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走进西北和青藏第一节深居内陆的西北知识清单一、填空题1. 西北地区大体位于__________-祁连山脉-阿尔金山脉-昆仑山脉一线以北,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宁夏三个自治区及甘肃北部。2. 西北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______,人口约占全国总数的______。全区汉族人口占______,少数民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哈萨克族等。3. 西北地区地形以__________、__________、山地为主。气候以__________为主,属于__________气候。4. 西北地区降水从东部的______mm,往西减到______mm,再到______mm以下。地表植被由于降水的影响,从东到西依次为__________、、。5. 西北地区河流稀少,且多为______河,其中__________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6. 西北地区农田、村镇、城市多沿__________或__________呈__________或__________分布。7. 西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畜牧业区,重要的牧业区基地有__________大草原______、______、______。8. 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不利条件是。9. 西北地区的农业类型以__________为主,种植业多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为__________农业。10. 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例如伊敏河、霍林河煤矿,__________铁矿、稀土矿,鄂尔多斯煤矿、石嘴山煤矿、金昌镍矿、克拉玛依和南疆石油,鄂尔多斯为新兴的特大型__________基地。11. 西北地区的人们通过__________、建设生态林、大力发展人工草场、推广栏养和封地育草等措施和技术重建西部的生态环境。12. 西北地区人民的饮食以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为主,体育项目有__________、摔跤、马术等。13. 西北地区的灌溉农业,内蒙古河套平原引__________水自流灌溉;宁夏平原引__________水自流灌溉;河西走廊依靠__________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进行灌溉;新疆绿洲依靠__________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进行灌溉。二、问答题1. 简述西北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其成因。2. 分析西北地区地表景观呈现出由东向西植被变化的原因。3. 西北地区发展畜牧业的优势条件有哪些?4. 为什么说水资源短缺是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制约因素?5. 举例说明西北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6. 简述西北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及治理措施。7. 对比分析西北地区的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和新疆绿洲发展灌溉农业的水源差异。8. 分析“西气东输”工程对西北地区和东部地区的意义。9. 简述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对其气候和农业生产的影响。10. 从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分析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答案(一)填空题1. 长城;新疆;内蒙古2. 30%;4%;三分之二;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3. 高原;盆地;干旱;温带大陆性4. 400;200;50;草原;荒漠草原;荒漠5. 内流;塔里木河6. 河流;山麓水源地;带状;点状7. 内蒙古;河西走廊;天山牧场8. 太阳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水资源短缺9. 畜牧业;绿洲10. 白云鄂博;能源生产11. 退耕还林还草12. 牛羊肉;乳制品;舞蹈13. 黄河;黄河;祁连山;天山(二)问答题1. 西北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其成因:-特征:干旱。-成因: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加上高大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所以这里降水稀少,气候干旱。2. 西北地区地表景观呈现出由东向西植被变化的原因:自东向西,西北地区距海洋越来越远,受海洋影响逐渐减弱,降水量逐渐减少。在水分条件的影响下,植被从东部的草原,逐渐过渡为中部的荒漠草原,再到西部的荒漠。3. 西北地区发展畜牧业的优势条件:-地形方面:高原、山地面积广大,地形较为平坦开阔,适合大规模放牧。-气候方面: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气候干旱,适合牧草生长,形成了大面积的草原和荒漠草原,为畜牧业提供了丰富的饲料来源。-历史传统:长期以来当地居民有从事畜牧业的传统,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和成熟的养殖技术。4. 水资源短缺是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制约因素的原因:-气候干旱降水少: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无法满足农作物生长对水分的需求。-蒸发旺盛:气候干旱,晴天多,光照强,气温较高,蒸发量大,使得有限的水资源更加稀缺。-河流稀少且多内流河:河流数量少,水量小,且多为内流河,河水补给主要依靠高山冰雪融水,水量季节变化大,冬季甚至会断流,难以稳定地为农业灌溉提供水源。5. 西北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有利影响:-推动工业发展: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和燃料,促进了采矿业、石油化工、钢铁等工业部门的兴起和发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带动了地区经济增长。例如鄂尔多斯凭借丰富的煤炭资源,成为新兴的特大型能源生产基地,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矿产资源开发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吸引了本地及周边地区的劳动力就业,提高了居民收入水平。-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更好地开发和运输矿产资源,政府和企业加大了对交通、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了区域的投资环境和居民生活条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不利影响:-资源过度开发与浪费: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可能存在过度开采、采富弃贫等现象,导致资源浪费和枯竭速度加快,影响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污染:采矿业和工业生产会产生大量的废渣、废水、废气,对土壤、水源和空气造成污染,破坏生态环境,影响居民健康和农业生产。