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江苏省无锡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积累运用(26分)1.(8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节假日的鼋头渚公园内,湖水清澈,惠风和畅,面对此景,小达想到课文中曾皙描述的“ , ”,也有了游水、乘风的冲动。(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提出“ , ”,认为爱护百姓才是六国抵抗强秦之道。(3)学校进行文理选科,小达虽想选择历史,但还是有所犹豫,你可以用《答司马谏议书》中的“ , ”两句劝说他遵从内心想法,只要适宜就果断选择。(4)古诗词中有很多表现洞庭湖阔大气象的名句,如“ ,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1小题,18分)2.(18分)某中学高一社团“红楼剧社”演出创意戏曲新剧《我的大观园》。阅读下面的演出剧本,按要求完成各题。我的大观园序幕:少年:你是谁?老僧:我是你年老的时候。少年:我是谁?老僧:你是我年少的时候。少年:倘若时光倒转,我想回到哪一年?老僧:回去,回去……第一场:《情满大观园:A 》宝玉:最爱多情大观园,姐妹个个是知音,爱里生来爱里长。人世间,唯有情字最动人。宝玉:人说道,世上最亲是娘亲,我却是长姐比娘亲几分。自幼儿姐娘把我养,怕我热怕我冷,同室闲居牵手引。自从姐娘皇宫进,一别便是三冬春。见不到姐娘的面,听不到姐娘的声,牵不到姐娘的手,闻不到姐娘身上的胭脂花粉与香氛!姐娘啊姐娘我想你,悲喜交加泪水盈。元春:大观园各处院落莫闲置,姊妹们入住园中一家亲。 第二场:《四季风景线:宝钗扑蝶》宝钗:①春色撩人韶光浅,②一双蝴蝶舞蹁跹,③手执纨扇去追赶,④穿花度柳笑开颜。宝玉:宝姐姐香汗淋漓,青春之美! 第三场:《谁是知心人:宝黛诉衷》宝玉:林妹妹呀,你有那一往情深的爱,我有那痴心一片的情。你与我一男一女各有形,我与你貌离神合如一人。为什么年岁渐长反生分?林妹妹,我要对你说的话,就是这一句:请妹妹放心。黛玉:宝哥哥,一句话憋到今日方才讲,莫笑我还像未曾长大的小姑娘。我问你,人人说道B 好,无 人说道木石前盟情。你怎样?宝玉:我的回答也就是一句,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尾声:少年:我想回去看一看。老僧:回到哪里?少年:大观园……(1)请简要分析第一场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2)下面对第二场“宝钗扑蝶”中宝钗唱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句,春色撩人,春浅不深,时光如溪流缓慢流逝,大观园中儿女正值青春年华。B.第②句,蝴蝶成双,蹦跹起舞,这是一个易生情思的时节,为扑蝶情节提供了背景。C.③④两句,宝钗扑蝶,香汗淋漓,穿花度柳,富有动感,也在暗写宝钗有进取之心。D.四句唱词,曲词流畅且不失典雅,也符合原著小说中这一情节的青春氛围和浪漫意境。(3)成语“貌合神离”意思是表面上关系很密切,实际上是两条心,宝玉的唱词中却说“貌离神合”,请说说这样遣词造句的妙处。(4)结合《红楼梦》相关情节,在文中A、B处各用四个字填写出恰当内容。(5)有人认为序幕和尾声中的少年和老僧都是宝玉,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理由。二、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3.(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 人类步入文明社会之后,人们遭到了病毒一轮又一轮的猛烈攻击,有人肯定暗中想过,要是地球上没有病毒就好了,我们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到哪儿玩就到哪儿玩,更加安全,也更加健康,这该是何等美好的生活啊。 这可能是人类对病毒最大的误解,其实病毒就是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而言,病毒有着无可估量的价值。