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揭阳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揭阳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
1.D 【命题意图】本题以地球运动为载体,考查地球运动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解题分析】甲地6月7日和7月5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均为90°,有太阳直射现象,应在热带,乙地无太阳直射现象,应在北温带,可推知甲地位于乙地的南方;同一日期甲地日出较晚,可推知甲地位于乙地的西方。因此,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南方。
2.A 【命题意图】本题以方位角为载体,考查地球运动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解题分析】依据表中信息可知,甲地分别在6月7日和7月5日有太阳直射现象,即甲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夏半年甲地昼长小于乙地,冬半年甲地昼长大于乙地;夏半年甲地日出时刻晚于乙地,冬半年甲地日出时刻早于乙地;甲、乙两地自转角速度一样大,甲地自转线速度大于乙地。
3.C 【命题意图】本题以呼伦贝尔沙地为载体,考查太阳辐射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解题分析】由图可知,图甲代表晴天呼伦贝尔沙地紫外辐射和总辐射日内变化,图乙代表沙尘暴天气呼伦贝尔沙地紫外辐射和总辐射日内变化。紫外辐射和总辐射日内变化主要与天气状况和太阳高度角有关,与下垫面性质、植被覆盖度关系较小。
4.A 【命题意图】本题以呼伦贝尔沙地为载体,考查太阳辐射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解题分析】图乙代表沙尘暴天气呼伦贝尔沙地紫外辐射和总辐射日内变化,14:30—16:00紫外辐射和总辐射强的原因最可能是沙尘暴停歇,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减少;与午后气温高、大气对流强、晴天云层薄基本无关。
5.A 【命题意图】本题以阿拉伯海为载体,考查气旋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解题分析】据图可知,1982—2020年,阿拉伯海热带气旋在东北部海域生成个数最多,因此东北部是阿拉伯海热带气旋的主要发源地。
6.D 【命题意图】本题以阿拉伯海为载体,考查气旋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解题分析】1—2月海水温度较低,不利于热带气旋的生成与发展;阿拉伯海7—8月盛行西南季风,受离岸流(索马里寒流)影响显著,海水温度偏低,不利于热带气旋的生成与发展;在西南季风前期(5—6月),海水温度高,有利于热带气旋的生成与发展;在西南季风后期(10—11月),阿拉伯海离岸流逐渐消失,海水温度上升,海水温度高,有利于热带气旋的生成与发展。
7.B 【命题意图】本题以石冰川为载体,考查外力作用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解题分析】石冰川表面的岩屑覆盖层具有保温隔热作用,能够有效地延缓其内部冰的融化,延长石冰川的蓄水时间;对土壤肥力没有影响;石冰川会减缓水流流速,增加水分下渗,会导致土壤水分增加;石冰川内部存在含冰胶结体,可减轻地表风蚀。
8.C 【命题意图】本题以石冰川为载体,考查外力作用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解题分析】据图可知,石冰川上部靠近岩壁区域,受岩石碎屑的崩落与堆积影响显著,导致该区域成为主要沉积区,出现堆积超载,进而引发塑性变形。
9.A 【命题意图】本题以青藏高原生态区为载体,考查植被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解题分析】区域处在喜马拉雅山东段南麓,纬度低,深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水热条件较好,应为常绿阔叶林区。
10.C 【命题意图】本题以青藏高原生态区为载体,考查植被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解题分析】青藏高原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使得植被出现森林—灌丛—草甸—草原—荒漠等有规律的更替。
