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眉山县级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数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眉山市眉山县级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数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高二年级期中联考
数学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设函数,则( )
A. B. C. D.
2.《九章算术》是我国秦汉时期一部杰出的数学著作,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大夫、不更、簪袅、上造、公士,凡五人,共出百钱,欲令高爵出少,以次渐多,问各几何?”意思是:“有大夫、不更、簪袅、上造、公士(爵位依次降低)5个人共出100钱,按照爵位从高到低每人所出钱数成递增的等差数列,这5个人各出多少钱?”在这个问题中,若上造出27钱,则公士出钱数为( )
A.31钱 B.32钱 C.33钱 D.34钱
3.已知数列满足,,则的值为( )
A. B. C. D.
4.已知数列满足,,则( )
A. B. C. D.
5.若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则( )
A.3 B.7 C.10 D.15
6.已知函数在上单调递减,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7.记定义域为的函数的导函数为,且对任意的都有,则( )
A. B. C. D.
8.已知函数,记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 )
A.-2025 B. C.2025 D.4045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部分选对的得部分分,有选错的得0分.
9.已知数列为等差数列,公差为,为其前项和,若满足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C. D.当且仅当n=7或8时,取得最大值.
10.已知函数,则( )
A.的极小值为
B.有两个零点
C.存在使得关于的方程有三个不同的实根
D.的解集为
11.已知函数.若曲线恰有三条过点的切线,其中实数的所有取值组成集合的所有取值组成集合,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B.若,则
C.直线上存在满足要求的点 D.直线上存在满足要求的点
三、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2.两个等差数列和的前n项和分别为,且,则的值等于 .
13.已知数列满足,设数列的前项和为,则= .
14.设函数,若有两个极值点,,且,则的最小值是 .
解答题:本小题共5小题,共77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设是等差数列,是各项都为正数的等比数列,且.
(1)求、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的前项和.
16.已知函数在和处取得极值.
(1)求、的值;
(2)若对任意,不等式恒成立,求的取值范围.
17.记为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已知,,数列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且.
(1)求数列和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的前项和.
18.已知函数.
(1)求曲线的对称中心;
(2)证明:有三个零点;
(3)设曲线与轴的交点从左到右依次为,过作直线与曲线相切,切点为(异于),证明:.
19.已知函数.
(1)若曲线在点处的切线与曲线只有一个公共点,求实数的值;
(2)若方程有两个不同的解,且,
①求实数的范围,试比较与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②证明:高二年级期中联考
数学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设函数,则( )
A. B. C. D.
2.《九章算术》是我国秦汉时期一部杰出的数学著作,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大夫、不更、簪袅、上造、公士,凡五人,共出百钱,欲令高爵出少,以次渐多,问各几何?”意思是:“有大夫、不更、簪袅、上造、公士(爵位依次降低)5个人共出100钱,按照爵位从高到低每人所出钱数成递增的等差数列,这5个人各出多少钱?”在这个问题中,若上造出27钱,则公士出钱数为( )
A.31钱 B.32钱 C.33钱 D.34钱
3.已知数列满足,,则的值为( )
A. B. C. D.
4.已知数列满足,,则( )
A. B. C. D.
5.已知公比不等于1的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 )
A. B. C.8 D.16
6.已知函数在上单调递减,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7.已知函数,若,,,则( )
A. B. C. D.
8.已知函数,记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 )
A.-2025 B. C.2025 D.4045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部分选对的得部分分,有选错的得0分.
9.已知数列为等差数列,公差为,为其前项和,若满足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C. D.当且仅当n=7或8时,取得最大值.
10.已知函数,则( )
A.的极小值为
B.有两个零点
C.存在使得关于的方程有三个不同的实根
D.的解集为
11.已知函数.若曲线恰有三条过点的切线,其中实数的所有取值组成集合的所有取值组成集合,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B.若,则
C.直线上存在满足要求的点 D.直线上存在满足要求的点
三、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2.两个等差数列和的前n项和分别为,且,则的值等于 .
13.已知数列满足,,则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
14.设函数,若有两个极值点,,且,则的最小值是 .
解答题:本小题共5小题,共77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设是等差数列,是各项都为正数的等比数列,且.
(1)求、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的前项和.
16.已知函数在和处取得极值.
(1)求、的值;
(2)若对任意,不等式恒成立,求的取值范围.
17.记为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已知,,数列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且.
(1)求数列和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的前项和.
18.已知函数.
(1)求曲线的对称中心;
(2)证明:有三个零点;
(3)设曲线与轴的交点从左到右依次为,过作直线与曲线相切,切点为(异于),证明:.
19.已知函数.
(1)若曲线在点处的切线与曲线只有一个公共点,求实数的值;
(2)若方程有两个不同的解,且,
①求实数的范围,试比较与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②证明:.
试卷第1页,共3页
高二年级期中联考
数学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B B D B A A ABC AC
题号 11
答案 BD
12./4.75
【分析】根据题意,分别设出的表达式,然后代入计算,即可得到结果.
【详解】因为,可设,
则.
故答案为:
13.
【分析】根据给定的递推关系求出,再利用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求出即可.
【详解】数列满足,当时,,
两式相减得,因此,而满足上式,
于是,显然,即数列是等差数列,
所以.
故答案为:
14.