-产业结构单一:过度依赖矿产资源开发,容易导致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受资源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较大,抗风险能力较弱。6.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及治理措施:-现状:-土地荒漠化严重:由于气候干旱、过度放牧、盲目开垦等原因,土地沙化面积逐年扩大,沙尘暴频繁发生。-水土流失:部分地区因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植被遭到破坏,在暴雨等外力作用下,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系统脆弱:自然环境严酷,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差,一旦遭到破坏,很难恢复。-治理措施:-生物措施: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建设生态林,增加植被覆盖率,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工程措施:设置沙障,如草方格沙障等,阻挡风沙,固定沙丘;兴修水利工程,合理调配水资源,改善灌溉条件。-管理措施:加强对草原和矿产资源开发的管理,控制载畜量,禁止过度放牧和盲目开垦;推广栏养和封地育草等技术,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加强环境监管,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7. 西北地区不同地区发展灌溉农业的水源差异:-河套平原:引黄河水自流灌溉,黄河水量相对较大且稳定,为河套平原的农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使其成为重要的灌溉农业区,被誉为“塞外江南”。-宁夏平原:同样引黄河水自流灌溉,黄河水的灌溉使得宁夏平原农业发达,小麦、水稻、棉花、瓜果、甜菜等农作物生长良好。-河西走廊:依靠祁连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进行灌溉。祁连山的高山冰雪在夏季气温升高时融化,形成地表径流,为河西走廊提供灌溉水源;同时,当地的地下水也起到了一定的补充作用。-新疆绿洲:依靠天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进行灌溉。天山的冰雪融水是绿洲农业的主要水源,在干旱的沙漠地区形成了一个个绿洲,成为西北的粮棉瓜果之乡,例如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新疆的长绒棉等都闻名遐迩。8. “西气东输”工程对西北地区和东部地区的意义:-对西北地区的意义:-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将塔里木盆地等地区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通过管道输送到东部市场,增加了当地的财政收入,促进了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刺激了天然气开采、管道建设、化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了地区工业化进程。-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为了配合西气东输工程,加强了西北地区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投资环境和居民生活条件。-对东部地区的意义:-缓解能源短缺: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西气东输工程为东部地区提供了清洁、高效的天然气资源,缓解了能源紧张局面,保障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优化能源结构:减少了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依赖,增加了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有利于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带动了天然气下游产业,如燃气发电、城市燃气供应等的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9. 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对其气候和农业生产的影响:-对气候的影响:-深居内陆远离海洋:使得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形成了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东西跨度大:自东向西距海越来越远,受海洋影响逐渐减弱,降水逐渐减少,气候的大陆性增强,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增大。-高山环绕:周围高大山脉阻挡了湿润气流的深入,加剧了干旱程度。例如,天山、昆仑山等山脉阻挡了来自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水汽,使得新疆地区气候更加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畜牧业为主:气候干旱,草原和荒漠草原面积广大,适合发展畜牧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灌溉农业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地区,如河流沿岸和山麓绿洲,发展了灌溉农业。但由于水资源短缺,农业发展受到一定限制,农业生产主要集中在水源相对充足的区域。-光照和温差优势:晴天多,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光合作用和养分积累,瓜果、棉花等农产品品质优良,如新疆的瓜果特别甜,长绒棉质量上乘。10. 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形与气候:西北地区以高原、盆地、山地为主的地形,一方面阻挡了海洋水汽的进入,加剧了气候的干旱;另一方面,山地的存在使得气候的垂直差异明显,例如天山山脉,海拔较高,山顶终年积雪,气候寒冷,而山麓地带则相对温暖,气候差异显著。-气候与河流:干旱的气候导致降水稀少,使得河流数量少,水量小,且多为内流河。河流的补给主要依靠高山冰雪融水,受气温影响大,夏季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河流水量较大;冬季气温低,冰雪融化量少,河流可能出现断流现象。-气候与植被:气候干旱,降水从东向西逐渐减少,使得地表植被从东向西依次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植被类型和覆盖度受到气候的严格制约。-地形、气候、河流与农业:地形和气候条件决定了西北地区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方式,在有灌溉水源的地区发展灌溉农业。河流为灌溉农业提供了水源,而地形则影响了农业的分布,例如在盆地边缘的绿洲地区,地形平坦,水源相对充足,成为农业生产的集中区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