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生活着大量病毒,当你跟别人面对面交谈时,身上都有数以亿计的病毒在参与互动。没有人能摆脱病毒的纠缠,不管贫富贵贱,一生中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大量病毒。幸运的是,大多数病毒对人体都没有直接的危害,而且许多病毒可能正在默默保护着人类的健康。 有些病毒尽管可以感染人类,却可以与人体和平相处。这些病毒已经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和人体达成了妥协,不会大范围传染,这就是所谓的良性病毒。它是病毒界的主流。比如约90%的人都曾患过口腔溃疡和嘴角疱疹,大部分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症状,由于危害不大且病程较短,多数人都不当一回事。很少有人知道,疱疹病毒在感染人体后,会将基因整合在人细胞基因组中,成为细胞的一部分。就算没有外界感染,体内没有任何病毒颗粒,它们依然可以编码病毒蛋白,与免疫系统进行没完没了的纠缠。如果身体机能降低,或者营养不良时,这些病毒依然可以恢复自主活动,并对机体展开轻微的攻击,导致嘴角起泡或溃疡,算是在对机体提意见:“如果再不注意改善营养、提高免疫力,就不要怪我翻脸不认人。”毕竟人体就像是病毒的房子,病毒和人一样,没有谁愿意住在又破又漏的旧房子里。除了锻炼免疫系统,有些病毒还可能是人类抵抗癌症的隐形助手。现在科学家已经开始重视病毒对抗肿瘤的积极效果,开始有计划地改造某些病毒,使之胜任攻击工作,并在攻击之后吸引免疫细胞前来打扫战场,让肿瘤消于无形。这类病毒因而被誉为肿瘤爆破者,是人类征服癌症的希望之一。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病毒还一直在改造着人类的基因。有些人容易感染某些病毒,而有些人则相对抵抗力较强,这就与他们不同的基因突变水平有关,比如热带丛林温暖湿润,当地人的基因变异也就多。其中多数都是有益突变,许多都对病毒具有抵抗效果。 当然,过度肯定病毒的价值,或者彻底否认病毒的意义,都是失之偏颇的。病毒对此也不屑一顾,只会用不断复制来回应。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些病毒趋于灭绝,另一些则继续进化,随时准备对人类发起新一轮的攻击。从这种意义上说,病毒的威胁永远也不会消除。诺贝尔奖获得者莱德伯格曾经说过:“病毒,只有病毒,才是同人类争夺地球统治权的唯一竞争者。”(摘编自史钧《病毒的价值》)材料二: 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病毒,只能在活的微生物细胞内复制增殖的一种专性胞内寄生的微生物。它具有病毒的基本特性,个体微小,可通过细胞滤器,无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构成的衣壳和包含于其中的核酸组成。噬菌体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数量庞大,是地球上极具多样化的生物实体,是维持生态圈稳定的重要基石。 噬菌体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即一种噬菌体通常只能攻击有限范围的细菌。根据其作用机制的不同,噬菌体被分为烈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两类。烈性噬菌体在感染细菌后,会迅速复制自身的遗传物质,组装成新的噬菌体,并裂解细菌释放新的噬菌体颗粒;而温和噬菌体则更倾向于将自己的基因序列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随着细菌分裂而代代相传,必要时再启动裂解能力。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乃至滥用,越来越多的细菌开始产生耐药性,甚至出现了对多种抗生素都具有抵抗作用的“超级细菌”。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有70万人死于“超级细菌”感染,其中包括23万新生儿。