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临沂一中北校区2022级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城镇化进程会伴随着人口、土地、空间等多种要素动态变化。图左示意广东省预期人口城镇化率,图右示意2000 -2021 年广东省城区人口增长率与建成区面积增长率,据此完成1 - 2 小题。1. 导致珠三角地区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人口城镇化率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 自然资源分布 B.人口迁移政策 C.城区面积大小 D.经济发达程度2. 近年来,广东省的城区人口增长率与建成区面积增长率的变化反映出 ( )A.城区人口数量减少 B.城市土地扩张明显C.逆城镇化现象明显 D.土地的利用率提高2005 年以来,武汉周边县城先后出现大量企业家和家庭作坊主回流创业,促进了当地的城镇化发展。下图示意武汉市周边县级市人口回流后的城镇化进程。据此完成3 --4小题。3.2005年 --2016年期间,回流创业者在产业园办厂时首要考虑的是 ( )A.完善的配套设施 B.低廉的地租成本C.广阔的消费市场 D.高素质的劳动力4.2016年至今,近郊家庭作坊出现对县城城镇化的直接影响表现在( )①优化县城工业结构 ②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③降低非农就业门槛 ④扩充县城行政范围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面积 --高程积分(HI值)用于定量描述流域地貌特征及发育阶段。HI值越高,表明构造抬升运动越强,流域内在侵蚀作用下残留的沉积物越多。阴山西段位于我国季风边缘区,山体均以变质岩为主。第四纪以来,阴山西段发生了差异升降,形成了大量不同形态的水系。下图示意阴山西段狼山与色尔腾山水系及HI值分布。据此完成5 --6小题。5.由图中水系空间分布特征,可推断出阴山西段( )A.山麓冲积扇数量南多北少 B.年降水量南多北少C.植被覆盖率呈西高东低 D.地势总体南高北低6.与色尔腾山段相比,HI值表明狼山段整体上( )A.构造抬升强,流水沉积更强 B.地壳较稳定,河流发育更早C.岩石较坚硬,流水侵蚀更弱 D. 山体隆升强,河流发育更晚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境内多南北纵列分布的高山峡谷。2018年11月,受局地反气旋区域风场异常影响,该州内发生特大山火。下图为当时北美西部地区月平均距平风场,箭头示意风向,长度示意风速与常年平均的差异,箭头越长,风速越大。据此完成7 --8小题。7.影响加利福尼亚州山火发生的反气旋中心最可能位于( )A. 甲处 B. 乙处 C. 丙处 D. 丁处8.图中风场加剧了加利福尼亚州山火,是因为( )①陆风越过山脉下沉增温 ②盛行西风强劲助长火势③副热带高气压北移增强 ④沿海水汽输入内陆减弱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山体效应是指山体、高原气温普遍高于外围同海拔大气温度的现象,其强度通常用高出的温度值衡量。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图1)的山体效应强度随经度和纬度存在一定的变化规律(图2);每年湿季(5-9月),山体效应强度和降水量呈负相关关系,而干季 (10月至次年4月)则受下垫面影响;海拔6000米以上山体效应大幅减弱。据此完成9 --11小题。9.山体效应随经度和纬度的变化,反映了青藏高原( )A.河谷地形增多 B.海拔呈升高趋势 C.地表起伏减缓 D. 降水量呈减少趋势10.每年干季,青藏高原海拔4500 米以下地区,东南部山体效应强于西北部,这是因为与西北部相比,东南部( )A.纬度较低、平地较少 B.海拔高、降水较多C. 山地较多、河流较多 D. 降水较少、平地较多11.导致青藏高原海拔6000米以上山体效应大幅减弱的主要原因是 ( )A. 冻土广布,消融放热 B. 对流旺盛,云层厚度大C.冰雪广布,地表反射强D. 空气稀薄,保温作用弱积雪具有高反射率和低导热率,对高海拔森林土壤的性质有重要影响,也影响着土壤中微生物活性强度。2021 年3 月,在西藏色季拉山东坡海拔4100m冷杉林内,选取不同积雪厚度的四块土壤样本,其含水率与有机质含量见下图。据此完成12 --13小题。12.该区域冷杉林内,无积雪覆盖的土壤( )A.有机质含量高B.水分含量最少C. 农耕干扰性强 D. 微生物活性弱13.积雪厚度大于10cm的土壤含水率不升反降,其原因是( )A.地表吸收热量增多,加快水分蒸发B.地表积雪密度增大,阻挡水分下渗C.积雪保温作用增强,减少冻土消融D.对流旺盛,云层厚度大海口(110°E)某校地理兴趣小组于18:40(北京时间)在固定位置,面向同一方向、每隔半个月观测一次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图1 为该小组连续观测三次记录的太阳位置示意图,图2为我国二十四节气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4 --15小题。14.该兴趣小组连续观测的时间最可能是 ( )A.春分到谷雨 B.立夏至芒种C.小暑至立秋 D.秋分到霜降15.观测期间变化的是 ( )A.极昼区午夜太阳高度变小B.海口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增大C.地球的公转速度逐渐加快D.海口正午影子先变长再变短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苹果树是喜光怕涝的温带树种。甘肃天水市为我国花牛苹果核心优势产区 (图1),其果园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 --1500米的山坡。