11.A 【命题意图】本题以日本都农关系为载体,考查都市农业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解题分析】都农分离期,工业化是引领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引起大城市第二、第三产业的聚集和人口的急剧流入,城市的工业用地、商业用地以及公共建设和住宅用地需求激增,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提高,并推动了城市建设的面状扩张,城市建设用地需求增加推高土地价格,地租支付能力较弱的农用地被城市建设用地吞噬。
12.C 【命题意图】本题以日本都农关系为载体,考查都市农业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解题分析】据表可知,从都农分离期到都农融合期,日本都市农业的生产功能不断减弱,但没有消失;环保、康养福祉、休闲娱乐等功能在不断增强。
13.A 【命题意图】本题以走马岭古城遗址为载体,考查自然环境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解题分析】根据材料可知,走马岭古城的城墙和护城河不仅有防御外敌的作用,还有助于排水。城墙的构筑与周边地貌紧密相关,该地水域面积广,易受水患影响,因此修建了防治洪水的城墙和护城河。
14.B 【命题意图】本题以走马岭古城遗址为载体,考查自然环境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解题分析】生土层中的大量粗颗粒矿物可能指示当时河流流速快,具有较强的挟带能力,能够将粗颗粒矿物搬运到湖泊中沉积下来。
15.C 【命题意图】本题以乳山河流域为载体,考查水体运动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解题分析】据材料可知,修建这两座拦河橡胶坝可以调控河道水位,控制地下水库的入渗回补,实现地表水库与地下水库之间的联合调控,增加流域洪水资源利用量。
16.D 【命题意图】本题以乳山河流域为载体,考查水体运动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解题分析】龙角山水库属于地表水库,汛期径流汇入多,地表水库库容量较大,供水比例应较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乳山河流域地表—地下水库联合调控模型中,龙角山水库的主要作用是防洪和为城市生活、生产供水;结合图中相关供水信息可判断,地下水库位于流域下游,而龙角山水库位于流域的上游;在洪水来临之前,通过联合调控抬升河道水位,增加地下水库供水比例,增加河道入渗量,将地表水库多余水量适时转移到地下水库,腾空地表水库拦洪库容,有效增加流域洪水资源利用量。
17.【命题意图】本题以中沙群岛为背景素材,从盐度垂向变化、温盐结构特征、有利条件等角度设问,考查海水性质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和综合思维素养。
【答案】(1)深度较浅;受海水运动影响,表层与底层海水容易混合,盐度变化小。(4分)
(2)表层高温低盐,底层低温高盐。(4分)
(3)陆地污染难以到达,海水清洁;水深较浅,光照充足;温盐结构较稳定;海底地形不复杂,便于人工渔礁的建设等。(8分)
18.【命题意图】本题以江苏省为背景素材,从分布特点、建设原因、积极影响等角度设问,考查工业布局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和综合思维素养。
【答案】(1)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和南部(沿江)地区。(4分)
(2)化工园区有完整的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有利于企业协作,获得规模效益;定位明确,有利于发挥窗口、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化工业污染较重,完备的产业链有助于减轻污染。(6分)
(3)提升江苏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有助于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有助于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增强区域经济活力和吸引力。(8分)
19.【命题意图】本题以城市轨道为背景素材,从主要意义、选址原则、设计好处等角度设问,考查交通布局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和综合思维素养。