2024年9月,《柳叶刀》发布的最新研究显示,2021年全球直接死于抗生素耐药性的人数约为114万人,另有471万人的死亡与抗生素耐药性有关。预计到2050年,全球每年将有822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抗生素耐药性。 噬菌体以其独特的优势和潜力重新进入科学家们的视野。噬菌体疗法利用噬菌体对细菌的特异性识别与裂解能力,能够针对特定的超级细菌进行精准打击,而不破坏正常菌群。此外,噬菌体具有自我增殖的能力,能够在感染区域以指数型速度增殖,迅速清除病原菌。 噬菌体治疗超级细菌的机制主要包括识别、附着、裂解和释放四个步骤。首先,噬菌体通过其表面的受体结合位点识别并附着于特定的细菌表面;接着,噬菌体使用尾巴下的尾刺刺破细菌外壳,将自身的DNA或RNA注入细菌内部;然后,在细菌内部,噬菌体利用细菌的营养成分复制自身的遗传物质,并组装成新的噬菌体颗粒;最后,当噬菌体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细菌因内部压力过高而裂解死亡,释放新的噬菌体颗粒继续寻找新的目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对噬菌体研究的深入,噬菌体治疗超级细菌的前景越来越广阔。未来,噬菌体疗法有望成为抗生素耐药性问题的重要解决方案之一。(摘编自张佳丽《抗生素耐药的新希望——噬菌体治疗》)(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对病毒存在误解,实际上病毒是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如噬菌体是维持生态圈稳定的重要基石。B.绝大多数人都曾患过可能由疱疹病毒引起的口腔溃疡和嘴角疱疹,这类病毒感染人体后会将基因整合在人细胞基因组中,成为细胞的一部分。C.噬菌体通常攻击有限范围的细菌,感染细菌后迅速复制并裂解细菌,将自己的基因序列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代代相传。D.抗生素的使用或滥用,使“超级细菌”数量增多,死于抗生素耐药性的案例增多,噬菌体疗法或将成为抗生素耐药性问题的重要解决方案之一。(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画线句将人体比作病毒寄生的“房子”,以生活化的场景形象阐释了病毒会选择更稳定的环境——免疫力强的人体。B.病毒会改造人类基因,基因突变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对某些病毒抵抗力的差异,这体现了病毒对人类进化的影响。C.噬菌体利用细菌的代谢系统完成复制、增殖等生命活动,可以推断细菌的代谢系统是为配合噬菌体繁殖而逐渐形成。D.噬菌体治疗超级细菌前景广阔,是因为它能精准打击超级细菌,自我增殖并清除病原菌,且不会让细菌产生耐药性。(3)下列选项,不能体现材料观点的一项是( )A.周倩团队发现一种病毒,能靶向干扰致病病毒毒素的合成,使其丧失致病力,保护植物不被致病菌侵染。B.噬菌体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通过感染和裂解细菌,维持海洋生态系统中细菌种群数量的平衡。C.屠呦呦提取的青蒿素能在疟原虫生长初期迅速将其杀死,在疟疾防治领域,它的作用将不可限量。D.部分疱疹病毒感染人体后,整合到人体细胞内,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锻炼并提升人体免疫功能。(4)如图是AI给材料一绘制的思维导图,请将空缺处补充完整。(5)请根据上述材料中的相关信息,分析下列现象。 某博主在印度发现当地人普遍相信喝恒河水能够治病,甚至在接种疫苗时也用恒河水擦拭伤口。印度中央污染控制委员会(CPCB)定期公开恒河水质数据,确认粪大肠菌群超标问题,超过世界卫生组织(WHO)安全标准2500倍。这位博主还指出,当地人直接喝恒河水却没有出现想象中的腹泻现象,而国际游客饮用后普遍出现身体不适。(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4.