【分析】根据函数有两个极值点可得方程在上有两个不等实根,由此可得韦达定理的结论,将表示为关于的函数的形式,构造函数,利用导数求得即可.
【详解】定义域为,,
有两个极值点等价于在上有两个不等实根,
,,,,

设,
则,
在上单调递减,,
即,
的最小值为.
故答案为:
15.(1),;
(2).
【分析】(1)设公差为,公比为,根据已知列出方程求出,即可求出通项公式;
(2)分组求和,分别求出数列和的前项和,相加即可.
【详解】(1)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
因为,
所以,即,
,即,则,
所以,整理可得即,
解得或(舍去).
所以,则,解得或(舍去),故.
所以,.
(2)由(1)知,,则.
.
16.(1),
(2)
【分析】(1)由题意可得,,可得出关于实数、的方程组,即可解得这两个未知数的值;
(2)分析函数在区间上的单调性,根据题意可得出,可得出关于实数的不等式,即可得出实数的取值范围.
【详解】(1)因为,则,
函数在和处取得极值.
,,联立解得:,.
且当,,,则,
由可得,列表如下:
单调递增 极大值 单调递减 极小值 单调递增
所以,函数在处取得极大值,在处取得极小值,合乎题意.
因此,,.
(2)由(1)知在单调递增,在单调递减,
故当时,,
要使得对任意,不等式恒成立,则需,
故,即,解得或,
的取值范围是.
17.(1),
(2)
【分析】(1)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根据题意,列出方程组求得和,得到数列的通项公式,再由,且公差,求得,得到数列的通项公式;
(2)由(1)得到,利用乘公比错位相减法求和,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1)解: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由,可得,
因为,可得,
可得,即,
整理得,解得或,
当时,,不合题意,舍去;
当,可得,所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则.
又由,且数列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可得,即,解得,
所以故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2)解:由(1)知:,,可得,
因为数列的前项和为,
可得,
则,
两式相减,可得,
所以.
18.(1)
(2)证明见解析
(3)证明见解析
【分析】(1)先构造函数,证明是奇函数,奇函数图象对称中心是原点.而,根据“上加下减”原则,是向上平移个单位得到的,那么对称中心也向上平移个单位,从而得到对称中心为.
(2)先求出的导数并因式分解.然后分区间讨论的正负,当时函数单调递增,时函数单调递减,由此确定函数单调性.在单调性变化的点处取得极值,进而确定极大值点和极小值点.最后计算几个特殊点的函数值,根据零点存在定理确定函数零点所在区间.
(3)先根据函数与轴交点设出函数表达式,再依据过点情况设直线方程.然后联立直线与函数方程,消去并处理得到一元二次方程.利用方程有两相等实根求出切点横坐标.接着通过比较发现切点在轴射影是中点,即在垂直平分线上.最后根据垂直平分线性质得出.
【详解】(1)构造奇函数:设,则.
把代入得,所以是奇函数.
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即曲线对称中心是.
根据函数平移求对称中心:函数图象平移遵循“上加下减”原则,意味着把曲线向上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曲线.那么对称中心也向上平移个单位,所以曲线对称中心为.
(2)已知.
当时,,,所以.
当时,,,所以.
当时,,,所以.
所以在区间和上单调递增,在区间上单调递减.
在函数单调性发生变化的点处取得极值,所以是的极大值点,是的极小值点.
计算可得,,,.
根据零点存在定理和函数单调性知道,
因为,所以在区间内有一个零点;
因为,所以在区间内有一个零点;
因为,所以在区间内有一个零点.
综上,有三个零点.
(3)已知函数与轴交于,,,根据函数零点的性质,可设.
因为直线过点且斜率存在且不为,根据直线的点斜式方程,设直线的方程为.
切点的坐标是直线:与曲线的公共点,所以联立方程组,

消去可得.
当(因为是直线与轴交点的横坐标,这里考虑的是除点外的切点情况),两边同时除以,得到.
将其整理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记为).
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和韦达定理:
因为直线与曲线相切,所以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由可知方程有两个相等实根.
在方程中,设切点的横坐标为,因为两根相等都为,所以,即.
点,,则中点的横坐标为.
因为在轴上的射影的横坐标就是点的横坐标,所以在轴上的射影为的中点,即在的垂直平分线上.
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所以.
19.(1)
(2)①,,理由见解析;②证明见解析.
【分析】(1)求导得,求出切线方程,并联立曲线,根据判别式等于0即可得到答案;
(2)①设,求出其最大值即可得到的范围,判断,等价证明,再通过合理变形和比值换元即可证明;
②由①知,再设,代入后再累加即可证明.
【详解】(1),曲线在处的切线斜率为,
所以曲线在处的切线方程为.
由于切线与曲线只有一个公共点,
得有且只有一解,
所以,
解得.
(2)①令,
因为方程有两个不同的解,所以有两个不同的零点.
,当时,;当时,.
所以在上单调递增,在上单调递减.
所以,所以.
一方面因为,
另一方面因为,
令,所以.
综上:.
判断:
下证:等价于.
因为,所以,所以,
要证:即证,即证:,因为,即证:
,令,
设,则,
所以,所以.
②由①可知:当时,,
令,所以.
所以,
将以上个不等式进行累加,所以.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