等抽象信息中,深入理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趋势和意义。 帮助学生将民族团结的意识内化于心,转化为日常生活中尊重各民族、维护民族团结的实际行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中华民族 56 个民族的图片、各民族分布地图、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相关视频、人口普查数据动态图表、宪法中民族相关条文解读动画。 实物教具:民族特色小物件(如蒙古族马头琴模型、维吾尔族小花帽、藏族转经筒模型等)、民族服饰卡片。 学生准备:提前收集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资料、彩笔、纸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和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展示 56 个民族儿童手拉手的图片,提问学生 “歌曲中唱到了什么?图片里不同服饰的小朋友代表着什么?你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吗?” 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本节课 “中华民族大家庭” 的主题。 学生活动:聆听歌曲,观察图片,积极回答问题,分享自己对我国民族数量的认知和对歌曲、图片的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欢快的歌曲和直观的图片,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民族自豪感,自然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第一模块:中华民族大家庭 中华民族的构成与分布 教师活动:展示中华民族 56 个民族的图片和名称,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由 56 个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呈现汉族与少数民族人口占比数据图表。接着展示中国各民族分布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 “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邀请小组代表分享观察结果,教师总结 “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的分布格局。 学生活动:观看图片和图表,了解中华民族的构成和人口比例。认真观察地图,小组内讨论民族分布特点,如发现少数民族多分布在边疆地区等,小组代表积极发言分享观点。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图表和地图的展示,让学生直观认识中华民族的构成和分布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加深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认识。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趋势 教师活动:展示教材中 1982 - 2010 年在各省级行政区域均有分布的少数民族数量变化、民族成分齐全的省级行政区域数量变化等数据图表,将数据制作成动态动画展示增长趋势。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从这些数字的变化中,你发现了什么?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组织学生小组交流讨论,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和理解,教师结合学生发言进行总结,讲解各民族人口流动频繁促进了交往交流交融。 学生活动:仔细观察动态数据图表,小组内交流讨论,分析数据变化反映的现象,如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在全国广泛分布,说明民族间交流增多等,积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动态数据展示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数据中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趋势和意义。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与法律保障 教师活动:播放一段展现各民族共同庆祝节日、相互帮助的视频,提问学生 “视频中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回答后,讲解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接着播放宪法中关于民族平等规定的动画解读,强调法律对民族关系的保障作用,组织学生讨论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维护这种民族关系?”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描述各民族之间友好、团结的关系。认真观看宪法动画解读,了解民族平等的法律规定。积极参与讨论,提出在生活中尊重各民族文化、习俗,不歧视少数民族同学等维护民族关系的做法。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和动画,让学生直观感受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结合法律条文讲解,强化学生的法治观念,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将民族团结意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感。
三、课堂练习 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共有( )个民族。 A. 55 B. 56 C. 57 答案:B (2)我国各民族的分布格局是( )。 A. 大聚居、小杂居、交错居住 B. 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C. 分散居住 答案:B (3)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 )。 A.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B. 竞争对立 C. 各自独立 答案:A 判断题 (1)只有汉族对祖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2)各民族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3)我们可以随意嘲笑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走进了中华民族大家庭。我们知道了祖国有 56 个民族,大家像一家人一样,有着独特的分布特点,而且交往越来越密切。各民族一律平等,相互团结、互助、和谐。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要尊重每一个民族,用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让我们的大家庭更加温暖、更加美好!
板书设计
中华民族大家庭 构成:56 个民族 分布: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法律保障:宪法规定民族平等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图片、视频、数据图表等多种形式,学生对中华民族大家庭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初步树立了民族团结意识。但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意义和将意识转化为行动方面,部分学生表现不足。后续教学中,可增加更多民族交往的实际案例分享、组织民族文化交流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理解,真正做到维护民族团结 。 这份教案注重通过多样形式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民族大家庭。你对教案的活动设计、练习内容等方面若有新想法,欢迎随时提出,我会进一步优化。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