(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活着(节选)余华 往后的日子我只能一个人过了,我总想着自己日子也不长了,谁知一过又过了这些年。我还是老样子,腰还是常常疼,眼睛还是花,我耳朵倒是很灵,村里人说话,我不看也能知道是谁在说。①我是有时候想想伤心,有时候想想又很踏实,家里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亲手埋的,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担心谁了。我也想通了,轮到自己死时,安安心心死就是,不用盼着收尸的人,村里肯定会有人来埋我的,要不我人一臭,那气味谁也受不了。我不会让别人白白埋我的,我在枕头底下压了十元钱,这十元钱我饿死也不会去动它的,村里人都知道这十元钱是给替我收尸的那个人,他们也都知道我死后是要和家珍他们埋在一起的。 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来了,过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错人了,我啊,就是这样的命。年轻时靠着祖上留下的钱风光了一阵子,往后就越过越落魄了,这样反倒好,看看我身边的人,龙二和春生,他们也只是风光了一阵子,到头来命都丢了。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苦根死后第二年,我买牛的钱凑够了,看看自己还得活几年,我觉得牛还是要买的。牛是半个人,它能替我干活,闲下来时我也有个伴,心里闷了就和它说说话。②牵着它去水边吃草,就跟拉着个孩子似的。买牛那天,我把钱揣在怀里走着去新丰,那里是个很大的牛市场。路过邻近一个村庄时,看到晒场上转着一群人,走过去看看,就看到了这头牛,它趴在地上,歪着脑袋吧哒吧哒掉眼泪,旁边一个赤膊男人蹲在地上霍霍地磨着牛刀,围着的人在说牛刀从什么地方刺进去最好。我看到这头老牛哭得那么伤心,心里怪难受的。想想做牛真是可怜,累死累活替人干了一辈子,老了,力气小了,就要被人宰了吃掉。我不忍心看它被宰掉,便离开晒场继续往新丰去。走着走着心里总放不下这头牛,它知道自己要死了,脑袋底下都有一滩眼泪了。 我越走心里越是定不下来,后来一想,干脆把它买下来。 我赶紧往回走,走到晒场那里,他们已经绑住了牛脚,我挤上去对那个磨刀的男人说: “行行好,把这头牛卖给我吧。” 赤膊男人手指试着刀锋,看了我好一会才问: “你说什么?” 我说:“我要买这牛。” 他咧开嘴嘻嘻笑了,旁边的人也哄地笑起来,我知道他们都在笑我,我从怀里抽出钱放到他手里,说: “你数一数。”赤膊男人马上傻了,他把我看了又看,还搔搔脖子,问我: “你当真要买?” 我什么话也不去说,蹲下身子把牛脚上的绳子解了,站起来后拍拍牛的脑袋,这牛还真聪明,知道自己不死了,一下子站起来,也不掉眼泪了。我拉住缰绳对那个男人说: “你数数钱。” 那人把钱举到眼前像是看看有多厚,看完他说: “不数了,你拉走吧。” 我便拉着牛走去,他们在后面乱哄哄地笑,我听到那个男人说: “今天合算,今天合算。” 牛是通人性的,我拉着它往回走时,它知道是我救了它的命,身体老往我身上靠,亲热得很,我对它说: “你呀,先别这么高兴,我拉你回去是要你干活,不是把你当爹来养着的。” 我拉着牛回到村里,村里人全围上来看热闹,他们都说我老糊涂了,买了这么一头老牛回来,有个人说: “福贵,我看它年纪比你爹还大。” 会看牛的告诉我,说它最多只能活两年三年的,我想两三年足够了,我自己恐怕还活不到这么久。③谁知道我们都活到了今天,村里人又惊又奇,就是前两天,还有人说我们是——“两个老不死”。牛到了家,也是我家里的成员了,该给它取个名字,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叫它福贵好。定下来叫它福贵,我左看右看都觉得它像我,心里美滋滋的,后来村里人也开始说我们两个很像,我嘿嘿笑,心想我早就知道它像我了。 福贵是好样的,有时候嘛,也要偷偷懒,可人也常常偷懒,就不要说是牛了。我知道什么时候该让它干活,什么时候该让它歇一歇,只要我累了,我知道它也累了,就让它歇一会,我歇得来精神了,那它也该干活了。 老人说着站了起来,拍拍屁股上的尘土,向池塘旁的老牛喊了一声,那牛就走过来,走到老人身旁低下了头,老人把犁扛到肩上,拉着牛的缰绳慢慢走去。 ④两个福贵的脚上都沾满了泥,走去时都微微晃动着身体。老人对牛说: “今天有庆、二喜耕了一亩,家珍、凤霞耕了也有七八分田,苦根还小都耕了半亩。你嘛,耕了多少我就不说了,说出来你会觉得我是要羞你。话还得说回来,你年纪大了,能耕这么些田也是尽心尽力了。” 老人和牛渐渐远去,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在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老人唱道——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炊烟在农舍的屋顶袅袅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隐了。女人吆喝孩子的声音此起彼伏,一个男人挑着粪桶走过,扁担吱呀吱呀一路响了过去。慢慢地,田野趋向了宁静,四周出现了模糊,霞光逐渐退去。(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福贵回忆人生,虽没实现父亲光耀祖宗的期望,但看到龙二和春生的命运,他认为这样平常地活着也不错,表现出他受尽打击后对命运的妥协。B.福贵决定买牛,是因为老牛在面临被宰时掉眼泪的可怜模样触动了他的恻隐之心,至于牛是否能帮他干活以及做伴等不是他考虑的因素。C.福贵给老牛取名“福贵”,村里人也说他们相像,这一情节写出了福贵与牛之间老态和命运有相似之处,也表现了两者的相互依赖。D.文章结尾描绘的乡村傍晚的环境,营造出安宁、祥和的氛围,意在表现福贵只能与牛相依为命的孤寂和悲凉,使小说充满了深沉的意味。(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看似矛盾的表述,实际揭示了福贵的复杂心境:既有失去亲人的悲伤,又有再无牵挂的坦然平静。B.句子②福贵将牛比喻为“孩子”,写出了福贵对老牛如亲人般的疼爱,也展现出福贵内心的情感寄托。C.句子③中村民们的反应,既侧面体现人与牛的生命力,又暗含村民们对福贵独特生活状态的惊异。D.句子④的细节描写传神,“两个福贵”的称呼也强调了福贵和老牛外在形象和内在精神两方面的相似性。(3)请简要概括小说中主人公福贵的形象特点。(4)作者余华曾说:“《活着》里的福贵经历了多于常人的苦难,如果从旁观者的角度,福贵的一生除了苦难还是苦难,其他什么都没有;可是当福贵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讲述自己的一生时,他苦难的经历里立刻充满了幸福。”请结合选文,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三、古代诗文阅读(29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5.(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材料一: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 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节选自《史记 刺客列传》)材料二: 段规之事韩康,任章之事魏献,未闻以国士待之也,而规也、章也,力劝其主从智伯之请,与之地以骄其志,而速其亡也。郄疵之事智伯,亦未尝以国士待之也,而疵能察韩、魏之情以谏智伯,虽不用其言以至灭亡,而疵之智谋忠告,已无愧于心也。让既自谓智伯待以国士矣,国士,济国之士也。当伯请地无厌之日,纵欲荒暴之时,为让者,正宜陈力就列,谆谆然而告之曰:“诸侯大夫,各安分地,无相侵夺,古之制也。今无故而取地于人,人不与,而吾之忿心必生;与之,则吾之骄心以起。忿必争,争必败;骄必傲,傲必亡。”谆切恳至,谏不从,再谏之;再谏不从,三谏之;三谏不从,移其伏剑之死,死于是日。伯虽顽冥不灵,感其至诚,庶几复悟,和韩、魏,释赵围,保全智宗,守其祭祀。若然,则让虽死犹生也,岂不胜于斩衣而死乎?让于此时,曾无一语开悟主心,视伯之危亡,犹越人视秦人之肥瘠也,袖手旁观,坐待成败,国士之报,曾若是乎?智伯既死而乃不胜血气之悻悻甘自附于刺客之流何足道哉?