【答案】(1)共用检修和停车资源,减少建设和运营开支,实现规模效益;促进线路互联,提高运营灵活性和可靠性;优化车辆和人员调配,提升服务和效率;节约土地,支持环境友好型城市规划。(8分)
(2)车辆基地建设成本高,选址应考虑最小化土地使用和建设成本;考虑线路走向和城市土地规划,基地规模需满足当前及预期未来的列车停放和检修需求;基地应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负面影响;确保基地的交通便利,便于人员、物资和车辆的快速进出。(任答三点,6分)
(3)立体式设计使得该基地能够在同一地块内实现多层布局,提高了单位面积的土地利用率,节约土地资源;在停车场上方建设物业,可以实现停车场与商业、住宅等其他城市功能的结合。(4分)按秘密级事项管理★启用前
2025 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
地理模拟试题(七)
广东新高考研究中心
本试卷共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甲、乙两地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分别对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日出时刻、日落时刻等信息进行了长期观测和统计,下表示意部分日期数据。据此完成1~2题。
地点 日期 正午太阳高度角 日出时刻(北京时间) 日落时刻(北京时间)
甲地 6 月 7 日 90° 06:00:40 19:30:32
6月 21 日 86.5° 06:02:15 19:34:28
7 月 5 日 90° 06:06:29 19:35:51
乙地 6月7 日 80° 05:35:49 19:20:27
6 月 21 日 83.5° 05:37:14 19:24:54
7月5日 80° 05:41:47 19:25:57
1.甲地位于乙地的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2.甲、乙两地相比
A.直射次数甲大于乙 B.白昼时长甲小于乙
C.日出时刻甲晚于乙 D.自转速度甲小于乙
呼伦贝尔沙地((49°03'N—49°04' N,120°27' E—120°28'E)呈条带状,以固定和半固定沙地为主,流动沙地面积较少。读典型天气条件下(晴天、沙尘暴)呼伦贝尔沙
地紫外辐射和总辐射日内变化图,完成3~4题。
3.呼伦贝尔沙地紫外辐射和总辐射日内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①太阳高度角 ②下垫面性质 ③天气状况 ④植被覆盖度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4.图乙呼伦贝尔沙地14:30—16:00紫外辐射和总辐射强的原因最可能是
A.沙尘暴停歇 B.午后气温高
C.大气对流强 D.晴天云层薄
近年来,阿拉伯海多次出现破坏性极强的气旋灾害。读1982—2020年阿拉伯海热带气旋源地(单位:个)分布和阿拉伯海热带气旋活跃时间(单位:d)分布图,完成5~6题。
5.阿拉伯海热带气旋的主要发源地在
A.东北部 B.西北部 C.东南部 D.西南部
6.推测一年中阿拉伯海东北侧海域热带气旋活跃时段为
①1—2月 ②5—6月 ③7—8月 ④10—11月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石冰川是含冰的寒冻风化岩(碎)屑或冰碛物,在重力和冻融作用下沿着山谷或坡面向下缓慢蠕动形成的舌状或叶状堆积体。读石冰川移动过程示意图,完成7~8题。
注:塑性变形指物体受载超过弹性变形范围之后将发生永久的变形,即卸除载荷后将出现不可恢复的变形。
7.图中石冰川的形成
A.会导致土壤湿度降低 B.可延缓内部冰的融化
C.会导致地表风蚀加强 D.有利于土壤肥力提高
8.图中石冰川上部塑性变形是由于
A.冻融风化作用强烈 B.运动速率不断增大
C.岩屑崩落堆积超载 D.向下输送松散物质
青藏高原地形复杂,不同下垫面性质对高原热力和动力作用产生显著影响,造成高原不同区域植被差异大,由此划分成了11个自然区。读青藏高原生态区划分布图,完成9~10题。
①:果洛那曲高寒灌丛草甸区
②:青南高寒草甸草原区
③:羌塘高寒草原区
④:昆仑高寒荒漠区
⑤:川西藏东山地针叶林区
⑥:青东祁连山地草原区
⑦:藏南山地灌丛草原区
⑧:柴达木盆地荒漠区
⑨:昆仑山北翼山地荒漠区
⑩:阿里山地荒漠区 :…………
9.图中 是
A.东喜马拉雅山南麓常绿阔叶林区 B.东喜马拉雅山南麓落叶阔叶林区
C.藏南山地灌丛区 D.藏南谷地荒漠区
10.青藏高原生态区由东南往西北植被的更替主要取决于
A.地形 B.土壤 C.水分 D.热量
把空间概念“都”与产业类别“农”融于一体的“都农关系”,是日本近70年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将日本都农关系的演进划分为 3 个阶段:都农分离期(1956——1991年)、都农共生期(1992——2014年)、都农融合期(2015年至今)。读日本都市农业功能重心的变化与驱动机制表,完成11~12题。