早期,该地苹果产业以粗放式散户种植为主,依赖鲜果直销模式,产业发展滞后。近年来,M公司联合当地果农,兴建配备山地轨道运输网络的种植园(图2),实现鲜果种植 --加工基地 --商贸城的“一城两园”产业组织模式(图3)。(1)与低河谷相比,分析海拔1000 --1500米山坡成为苹果优势产区的地形条件。(6分)(2)简述M公司建设“一城两园”对当地苹果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4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2024年11月 14日,由中国投资建设的南美第一个智慧型港口钱凯港正式开港。该港口是南美洲新的枢纽港和太平洋门户港,是中国和秘鲁在南美洲高质量共建的“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钱凯港的开通为南美洲国家的农矿产品出口提供了一条便捷的出海通道。下图示意秘鲁钱凯港位置。(1)说明中国在南美洲选择秘鲁建设港口的主要经济原因。(6分)(2)从运输的角度说明钱凯港开港对加强南美洲与我国贸易联系的作用。(4分)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分)湘桂走廊是长江水系湘江上游与珠江水系漓江上游最接近的地段,有灵渠连通湘江和漓江。区内碳酸岩(石灰岩)含泥灰岩、泥岩或碎屑岩夹层,地貌南北向展布为溶丘洼地—峰丛洼地—峰林平原—峰丛洼地—溶丘洼地,峰林平原发育在湘桂走廊(研究区)中央(图)。据研究,湘桂走廊中央的峰林平原是由峰丛洼地在地壳运动相对稳定时期演化发展而成,其形成主要与区域岩性、水位变化所导致的流水作用等因素有关。(1)指出灵渠所在的地形部位,并简述理由。(5分)(2)分析研究区由峰丛洼地到峰林平原的形成过程。(8分)(3)说明灵渠开凿的有利地理条件。(6分)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珊瑚喜温暖、光照充足、清澈的热带25米深以内浅海海域。塞舌尔群岛的马埃岛(4°40′S,55°28′E)以花岗岩为基底,第四纪以来气候冷暖交替引起海平面反复变动,对马埃岛珊瑚沉积的分布产生重要影响。目前,在潮汐影响下,马埃岛有高低两层厚度仅数米的薄层珊瑚碎屑,低层碎屑保留更完整。在马埃岛水下有厚达1米的珊瑚礁凸起。专家认为,今后该珊瑚礁凸起会继续扩大。图示意马埃岛珊瑚。(1)研究表明,高潮位和低潮位前后,涨落潮较慢。分析在高潮位、低潮位附近形成珊瑚碎屑层的过程。(6分)(2)与高层珊瑚碎屑层相比,分析低层珊瑚碎屑层更厚的原因。(4分)(3)为今后珊瑚礁凸起继续扩大的论点提出依据。(6分)地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D A B A D A C B A题号 11 12 13 14 15答案 C D C A B二、非选择题16 .(1)海拔较高,光照较充足,果实品质优;山地昼夜温差较大,利于糖分积累;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病虫害少;山坡地形,排水条件较好。(每点2分,答对其中三点得6分)(2)示范园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提高产量与品质;产业园发展农产品加工,增加附加值;拓展销售渠道,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商贸城利于扩大苹果交易方式,增加销售量;促进农业与物流、会展、旅游等服务业深度融合,增加收入;推动苹果产业规模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任答2点得4分)17 .(1)秘鲁所在的南美洲农矿产品丰富,价格低廉 (2分);秘鲁陆上邻国多,辐射范围广(2分);秘鲁经济和技术实力有限,需要资金和技术的投入。(2分)(2)(开辟太平洋沿岸便捷贸易通道,)缩短运输距离和时间;降低远洋运输成本;增加运输货物的种类和数量。(任答2点得4分)18 .(1)灵渠所在的地形部位为鞍部 (1分)。东西向灵渠跨越湘江和漓江分水岭,位于中间地势较高部位 (2分);南北向地形特征为南北两侧山地高、中间地势低,灵渠位于中间地势较低部位 (2分)。(2)研究区内为石灰岩,且杂质多(纯度低)裂隙密度大,硬度小,易被风化、侵蚀 (2分);地壳相对稳定时,丰水期地表河水泛滥,地表、地下水的侧向侵蚀作用加强,流水侵蚀洼地边缘峰丛峰脚 (2分);枯水期,河水消退,地下水位下降,水流将泛滥时期溶蚀侵蚀的物质带走 (2分);周期性的河水涨落,峰脚不断溶蚀后退,洼地面积扩大,使峰丛峰体独立形成峰林,洼地连通形成平原,最终峰丛洼地发展成峰林平原 (2分)。(3)地形以峰林平原为主,地势较低平,利于开凿;该地为湘江上游和漓江上游最接近的地段,开凿河道线路较短;该地湘江与漓江丰水期地下水位一致,地下水互通,水位差小,开挖深度小;该地有部分天然河道、洼地可以利用,减少开凿工程量;石灰岩硬度小,易开凿。(任答3点得6分)19.(1)海平面下降,珊瑚礁凸起之初暴露在海平面附近,遭到海水侵蚀,近岸海水富含大量珊瑚碎屑 (悬移体)(2分);海平面上升,且(随后)海平面稳定一段时间 (2分);高潮和低潮时,能维持较长时间潮位稳定,在高潮位、低潮位附近连续沉积,形成两层薄层珊瑚碎屑 (2分)。(2)低层珊瑚碎屑层形成时期,海平面上升时,珊瑚碎屑在较低处先沉积,到达较高处的珊瑚碎屑少;处于低潮位附近,被海水淹没时间长,形成后受风化较弱,抗蚀能力更强;遭到海浪侵蚀较弱,保存更加完整。(任答2点得4分)(3)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珊瑚礁水下遭侵蚀的概率下降;珊瑚礁水深增加,生长空间增大;(珊瑚能生长在25米深以内,目前深度仅1米多,即使海平面上升)仍处于温暖的浅水环境;花岗岩基底提供了稳定的附着条件。(任答3点得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