(节选自方孝孺《豫让论》)(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在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赋分。智伯既死A而乃不胜B血气C之悻悻D甘E自附F于刺客G之流H何足道哉(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之,音节助词,与《齐桓晋文之事》“莫之能御也”中的“之”用法不同。B.义,认为合乎正义,与《促织》“取儿藁葬”中的“藁”用法不相同。C.厌,满足,与《六国论》“暴秦之欲无厌”中的“厌”意思和用法都不同。D.视,看待,与《庖丁解牛》“视为止,行为迟”中的“视”意思并不相同。(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豫让曾侍奉范氏、中行氏,二人被智伯消灭,但豫让不为他们报仇,反托身智伯,这成为赵襄子指责他的理由。B.面对豫让求衣击刺的请求,赵襄子虽感其诚心但仍使兵围之,最终既保全了自身,又成就了豫让的名节。C.方孝孺认为豫让应在智伯贪婪荒暴时反复劝谏,甚至不吝性命来感动智伯、使其醒悟,而非事后以死明志。D.方孝孺将段规、任章、郄疵三人未获国士之遇却力劝其主,与豫让对智伯不发一言作对比,表达自己对豫让的态度。(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②力劝其主从智伯之请,与之地以骄其志,而速其亡也。(5)豫让和方孝孺对“国士”各有什么看法?请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6.(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金陵怀古王珪[注]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注]宋与西夏发生两次战争,宋都遭惨败,诗人当时在朝为左相。(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写诗人为了排解乡思而访古,但往事悠悠,相隔久远,难以追寻,独自踯躅江边,扑入眼帘的只有一派萧索的秋光。B.颔联用词精炼,写“鸟”用一“来”字,表现它落下的动作之轻;写“舟”用一“下”字,表现舟人不知归乡何处的迷茫。C.尾联直抒胸臆,历史上龙盘虎踞的金陵如今却无人过问,不仅蕴含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更有对现实的思考和感慨。D.首联以“独上”引出写景,中间两联用多个意象层层渲染秋意,在此情景之下自然引出“谁与问”的发问,可谓水到渠成。(2)本诗中“云”是重要意象,王安石《桂枝香 金陵怀古》“彩舟云淡”也有“云”这一意象,请分析两首作品中“云”的不同表达效果。四、写作(60分)7.(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题材料中引用了“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的句子,这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1)浴乎沂 风乎舞雩(2)使六国各爱其人 则足以拒秦(3)度义而后动 是而不见可悔故也(4)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2.(1)从视、听、触、嗅多个感官描写,句式整齐,用铺陈的手法写出宝玉对姐姐的强烈思念之情。(2)C(3)“貌离神合”是对成语“貌合神离”的巧妙化用,反其道而用之,用语活泼,表现宝黛二人知心、同心。(4)A.元妃省亲 B.金玉良缘(5)①序幕和尾声中有“想回到哪一年”“回到哪里”“大观园”等信息,三场戏中都有少年时的宝玉,且故事都发生在大观园,可见少年即是宝玉;②序幕中二人互相说是对方年少和年老的时候,小说中宝玉出家为僧,可见老僧也是宝玉;③标题是“我的大观园”,全剧以宝玉的视角来构思,故事完整,逻辑严密,可见二人是宝玉。3.(1)C(2)B(3)C(4)①免疫锻炼②基因改造③生态基石(或维持生态 )④病毒的价值(5)①恒河存在大量超标粪大肠菌群等有害病菌,国际游客无长期适应,饮用后身体不适。②当地人长期接触恒河病菌,免疫系统与病菌长期博弈,可能产生适应性抗性,饮用后未明显腹泻。