都农关系发展阶段 功能开发利用程度 主要驱动力 影响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都农分离期 + + + + + + 城市扩张、人口剧增 农业弱势
都农共生期 + + + + + + + + + 城镇化压力趋弱、生态环境意识高涨 农业模式多元、外部效益凸显
都农融合期 + + + + + + + + + 农业融入都市区社会经济体系 融入城市规划与管理体系、创新利用
注:①为生产功能;②为环境保护;③为生物多样性;④为防灾;⑤为景观生成;⑥为休闲;⑦为历史文化传承;⑧为康养福祉;⑨为教育。+、+、+标志着功能开发利用程度由浅至深。
11.日本都农分离期农业处在弱势地位的具体表现是
A.地租支付能力较弱 B.城市生态用地增加
C.产品消费能力不足 D.从业人口大量增加
12.从都农分离期到都农融合期,日本都市农业的功能演变特点是
A.生产功能逐渐消失 B.环保功能渐渐丧失
C.康养福祉功能增强 D.休闲娱乐功能减弱
走马岭古城遗址地处江汉平原南部的丘陵地带,位于华容隆起地带上。华容隆起地势低平,坡度在1°以内,向洞庭湖平原延伸。下图为走马岭古城区域景观示意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走马岭古城的城墙和护城河构筑的主要目的是
A.抵御外敌和防洪 B.收集雨水和灌溉
C.阻挡山洪和排涝 D.促进贸易和交通
14.如果图中钻孔岩心的生土层中发现了大量粗颗粒矿物,其指示当时的环境特征是
A.湖泊面积广阔,水动力条件弱 B.河流流速快,挟带能力强
C.气候干燥,风力侵蚀作用强 D.火山活动频繁,火山灰沉积
乳山河流域位于胶东低山丘陵区,仅建有一座大型地表水库——龙角山水库,在流域下游地下含水层基岩以上修筑了地下水库———乳山河地下水库,并在地下水库坝址位置修建了两座拦河橡胶坝。下图示意乳山河流域地表——地下水库工程系统。据此完成15——16题。
15.在地下水库坝址位置修建两座拦河橡胶坝的主要作用是
A.提高河流水位,增加航运能力
B.增加地表水体面积,促进旅游业发展
C.调控河道水位,控制地下水库入渗回补
D.减少下游河道的泥沙淤积
16.推测乳山河流域地表——地下水库联合调控模型中
A.汛期龙角山水库供水比例较低
B.龙角山水库的主要作用是旅游和发电
C.地下水库分布在龙角山水库上游
D.洪水来临之前抬升河道水位
题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海水的温盐结构决定了营养物质的分布变化。中沙群岛地理环境独特,鱼类种类丰富,是一个渔业尚待开发的海域。2020年8月中旬至9月中旬,海口海洋地质调查中心对南海中部的中沙群岛海域(图Ⅰ)进行了温、盐、深测量,获取了不同深度的温盐信息(图Ⅱ)。专家认为,中沙海台宜增殖放流(向海洋投放鱼、蟹、虾、贝等水产动物苗种而后捕捞的一种生产方式)。
(1)分析甲海域盐度垂向基本无变化的原因。(4分)
(2)指出乙海域温盐结构的主要特征。(4分)
(3)简述中沙海台适宜增殖放流的有利条件。(8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化工行业是从事化学工业生产和开发的企业与单位的总称,是许多国家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化工园区是规划定位好的化工行业的工业园区,通常具备清晰完整的产业链或有特色产品集聚。目前,我国已通过认定的化工园区达695家,“中国化工园区30强”江苏占10席。我国众多高校在江苏省设立化工类科研机构。下图示意江苏省“十四五”化工产业总体布局。
(1)指出江苏省化工园区的主要分布特点。(4分)
(2)说明江苏省注重化工园区建设的原因。(6分)
(3)简述众多高校化工类科研机构落户给江苏带来的积极影响。(8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车辆基地是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停放和检修的场所,包含车辆段、综合维修中心、物资总库、培训中心,以及生活、办公等设施。根据车辆基地共享设备设施类型,共享车辆基地可分为检修资源共享型、综合资源共享型和土地资源共享型三种类型。下图为北京市某典型立体式共享车辆基地示意图。
(1)说明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共享车辆基地的主要意义。(8分)
(2)概括城市轨道交通共享车辆基地选址的主要原则。(6分)
(3)与平面设计相比,说出该共享车辆基地采用立体式设计的好处。(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