③喝恒河水治病无科学依据,恒河水含害菌,用其擦拭接种伤口会破坏疫苗效果、增加感染风险,无法“治病”反致病。4.(1)C(2)C(3)①乐观坚韧;②善良淳朴;③珍视亲情;④坦然豁达。(4)①旁观者角度:福贵一生充满苦难。②福贵自身角度:苦难中充满幸福,有亲情温暖、精神寄托、领悟活着意义。③体现不同视角对事物不同理解,展现福贵豁达坚韧。5.(2)C(3)A(4)①我侍奉范氏、中行氏时,范氏、中行氏都像对待一般人那样对待我,所以我就像对待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②(他们)极力劝说他们的君主听从智伯的请求,给智伯土地来使他心志骄纵,从而加速他的灭亡。(5)①豫让认为国士应受到优待,当君主以国士之礼对待自己时,就应为君主尽忠,以死相报。②方孝孺认为“国士”是“济国之士”,需在君主危亡前以智谋劝谏、挽救国家,而非事后以血气之勇赴死。参考译文:材料一: 豫让是晋国人,曾经侍奉过范氏和中行氏,但没有什么名声。后来离开他们去侍奉智伯,智伯非常尊重宠信他。等到智伯讨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氏、魏氏合谋消灭了智伯,用智伯的头骨做成饮酒的器具。豫让逃到山中,说:“唉!士人应为了解自己的人去死,女子应为喜爱自己的人梳妆。如今智伯了解我,我一定要为他报仇而死,来报答智伯,这样我的魂魄也就没有愧疚了。” 不久,赵襄子要外出,豫让埋伏在他必经的桥下。赵襄子到桥上时,马受惊了,襄子说:“这一定是豫让。”派人询问,果然是豫让。于是赵襄子指责豫让说:“你不是曾经侍奉过范氏、中行氏吗?智伯把他们都消灭了,你却不为他们报仇,反而托身成为智伯的臣子。智伯已经死了,你为什么偏偏要如此拼命为他报仇呢?”豫让说:“我侍奉范氏、中行氏时,他们都像对待一般人那样对待我,所以我也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至于智伯,他把我当作国士对待,所以我要像国士那样报答他。”赵襄子叹息不已,派兵围住他。豫让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不掩盖别人的美德,忠臣有为美名而死的道义。之前您已经宽恕过我,天下人无不称赞您的贤德。今天的事,我本应接受死罪,但希望能得到您的衣服刺击它,以此表达报仇的心意,这样即使死了也没有遗憾。”于是赵襄子认为他合乎正义,派使者把衣服递给豫让。豫让拔剑多次跳起来刺击衣服,说:“我可以到地下报答智伯了!”于是自刎而死。材料二: 段规侍奉韩康子,任章侍奉魏献子,没有听说他们被当作国士对待,而段规、任章却极力劝说他们的君主听从智伯的请求,给智伯土地来使他心志骄纵,从而加速他的灭亡。郄疵侍奉智伯,也未曾被当作国士对待,但郄疵能察觉韩氏、魏氏的企图来劝谏智伯,即使智伯不采纳他的意见导致灭亡,而郄疵的智谋和忠告,已经无愧于心了。豫让既然自己说智伯把他当作国士对待,国士,是拯救国家的人。当智伯没有满足地索要土地,放纵欲望荒淫暴虐时,作为豫让,正应竭力来尽自己的职责,耐心地劝谏自己的主人说:“诸侯大夫各自安守封地,不要相互侵夺,这是古代的制度。如今无故向别人索要土地,别人不给,我们就必定心生怨恨;别人给了,我们就会心生骄纵。怨恨必然引发争斗,争斗必然导致失败;骄纵必然导致傲慢,傲慢必然导致灭亡。”恳切劝谏,若不被采纳,就再次劝谏;再次劝谏不被采纳,就三次劝谏;三次劝谏不被采纳,就把自刎的死,安排在劝谏的当天。智伯即使愚笨顽固,也会被他的至诚所感动,或许能重新醒悟,与韩氏、魏氏和解,解除对赵国的围困,保全智氏宗族,守住宗庙祭祀。如果这样,那么豫让虽死犹生,难道不胜过斩衣而死吗?豫让在这个时候,竟然没有一句话来启发君主的心智,看待智伯的危亡,就像越人看待秦人的肥瘦一样漠不关心,袖手旁观,坐视成败,国士的报答,难道应该是这样的吗?智伯死后,豫让才按捺不住血气之勇,甘愿跻身刺客之列,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呢?6.(1)B(2)王珪诗:以“寒云压楼”的衰败、压抑氛围,影射战败后宋王朝的颓靡与诗人沉痛,重现实悲情;王安石词:借“彩舟云淡”的明丽壮阔画面,以盛景暗讽六朝奢靡终化尘土,历史批判更深邃,重历史哲思。7.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